我写诗时,多是有感而发,或是触景生情。灵感来了一气呵成,没灵感时,一点写不出东西来,所以平时还要多学多练。
下面发几首自己作的原创诗,欢迎诗友们指正。
《雅俗共赏》
一曲雅乐静思源,
几副美图幽帘欢。
漫卷指墨绘心田,
数位友人齐阅览。
《鱼~水联欢》
锦衣翩翩水景观,
红白飘逸舞姿艳。
水中之物水里欢,
水容万物总相安。
《思~悟》
评悟一点一语句,
友情一片一诚意。
人生一站一思域。
#【写诗应该注重的几个问题】#
诗走到今天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无论采用哪种表现形式,都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01写诗要有目的性
首先,写诗要有写作目的,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也就是主题。如果你偶然想出一个好句子,先把它记下来,再补充整合成一个体系。不要拿起笔就漫无目标地写,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感觉;你要抒发怎样的情怀、阐述怎样的感悟;表达怎样的意愿,都要先想好再落笔,否则写出来就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02诗的诗言必须凝炼
语言凝炼是诗的生命、诗的灵魂!
如果写出来的句子比散文还散,请不要玷污诗的名字!古人的诗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除了韵律和美感之外,其最大核心价值就是精炼,用最少的字表达最真挚的情感,短短几行胜过千言万语。
当今时代,有人把现代诗写到几百行、上千行,我劝作者下不为例。曾有人把这样的诗比喻成裹脚布,如果问为什么?最直接的回答就是缺少提炼!
03诗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诗,只有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彰显其生命力。从古至今,每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诗都有其独特性。从“无可奈何花落去”,到“蜡烛把黑夜烧个窟窿”,无不是如此!
有独特感受的诗,哪怕只有一句也是好诗!
如果你的诗做好了这几点,恭喜你!你的诗可以登堂入室了!
关于写诗,谈点自己的创作感受,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诗是对心门的叩击。敲诗者自己的心门,敲读者的心门。怎么样才能有回应,唯有真情。
所以我觉得,诗头等重要的是真情,切忌无病呻吟。
没有刻骨的思念写不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万丈豪气写不出“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写外婆的诗有一段"多年后有天三姐问我你还记不记得婆婆的样子我没回答我耳边老是那个声音哎呀孙孙”,很多朋友说看了很感动,其实写这段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心动是诗魂。
好句,或说诗意。我认为是诗本。一首好诗能被记得传诵的往往就是出彩的一两句。这两句往往是需要精巧构思,也往往是偶得。我写《放杯》其中两句"那年举杯春还早,放杯已是半城秋。"来历是原大学校庆,看到同学发的照片有些感怀,放眼满城秋色,两句一下就涌上心头,其他的就简单了。
再说韵律。首先说明,我的诗不是严格的律诗。我尽量按律,实在不行我选择保留能表达诗意的字。
最后是多读多看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多看古人的东西,多读网上高人的诗作,到写时自然上心头。
对了,还要敢写,诗是自己心灵的行走,走自己的路就好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见笑了。
谢邀请:诗应该怎么写?这个问题问的有些不清楚,究竞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或是现代诗,顺口溜,打油诗,散文诗?古体诗和现代诗的顺口溜,打油诗,散文诗基本一样,沒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自由奔放。但仍然讲究声韵,仍然按照舜留下的诗话:《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这十二个字的要求才是诗,要不就不是诗。而近体诗是唐宋至清代发展起来的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些诗是有固定的条条框框才能写的,\韵律平仄,对仗,对偶,词性都是条条框框固定的。不按照这些要求来写就不是近体诗。近体诗是最难写的诗,难写就不要吗?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国宝呀,我认为难也要发扬光大,就要象华为向芯片奋斗一样,迎难而上。写诗也一样迎难而学。个人浅见。
谢谢邀请,我就贴三首自己的原创诗,希望大家喜欢:
【一】
七律,随感
身居小苑意飞驰,荏苒时光心静怡。
闲品清茗云作伴,独斟浊酒影相随。
杯邀皓月千山雪,笔走春风一首诗。
紫陌红尘多幻梦,壶中天地有缘机。
【二】梦幻之旅
梦里乘风上九天,巍然屹立在云边。
能呼皓月勤回首,敢与繁星试比肩。
御剑疾行三万里,凌虚遥看五千年。
觉来所往皆奇想,笑我悠哉做幻仙。
【三】雪夜
隆冬月冷人初静,忽有箫声动四方。
逐步听音知雅兴,临风品曲意悠长。
萋萋岁草凝疏雪,点点梅花送暗香。
忘返流连天籁里,我同月影共彷徨。
同人类的小说,算侵权,不过只要原著作者不告你就没事,也就是说,你的小说不火,万事没有,只要书一火,您可悠着点吧。
再就是,你写也可以,打打擦边球,别用原著作的人物,技术也改改名,换个汤,大家都懂就没事啊。
您好,这一般不能算是侵权,但有特殊情况。
知识产权是这样的,其大概包括三种: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主角拥有阴阳师里的技能,会不会算侵权?
这需要看阴阳师的技能组成,首先是技能的图标,这是属于图画,可以算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一般要申请,不会有人专门为一个技能图标申请这两种东西),著作权自作品完成时就享有,就像我打下这段话,我就拥有这段话的著作权,其他人就不能抄袭,但图标用文字是无法"抄袭的",因为文字与图画是两种不同的载体,几乎不可能构成抄袭。
其次是技能的说明,如果这个技能的说明较长,而且符合"独创性",就可以享有著作权的保护,你就不能一字不拉的抄袭,"独创性"是一个作品能被称之为作品的核心,往往需要专业认定,例如瞬间移动,这就没有独创性,就四个字,而且已经烂大街,一般来说,一个技能的说明不会有"独创性",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写,如果担心,就用自己的文字再描述一遍,很少构成侵权,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洗稿"不构成侵权的原因,判定"洗稿"构成侵权,还要结合文字的段落结构发展,可想而之,一个技能的抄袭是几乎不可能构成侵权的。
当然了,作为一个法律从业者,绝不把话说满是职业习惯。
其实你可以变通一下,没必要那么死心。
不属于侵权。
1.《阴阳师》这部作品载体属于影视作品,游戏
如果仅仅是照搬了其故事设定中技能名称,并未照搬故事剧情,游戏剧情的话,那么就不能达到《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侵犯著作权的情形。
首先不能因为清华教授的成果和日本的像就质疑。因为日本的是抄我们唐朝的。但应该看清华教授怎么研究出来的成果,佐证材料依据在哪里?根据周,汉,宋,明,清的什么资料的出来的。如果没有充分的佐证材料,那么抄的嫌疑就很大了。做课题要是用了功就应该支持,但做学术骗子直接照抄日本的那就丢人了。
看到很多朋友的答案都是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出发的,但是“抄袭”本质上是一个法律问题。
在法律领域,其实并没有抄袭的说法。准确的描述应当是剽窃,他人研究写成的书籍,是个人劳动的结晶,如果原样照搬过来当成自己的成果,则与偷窃无异。
首先看水先生指责《射礼初阶》这本书和日本出版的《弓道》在书目的结构上雷同,实际上这种教材在结构上相似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我本人以前是学围棋的,所用的教材,也是先介绍围棋的产生历史,文化渊源,再介绍围棋规则,所用棋具,比赛时的规则和注意事项,中日韩三国的围棋入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是差不多的,也不太可能编出什么花来,但是在介绍的内容上,《射礼初阶》主要介绍射箭在中国的发展和渊源,《弓道》我没有看过,但是应该以介绍射箭在日本的发展为主,内容是大相庭径的,这种结构上的雷同,更多的是为了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编制时采取的较为统一的结构,并不能称之为抄袭。
再来看下面说到的礼射八法和七道八节,这都是对整个射箭过程的整理和总结,这里面就要涉及到一个确定标准的问题,那种射箭方式是正确的,而那些射箭方式是错误的,那么日本人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我们总结的经验相矛盾吗?当然是不矛盾的,中国人认为正确的技术和日本人认为正确的技术,其实是非常一致的,这个认识也不存在谁抄袭谁,而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除非中国人在历史上完全不会射箭,而在《礼记射义》中早就写明了“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在射箭这个问题上的共识就是外体直才能射得准,我看韩国人也不主张歪着身子射箭,所以《射礼初阶》里面指出那些姿势不正确和《弓道》指出不正确并不矛盾,我们不需要看日本人写的弓道,也能看出来一个人站得直不直。
接下来说坐姿的问题,水先生所说的日本式的跪坐,其实本身就源自中国,历史专家对此是有定论的,中国古代所说的席地而坐,指的就是双膝着席,臀部压在脚跟上,中国是个非常讲究礼仪的国家,在凳子等坐具没有出现之前,屁股着地是个很没坐相的事情,至于“凡射必中席而坐,一膝正当垛,一膝横顺席”,这是跪姿射箭的姿势,不射箭的时候,可没这种坐法
有图有真相
至于入场所谓的直角步法,也是抄袭日本人,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现在在国内的各项体育活动里面运动员入场,都是沿着场外边线直行,然后走直角就位,最典型的是篮球赛的时候,开场前双方运动员就要走直角进中圈,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惯,在正式活动中,是没有走斜线的走法的,因为我们特别讲究要“行得正”,稍微有点儿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也不会出现“走直角”是日本人的走法这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