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日媒23日报道,届时安倍晋三将向中方提出结束对华政府援助(ODA)的建议,希望得到中方谅解。这一消息得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证实。
报道截图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援助国,日本对华政府援助始于197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中国面临资金、技术紧缺和能源供应紧张、基础产业落后等问题。日本通过提供3万亿日元的援助,包括有偿资金合作(日元贷款)、无偿资金合作和技术合作,既支持中国经济增长,也改善日企在华投资环境。其中,日元贷款为援助主体。
截至目前,日本对华援助总额为3.65万亿日元(按近期汇率,折合约2551亿人民币),援建项目均为规模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和施工难度大的基础项目,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省份。具有代表性的包括:京秦铁路电气化改造、南昆铁路、北京首都机场、上海宝钢、上海浦东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北京污水处理等。
在医疗领域,于1984年开院的“中日友好医院”也是由日本政府提供无偿资金援助建设,为控制传染病和培养医疗领域人才做出贡献。
中日友好医院,资料图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日元贷款偿还期。随着美元的贬值和日元的升值,中国偿还日本的贷款也逐渐升值。在日元贷款被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时,根据一些附加条件,中国须向日本购买机械和原材料等附加条件,令资金流回日本企业,并帮助日本企业进军中国市场。此外,日本将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中国,也帮助日企在本土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
2008年,日本政府终止对华有偿援助,不再提供新的日元贷款援助,保留对已有的项目仍继续提供贷款。此外,还保留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项目。
目前,中日两国政府计划建立新的“发展合作对话”,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新的合作方式,共同推进在第三国基础设施的合作方面。
同样在23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在本年度对华政府援助结束后,日本将调整援助方向。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菅义伟说:“日本政府将在25日开始的安倍首相访华时与中方协商今后的合作。占对华政府援助多数的有偿援助已于2007年完成,现在我们专注于真正需要合作的领域。”
观察者网注意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日本大幅削减对华援助。
当时,日本外务省官员透露,时任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认为ODA的目的是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但如今中国的GDP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因此“再进行同样的援助就有些不合情理了”。此外,前原诚司还担心继续援助中国会“得不到国民的理解”。
事实上,由于中国经济得到发展和军力增强,日本国内要求调整对华援助的呼声高涨,贷款援助金额在2000年达到2000亿日元的峰值后便已开始减少。
报道称,日本这一累计超过3万亿日元的有偿资金合作完成了历史使命。它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日中友好与合作的象征。
2004年,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曾表示,“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日本的借贷援助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及人民心存感激。而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重大发展,我们就让事情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