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法王开示怎么做烟供?(附步骤图解)藏传佛教

烟供聚资法是由藏密第十三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杜都多杰所传,为方便行者修持,经汉译整理广为普传,以利人天,行者将因诚心精进修法之功德,而获诸佛、菩萨加持,天龙八部拥护。尤其是人世间的诸恶因缘,可得转轻、息灭,所求诸事满愿成就。行者即使一生只修一次烟供法,其功德将永存于法界而不灭,如此当知修持烟供,其利益不可思议。

焚香的意义

许多人烧了一辈子香,却不知道烧香的真正意义,更不知道在烧香的时侯也可以修法除障、聚财、增福。这种运用烧香来修行的方法,就叫做烟供聚资法,顾名思义即是运用烧香的供养来聚集福德资粮的一种方法。

佛法的修行,无非是透过外在有形的种种动作,用来启发内在每个人本身就具足的佛性。而这种烧香供养聚集福德资粮的方法,乃是藉由修行者每天烧香时,特别再赋予观照思量和持咒发心的方法,使烧香的立意更趋于圆满和丰富,并日渐具足成就的资粮,减少修行过程的障碍,可说是一种自利利地,极称方便和有益的最佳法门。(维摩经)有云:上方有众香世界,众生闻香入律,自然止恶生善。虽然这是指众香世界的行者闻香而令行止有戒律,并且息灭恶念而生出善法,对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可适用。因为好的香,自然会让闻者生出喜悦,这种喜悦对平素有修持的行者,马上会转换般若性智,对没有任何修持的众生,也可因此获摄受,暂时止息恶念,进而生出向佛的善念。尤其重要的是六道众生当中,有诸多众生尚会觉知病痛和饥饿,这些众生全靠佛教寺庙每天午供、药食等布施,才能稍解饥渴,其它的宗教均付之阙如。而身为一个佛教徒,应该分担这些如来家业,每天在家中修习烟供,普令一切六道众生闻香而食,满足六道众生的饥渴,如此结缘,日积月累,将是修行者成就的最佳资粮。

烟供所使用的香,必需具足(上供下施)的功能,否则不易竟功。所谓上供即是供养诸佛菩萨,下施即是布施六道众生。坊间一般的俗香皆未如法制作,故皆不具(上供下施)的功用。供养诸佛菩萨可用五香、五宝、五谷、五药、五甘露,这些是娑婆世界最好的东西,而布施六道众生则必需另加舍利、甘露丸、经咒,使六道众生得以摄受而获益。

烟供法的由来

相传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佛法由印度传到中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的寺庙-白马寺(经书由白玛驮运而来)。而佛法传到西藏地区,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想建一座寺庙来弘扬佛法,但是白天盖庙晚上却被妖魔鬼怪破坏,盖了很久一直盖不好,于是派人到印度请来了法力高强的莲花生大士。

当时大家都认为莲花生大士(简称莲师)一定会跟这些妖魔斗法,但是事出意外莲师来到当地;收集了许多香树木、松树等,以及一些好吃的食物、好看的物品;等到晚上,将这些一切美好的事物烧起来,同时配合上经咒,供养这些妖魔鬼怪,此时的妖魔们身受感动之余,便尽心尽力帮忙盖庙,于是日夜动工,这座寺庙反而提早完工,而这座寺庙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莲花生大士便成为藏土的精神指标;而这种供养的方法便是供法的由来。

一般我们在家自行做的烟供,有桑和束二种。早上做的称为【桑】,傍晚做的称为【束】。桑及束二种,都含有"上供和下施"。(上供和下施是在一起的,不是分开的)

【桑】主要是清净及消除碍障。【束】主要是回向、给予众生。

修《桑》主要是清净、并可帮助我们的运气、减低障碍。修《桑》的材料,"不可有熏食"或不净物。

修《束》主要可帮助中阴身的众生、或是孤魂、野鬼、亡者、鬼怪、六道众生,修习以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主、能让一切众生满愿,众生有何需要即变现何物。《束》的烟供,又称"嗅供",因为有的众生必需借着吸取烟而获得饱足或满足。

烟供的功德:

二种烟供,里面皆包含了供养上师、本尊、护法三根本,供养了佛菩萨、六道众生、一切众生。

供养上师,可获得上师赐予加持;

供养本尊,可获得本尊赐予的二种成就:(a)不共同成就~亦称胜义成就,指成就佛道上的成就(b)共同成就,指事间上的财富、权力、消除病苦、消除障碍;

供养护法,可完成息、增、怀、诛四种事业并也可消灭修持佛法上的碍障。

修桑或束的烟供,皆可帮助地狱道的众生远离热、冷等诸苦;可帮助饿鬼道的众生、远离饥饿等诸苦;可帮助畜牲道的众生远离互相残杀、被杀的痛苦及帮助其消除投生畜牲道之根;可帮助修罗道的众生远离斗争等诸苦;可帮助人道的众生远离人道中的痛苦;可帮助天道的众生远离堕落的痛苦;并可帮助中阴身的众生消除恐惧、烧着等一切痛苦。借着烟供的布施,可使众生离开痛苦。

烟供的供器:

若是全供素食或清净的材料,修【桑】或【束】的容器可以用同一个。

烟供的步骤:

1.准备烟供专用香炉、烟供粉、塔香、防风打火机、咒轮、甘露水喷壶等烟供用具;

2.把烟供粉、塔香等放进干净的香炉或者容器中(推荐使用铜制或陶制香炉,其他耐热的器皿也可以,铁制除外),然后于平台上点燃;

3.接着开始诚心念烟供仪轨(有转经轮的师兄念诵仪轨的同时最好摇动转经轮,加持力更加殊胜),仪轨有很多种,同修们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配合观想更殊胜;

4.念诵完仪轨后,可将烟供炉放置通风的阳台、院子、郊外等地。

5.解脱咒轮可根据个人情况,念仪轨同时或者念完都可以烧,建议每次烧3-5张左右,烧之前念3-7遍变亿咒,观想咒轮变成无数张,来应供的众生都见闻解脱。

为祈愿世界和平,灾历不起,利乐有情,遣除道友们修行上的障碍,集资净障,法界精进佛子共修道场与慈心悲愿菩提精舍共同发起百日烟供大共修,恭请各位菩萨参与。

THE END
1.常见问题常见问题-贸易法委员会的由来、任务和组成 贸易法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贸易法委员会)(1966年成立)是联合国大会的一个附属机构,基本任务是促进国际贸易法的逐步协调和统一。贸易法委员会自设立以来编写了种类繁多的公约、示范法和其他文书,内容涉及规范贸易交易或商法中对国际贸易有影响的其他https://uncitral.un.org/zh/about/faq/mandate_composition/history
2.法的起源法的起源是指法的起始和发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起源问题,存在过神创说、暴力说、契约说、发展说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问题,“道生法”的思想主张是构建于基础自然主义之上的自然法观念 。各种学说 从古到今,许多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7%9A%84%E8%B5%B7%E6%BA%90/9601684
3.法的起源法的起源是指法的起始和发源。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法的起源问题,存在过神创说、暴力说、契约说、发展说等。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主要表现在: 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cjqrAZDYuy.html
4.“法”字的由来当然秦代的“灋”字在有的地方也已经用来表达“法律”的意思。 因此,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意思是说,法就是刑,因为其表示公平如水,因此以水为偏旁;又因廌这种兽能够判别真伪,顶触争端中无理的一方并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M1ODI1NA==&mid=2247485054&idx=2&sn=8189af5f52b7b6f9b969f36de00bd552&chksm=ec655bffdb12d2e97ef0778e0214a20b2f5e67cdb7b56c025c968446737ddeef5a25dece36e5&scene=27
5.法姓起源法姓的由来法姓来源 法姓起源 1、起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齐国成为田姓之国,以工姜姓、田姓本出妫姓,是禹王之后。齐国君主襄王名法章,秦国灭齐后,子孙为避免仇杀,不敢姓田,乃以其祖法章之名为姓,遂形成法姓。见《后汉书.法雄传》。 2、清代蒙古族人中的伍尧姓一族,来到中原,改为法氏。乾隆时,有个大文学家法式https://www.chazidian.com/baijiaxing_743/?ivk_sa=1024320u
6.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简答题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社会,它是没有法的,也不可能有法的出现,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其认为:法和国家一样,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时才出现的,它们都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都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所以在那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大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8124c947db781ab676b76c23238328f3.html
7.什么是鱼骨分析法(NWhy)?51CTO博客鱼骨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分为问题型、原因型及对策型鱼骨分析等几类。它是咨询人员进行因果分析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比较直观。 一、鱼骨图分析法的由来 鱼骨图是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出来的,故又名石川图。 https://blog.51cto.com/zhangchiworkos/4904614
8.[生财有道]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你了解吗?CCTV节目官网[生财有道]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你了解吗?2019-12-12 20:25:09 [生财有道]菇农在深山里的“办公室”——菇寮2019-12-12 19:35:10 [生财有道]制作泡菜的历史由来已久 瑞金泡菜已成网红产品2019-12-11 19:41:11 [生财有道]黄元柴 制作黄元米果不可缺少的“秘密武器”2019-12-11 19:31:12http://tv.cntv.cn/video/C11349/4435f8e95c2a4ce282dfc8dcf8ef3a3a
9.12月4日宪法日的由来——我国宪法的发展宪法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体现在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上。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同时也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是实现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个人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的根本纽带。 https://marx.sdust.edu.cn/info/1079/3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