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报考填报:分数排序定位法

由于每个高考分数都对应着相对的排序位置,而相应的排序位置也大体对应着一定的高考分数,只不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大体相对应的关系罢了。既然可以利用高考分数来填报高考志愿,那为什么不能利用排序位置的定位作用来填报高考志愿呢?来预测高校的投档(录取)分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这就是分数排序定位法的由来。

……就称之为分数排序定位法。

二、分数排序定位法的重要性

许多考生和家长的两眼往往只习惯盯在考试及高考的分数上,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上,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这是因为:

1.从考生排序的位置,可分析被录取的可能性。由于多年的招生,每所院校的排序位置也是大体相对稳定的,当然不排除有波动。比如说北大、清华总是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它们的录取分数线总是最高的,排序位置也总是最靠前的。这既可以从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录取分中可以看到。也可以从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排序位置中可以看到。因此,根据当年的招生情况结合历史的资料,就大体可以知道,你的排序位置是多少,被录取的可能性有多大。如2005年北大、清华在鄂计划招生理工类分别为49名、95名,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这144人都有可能被录取;可是从理论上来说,这144人中按现行的录取办法,有可能排序位置是第50名或其以后的若干名考生就可能会被淘汰出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49名考生甚至更多的考生第一志愿全都填报了北大。当然在实际中第50名考生会被淘汰出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样第144名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也不是100%。虽然对于所有院校均按招生计划与排序位置一一对应地实现招生几乎没有可能,但对于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且办法也比较简单,这是后话,下面再说。

2003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51人,录取分数线618分,618分对应的排序是大约是384位。这里需指出的有3点:①湖北省2003年普通高考总分成绩(理工)五分一段统计表上的累计数据有误,作者己加修改;②2003年湖北省是高考后估分填报志愿;③2004年和2005年湖北省是高考后据分填报志愿。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4名;57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7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29名,53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31名,502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37名。

2003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生97人,录取分数线620分;620分对应的排序是333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怎样呢?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79名,57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82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87名,53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90名,502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94名。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知道,从理论上来说,报考北大清华的理想人数为51+97=148人,即150人左右,其录取分数线应为632分以上,可实际仅为618分,这一个方面说明有236名(384-148)考分在其录取分数线以上未予报考,这236名考生中至少有120名以上会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如果从2004年及2005年报北大、清华的情况看,可能有95%以上(224名)会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为何如此说呢?这是因为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太重的缘故。

其实依作者看,有“北大清华情结”的痛悔第一志愿未报北大、清华的应是考分在632分以上的考生(630分对应的排序是是169位,632分对应的排序是大约是149位);632分以下的考生就大可不必啦,因为这本来就不属于你,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还不具有真正报考北大、清华的资格,让你产生后悔的原因是由于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考后估分填报,这种志愿填报方式给许多考生(考分在631~618之间全是)以险中求胜的机会,而采取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方式就基本没有这种机会了。

2004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46人,录取分数线675分,675分对应的排序是158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4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1名;61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9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561分以上的报考人数62名。

2004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生96人,录取分数线668分,668分对应的排序是314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4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8名;61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8名,595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561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9名。看着以上的报考数据真让人高兴啊!这第一年就充分显示了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志愿的威力!

虽然清华的录取分数线668分,所对应的排序是314位,北大、清华共录取142名,比2003年的148名有所减少,主要是仍有172名(314-142)超过录取计划一倍多的分数在668分以上的考生,没有报考北大、清华,这不知能否说明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不太重了,报考更为理性了。让人高兴的在此,实际报考北大、清华的561分以上的人数仅为171名。仅比录取人教多了29名,比例仅为20.42%,要知道2003年是183名即超过计划1.24倍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有误啊!

2005年北大理工类计划招生49人,录取分数线650分,650分对应的排序是119位,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0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6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524分以上的报考人数58名。2005年清华理工类计划招95人,录取分数线646分,646分对应的排序是157位

可是实际报考的情况如何呢?60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2名;58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2名,56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550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524分以上的报考人数103名。看着以上的报考数据更让人高兴啊!这第二年继续充分显示出据分填报(或称之为出分填报或知分填报)志愿的威力与作用!这也是分数排序在考后据分填报志愿中所发挥的威力与作用。

清华的录取分数线646分,所对应的排序是157位,北大、清华共录取144名,可以这么说,想报该报北大、清华的基本上都报了,这不知能否说明国人的名校情结尤其是北大、清华情结又回来了、太重了,这已经不重要了,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报考更为理性了,更进一步准确了,报考失误的人数更少了,仅有17名比例仅为11.81%的考生第一志愿填报有误,如果北大、清华增加录取名额,那失误的就会更少了。

3.报考北大、清华“双百”之办法。

(2)如此一来,则皆大欢喜。北大和清华再也不用为考生报考志愿不足而来回调整各地计划指标,就可以将各地排序最靠前的特高分考生们轻松录走,一举做到报考与录取两个百分之百;各地招生部门也不再担心因报考志愿不足,北大或清华会把招生名额调走或者取消,有损当地的利益;尤其是各地的特高分考生们(高考总分在当地排序位置为两校招生计划之和及其以内者),因“心中有数”,报考百分之百,录取也百分之百,再也不用担心报考北大和清华会“名落孙山”了。

4.分数排序定位法在专业选择中作用也很大。预测院校录取分数线仅仅是为了能够被省招办投档和被所报考的院校调档,而进档后的录取与否关键取决于专业的确定,因此选定了学校只是报考的第一步,更重要更有决定性作用的工作还在后面,还在于预测专业录取分数线。具体的使用方法将在三线差加修正值法预测专业线中加以详细介绍。

三、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介绍

要想掌握分数排序定位法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必须首先会应用高考总分成绩排序统计表。这其中又分为一分一段、五分一段、十分一段,二十分一段、甚至有五十分一段,当然是一分一段使用最方便、最有效。

一、高考总分成绩排序统计表的应用介绍

(一)什么是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

将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参加高考试的全体考生的若干门课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一分一分地排列出来,并显示出每一分数所具有的本分考生人数以及逐分累计的考生人数。有少数地方还将考生加分投档的分数合在一起一并公布,也就是说总成绩中含有政策照顾分值。目前各地一般将总成绩分为文史类和理工类两种分别予以统计公布。当然,有的地方不是按一分一段而是按五分一段,有的甚至按十分一段乃至几十分一段予以统计公布。其使用方法与原理是一样的,但作用是各不相同的。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作用无疑是最大的,也就是说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起参考作用最大的、最便于考生参考利用的是一分一段统计表。因此建议各地公布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

(二)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去年安徽省普通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理工类)中的一部分为例,即选取从668分开始,到563分为止;563分是安徽省去年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安徽省去年高考成绩(理工类)分档表(含照顾加分)

(三)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常识介绍。

可能有许多考生及家长看到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成串数

字的第一感觉是,有点晕,或只查到与自己考分相同的第n横行,却不知这几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对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究竞有何作用。下面就作具体的介绍。

1.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直接含义及作用。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中第一纵行“分数段”中所列出的是全安徽省的考生从高

分668分开始的逐分排列,如667、666、665、664、663……;统计表中第二纵行“本段人数”中所列出的是全安徽省的考生在某一分数上所拥有的人数,也就是在某一分数上有多少考生,通过统计表中所列第1横行可知,……。

通过统计表中所列第2横行可知,……通过统计表中所列第n横行可知,在563分这一分数段上有考生725人,累计人数为24999人,即725+24274=24999人。假如有某张姓考生的考分为638分,通过看表可知,在638分这一分数段上有考生50人,也就是全安徽省只有50名考生成绩相同,同为638分;而在全安徽省仅有826名考生比张姓考生的分数要高。再假如有某刘姓考生的考分为563分,通过看表可知,在563分这一分数段上共有考生725人,也就是全安徽省共有725名考生成绩相同,同为563分;而在全安徽省共有24274名考生比刘姓考生的分数要高,简单的对比说在全安徽省共有24274名考生比他的竞争实力要强,他在全省的排序位置是从24275到24999位。一般通常都看作为24999位。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不仅仅只看自己考分的这一本段人数和累计人数,还要对相邻若干段

的情况加以分析思考比较,甚至对比自己分数高的关联度大的所有情况都要大致把握。

2.高考总分成绩排序统计表的内在含义及作用。

(1)可预测高校招生投档(录取)分数线。

高校每年招生都会产生投档分数线、录取最低分数线(校线)、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简称

(2)可预测当地当年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高考总分成绩一分一段统计表的内在含义及作用,还在于可以推测该地各科类各批次录

THE END
1.常见问题常见问题-贸易法委员会的由来、任务和组成 贸易法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易法委员会)(1966年成立)是联合国大会的一个附属机构,基本任务是促进国际贸易法的逐步协调和统一。贸易法委员会自设立以来编写了种类繁多的公约、示范法和其他文书,内容涉及规范贸易交易或商法中对国际贸易有影响的其他https://uncitral.un.org/zh/about/faq/mandate_composition/history
2.法的起源法的起源是指法的起始和发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起源问题,存在过神创说、暴力说、契约说、发展说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问题,“道生法”的思想主张是构建于基础自然主义之上的自然法观念 。各种学说 从古到今,许多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7%9A%84%E8%B5%B7%E6%BA%90/9601684
3.法的起源法的起源是指法的起始和发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起源问题,存在过神创说、暴力说、契约说、发展说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在: 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cjqrAZDYuy.html
4.“法”字的由来当然秦代的“灋”字在有的地方也已经用来表达“法律”的意思。 因此,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意思是说,法就是刑,因为其表示公平如水,因此以水为偏旁;又因廌这种兽能够判别真伪,顶触争端中无理的一方并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M1ODI1NA==&mid=2247485054&idx=2&sn=8189af5f52b7b6f9b969f36de00bd552&chksm=ec655bffdb12d2e97ef0778e0214a20b2f5e67cdb7b56c025c968446737ddeef5a25dece36e5&scene=27
5.法姓起源法姓的由来法姓来源 法姓起源 1、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工姜姓、田姓本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法章之名为姓,遂形成法姓。见《后汉书.法雄传》。 2、清代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来到中原,改为法氏。乾隆时,有个大文学家法式https://www.chazidian.com/baijiaxing_743/?ivk_sa=1024320u
6.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简答题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它是没有法的,也不可能有法的出现,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其认为:法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时才出现的,它们都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在那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124c947db781ab676b76c23238328f3.html
7.什么是鱼骨分析法(NWhy)?51CTO博客鱼骨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分析等几类。它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 一、鱼骨图分析法的由来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 https://blog.51cto.com/zhangchiworkos/4904614
8.[生财有道]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你了解吗?CCTV节目官网[生财有道]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你了解吗?2019-12-12 20:25:09 [生财有道]菇农在深山里的“办公室”——菇寮2019-12-12 19:35:10 [生财有道]制作泡菜的历史由来已久 瑞金泡菜已成网红产品2019-12-11 19:41:11 [生财有道]黄元柴 制作黄元米果不可缺少的“秘密武器”2019-12-11 19:31:12http://tv.cntv.cn/video/C11349/4435f8e95c2a4ce282dfc8dcf8ef3a3a
9.12月4日宪法日的由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体现在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上。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https://marx.sdust.edu.cn/info/1079/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