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经常会拿来一段录音,搞得好像录音就是铁证,这就铁案了。
所以说普法,往往是事到临头才被普。
录音要有用,事就不能做错。不然费再大劲,到法院一样不认。
在你们录音前普一下,别因为小问题把案子弄黄了。
一、录的时候就得合法
如果在别人的商业办公隐私区域、个人隐私区域窃听、偷录音,那这种证据的合法性,法院一般不认可。
也就是说,窃听录音等于废了。
而且你这行为不当,还得小心惹上别的责任。
二、强扭的话不中听
比如一边录音,一边掏出一把菜刀放桌子上。
又或者一边录音,绕对方后面,用铁块顶在他后腰上。
不要整这种没用的录音,只要对方说出录音背景下有这种强迫行为,声音中又能反映出并非常规对话情景,表达真实性八成有大问题。
这种程度的嫌疑,足够法官不予采纳了。
而且你这种骚操作,还可能产生其他更严重的法律责任。
比如涉嫌虚假诉讼。
三、重点明确点
录音前你必须设计取证话术,别东一句西一句。
根据案情设定谈话内容的关键,想证明什么?如何与手里的其他证据相互印证?
确定了想要证明的问题,就要在录音时引导对方说“有用”的发言。
最好的录音,是对待证事实“准确、完整”的描述。
太短了,谈话的背景、双方的关系、录音真实性都不能充足反映。
法庭上需要律师提前将你们所有的录音全部转成文字稿。
就算是文字稿,大几十页糊涂账,你猜法官愿不愿意看。
但要注意,这份文字稿对方律师一般是会逐字核对的,你也不能瞎编。
四、切记:原始载体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
一是,你如果用的是手里这部iphone15ProMax1TB录的音,就用它拿到法庭现场播放演示。
其他设备不行,即使是同规格其他设备也不行。
你懂技术,你清高,你觉着没必要,要不要听听法官怎么说?
就要原汁原味。
二是,不要剪切导出、不要编辑。
即使拷贝出来一份,原始信息也不要删除。
电子文件操作记录都会反映在文件记录中,你想换个设备让律师拿去法院?
不建议赌对方不抠技术,属于自己挖坑跳。
这一点很重要。
没有原始载体的档案,前面说那么多都没用。
五、给你排几个雷
1、提早进行,打草才惊蛇,不打蛇不惊。
趁其不备,取其大缺。
抓住被取证人还没有经受什么询问,没什么防备心理的时候。
他的交谈内容更开放,更贴近实事求是。
2、选好地方
选相对安静的地方。
录音基本都是手机,降噪性能不错。但降噪算法不可避免会抹去一部分对话声音的波峰。
车上、驻唱咖啡馆、嘈杂的商场和园区,这些常见录音地点都要考虑利弊。
3、预备问题
说什么要提前想好,有针对性引导。
个人隐私、商业机密不要碰,威胁恐吓的行为不要搞,这类发言更不要有。
但是要有意识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信息,如身份、身份强关联的信息。
这是为了证实对话人的身份,预防对方技术性抵赖。
怎么诱导就看你本事了。
4、现场、远程与公证
虽然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说了,公证可以明显提高录音证据的证明力度。
但大家别教条,公证很僵硬,不要把它当作保底。
因为你不敢打草惊蛇,而且在公证时有的人会下意识紧张,念提纲的感觉完全不对,对方一下就警觉起来,就完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