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闻》是日本国内心胸比较开阔的人喜欢阅读的报纸。在神舟5号成功发射、回收后的第二天,《朝日新闻》发表了一篇与保守派报纸格调基本一样的社论。在该文中他们追问日本政府,中国已经有载人飞行的宇宙航天技术,对这样的国家是否还有必要进行开发援助?
日本的电视中时时会有政治家诘问外务省首脑的镜头:记者在日本看到执政党的一个女议员一直用很平淡的语言,在枝枝节节的小事上向政府首脑提不疼不痒的问题;但到了ODA时,她一下子板起脸来,说:“我这么提问题也许不像执政党议员的提问,但我还是要说,日本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去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使用我们的资金吗?”
这几年日本减少了对中国的开发援助,表面上看这是日本舆论及政治家的压力造成的结果。但实际上日本的舆论及政治家仅代表了一部分日本人的想法,消减的根本原因并不在那里。
“援助”不是无偿的
在北京坐过地铁的人,特别是在建国门坐过地铁的人,哪怕你是个盲人,也能感触到那里人山人海的气息。古森义久敢睁着眼睛说瞎话,这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了。一位熟悉日本媒体的日本朋友在北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古森是选在地铁开通之前去采访的。地铁还没有开通时,当然站里没有乘客。”古森造谣方法如此拙劣,让我们这些古森的同行瞠目结舌。
我们不想和古森之流的“名记”去争论什么,我们只想把问题搞清楚。3月23日,我们去日本大使馆经济部采访了千叶明参赞。千叶给了我们一张日本对华开发援助金额的推移表。2003年度的最终数字要到3月30日才能结清,所以最新的数字是2002年度的。从总计上看,资金援助的总额为32192亿日元(100%),其中有偿资金援助29505亿日元(91.65%),无偿资金援助1365亿日元(4.24%),技术援助1322亿日元(4.11%)。这说明无偿援助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三个部分中都使用了“援助”一词,但除了无偿援助是不用偿还的以外,其他的日本政府提供给中国的资金最终是要连本带息偿还给日本的。
ODA在新加坡、韩国走过的路
当人均GNP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这个国家就不再是其他国家政府开发援助的对象了。新加坡、韩国就是个例子。
1991~1998年,新加坡是日本ODA的对象国,但日本政府对新加坡的援助基本上只限于技术,共使用了213.62亿日元。技术援助主要是接受新加坡的进修生、向新加坡派送专家、派遣调查团、提供机械、共同进行开发调查等。
韩国的例子更接近中国。1965-1990年,日本对韩国进行了经济援助。1965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日本与韩国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并以日元贷款为中心实施了该协定。以后韩国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日元贷款的比例不断减少,1983年中曾根康弘首相访问韩国,与韩国签订了为期7年的18.5亿美元(约3281亿日元)贷款协议;该贷款协议完成以后,韩国经济已经成熟,日本与韩国约定今后不再实施日元贷款。
在日本对韩国实施ODA的25年中,韩国从日本得到有偿资金援助6455.27亿日元,无偿援助47.24亿日元,技术援助239.94亿日元。其援助的期间、金额均无法和中国比拟。
中国国土面积大,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大不一样。千叶说:“过去我们主要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了不少日元贷款,现在沿海地区已经很发达了,我们开始向中国内地的建设提供贷款、技术。”
除了地区上的变化外,在ODA的形式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千叶拿出一本小册子,找出ODA的重点内容,对记者解释说:“今后我们主要从六个方面推进ODA的实施。这里面有:环保、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学术交流、扶贫、保护知识产权、多边合作等等。”
地域的变化、内容的变化都说明日本ODA要变,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终归会让中国从接受别国援助,发展成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壮大经济,并尽可能去帮助其他国家。从被援助国的名单中走出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ODA与神舟5号
有人提出是不是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的神舟5号,让日本人嫉妒得要命,没有别的办法发泄心中的不满,要从ODA上做点手脚给中国看呢?
日本大使馆经济参赞千叶明没有否定神舟5号给日本的刺激,说日本没有去追求本国的载人宇宙航天技术,日本觉得美国、俄国有这项技术了,没有必要再花那么多的钱去搞本国的。中国既然有那么多的资金用来发展宇宙空间技术,那么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就是难以理解的。听了千叶的解释,我们觉得《朝日新闻》的社论代表了不少日本人的心声。
但千叶也为中国作了反驳,他说:“日本虽然没有发展自己的宇宙空间技术,但日本人是可以上美国的航天飞机工作,而中国科学家却不能。这样中国不能不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问题是中国舆论没有把自己的状况向世界认真地做出解释。”
心情上的纠葛不是一个有责任的国家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决定因素。千叶说,有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到中国,相比之下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还远不如中国多,因此日本对贷款对象做了一些调整。不能说神舟5号上天,导致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减少了。“ODA是日中经济达到双赢的一个要素。”千叶说。
在对ODA的评价上,学者的论述是很客观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昭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应肯定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对中国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并不是只对中国有好处,对日本企业也同样是有好处的。”
中国用日元贷款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这对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对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冯特意举了秦皇岛码头建设的例子,说这里主要向日本出口煤炭,码头的建设对中日都有利。
从表面上看,日本媒体对政府的压力造成日本消减了对华开发援助,但媒体的压力并不是起绝对作用的。在经济上取得长期发展以后,中国自然和新加坡、韩国一样要从被援助国转变为援助国。日本对华ODA的消减本在情理之中,古森之流日本记者的炒作,首先是为了贬低中国,同时也把日本在亚洲经济发展上发挥的作用一笔勾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