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助企惠民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坚持以群众、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新途径,多维度精准发力,赋能提升服务效能,为群众、企业提供“足不出户”的高质量法律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企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

PART.01

以平台为“支撑点”强化服务“辐射力”

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搭建以区级中心为枢纽、街道级中心为支撑、社区站点为基础的区域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依托实体平台全面整合法律援助中心、矛盾调解中心、行政复议中心、公证处等平台、载体服务功能,有机融合全域诉源治理工作站、物业纠纷联合调处中心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资源,通过载体整体进驻与服务功能进驻相结合,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全覆盖、广辐射。

PART.02

以队伍为“关键点”激活服务“原动力”

“你们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这次讲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对我们规范用工管理太关键了!”园区企业负责人欣喜表示。然而一开始,“公益法律服务团”却并不那么受欢迎,如何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区司法局有话说。

自“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区司法局精心选派熟悉生物医药、知识产权、金融等各领域法律法规的专业律师成立“公益法律服务团”,深入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短期困难企业等,调研摸排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面临的法治领域痛点难点问题,分析梳理企业法律需求。重点围绕企业经营中易发多发的股权纠纷、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法律问题,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服务资源,推出“淮海金融法律沙龙”“远程视频公证”等精准化、专业化法律服务产品,点对点为企业“精准把脉”、出谋划策。今年以来,共开展专题法治讲座、“法治体检”40余场,收集企业法律服务需求100余条,排查经营风险点30余个,解决企业经营问题50余个。

PART.03

以融合为“着力点”提升服务“联动力”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与社会治理、诉讼服务等业务的对接机制,构建各司其职、配合有力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良好局面。”云龙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说道。

制定明确公共法律服务任务清单,指导各街道、社区规范落实阵地建设、岗位设置、服务内容、工作质效、人员配置等标准要求,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确保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章可循。

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推出“1+N”法治地图小程序,集成社区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服务领域、联系方式等资源信息,方便企业群众自由比选、精准对接,开启“一键导览”新体验。

印发各街道《“十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便民手册》,按照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标准详细公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事项清单》,并配套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地图,空间化展示法律服务获取方式,打造“一册在手服务全有”的全新服务保障载体,真正使均衡、普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移步可至、触手可及。

THE END
1.用心用力用情!江苏司法行政这样描绘法治江苏建设时代画卷“疫”线送法。司法日前后,全省司法行政机关结合“法润江苏 2020春风行动”,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大力推介法律咨询、公证、仲裁、远程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不见面办理,依托专业法律服务进网格“下沉式”派送法治礼包。 常州、宿迁等地加大涉疫情法律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普法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资源,形成发布矩阵https://www.xhby.net/js/sh/202004/t20200408_6594132.shtml
2.法援惠民生五华区法律援助不下线关键时刻敢担当法律援助服务唾手可得 一是在全省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102个社区按照“五个一”标准100%建成公共法律服务站。在少数民族贫困社区设置公共法律扶贫点,在小区、普吉街道、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五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地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并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推动全区法律援助工作向纵深发展https://m.yunnan.cn/system/2020/10/30/0310839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