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大16开,160页,邮发代号:2-465

本刊为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研究成果的文摘类期刊,学术背景深厚,涵盖面广,强调学术品位,突出问题意识,倡导理论创新,兼及新知趣味。

全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30元,全年定价360元(含邮费)。

编委会主任:方军

编委会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涛王建峰方军

吕薇洲刘倩刘鹏

李琳李文珍李树民

李凌静李潇潇张萍

张跣张云华赵培杰

贺俊莫斌晁天义

梁华薛刚魏长宝

主编:吕薇洲

副主编:

李树民晁天义薛刚

热点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和文化底蕴

叶小文作者单位: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摘自《北京社会科学》2023年1期

中华文明的特质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江林昌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题《中华文明的特质形态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摘自《中原文化研究》2023年1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赖海榕郑济洲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福建省委党校,摘自《毛泽东研究》2022年6期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丁元竹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摘自《行政管理改革》2022年11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

刘文嘉作者单位:光明日报社,摘自《哲学动态》2022年12期

前沿

逻辑例外论的演变

陈波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摘自《逻辑学研究》2022年5期

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否定论

王钢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题《人工智能刑事责任主体否定论——基于规范与语义的考察》,摘自《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2年4期

学人与学林

中国近代科学语言的形成

闫欣芳杨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摘自《自然辩证法研究》2022年12期

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何去何从

徐士彦张鑫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摘自《经济思想史学刊》2022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

黄志军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题《论马克思对“平均”概念的两种理解及其理论效应》,摘自《哲学研究》2022年12期

马克思公平观的三个维度及现实启示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

任平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原题《中国学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使命》,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1期

当代资本主义功绩社会批判

孟飞冯明宇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从规训社会到功绩社会——韩炳哲对生命政治学话语范型的改写及其理论失误》,摘自《世界哲学》2023年1期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三重论域

唐爱军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年6期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维度

李培超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把握的几个重要理论维度》,摘自《新文科教育研究》2022年4期

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系

刘宏达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体系》,摘自《思想理论教育》2023年2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辛鸣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12期

动词存在论与创造者视域

赵汀阳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8期

元宇宙迷局:特征分析与路径选择

罗俊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原题《元宇宙迷局:集成式创新的路径选择与风险预判》,摘自《学术论坛》2022年6期

免费劳动:为数字经济生产文化

蒂齐亚纳·泰拉诺瓦著杨雷译作者单位: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译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劳动哲学研究》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年12月

论中国哲学的“底本”

苟东锋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原题《“生生”与“名名”——论中国哲学的“底本”》,摘自《哲学分析》2022年6期

论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物”概念

刘伟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暨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摘自《中山大学学报》2023年1期

“两个大局”视域下的“宗教中国化”研究

张志刚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12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中国文学本质论话语建构: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赖大仁张雨舟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题《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摘自《学术月刊》2022年11期

当代“本质主义”文论的本土旅行及话语建构

罗崇宏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摘自《深圳大学学报》2023年1期

公共空间的三大类型与三种阐释范式

谷鹏飞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摘自《广州大学学报》2023年1期

“文化冲和说”的中国智慧

于小植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文学院,原题《从“文明冲突论”走向“文化冲和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23年1期

雅韵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理想之构建

管宁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22年6期

“音象”论

韩伟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22年4期

故事诗学:人民生活的叙事实践

林继富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自《湖北大学学报》2023年1期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

王维李卫朝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探析》,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年11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周学军)

中华文明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杨华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1期

《春秋》“大一统”与国家秩序建构

孙磊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原题《〈春秋〉“大一统”与国家秩序建构——以西汉国家治理为中心》,摘自《东南学术》2022年6期

论中国古代“治世”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

秦中亮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自《厦门大学学报》2023年1期

南宋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

方诚峰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原题《南宋道学的政治理论与实践——从真德秀与张忠恕的冲突与“和解”出发》,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23年1期

藩属体系视阈下的清代中越关系

段红云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摘自《史学集刊》2023年1期

在反思中成长的外国史学史学科

陈恒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4期

全面抗战前四川后方的金融稳定

徐德莉张志芳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省委党校,原题《法币在四川流通的历史考察》,摘自《商学研究》2022年6期,

封建时代的领主经济

黄春高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10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蔡昉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财贸经济》2022年12期

从发展消费经济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

洪银兴韩绿艺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自《湘潭大学学报》2023年1期

消费升级及其驱动因素再审视

宋科虞思燕杨雅鑫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原题《消费升级再审视及历史回顾——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摘自《经济纵横》2022年12期

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与实践关切

肖兴志李少林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原题《大变局下的产业链韧性:生成逻辑、实践关切与政策取向》,摘自《改革》2022年11期

新兴技术产业赶超中的政府作用

贺俊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题《新兴技术产业赶超中的政府作用: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11期

高质量发展与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设计

陈强远张醒汪德华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题《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设计:高质量发展视角》,摘自《经济研究》2022年10期

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率“三步曲”

江小涓靳景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题《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率:服务分工、产业协同和数实孪生》,摘自《管理世界》2022年12期

数字经济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再探析

欧阳日辉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原题《数字经济的理论演进、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1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论政府治理现代化

算法嵌入政府治理的权力异化风险及其规制方案

陈锐王文玉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法学院,摘自《理论探索》2022年6期

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治理的算法依赖及其衍生难题

梅立润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中南大学学报》2022年6期

列宁关于党“总的领导”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阚道远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6期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存在论”自觉

李兵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22年6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综合安全论:风险的反向界定

唐士其庞珣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题《综合安全论:风险的反向界定和政治逻辑》,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22年6期

科技在安全议题中的过程与机制

杨娜程弘毅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原题《安全透镜:科技在安全议题中的过程与机制》,摘自《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1期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

赵可金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原题《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摘自《东北亚论坛》2023年1期

中国的多边外交实践与多边主义理念

董向荣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6期

危机中的多边主义与责任分担

乔瓦娜·佐卡尔著张彦著译作者单位:金砖国家政策中心,译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原题《受危及的多边主义与三方合作的责任分担》,摘自《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2年11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法律起源的人性之问

刘练军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法学院,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3年1期

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

章永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题《格劳秀斯、荷兰殖民帝国与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摘自《法学家》2023年1期

从法律保留到法律先定

刘志鑫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自《中外法学》2022年6期

刑事司法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探究

熊秋红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摘自《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2年6期

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司法所

丁文程子扬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原题《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司法所的现状、困境及其应对——以132个司法所为分析样本》,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1期

公权合规在监察监督领域的引入

程衍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原题《合规改革背景下公权合规在监察监督领域的引入》,摘自《政法论坛》2022年6期

我国公司法定代表人规则的重塑

梁开银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商研究》2023年1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李凌静)

新发展社会学:理论框架的构建

李培林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摘自《社会》2022年6期

生命历程研究质性取向及其意义

陈心想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2年4期

中国基层治理研究转向及其思考

赵秀玲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东南学术》2022年6期

面向共同富裕的超(特)大城市居住空间治理

赵聚军庞尚尚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1期

共同富裕愿景下的幸福感提升:双重公平论的视角

刘欣胡安宁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学研究》2023年1期

快递工人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网络构建

庄家炽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原题《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工人劳动过程研究》,摘自《中国青年研究》2022年9期

作为数据的劳动:数字劳动及其治理

吕鹏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题《作为数据的劳动:网络主播的数字劳动及其治理研究》,摘自《社会科学》2023年1期

从“复制人文”到“数字人文”:知识链接的重构与系统思维的解构

胡洪斌江宇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自《贵州社会科学》2022年11期

“立德树人”的劳动哲学阐释

潘二亮何云峰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摘自《教育文化论坛》2023年1期

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

李珂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原题《生命历程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省思与展望》,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12期

新闻学·传播学

社交媒体中的数字情绪传播研究

赵云泽张玲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摘自《当代传播》2022年6期

智能传播时代技术具身的伦理风险

杨翠芳任祎曼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原题《智能传播时代技术具身的伦理风险及其化解之道》,摘自《湖北大学学报》2023年1期

THE END
1.《干货分享》西政法理学精点提炼——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可结合讲义理解后直接背诵,讲义上的其他考点也应兼顾;后期可根据导图展开背诵) ?01法律的起源 1,原始社会的调控准则 原始社会规范,具有宗教性和道德性,依靠传统的力量和首领的权威维持 2,法律的起源(简答) (1)法律起源的历史进程 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家庭继集体之后成为https://zhuanlan.zhihu.com/p/392977757
2.法律学的起源和发展有哪些重要阶段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维护的一种手段,不断地演变和完善。从古代的原始法规到现代复杂的立法体系,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法律遗产。在探讨法律学的起源与发展时,我们首先要理解“我想学法律”背后的深层含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想学法律”意味着追求正义、尊重规则以及对未来职业生涯充满https://www.vydtlwhhp.com/zheng-ce-fa-gui/385742.html
3.法律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法律的起源与发展》(张明汉著):一本全面介绍法律起源和发展的书籍,包括史前时期、古代法律、中世纪和近代法律以及现代法律等方面。《古代法律史》(J.A.C. Thomas著):一本介绍古代法律的经典著作,涵盖古埃及、古希腊、罗马帝国等文明的法律体系和特点。《国际法的起源与发展》(陈宜言著):一本介绍国际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2146650430642026&wfr=spider&for=pc
4.“法律与金融”交叉研究漫谈(上)20世纪末在美国出现的法律与金融理论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解答,并形成了一股用国别法律与金融数据研究国与国之间金融发展路径差异的热潮。综观这些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就是发现了法律或法律起源在金融发展差异解释中的“基因图谱”和“密码”,[2]并由此初步形成了法律与金融理论研究的主流学术传统,即法与经济学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8_jrfy/2008nzd76j/240147.htm
5.的产生与发展1占茂华;自然法观念在古希腊的产生与发展[A];外国法制史研究(第21卷):法律文明的起源和变迁——以五大古文明为中心[C];2018年 2刘玉禄;李柏正;中国古代的形式自然法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20年第17卷 总第41卷)———西北政法大学文集[C];2020年 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WFZS201809001010.htm
6.法的起源(精选三篇)由此可见,东西方不同的伦理道德类型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法律发展模式。如果说法律形式主义体现了西方社会特有的市民伦理道德与制度安排,而法律伦理道德主义则充分反映了东方及中国社会固有的历史逻辑,体现了东方社会儒家伦理道德的法权要求。 参考文献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2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8ai3f.html
7.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西方思想学界中的主流认为,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发展阶段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起源时期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同时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是城邦宗教的一部分,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便沾染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也奠定了西方法律思想宗教色彩浓厚的基调。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法律观是神话的法律https://www.douban.com/note/783572110/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道德、法律篇逻辑图】 ?专题五道德 一、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考点1.道德的含义与起源 (1)含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起源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比较中美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及方向丁嫣律师律师文集(一)中国经济法的起源 中国经济法是一部年轻的法律体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启动实施催生了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自此,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与之配合。“1981年7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104758512104763606oo707664
10.《法律的起源》法 的 起 源 萌芽 雏形 形成 习惯 习惯法 法律 过程 时期 氏族 部落 部落联盟 国家 结论: 法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野蛮到文明的渐进过程. 习惯 原始社会 (氏族) 裁决方式: 神明裁决 惩治方式: 依照风俗习惯 法的起源 法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1221/6213020132002133.shtm
11.法学学科的实践性光明日报实践性是法学学科所要彰显的个性,是法学学科之所以存在和发达的目的和宗旨。法学学科的这一特点从法学伴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而得以发生(起源)、发展、成熟和发达的历史演进中得到了充分解释和展示。法学若没有实践性就会脱离为其提供阳光、水分、养料和土壤的社会生活,这不仅会使法学学科的生命和生命力受到怀疑 https://www.gmw.cn/01gmrb/2008-08/27/content_828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