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者上,园者次。”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写道。
“野者”上在哪儿?岩樟源合作社社长叶光明深有体会。
2013年,龙泉市岩樟乡郑庄村的叶光明“瞄准”村里100多亩野生茶树,成立岩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这些茶树远离化肥农药侵袭,无人工干预,自然品质优异。”叶光明说道,有的茶树树龄已经超过百年,且生长环境优越,通过现代工艺开发生产后制成的野放红茶,品质好、茶香浓、野性足。就在2021年,岩樟源野生茶成为龙泉首个通过有机认证的野生茶叶。
青田浙派红茶业有限公司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荒野茶,在现代茶业加工技艺的基础上,探索融入传统红茶制作技艺,生产的红茶产品不仅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还在2021年入选了青田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发现这片荒野茶树是个‘偶然’。”总经理饶军建回忆道,野生茶口味好、味香浓是茶人都知道的“常识”,他也一直有开发一款野茶产品的想法,在一次与爷爷的聊天中,他意外得知先人于清代乾隆年间,在青田岭下种植了大片茶园。“和爷爷请教了大概的地点后,第二天一早我就上山找老茶,果然被我找到了!”饶军建表示,经过了两百多年,老枞只剩三十余棵,资源宝贵,需规范化管理、科学化采摘,因此产量不高。
图:长在深山的荒野茶
产量不高但销路很广。据饶军建介绍,每年的野生红茶一经上市就会被抢购一空,价格也逐年提高。茶叶的热销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如基地建设管理的长期工人12人,每年带动村民增收30多万元,特别是每年采茶季节,带动青田祯埠镇、祯旺乡、章村乡采茶工300多人,基本为各乡镇上了年纪的剩余劳动力,可为当地村民增收70多万元,荒野茶成为真正的富民茶。
除了岩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青田浙派红茶业,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迁徙,丽水的群山众岭间留下很多自然生长的茶树,被越来越多的丽水众多茶商发现、挖掘,各区(县、市)涌现出一批市场主体,如遂昌的浙江泉苑茶业有限公司、缙云的黄贡茶业有限公司、景宁的景宁慧明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宝贵的野茶资源终于得到及时保护及规范化的管理和科学采摘。
基层发力荒野茶初步实现产业化
“每斤野茶能卖1500块钱左右,之前还不相信这些野茶能致富。”黄畈村村民陈大伯表示,在街道的指导下,曾经的野茶变成了致富“黄金叶”。
黄畈村位于莲都区岩泉街道,2021年,岩泉街道在包括黄畈村、雨伞岗村、余岭村、里佳源村、琯头村共5个山区村发展荒野茶种植,一期300亩茶园正式启航。
图:制茶
荒废多年的荒野茶园能产生经济效益吗?起初不少村民心存疑虑。为坚定村民的信心,岩泉街道首先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动员各个村以土地、茶树等资源入股新岩强村公司,鼓励附近村民帮着采摘茶叶,一天下来还能挣几百块钱。看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后,荒野茶的开发也水到渠成。
荒野茶的茶园多荒废且海拔较高,茶叶如何运下来?岩泉街道修筑起了通往茶园的道路,平整种植场地;荒野茶如何管理?街道邀请丽水市农科院、区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茶园进行技术指导;荒野茶如何卖出好价钱?街道打造“岩泉云隐茶”品牌,与丽水市著名农企、茶叶专业合作社和知名制茶匠师联手,对晾晒、炒茶、包装等全过程进行质量把控,并结合孝廉文化,推出“廉茶”“孝茶”“礼茶”三款子产品,精准定位客户群。
在岩泉街道的积极争取之下,荒野茶成功纳入省农业农村厅专项资金帮扶项目当中。“高山荒野茶项目是我们立足山区实际,变荒茶林为共富林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共同开荒、共得收益的多村联建模式,使山区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共赢发展的红利。”岩泉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海霞说。
庆元的“瘦金芽”牌荒野白茶曾在香港拍卖出14万元/斤的高价。如何做到的?除了荒野茶受市场青睐以外,也离不开“有为政府”的大力发展。
庆元是丽水荒野茶发展代表县。近年来庆元提出“深挖茶资源,开发荒野茶”,不断提升荒野茶管理和加工水平,已成功培育百山茶叶、龙溪茶叶、沁园高山茶叶等龙头企业,并开发利用荒野茶3000多亩,打造了“斋郎红”“七叶集”“瘦金芽”等10多个荒野茶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庆元将荒野茶加工成含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四大茶类的产品,其中“七叶集”牌荒野红茶荣获中茶杯红茶类金奖。就在2022年5月,庆元召开荒野茶开发启动仪式暨首届“斗茶”大赛,打响荒野茶公共品牌建设“第一枪”。
“目前,庆元全县已有荒野茶生产经营主体17家,辐射带动1100多名茶农增收,荒野茶市场均价已达2000元/斤,亩均收益可达1.6万元,特别是‘瘦金芽’牌荒野白茶拍卖到14万元/斤的高价。”庆元县委书记蔡昉用一组数据,直观地向大家展示荒野茶的富民实力。
荒野茶的高附加值也带动了茶农增收致富。目前,庆元全县已有荒野茶生产经营主体17家,带动辐射1100多名茶农。如庆元的江根乡,2021年从福建引进浙江金得利农业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荒野茶产业,为全乡留守老人、低收入农户增收288万元,7个村集体增收35万元。今年,江根乡荒野茶园面积拓展至1000亩,树龄普遍在40-60年,新种植“花海式”白茶园800亩,老茶园200余亩,白茶加工厂房即将投产,“黄金叶”的金效益正在加速释放。
统筹发展荒野茶走向广阔市场
在去年11月18日举办的中国·丽水首届“三茶统筹助力共富”暨丽水荒野茶发布仪式上,为进一步规范荒野茶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提出并发布了全国首个荒野红茶团体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
为适应市场需求,丽水还适时组织开发高端荒野茶品,如丽水山耕“九山伴水”荒野红茶系列,“荒野丽歌”红茶、“梨花微雨”荒野白茶等产品。“丽水荒野茶产业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是因为遵循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找到了目标市场定位,打开了中高端优质茶市场。”丽水市茶叶技术推广首席专家、研究员潘建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