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法律硕士

摘要:法律硕士真题的价值对于法硕考研来说是其他资料无法取代的。通过对真题的分析,能熟悉考试题型,了解复习重点,掌握出题人的一贯思路。下面是希赛网整理的201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文后附PDF版可供打印)

真题不仅可以了解历年考试范围、考试难度以及考试题型、分值分布,也可以帮助考生进行自我检测,有助于对自身的复习状态进行检验。希赛网整理了201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综合课真题及答案,希望能大家带来帮助。

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综合课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

2.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B.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结婚证’C.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D.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

3.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A.概括性B.规范性C.抽象性D.强制性

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该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5.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

B.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A.制定法B.习惯法C.国际惯例D.国际条约

7.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应使人知晓,不知者不为罪

B.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C.在现代社会,法律完全不具有溯及力

D.法的效力高低取决于其强制性程度

8.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

B.承袭罗马法传统,不制定法典

C.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

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法官是双方争议的裁决者

9.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立法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权的分配

B.修改和废止法律是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立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

D.有关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广义的立法

10.下列关于法律制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罚金与罚款没有性质上的区别

B.行政处分不属于法律制裁

C.民事制裁都是财产制裁

D.法人可以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

11.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B.追究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只能是狭义上的法律

C.有些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D.设定法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A.司法局审查发放律师执业证

B.交通警察对交通违章者进行罚款处罚

C.较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

D.检察机关对涉嫌贪污的犯罪嫌疑人予以批准逮捕

13.较高人民法院和较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有权作出解释或决定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中央政法委员会

14.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监督包括监督和社会监督

B.法律监督是平行主体之间的监督

C.法律监督是自上而下的监督

D.行政监督属于外部法律监督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实施方式的是()

A.法的制定B.法的适用C.法的执行D.法的遵守

16.现代的政体形式大多数是()

A.议会君主制B.二元君主制C.共和制D.人民代表制

17.在我国,国务院与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A.统一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相互协作关系

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方式是()

A.举行会议B.进行社会调查C.审议议案D.监督其他机关

19.将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霍布斯()

2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主席D.国务院

21.下列对特定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国采用元首解释体制

B.俄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

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

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

2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罢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决议的备案机关是()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B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D.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保护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首次采用“私有财产权”的概念B.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

C.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D.规定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补偿制度

24.下列关于我国村民委员会的表述,正面()

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组织的基层群众性组织B.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C.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其成员可连任D.按照便于村民自治的原则,每个自然}设置村民委员会

25.我国对于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管理()。

A.备案制B.许可制C.追惩制D.预防制

26.下列选项中,实行集体负责制的中央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各部委D.中央军事委员会

27.近期,几位法学教授撰文指出《城市房屋拆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宪法监督的规定,他们可以迁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与我国现行宪法相抵触()A.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B.向较高人民法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C.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D.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

28.1947年成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政府即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法律依据是

A.《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9.最早确立政党制度的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30.在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属于宪法权利类别中的()

A.政治权利和自由B.人身自由C.平等权D.社会经济权利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A.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C.机关之间的关系D.机关内部的关系

32.唐律的篇目数是()

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

33.宋朝“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的刑罚是()

A.刺配B.发遣C.充军D.流刑

34.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的政权是()

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35.西周时期对诉讼已经有所区分,其中“以财货相告”称为()。

A.讼B告C狱D诉

36.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

37.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

A.汉朝B.晋朝C.北齐D.北周

38.根据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总统的任期是()。

A.四年B.五年C.七年D.十年

39.南京国民政府宪法、法律的统一解释机构是()

A.行政院B.立法院C.司法院大法官会议D.国民大会

40.汉朝建立了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对囚徒复核审查的制度,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这种制度称为()

A.读鞫B.乞鞫C.录囚D.举劾

41.规定“诸色人同类自相婚姻者,各从本俗法”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42.北洋政府普通法院系统实行的司法审级制度是()。

A.四级二审制B.四级三审制C.三级二审制D.三级三审制

43.《法经》中规定“六禁”的篇目是()。

A.贼法B.盗法C.具法D.杂法

44.下列关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B.规定土地改革的执行机关是县、乡人民政府

C.确定以乡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但农民对所分得的土地只享有使用权

45.下列关于明朝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婚权属于祖父母、父母,嫁娶违律的,独坐主婚者

B.七出仍是丈夫休妻的理由,义绝不再成为婚姻解除的条件

C.婚姻缔结须有婚书和聘礼,同姓、同宗无服亲及良贱不得为婚

D.继承采取“嫡庶无别,诸子均分”的原则,承认奸生子的继承权

二、多项选择题(46-63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46.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学交叉学科的有()。

A.国际法学B.法经济学C.法社会学D.法医学

47.划分部门法应考虑的主要原则有()。

A.合目的性原则B.讲求效率原则C.适当平衡原则D.相对稳定原则

48.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宅基地B.外科手术C.文学作品D.人格尊严

49.下列关于行政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行政责任主要是无过错责任

B.财产责任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方式

C.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D.行政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政违法行为或法律法规的规定

50.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

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

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

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

51.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

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

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

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

5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主体包括()。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主席

C.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执政党

53.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表述,正确的有()

A.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B.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C.基本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D.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54.我国选举制度中选举权的平等性具体表现在()。

A.正在服刑的人员享有选举权

B.每个选民投出的选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C.每个选民在每次投票中只享有一个投票权

D.汉族代表和少数民族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存在适当差别

5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人民法院应遵循的审判工作原则的有()。

A.合议制原则B.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C.公开审理原则D.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

56.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A.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B.决定是否举行秘密会议C.通过会议议程D.决定委员长人选

5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社会对有残疾的公民的帮助具体表现在()。

A.劳动方面B.生活方面C.教育方面D.婚姻家庭方面

58.下列关于我国特别行政区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两者都是区域性自治,但自治的基础不同

B.两者都是单一制结构形式下的特殊设计

C.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区域内人民的高度自治权

D.两者都是地方性自治,但自治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59.从宪法的形式特征看,我国现行宪法属于()。

A.成文宪法B.协定宪法C.刚性宪法D.人民民主宪法

60.历史上属于中华法系的和地区包括()。

A.朝鲜B.越南C.印度D.日本

6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革命法令有()。

A.易笞条例B.保护人民财产令C.徒刑改遣条例D.大总统令内务部禁止买卖人口文

62.下列关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A.重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解息讼

B.注重诉讼程序的正规化、法典化建设

C.开创了抗日民主政权司法民主的崭新形式

D.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运用于审判实践

63.宋朝法律中规定的不动产典卖契约的成立要件包括()。

A.先问亲邻B.输钱印契C.过割赋税D.原主离业

三、简答题(64-66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请将参考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4.简述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65.简述我国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规定及其意义。

66.简述清末的领事裁判权制度。

四、分析题(67-69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请将参考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67.某公务员甲因情感纠葛与同事乙发生争执,将乙打伤。事后,甲所在的机关对其做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院认为,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并赔偿乙的医药费。甲在狱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

(1)上述材料涉及哪几类法律责任(2)上述材料涉及法律的哪些规范作用

(2)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9.《唐律疏议名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所引唐律条文体现了唐朝法律的何种适用原则(2)试结合引文材料具体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适用上述原则(3)唐律的这一规定有何意义和作用

五、论述题(70小题,15分。请将参考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70.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C

2.[参考答案D

3.[参考答案]D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B

6.[参考答案)B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C

9.[参考答案)C

10.(参考答案)D

11.[参考答案)C

12.(参考答案)D

13.(参考答案)B

14.[参考答案A

15.[参考答案)A

16.[参考答案)C

17.[参考答案]A

18.[参考答案]A

19.[参考答案]B

20.[参考答案]C

21.[参考答案]C

22.[参考答案]D

23.[参考答案]A

24.[参考答案]B

25.[参考答案)B

26.[参考答案JB

27.[参考答案)D

28.[参考答案]A、

29.(参考答案]B

30.[参考答案]B

31.[参考答案)B

32.[参考答案]C

33.(参考答案]A

34.[参考答案)D

35.[参考答案)A

36.[参考答案)A

37.[参考答案)C

38.(参考答案]B

39.[参考答案]C

40.[参考答案)C

41.[参考答案C

42.[参考答案)B

43.(参考答案]D

44.(参考答案]C

45.[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46.[参考答案]BCD

47.[参考答案]ACD

48.[参考答案]ABC

49.[参考答案]BCD

50.(参考答案)ABCD

51.[参考答案]ABC

52.[参考答案)AC

53.[参考答案]ABC

54.[参考答案]BCD

55.[参考答案]ABC

56.[参考答案]AC

57.[参考答案]ABC

58.[参考答案]ABD

59.[参考答案]AC

60.[参考答案]ABD

61.[参考答案]BD

62.[参考答案]ACD

63.[参考答案]ABCD

三、简答题

65.[参考答案](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2)意义:各民族在参与事务管理上享有平等权利。体现权力分工与制约原则,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做好本职工作。

66.[参考答案](1)领事裁判权指一国通过其驻外领事对在另一国领土上的本国国民按照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

(3)领事裁判权是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四、分析题

67.(参考答案](1)材料中涉及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甲被开除公职,属于行政责任。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属于刑事责任。甲赔偿乙的医药费,属于民事责任。

(2)材料中涉及法律的评价、强制、教育等作用。法院判定甲构成犯罪,体现了评价作用。甲被开除公职,被判处刑罚,同时承担乙的医药费,体现了强制作用。甲对自己行为的反省和对他人的告诫,体现了教育作用。

68.[参考答案](1)警方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和保障人权。警方对涉案人员的游街示众行为是违法的行为,侵犯了宪法保障的涉案人员的人格权利。(2)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法治原则、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原则、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和精简效率原则。

69.[参考答案](1)这段文字规定的是唐律适用的类推原则,即对于唐律中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如何比照有关类似条款定罪量刑的问题。(2)对唐律中无明文规定但又需予以惩处的犯罪行为,凡应减轻处刑的,应列举重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轻处断;凡应加重处刑的,则应列举轻罚条款的类似规定,比照从重处断。(3)这一规定体现了对司法官适用类推断狱的严格要求,反映了唐朝立法对于类推的基本价值取向:既予以认可,以发挥其对现行律典的灵活补充作用;又予以规范和限制,以防其破坏法制。

五、论述题

70.[参考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

(1)立法方面。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助于更好地引导、规范和约束公民和政府的行为,使之依法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健康的制度环境。(2)执法方面。建立服务型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有助于贯彻以保障人权为核心的法治原则和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发展。(3)司法方面。公正独立的司法体制,有助于真正形成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社会安定。(4)守法方面。社会成员遵纪守法,政府依法办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成员和政府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5)法律监督方面。法律监督可以通过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法治环节的作用保障和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以上各点应联系我国实际予以充实)

法律硕士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

售后投诉:156-1612-8671

您还不是该课程的学员,无法下载哦~点击下方立即学习,即可下载更多专享资料

THE END
1.法律关系主体包括哪些?国家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如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上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职权,以及在刑事司法中的侦查、起诉等职责。综上所述,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以及国家。这些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各不相同,但都是构成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2771463020426366&wfr=spider&for=pc
2.26第五章法律关系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作为权利主体必须有自由的意志,这不仅意味着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地参与到法律关系中,而且意味着主体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通过自己有意识的行为独立实现主体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各国的法律中对自然人的行为能力都有年龄方面和健康方面的限制,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三种。按照我国《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7640828/
3.2012版国家公共基础知识教材:法律篇新浪教育2.法律关系客体。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客体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 当代中国的法律关系客体,主要有以下四类:①物;②行为;③智力成果;④人身利益。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与实施 https://edu.sina.com.cn/official/2011-09-15/1639312871.shtml
4.段斌斌:权利还是职权——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规制权利与职权的首要区别体现在主体关系的不同上。权利主体通常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当然,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等行政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也可成为权利主体),权利义务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并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强制和支配。尽管根据主张说的观点,权利主体可以提出相应主张或要求,即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https://www.hbskw.com/p/70825.html
5.李金龙:法律的商品交换理论——帕舒卡尼斯法律思想研究因此帕氏遵循马克思的研究进路指出作为一个特定社会类型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法律形式是从物质的,社会生产交换过程所主导的关系中源生出,从而将其理论构建的基础放置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交换关系的研究上。在此种研究进路下,帕氏开始着重分析在资本主义生产形式下,个体是如何取得法律主体地位的,法律关系又是如何先于规范产生http://www.marxistjuris.com/show.asp?id=753
6.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若干问题探析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是特定的主体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究竟是谁与谁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呢?为此,或许也需要一番追根溯源。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最初由德国学者比洛夫(Osker Bulow)在1868年的《诉讼抗辩和诉讼要件论》一书中首先提出http://www.jsfy.gov.cn/article/60053.html
7.劳动关系法律适用研究劳动关系的性质,曾经经历了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演变,如今并未出现“从契约到身份”的相反的社会运动。 中国的私法规范无论是在什么法律文本中出现的,都为《民法通则》所统帅;相应地,判断一定的社会关系是否适用私法,应以《民法通则》第二条为标准。这个条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3164700_5113.html
8.?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是怎样的会计主体涉及会计核算和会计行为领域,法律主体涉及司法领域.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是怎样的?综合以上内容所述,其实按照小编老师讲解的相关资料可知,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之间有关系,但是又是有所区别的,这些资料小编老师在上文中都是有所提及的,如果你们还想学习其他相关的会计知识,建议你们可以来这里试试.https://www.kuaizhang.com/news/detail_42975.html
9.第四章幼儿园的民事法律活动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与幼儿园教育有关的民事法律问题,理解基本民事权利,掌握基本民事诉讼程序。 3、重点难点: (1)民事权利主体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 (2)教育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民事权利 4、考核评价:针对本章内容的基础性,拟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https://xqjy.snsy.edu.cn/info/2204/4291.htm
10.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有权利主体都是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主体法律分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从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 实践中以户为单位的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组织体或非法人组织被视为民事主体https://wap.findlaw.cn/wenda/q_31644503.html
1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也可以称为法人。从概念上讲,会计主体的内涵要广,即会计主体包容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在过去的教材中,曾经提及“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112640.html
12.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专家导读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义务客体或权利客体。它是将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没有法律关系的客体作为中介,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关系。因此,客体是构成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一个要素。 什么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我们知道,一段关系,总会有主体和客体之分。https://mip.64365.com/zs/826431.aspx
13.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什么律师普法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1、自然人; 2、机构和组织; 3、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社会组织也可以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和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签证条约成为中国某些法律关系的主体; 5、合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https://m.110ask.com/tuwen/13566524089767440073.html
14.经济法概论作业1.在债的法律关系中( ) A.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特定B.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C.权利主体不特定,义务主体特定D.权利主体不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2.经济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是经济法律( ) A.法律事实B.关系的客体C.关系的内容D.关系的主体 3.个人独资企业在申请设立时,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https://m.360docs.net/doc/2f2553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