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1.08
“
”
大家好,我是秘塔科技首席运营官王益为,可能大家对我的网名会更熟悉一些,在B站上,我是一个法律类视频的UP主,名叫王一快。
事实上,我有着三重身份:我曾做过10年非诉律师,也有一些拿得出手的项目;从2018年开始,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了一家叫做秘塔科技的法律人工智能公司,很多法律人朋友用过我们的产品——秘塔翻译和秘塔写作猫,一个是专业法律文书的翻译软件,一个是给文书查错纠错的软件;而在疫情之后,我开始在自媒体和做up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因为有了这三个身份——前律师、法律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以及一个up主,我观察到了一些现象。
首先,AI的效果并不显著和直观,或者说人们预期不可控。
秘塔翻译工作界面
还有用户问,秘塔写作猫查错别字,能不能保证100%都查出来?其实,这个真的很难,哪怕是人工也不能保证。汉语言博大精深,甚至还有故意写错字的情况。
机器确实做不到100%准确,但是用户不一定能理解。并且,不存在一个全能的通用型AI,没有一个机器可以解决所有法律问题。
其次,缺乏优质数据来帮助法律AI进化。
人工智能的机器模型就像一个小孩,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会什么。拿秘塔翻译来说,「喂」给它好的翻译文本,它学出来的效果就好,但是,那些最优质的中英文对照的法律翻译文件,比如中英文合同、中英文招股书、中英文的法律法规,这些文本是非常稀缺的。
最后,人工智能目前只能作用在法律人的案头工作上,不能帮助律师获客,也不能帮助提升律所管理,但是绝大多数人搞不清楚,也缺少耐心倾听。
那么,我们作为法律科技创业公司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将AI「送到」法律人身边,让大家理解AI。
这是疫情给我的一个启示。疫情发生后,大家都很慌,我也很慌,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后来,大家纷纷开始直播带货,包括罗永浩、董明珠。于是,我也开始思考,能否通过互联网去获取一些流量。
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
然后是平台选择问题。
有人跟我推荐了B站。B站是一个学习型网站,比较适合输出我们这种知识性内容。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同时打开两个手机进行直播,一个在B站,一个在某音。结果,我在B站的直播上了首页的推荐,而某音的直播间里只有3个人。当然,公众号也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流量平台,但公众号的红利正在逐渐减少。
最后是内容形式问题。
我始终相信人是视觉动物,只有看到了你,才会对你产生兴趣和信任,特别是当你要给他讲一些类似于人工智能这种「离经叛道」,或者他了解很少的事情,信任很重要。
因此,我最终选择以视频作为主要内容形式,我也就此多了一重身份,成为了B站的一名视频UP主。
王益为的B站界面
-1-
作为传播者,我如何做法律视频内容
1.做什么内容
做视频,一定要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但法律的内核其实是和趣味性没什么关系的。
当然,作为一个法律人,我坚信法律本身是优美的,美在理性和逻辑,美在运筹帷幄和设计精巧。
因此法律的内核外必须要包上一个有趣又兼具知识性的包装才能够让人接受。
法理学的经典著作《联邦党人文集》里面有一句话,「目的与手段相一致」,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方法论。其含义为: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手段;如果没有达到目的,说明手段不对,需要去探索其他有用的手段。
最开始我的视频只有几百、一千的播放量,我没有气馁,我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对方法,我需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式,换封面、换标题、换内容、改方向、改形式,只要花心思找到合适的手段就可以。
美妆、吃播、健身、游戏,这类视频的流量巨大,看着眼馋,但这些方面我都不是专业的,没有办法让别人信任我;
讲刑法行不行?刑法的段子在网上很受欢迎。其实我刑法学得挺好的,我是2008年北京市司法考试第二名,刑法卷答了130多分,但是,我没有做过刑辩律师,没有实务经验。而且我总觉得,大家对刑法内容感兴趣,更多的是对其中的狗血故事感兴趣;
那么,讲讲民商领域最普遍的合同可以吗?但在合同领域,法天使的常金光律师已经讲得非常好了,我肯定是比不过。
我们是一家法律科技公司,我的客户里有很多律师和法务,因此这个方向是我比较擅长的。先把内容的基础抓好,再去考虑破圈的问题。
3.如何传播破圈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抓住了「流量密码」——我看了个综艺。很难想象B站现在这些年轻朋友们,会愿意看别人「看电视」——UP主们一边看节目,一边对着摄像机吐槽,这种视频形式叫做「Reaction」。
我拍的那条「Reaction」是《令人心动的offer2》,因为我此前也在红圈所,对于红圈所的工作环境比较了解,我找了两个朋友,一起录了几期Reaction视频发在B站,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火了。
《令人心动的offer2》系列Reaciton
所有人都在讲破圈,法律人也在讲破圈,那么什么样的法律人需要破圈?
获得流量的手段和形式千差万别,我觉得我自己坚守了法律人的底线,但网上很多大流量的律师,他们获取流量的方式非常令人震惊。
虽然我不认为这是一位真律师,但网上确实不乏一些律师为了流量而哗众取宠、丢掉底线,这是我们应该坚决避免的。
我觉得破圈这件事情不一定是谁都需要做的,但如果是像我这样的法律科技公司,需要大量流量的,完全可以去做;但是如果你的客户都是那些受人尊敬的大企业,你做这件事情不一定有效果。
-2-
视频是值得尝试的事情
我觉得,视频这件事情是值得尝试的。
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举个例子,B站每个月能给我们的秘塔写作猫引流1万人左右;和我一起录Reaction的一个朋友,过去的一年里有三个案子是直接通过视频找到的他,因为他是做高端商事争议解决的,所以三个案子已经很可观了。
并且,他所有的客户都跟他说,我在网上看到过你的视频。所以,长期来看这对于打造个人IP是绝对有价值的,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红利。
从更理想主义的角度来说,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如果各大平台都充斥着博眼球的「假律师」,如果大家对于律师的印象都是像电视剧里一样,晚上不加班,拿着酒杯晃红酒,上庭就侃侃而谈,大家还会信任、理解律师吗?
而且,很多人对于律师有一种误解,认为律师都是无趣的、死板的,但其实我们也有有趣的一面,也同样热爱生活。我们需要「正本清源」,需要让大众知道律师背后付出的努力,需要让律师这个职业获得应有的尊重,也需要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律师。
目前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在招募知识类博主,现在真的是我们法律人做视频的好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看视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点东西。如果我们法律人能够把我们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用一种比较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大家,会更容易获得流量的倾斜。
-3-
把手弄脏,自己上场
做网红不太容易,很多网友对律师偏见很大、戾气很重,会喷我们说:你们是为资本服务、你们是魔鬼的爪牙等等,甚至你身边的人可能都不太理解你在做什么。
多看看网友们善意的评价,多用视频帮助别人,坚持真诚以待,真诚地对待网友们,他们也会真诚地回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