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完善三大体系筑牢乡村法律服务网

丹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着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及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不断筑牢乡村法律服务网,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是筑基垒台,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以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全市法律服务实体框架。组织法律服务团进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紧扣财产安全、房屋过户、劳务纠纷、婚姻家庭等重点问题积极下乡授课。在12个镇(街道)推行远程公证服务,满足企业和群众就近办理公证法律服务需求。积极推进“1+N”行动落实,全市205名法律顾问与1678名“法律明白人”结对,不断夯实基层法治力量。

二是循序渐进,完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在12个镇(街道)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为精准服务困难群体,先后在残联、消委会、中北学院、老干部局、丹阳(眼镜)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地新建法律援助站点,并与公安局等部门联合成立见义勇为人员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扩优专项援助服务。目前,全市24个法律援助站点以常驻律师定期值班、援助事项转办等形式确保每个站点有效运营。

三是立柱架梁,完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坚持和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突出镇(街道)和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示范作用。积极邀请热心调解工作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政法干警等作为调解员志愿者参与村级矛盾纠纷化解,聘请村(社区)法律顾问、“三官一律”等专业律师以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村(社区)调委会兼职调解员,提供调解法律建议,帮助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组建由市公、检、法、司四部门的机关党员以及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党员等组成朝阳志愿服务队,参与镇(街道)信访矛盾调解工作,成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镇(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覆盖。

THE END
1.用心用力用情!江苏司法行政这样描绘法治江苏建设时代画卷“疫”线送法。司法日前后,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法润江苏 2020春风行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大力推介法律咨询、公证、仲裁、远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不见面办理,依托专业法律服务进网格“下沉式”派送法治礼包。 常州、宿迁等地加大涉疫情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形成发布矩阵https://www.xhby.net/js/sh/202004/t20200408_6594132.shtml
2.法援惠民生五华区法律援助不下线关键时刻敢担当法律援助服务唾手可得 一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102个社区按照“五个一”标准100%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在少数民族贫困社区设置公共法律扶贫点,在小区、普吉街道、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地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并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推动全区法律援助工作向纵深发展https://m.yunnan.cn/system/2020/10/30/031083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