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国防动员法规的起源与发展

《孙子兵法》开篇之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国防动员是战争之弓、打赢之基。国防动员法规是国家在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军事法的组成部分。完备的动员法规,是国家动员力的制度保证,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军事实力和法制传统的不同,国防动员法规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名称、形式不尽一致,内容上也有一定差异。

专门的国防动员法最早出现于1793年。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刚刚成功,遭到欧洲列强干涉。1793年8月23日,法国国民公会紧急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动员。此后,颁布动员法便成为各国应对战争的一种重要手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制定战争动员法。

德国

德国为了进行侵略战争,于1933年颁布《国民劳动秩序法》《强制独占企业创立法》,1934年颁布《德国经济构成准备法》《动力经济法》,1939年9月颁布《战时经济动员法》和《战时经济令》。

英国

英国议会于1914年11月27日颁布《国防法案》,并以此为依据,陆续颁布《军需部设置法案》等多项动员法律法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鉴于以往战争动员经验教训和未来战争的需要,修改或制定动员法的国家更为普遍。

英国于1939年8月颁布《紧急全权国防法》,这是一部关于全国总动员的法律。以此为依据,又制定了一批具体的动员法令,包括《国民登记令》《雇佣管制法》《产业登记令》《重要劳动管制令》《船员管制令》等。

法国

法国从1921年开始起草《总动员法》,到1938年正式颁布,先后作过5次重大修改。

美国

日本

日本于1938年颁布《国家总动员法》,1939年、1941年进行修订。

2005年通过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于2007年6月15日起实施。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一些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动员法规。战后,不少国家又根据国内外出现的形势变化,对动员法不断进行修订。

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曾先后颁布《国民工役法》《军事征用法》《防空法》《防空法施行细则》《统制战时粮食管理条例》《食粮资敌治罪暂行条例》《汽油统制办法》《国防公债条例》《妨害法币惩治条例》《修订救国公债发行条例》《购募救国公债奖励条例》《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战时管理进口出口物品条例》《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等各个方面的动员法律法规。1942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总动员法》,对国家总动员物资的征购、征用、生产、贩卖、使用、修理、储藏、消费、迁移、转让等,作了原则规范;对总动员业务的范畴和实施,也作了相应规范。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动员的法规或法规性文件。

1932年

1932年7月,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战争动员与后方工作的训令》,对武装力量动员和物力动员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1940年

1940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关于动员及代雇民夫牲口的规定》,明确规定了边区各机关、部队、团队、学校的动员及代雇民夫牲口的原则和办法。

1941年

1941年5月,发布《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物资办法》,规定为保证战时供给而征用器材、粮草,占用人民土地、房屋的办法和手续,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

1942年

1942年6月,晋察冀北岳区党委和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将完善预备兵的审查整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动员任务,发布《关于认真整理预备兵的决定》。

1944年

1944年10月,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为做好反攻准备,发布关于武装力量动员的训令,规定扩大地方武装和组织民兵。

1946年

1946年,为应对国民党军发动的内战,新四军军部、山东军区发布“兵员补充指示”,规定了兵员补充计划及实施措施。

1947年

1947年7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有计划地动员组织和使用民力,支持长期战争,发布《战时勤务动员暂行办法》,规定了战时勤务的动员和组织、调遣使用、计工算账、奖惩与抚恤;10月,晋冀鲁豫军区发布《关于为大反攻扩军的命令》,规定了扩军的数量和实施办法。

1948年

1949年

1949年4月,为配合解放战争的发展,保证铁路军事运输的畅通,发布《铁路运输暂行条例》,规定军事运输为铁路的“第一等任务”,并对军事运输的定义、办理、手续、运费、伤员运送、军人及民工乘车办法以及有关纪律,作了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制定了一些含有工业、交通、物资等动员内容的条例、规定、办法。

在武装力量动员方面

在武装力量动员方面,1952年发布《中央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决定》;1961年10月发布《关于人民公社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规定》,要求各地遵照执行;1985年1月,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动员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动员预编试点工作的实际,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

在经济动员方面

20世纪50~60年代,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制定了《编制国防工业战时动员计划暂行办法》(草案),第三机械工业部制定了《战时动员与平时准备工作条例》《民用工业为战时动员在平时做好准备的工作条例》(草案),燃料化学工业部制定了《国防化工管理办法》(草案);1964年6月,第五机械工业部制定了《动员产品图纸资料供应暂行办法》《动员产品小额材料订货的暂行办法》等规章;1974年2月,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国防工业办公室制定了《小三线军工厂管理试行办法》《小三线军工产品分配和管理暂行办法》。

在交通动员方面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50年7月发布《铁路军运暂行条例》,1951年1月发布《军事运输机关暂行条例》;铁道部1956年制定《动员时期军事运输计划编制细则》,1979年制定《在铁路建设中贯彻战备要求的暂行规定》(试行);邮电部、总参通信兵部1962年6月制定《战时电信通信设施使用和管理的暂行规定》;交通部1974年12月下发《关于试行〈铁路战时指挥所管理办法〉的通知》,1982年6月发布《战备钢桥储备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中央军委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1981年7月制定《交通战备资金管理暂行规定》,1983年9月制定《交通战备物资储备暂行规定》;此外,为了保证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军事运输畅通,中国和朝鲜于1951年5月签订了《中朝两国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

在人民防空动员方面

国务院、中央军委1983年12月发布《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规定》,1984年7月20日发布《人民防空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强,中国开始制定专门的国防动员法。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的颁行,是我国国防动员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该法阐明了我国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明确了国防动员的适用范围,规定了国防领导机构及其职权,规定了国防动员准备、动员实施和复员的内容和任务,公民和组织的国防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它标志着我国国防动员法律制度的健全,是我国国防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办单位:苏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通信地址:苏州市公园路128号网站支持IPV6

THE END
1.《干货分享》西政法理学精点提炼——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可结合讲义理解后直接背诵,讲义上的其他考点也应兼顾;后期可根据导图展开背诵) ?01法律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调控准则 原始社会规范,具有宗教性和道德性,依靠传统的力量和首领的权威维持 2,法律的起源(简答) (1)法律起源的历史进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家庭继集体之后成为https://zhuanlan.zhihu.com/p/392977757
2.法律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一种手段,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从古代的原始法规到现代复杂的立法体系,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法律遗产。在探讨法律学的起源与发展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我想学法律”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想学法律”意味着追求正义、尊重规则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https://www.vydtlwhhp.com/zheng-ce-fa-gui/385742.html
3.法律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法律的起源与发展》(张明汉著):一本全面介绍法律起源和发展的书籍,包括史前时期、古代法律、中世纪和近代法律以及现代法律等方面。《古代法律史》(J.A.C. Thomas著):一本介绍古代法律的经典著作,涵盖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等文明的法律体系和特点。《国际法的起源与发展》(陈宜言著):一本介绍国际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146650430642026&wfr=spider&for=pc
4.“法律与金融”交叉研究漫谈(上)20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法律与金融理论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解答,并形成了一股用国别法律与金融数据研究国与国之间金融发展路径差异的热潮。综观这些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发现了法律或法律起源在金融发展差异解释中的“基因图谱”和“密码”,[2]并由此初步形成了法律与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学术传统,即法与经济学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8_jrfy/2008nzd76j/240147.htm
5.的产生与发展1占茂华;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产生与发展[A];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以五大古文明为中心[C];2018年 2刘玉禄;李柏正;中国古代的形式自然法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17卷 总第41卷)———西北政法大学文集[C];2020年 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WFZS201809001010.htm
6.法的起源(精选三篇)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类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发展模式。如果说法律形式主义体现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市民伦理道德与制度安排,而法律伦理道德主义则充分反映了东方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东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法权要求。 参考文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7.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西方思想学界中的主流认为,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源时期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同时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是城邦宗教的一部分,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便沾染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也奠定了西方法律思想宗教色彩浓厚的基调。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法律观是神话的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83572110/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法律篇逻辑图】 ?专题五道德 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考点1.道德的含义与起源 (1)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丁嫣律师律师文集(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 中国经济法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启动实施催生了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与之配合。“1981年7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4758512104763606oo707664
10.《法律的起源》法 的 起 源 萌芽 雏形 形成 习惯 习惯法 法律 过程 时期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国家 结论: 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过程. 习惯 原始社会 (氏族) 裁决方式: 神明裁决 惩治方式: 依照风俗习惯 法的起源 法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221/6213020132002133.shtm
11.法学学科的实践性光明日报实践性是法学学科所要彰显的个性,是法学学科之所以存在和发达的目的和宗旨。法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从法学伴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而得以发生(起源)、发展、成熟和发达的历史演进中得到了充分解释和展示。法学若没有实践性就会脱离为其提供阳光、水分、养料和土壤的社会生活,这不仅会使法学学科的生命和生命力受到怀疑 https://www.gmw.cn/01gmrb/2008-08/27/content_828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