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陈某等200余人与某婚纱摄影公司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案被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案例库采用
近日,
我区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的圣瓦伦丁庄园216名职工
与青岛某婚纱摄影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例
因其调处思路和调解方式
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借鉴性
被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案例库采用。
2018年7月,青岛市某婚纱摄影公司因经营不善,企业法人突然离世而陷入混乱,公司债权人纷纷来到摄影公司经营的圣瓦伦丁庄园讨债,部分债权人强行开走庄园内车辆,庄园财务经理也携款逃跑。在庄园工作的216名职工为索要劳动报酬,围攻庄园管理人员并涌向当地镇政府上访。为尽快化解矛盾,当地镇政府引导职工与庄园负责人共同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
调解员认识到,此纠纷案情急、事态乱、人员多、难度大,单一地运用调解手段行不通,必须多方式引导案情,多部门联合处置,多角度联络当事人,才能推进纠纷的化解。
于是,刘华明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果断提出了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困难职工向区法律援助中心申请了法律援助。
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海西法律服务所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困难职工一同向区仲裁院递交劳动仲裁申请,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
通过财产保全程序,妥善处置了庄园内的珍禽野兽,获得了部分偿付资金,至此,庄园已无经济价值。为帮助企业筹措资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又辗转联系到胡某某,并积极帮助其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发出庄园寻求收购或合作的消息,最终,济南一家婚纱摄影公司与胡某某签署合作意向书,胡某某全面接手公司,并参与纠纷调处。
调解员立即重启调解程序。职工们坚持要求企业支付工资、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1200万余元,胡某某从企业经营实际考虑,觉得职工提出的赔偿数额过高,企业无法负担。面对僵持的双方,调解员将法、理、情相结合,运用现场说理法、换位思考法等调解方法,促使职工和企业之间互相理解、各退一步,最终企业同意支付职工223万元工资,并按职工意愿安置所有职工继续在庄园工作。一场群体性纠纷就此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