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政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什么要采取众多举措来推进法治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传统管理的弊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在管理思维和方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问题通常还是四种方法:行政手段表现为命令,法律手段是依法作出决定,经济手段主要是补偿,强制手段是关押。四种方法从实践来看都不是非常有效。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存在六个问题:第一是公权力滥用,有三大表现—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肆举办劳民伤财的活动;不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第二是核心价值观缺失。第三是公平理念没有充分实现。很多领域存在不公平制度,缺乏上升通道和机会公平,“拼爹”“拼关系”现象严重存在。第四是社会诚信体系缺乏。官员本来应该是社会诚信的表率,但很多官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带头破坏社会诚信。第五是贫富差距。城乡之间,城市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非常大。第六是个人权利没有充分保障,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没有安全感,人心容易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述问题主要是公权力滥用造成的,没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根本原因就是宪法和法律没有权威。要解决中国社会的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强法治,把法治确立为社会必须捍卫的核心价值观。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

只要利益多元存在,矛盾就永远高发突发,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妥善调整多元利益的机制。我认为,只有用宪法和法律这个机制才能妥善调整多元利益关系。我们确定权利是否合法需要依法确定,利益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确定,利益表达需要按照法律渠道,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必须依法解决。

如何让法律发挥上述作用首先要保证司法独立。四中全会《决定》有三方面措施:保证司法独立,增强司法权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国家治理规则与法治

任何社会都必须有秩序,而秩序的形成和维持必须依赖规则。今天社会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规则不统一、不稳定。

当前,国家治理规则呈现“双轨制”,除了宪法、法律这条规则外,还有一套规则,就是重要报告、红头文件、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等。两套规则之间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四中全会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上致力于两件事:第一,两套规则并成一套规则;第二,在这一套规则里面要以宪法为核心。

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有四个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社会的最高规则;从政治上说,宪法是不同利益的平衡器;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公民角度来看,宪法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只有以宪法为核心,形成统一的宪法秩序,才能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所描述的生活。

宪法能成为核心,关键是要有违宪审查制度。我们怕老虎是因为老虎有牙齿,恶法怕宪法也是因为宪法有“牙齿”—违宪审查。我们目前虽然有一部宪法,在纸上有违宪审查制度,但是这个制度不具实效性,四中全会《决定》就是想给宪法装上一副“牙齿”。

四中全会《决定》有两个宪法实施举措:第一是把法制宣传日改为宪法日,第二是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核心价值观与法治

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法治与其他核心价值观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没有法治,其他核心价值观确立不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其次,核心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追求,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代表民众将这种生活诉求表达出来而已,绝不是强加给人民。最后,核心价值观首先在宪法里,然后由法律把宪法确认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弘扬核心价值观,不实施宪法和法律,核心价值观就得不到彰显,就无法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公权力与法治

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与公权力有很大关系。法治对国家权力有三个功能:第一是赋权,保证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第二是保权,即维持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第三是限权,表面上是限制权力,实际上是保障权力有效运行。

公权力是把“双刃剑”,既是保障人权的最有效力量,同时也是侵犯人权的最大祸害。公权力滥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而宪法和法律没有权威是社会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决定》来强化宪法、法律的权威,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为避免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人民选择一些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来行使国家权力。不过,单纯依靠道德自律是不行的,我们只能假设人是自私的,甚至有时候会变成魔鬼。因此,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理人国家权力,保证同时又限制他们行使国家权力,最终达到保障人权的结果。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反腐败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不能贪,第二不想贪,第三不敢贪。原来要解决的是“不敢贪”,四中全会要解决的则是“不能贪”。只有严格地实施宪法,按照宪法的原则和制度才能解决“不能贪”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法治

一些官员经常感叹:老百姓不好管了!为什么不好管了今天的老百姓脑子里面装的是自由、平等的权利,只能依法去管,必须建设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

关于法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我有三点结论: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第二,四中全会《决定》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这也是法治的核心。第三,四中全会《决定》把依法办事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相信今后组织部门会制定一个系统的考核指标来具体考察。

(本文摘编自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九场活动的现场演讲实录。光明网记者蒋正翔、宋雅娟整理)

THE END
1.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对关系”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科学指导,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QwNTkyNg==&mid=2651433320&idx=2&sn=36f80dbd3ea59276be78622025de7d11&chksm=8a78d37e42958aa8074659eb10fd7aae477212ffc00f5a2845b80162799e3dff4340ab753647&scene=27
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我国的法律体系与制度体系分别指的二者的联系:1.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2.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制度,法治的实施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3.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二者区别:1. 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不同。https://wen.baidu.com/question/2211620865103925348.html
3.论法制与法治的关系法信论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期刊名称: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年份: 2006年 期号: 2 页码: 48-49 作者: 李寿荣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 学科分类: 法学综合 摘要: 长期以来,人们对"法制"与"法治"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这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行,有碍于法治国家的形成.因此,辩清两者的区别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268364
4.陈一新:正确认识和把握十大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解第一,认清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原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基和灵魂,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飞跃和升华。 第二,认清传统法制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关系:习近平法治思想既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又总结升华了我们党百年法治建设探索和全面依法治国新实践。 http://www.sxzf.gov.cn/m/html/13/113618.html
5.法治与法制的涵义及其关系。劳动关系的准则及其运行以法制为基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受到法律的保障和约束。这体现了()。 答案解析 (填空题) 中国法制变革属于“()”法制现代化,是对西方法治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回应。 答案解析 (多选题) 研究资本经营内涵,首先应搞清()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明确资本经营的涵义以及与其他经营的关系。 https://www.examk.com/p/2464267043.html
6.法治和道德的关系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吗,法治离不开道德的督促,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是什么? 法治与法制有什么不同?在实现法治的过程中,道德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537f8786b4438bebb08f906ac6a264df.html
7.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内容提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特别应重视现代法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
8.在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中谱写法治政府建设新篇章二是由于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会自治力量比较薄弱,人民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三是由于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