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jc3\*hps21\o\al(\s\up16(ICS),CC)SEQ\*jc3\*hps21\o\al(\s\up15(0),A)3EQ\*jc3\*hps21\o\al(\s\up15(.0),16)80.0113
DB135735—2023
河北省地方标准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规范
2023-05-06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1
5基本要求1
6运行管理3
7服务流程3
8服务档案7
9服务评价与改进7
附录A(资料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接案登记表8
附录B(资料性)未成年人救助信息表9
参考文献10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北省民政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社会工作促进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猛、范慧娴、李素庆、刁慎元、史玉迪、吴俊叶、刘硕、贺宁宁、刘潇洋、刘建琛。
1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的总体原则、基本要求、运行管理、服务流程、服务档案和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其他有需要救助保护的未成年人的服务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224-2011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服务MZ/T010-2013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MZ/T058-2014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MZ/T086-2017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agencyfortherescueandprotectionofminors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协助民政部门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等工作的专门机构。
4总体原则
4.1优先原则
在政策规划、服务计划制定、资源配置和服务提供等方面,应优先考虑未成年人的利益和需要。
4.2利益最大原则
应以未成年人为中心,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提供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4.3平等参与原则
应创造公平的环境,确保未成年人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受到任何歧视,保障所有未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4.4生态系统原则
应重视家庭的作用,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从未成年人自身及其与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学校、服务机构等的互动关系中分析未成年人问题,识别所需资源,提供专业服务,促进未成年人发展。
5基本要求
2
5.1工作职责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在本级民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开展以下工作:
——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
——定期分析评估本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
——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的监护监督等工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指导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基本信息摸底排查、登记建档和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