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县各乡镇保甲户口编查概况一览表
乡镇名称
两路
沙坪
龙门
等级
甲
乙
管
辖
保数
18
19
10
甲数
181
216
101
户数
2378
1111
丁数
6352
6072
2866
口数
5500
6463
2904
丁口合计
11852
12535
5770
乡镇
公所
所在地名称
南街北平路
南街中间
龙门上场
距县城里数
0
25
面积(平方公里)
30
37
管辖村落数目及其主要名称
回龙寺、水口、
水洞子、新房子、马盈庙、八角庙、玉皇山、沙田坝、龙家庙、戴家祠堂、澄溪寺、永平寨、高桥水、高峰顶
桥亭子、余家庙、刘氏庙、玉皇观、法济寺、五重堂、黄葛堡、石龙山、新铜湾、大屋基、白塔寺、石庙、观音岩
杨家庙、豆土湾、龙井、马家寺、观音庙、泥坎嘴、鹅田沟
管辖
保甲
最高
最低
数
保数占全县第几位
5
4
13
保辖甲最高数
12
15
保辖甲最低数
8
保辖甲平均数
10.1
11.3
甲辖户最高数
20
甲辖户最低数
7
甲辖户平均数
11.2
11.0
11
石坪
恒兴
回兴
鸳鸯
礼嘉
14
154
120
140
253
196
1765
1356
1421
2804
2248
5025
4656
4103
7649
9218
5005
3867
3818
7287
7135
10030
8523
7921
14936
16353
石坪中街
唐家沱
石盘河
鸳鸯桥
李家场
45
22
65
武庙、红岩洞、毗卢寺、红土地、王家祠堂、古坟坝、普慈寺、向家石坝、公店子、十二坵、汤家岩、碾子湾、观音滩
高鹿厂、唐家沱、幺铺子、观音阁、扇子坵、沙冲庙、五显庙
石盘河、新大路、一碗水、破石缸、周家嘴、化龙桥、余家庙
玉皇观、金钱庙、尖山庙、茶店、马道子、堰口、山王庙、五郎庙、四垭口、韦家坡、石棺木、活观音、大石坝、江家岩
中间院子、
老房子、
插岗子、
猫嘴梁、
彭家岗、
柏溪、
玉皇观
9
1
3
6
10.3
10.9
保辖户最高数
11.4
10.2
大石
人和
龙溪
仙桃
悦来
17
80
169
104
100
122
1105
2260
1528
1136
1275
2995
6822
4168
2657
4688
2869
5893
4087
2890
3390
5864
12715
8255
5547
8078
大竹林码头
瓦店子
蒙子园
桃子垭
悦来中街
50
36
27
21
75
龙荡子、吴家桥、大石坝、黑沟、石梁桥、重光寺、刘家岩、檬子园
听香店、茶店、凤凰滩、杨家坝、吉乐寺、菜家堰、窦家房子
藉塘湾、寨子坪、松树桥、新牌坊、斜石坝、龙头寺、板壁房子、天宫殿、双碑、老牌坊、挖断山、大龙山、文龙山
碉堡、桃子垭、任家湾、小桥、九龙寺、刘家院、枝子花岭
狮子口、观音峡、偏马山、徐家坝、小桥
16
9.9
13.9
13.3
14.6
10.4
滩口
复兴
水土
龙王
三圣
98
214
188
174
880
2501
2285
2218
1026
2530
6853
8983
6606
3531
2647
6644
6947
6083
2632
5177
13497
15930
12689
6163
滩口中街
本场文庙
本镇中街
龙王街上
高家庙
60
90
32
41
44
正本团、和靖团、同德团、和睦团、和安团、中坝、新房子、大屋基、半边山、钟家沟、大梁坡、岩口
冉家坝、黄泥湾、马尾沟、凉水湾、张家嘴、水口寺、大梁坡、火口石、大桥、黄家湾
龙王洞、大悲寺、歇台坝、罗家坝、川主庙、朝阳观、三根树、长岭冈、李家庙、复兴寺、五通庵、观音山、杨家河、苦竹溪、梓橦观、杀牛坡、麻柳坡
三圣、八角庙、
青龙寺、观音
庙、东林寺、
回龙寺、好
义堂、玉皇观、
得龙庙
9.8
9.6
11.6
12.1
12.9
静观
柳阴
偏岩
土主
石坝
200
115
142
2150
831
1535
1542
1771
7808
2359
3935
4414
5482
6175
2405
3612
4449
4969
13983
4764
7547
8863
10451
静观街上
柳阴场上
偏岩场
土主街上
石坝场
瑞丰园、惠民宫、关庙、普子山、红茨岩、彭家场、跳蹬垭、魁星桥、谭家沟、滴水岩、罗汉寺、赵坝滩、野鸡滩、新庙、天神堂、赵家场、上白庙、五台山、中白庙
尖山庙、新诉庙、干水寺、手巴岩、龙神庙、川主庙、庙堡
玉屏院、灵通庙、响水寺、双水寺、复兴寺、阴兴寺、永兴庙、金石庙、石河观、天皇寺、石佛寺
土主庙、官房、碑岚垭、余家桥、太平宫、至平塔、回龙观、公孙桥、雷家河、黄葛垇、大田坎、观音庙
关庙、东山、
新庙、大山
沟、兴隆庙、
文昌阁、龙
塘、明通寺、
志佛寺、宝
台山、驴耳
庵、天公寨、
朝官寺、小
庵子、玛瑙
观
10.5
10.7
10.8
12.4
石家
清平
太平
同仁
中兴
141
129
145
56
1993
1297
1475
400
635
6595
3256
4951
918
1705
4636
3695
4802
1064
1510
11231
6951
9753
1982
3215
石家场
清平街上
太平场
同仁街上
中兴上街
130
131
23
111
罗家坝、甘家坝、翁家沟、石家店、王家湾、翁家坝、龙塘、七间桥、彭杜桥、玉皇观、周家蹬、沿滩子、庙背、家口桥、纸厂沟
傅家坝、玛瑙观、石嘴、福蓝桥、大堰、石坝子、朱家嘴、安房子、川心店、杨柳坝、蒋家湾、瓦店子、马安山
黄金堡、石垭口、塔平寺、刘家庙、草铺子、四仑碑、威灵寺、中华寺、双河口、梨树垭、邹家沟
陶家沟、冉家坝、真武山、水星庵
寨子沟、
卢池沟、
天池塘、
秦家场、
新店子、
文家湾、
人和寨、
三合寨、
陶家庙、
土地坡、
五台山、
向家寨、
老大庵
9.3
14.1
大湾
两岔
茨竹
兴隆
永兴
107
157
139
1284
1322
1373
1492
4334
4264
4526
4591
4638
4185
3982
4205
3832
3913
8519
8246
8731
8423
8551
大湾街上
两岔河
茨竹中街
兴隆下街
永兴上场
170
95
40
26
28
长生岩、凤仪庙、古灵庙、兴隆庙、骑龙庙、赤土镇、盘古庙、青山、大坪
凤凰庙、显圣庙、三圣庙、金龙庵、斗水桥、盘古庙、王家庙、白壁庙、古兴庙
三江口、半边月、大屋基、燕坝沟、凉风垭
张家庙、茶耳岩、二郎庙、川主庙、两重堂、牛皇庙、干坝子、得胜庙、华陀庙、三官殿、汪家山、白鹤林
天福庙、
张家庙、
周家庙、
杨家庙、
大屋基、
陈家坪、
曾家湾、
天宝寨、
石笋沟
9.4
石鞋
木耳
仁睦
高嘴
萧家
163
149
70
76
1785
1763
844
970
738
5357
4444
2289
2457
1967
4838
5247
2374
2007
1919
10195
9691
4663
4464
3886
石鞋中街
木耳中街
仁睦上街
高嘴上街
草坪场
68
38
明朗寺、白云寺、关岳庙、蔡家庙、皇经楼、凤凰坝、观音岩、水口寺、三觉寺、八角庙、天成寨、斜石坝、梁家桥
三觉寺、田家寺、进武寺、水口寺、巴兴寺、马家寺、佛慈寺、雷打树、天德庙、慈悲寺、何家庙
龙神庙、铁炉坝、天星寺、普照寺、莲净寺、卢氏宗祠、仁睦滩
雨坛山、邓家大屋基、青年寺、黄家桥、蛇形屋基、下白杨坝、张家屋基、石鼓庙、海棠坝、红子坝
萧家拱桥、
高斜子、
玉皇观、
吉庆寨、
观音桥、
卡子山营
碑牌、
骑山庙、
印子石、
响水寺
9.5
11.8
12.2
9.7
多宝
古路
王家
桶井
龙安
117
152
162
1321
1098
1948
2389
2111
3745
3183
5481
6825
5672
3603
2887
5323
5925
6231
7348
6070
10804
12750
11903
多宝街上
古路中街
王家上街
观音寺
林家桥
48
乌牛石、长兴寺、石庙、回龙沱、白庙子、周家院、叫骆湾、大屋基
博济堂、尖峰顶、水口庙、文昌阁、天台寺、接龙寺、颜家庙、中嘴、金佛寺、郭家庙、山巧湾
禹王庙、唐家山、太平寺、碑碑山、王家湾、大乘寺、余家庙、大岩口、沙湾、滥井、简易学校
温泉峡、黄连堡、石狮子、双桥、花蛇沟、黑峰山、高滩坝
蓝家垭口、
林家桥、
黄岭溪、
小桥、一
块桥、水
口
10.6
12.7
12.8
14.7
明月
兴仁
大盛
隆盛
麻柳
198
58
47
57
2451
648
470
847
1315
7047
1988
1158
2075
4723
6401
1832
1179
2053
13448
3820
2337
4128
9359
上场口
兴仁新街
大盛场上
水口寺
麻柳中街
184
137
万天宫、禹台山、凤尾寺、正林校、李家湾、小屋基、小城寨、滚珠滩、拖板山、观音山、三圣宫
柏树林、卢家湾、钵盂寺、魏家湾、黄家槽、观音堂
陈家湾、龚家祠、高村寺、靳家祠、花盆
尹家寺、兴家坝、龙王庙、叶家沟、石愿口、龙家沟
王家坝、
芭蕉湾、
大堰、麻
柳河、山
桥、新桥、
大矿山、
俞家岩、
老鸦观、
干坝子、
桂家山、
铁厂沟、
大沟、黄
家沟
12.3
11.1
14.8
张关
梅溪
石船
舒家
复盛
121
218
165
144
408
1663
2368
2156
1376
1123
4997
8085
5910
4467
1292
4604
8164
5659
4824
2415
9601
16249
11569
9291
张关场上
梅溪街上
石船中街
舒家街上
庙坝街
125
135
34
62
卢家寺、老君山、新糟房、飞龙山、岩庙、回龙寺
紫云宫、凤凰寺、杨家湾、回龙寺、观音阁、悟学寺、罗星寺、保佛寺、天井坡
柏树堡、大岩寺、素龙嘴、行祠庙、太虚寺、老鸹学校、正蒙校、下山王庙、开元寺、邬家祠堂、海天寺、向阳坝
金家沟、
夫子山、
涂家坪、
田家坝
余家沟、
徐家沟、
徐家坪、
陈家岩、
松桥、
高峰场、
花耳岩
2
6.8
13.7
龙兴
龙藏
关兴
旱土
乐碛
179
153
43
159
2410
1565
561
448
1963
7214
5941
1338
1523
6291
6889
5619
1342
1409
5149
14103
11560
2680
2932
11440
龙兴新庙
龙兴上街
关兴场上
旱土沱
乐碛街上
55
92
亲睦庙、吴家山、西山沟、孟家沟、老顶坪、石笋、大学校、何家湾、杨家沟、胡家沟、沙塘、周家坪、凉水井、石香寺、白墙湾、老屋场、天梁洞、石溪口
小湾、塘坎、石庙、大石门、水口寺、水竹林、铺子垭、石道槽、吴家桥、风子岩、刘家坪、普陀寺
大屋基、双龙庵、紫荆庙、曾家庙、上山王庙、大湾坡、罗汉寺
十二拐、牛心山、长沟、云洞山、杨柳坝、天竺山、曾家大田、寨子坡、詹家湾、谭家坝
文庙、
余家庙、
左家湾、
高家桥、
何公堂、
大路塝、
蒋家湾、
盐井口
13.4
双溪
鱼嘴
五宝
太洪
临江
合计
甲乙
4122
811
118
191
160
84
8211
1863
2426
1749
949
1290
96285
5123
6871
4906
2445
3212
287128
4784
5949
4659
2651
3432
266657
9907
12820
9565
5096
553785
鱼嘴沱
鱼嘴中街
正街
本乡
沙弓溪
150
31
2232平方公里
鹿角场、双溪口、赵家坝、碗厂沟、梯子岩、石佛寺、石佛沟、龙井湾、卧龙寨、连珠寺、胡家湾、仰山寺
禹王宫、药王庙、百年寺、龙王坝、西隐寺、庙子冈、新寺坪、严家坝、大岩口
魏家坝、四甲湾、五谷田、李家湾、獐鹿溪、秦家湾、玉皇观、王家祠堂、观音庙
草家堡、杨家湾
11.9
9.1
10.12
15.7
11.73
※表内空缺处,从原稿。
右表各乡,嗣后又有并合,如:临江复归乐碛,双溪复归鱼嘴,龙藏复归龙兴,多宝归王家,萧家归古路,尖山归鸳鸯,共为五十八乡镇。民国三十六年,为选举国大代表、立法委员,因以丁口数为选举名额,重新查报,计:男,女。大致选举可多报,征丁可少报。而户政机构未健全,户政训练未普及,关于接绵户籍、人事登记与户政督导,均未厉行,所有户籍列数,其真确性自犹欠缺也。
田赋
附:嘉庆十六年《公议征纳条粮章程碑记》
津贴捐输赔款摊派租股
清以异族入主中华,颇用意收拾民心。知得民心之道,莫如轻徭薄敛。如地丁定额,比夏贡殷彻尤为宽大。康熙五十一年,更以盛世滋生丁口,下诏永不加赋,奉为定制。嘉庆初年,川陕教匪肇乱,饷需浩繁,厄于诏令,不能加赋,遂责令民间出银应急,谓之津贴。道光末年,金田军兴,战费浩大,咸丰五年,川督勒保奏请,援案劝谕绅民出银津贴。旋即停止。未几,川督裕瑞又请援案,每正粮一两,加征津贴一两,遇闰加一,委绅士经收。本厅即设局文昌宫内办理。此即变相加赋矣。寻以军事日棘,筹饷益急,大学士裕成等奏请,劝民捐输:凡绅士捐资助饷,一省至十万两者,准广文武乡试中额各一名,一县至二千两者,准广文武学额各一名,仍委士绅办理。本厅设六事局于津贴局内,旋正名曰津捐局,并饬于年前预缴半数。由地方官帖请富绅照半数摊派,限期垫缴,以八厘行息,准于次年开征扣还,名为垫捐。于是,津贴之外又有捐输。至光绪年间,又摊派中日战争赔款及庚子赔款,名曰新捐输。表面虽无加赋之名,然所加捐输,每县统计若干两,仍准缴纳捐户移赠亲友、加捐职官。除捐官外,所有捐输余银,复准通省合计,有银若干,仍得加广乡试举额。故终清之世,对永不加赋之制,并未破坏也。
复次光绪三十年,川督锡良奏准,川汉铁路改归商办,定章饬令,收租谷十石者,抽谷三斗。本邑变通办法,禀准随粮附加,每粮一两,征股本库银四钱二分,粮不满二钱者免纳。局设六事局内,委绅经理。自开办起讫宣统三年止,计六年共收银两(数额档失,无稽)全缴四川铁路公司。此亦赋税之一。辛亥鼎革,铁路停修,公司股款被经管者滥用,纠纷叠起,款化乌有,大致以不了之也。
清代田赋,至晚季虽有津贴、捐输等名目,不特准其捐,并准加广举额,借以保守永不加赋之制,且视历朝赋额为轻。而厉行蠲政,尤为深仁厚泽,各邑志书,皆特书志庆。厅旧志记载亦详,照列于次,亦足供勤求民瘼之参考也。
乾隆三十一年,地丁正耗银两,奉文全免。
乾隆三十五年,恭逢皇上六旬万寿,次年,恭逢皇太后八旬万寿,普天忭祝。奉文,三十六年地丁正闰银免七征三,旋奉全免。火耗银缓至三十七年带征。乾隆三十七年因大兵进剿西夷,闾阎不无负运军需之劳,所有本年地丁正闰银两,奉文免五征五,火耗银三十八年带征。
乾隆三十八年,奉文,地丁正耗银免五征五。乾隆三十九年,奉文,地丁正闰银免五征五。
乾隆四十一年,因两金川全境荡平,大勋克集川省,百姓踊跃急公,甚属可嘉,自宜广沛渥恩,以昭优恤。奉文,将四十年分前经酌免十分之七钱粮,一并蠲免。
乾隆四十二年,为圣母仙驭升遐,推广慈仁,以酬罔极,特奉谕旨,将各省额征地丁钱粮,普行蠲免,自戊戌年为始,分年轮蠲。
乾隆四十三年,恩诏内开,额征正闰银,全行蠲免。
乾隆五十五年元旦,内阁奉上谕:“朕赖昊苍眷佑,既逾古稀,欣开八秩,幸得小康,时怀大惕。自十年以迄四十二年,特布恩纶,普免天下钱粮,业经三次矣。今岁届朕八旬寿辰,仰荷天祖贻庥,率土称庆,以至梯航重译,祝嘏来庭,从古史牒,实所罕赌。是宜广宣湛闿,敷锡兆民,用叶崇禧,以答佳贶。着将乾隆五十五年各直省应征钱粮,通行蠲免。川省于次年辛亥轮免。”
乾隆六十年十月初八日,奉上谕:“朕临御以来,勤求民隐,日有孜孜,惟期藏富于民,家给人足。仰荷昊天眷佑,列祖贻庥,寰宇升平,重熙累洽,行庆施惠,闿泽频加。节经普免天下漕粮三次、地丁钱粮四次,其余遇有偏灾,随时蠲赈,不下千万亿两。近将各省积欠钱粮,概行蠲免,又复数千余万两。所以子惠元元,修养生息者,至周且渥。今朕纪年庆符周甲,丙辰元旦,举行归政典礼,为嗣皇帝登纪初元,大庭授受,笃祜延厘,实为旷古吉祥盛事,允宜广沛恩纶,俾薄海群黎,共沾湛闿。本欲于新正传位后降旨,但二月间即届开征之期,恐远省接奉稍迟,着即将嘉庆元年各直省应征丁粮钱,通行蠲免,以示朕与嗣皇帝,爱育闾阎,同锡恩施至意。其如何按年轮免之处,该部查照向例,核议具奏施行。钦此!”厅属丁巳年轮免嘉庆二年地丁正闰银两,奉文轮免火耗银两,嗣奉谕旨,蠲免十分之三,分作五年带征。
嘉庆三年,因川省被贼蹂躏,及邻近御贼各州县,应征本年地丁钱粮,分别蠲缓。厅属本年,一体缓征。嘉庆四年四月十一日,奉谕旨:“江北等处,均有缓征嘉庆三年地丁钱粮,又有带征嘉庆二年轮免钱粮、案内火耗,亦俱着加恩蠲免十分之三。余照所请缓征,以纾民力。”
嘉庆五年,川东、川北被贼州县,及近贼之厅州县,应征本年地丁火耗银两,加恩全行蠲免。
嘉庆七年,近贼各厅州县,本年地丁正耗钱粮蠲免十分之三。其有缓征嘉庆三年地丁正耗、并带征二年轮免案内火耗银两,着加恩于嘉庆八年起,分作二年带征。
嘉庆八年,奉文,本年应征地丁正耗钱粮,缓至秋后开征,旋奉文征八免二,耗银全征。嗣又奉文,将被贼、近贼各厅州县,自嘉庆元年至七年为止,各地方应征递年积压未完民欠地丁正耗银两,全行豁免。
嘉庆二十四年,奉上谕:“蒋奏,查川省并无民欠。着将嘉庆二十五年钱粮,宽免十分之二。”
按旧志,乾隆以前,嘉庆以后之蠲政,尚有左列数起。并汇载之。
清康熙二十五年,奉上谕:“四川地方,昔为贼窃踞,民遭苦累。今虽获有宁宇,更宜培养,以厚民生。四川省所有二十六年应征地丁各项钱粮,俱着蠲免。二十五年未完钱粮,亦着悉于豁除。”
清康熙四十二年,奉恩诏:“四川四十三年应征地丁钱粮,通作豁免。”
康熙四十九年,奉恩诏:“免征四川等省地丁。”
雍正七年,奉上谕:“免四川五省八年额征地丁银两。”
道光元年,皇上御极,蠲免地丁钱粮。
道光十八十九年,奉上谕:“川省六年,调赴甘肃官兵经过州县,由里民捐奉夫马,额征地丁钱粮,蠲免十分之四。”
咸丰七年,奉上谕:“蠲免津贴、遇闰加征之数。”
甲、田赋征收实物,兼用征购办法,按照地主收益,征收十分之一。本年全川约可得稻谷七百万市石,以九成估计,实可得六百三十万市石。另以征购办法征得稻谷六百万市石。
乙、印发粮食证券,征购粮食一千二百万市石。在四川省二十九年征购军粮之区域,征购粮食一千二百万市石,先付二成法币,其余概付粮食证券,准自民国三十年起,每年以五分之一抵缴田赋,五年抵清。同年六月,由省府将洽商征购粮食数额及实施办法,提交省临时参议会议决,原则七项:
一、先决条件:除购谷外,停止一切临时捐募,以符“一条鞭”精神。立刻成立县参议会,征购由县办理,不假手保甲。秋收欠丰,应酌量减购。
二、采购数量:承认一千二百万市石。
三、采购标准:半数按粮额摊购,半数向各县收益较丰、生产较大之大户,酌用累进办法派购。不产米谷地方,改购小麦或玉蜀黍。
四、谷价之核定:保留。
五、价款之付给:承认二成现金,八成公债或抵粮券。
六、机构:分两部。劝导人民、纠察弊端,酌定摊购标准、商酌粮食价格,由县参议会负责。参议未成前,由地方推举公正士绅,负责组织监察委员会代行其职权;粮食之采购、验收、运输、存储、分配,由粮食机构办理,并参加监察委员会代表。
七、本年度田赋停征省县,在田赋项下之收入,由中央悉数照拨。
三十年度征谷四一三三四石五三五合。
购谷四一三三四石五三五合。
三十一年度征谷五六四八三石一一一合。
借谷四五七四九石九○○合。
三十二年度征谷五六五○八石二二五合。
借谷四五七五○石三○○合。
三十三年度征谷五六四八五一石三三四合。
借谷八○八七七石五六八合。
县附加县公粮二八二四九石六○七合
积谷四一○○○石○○○合。
三十四年度征谷五四六九九石八二九合。
借谷八○九○四石九七二合。
积谷四一○○○石○○○合
县附加尊师谷一一四八九石二○二合。
三十五年度征谷二五七七三石○○○合。
借谷三一五四○石○○○合。
积谷三二七九三石七九六合。
县附加尊师谷一四○七二石三七八合。
省县公粮七七五二石八五五合。
三十六年度征谷二八二六二石○五七合。
借谷二八○二六石二四二合。
借谷三一五七九石一五五合。
省县公粮七七○六石一六四合。
县附加尊师谷二一○二○石五二○合。
三十七年度征谷五一五四○石○八九合。
借谷二八四二六石二四二合。
借谷四一○○○石○○○合。
省县公粮一五四九三石七八四合。
县附加尊师谷二一○二二石一八四合。
文化谷二五九六石三七八合。
县附加县公粮三二○五三石四五○合。
土地陈报
附:戴参议员崇叙《<为土地陈报问题疑义数点>请付讨论提案》。
契税
屠宰税
屠宰税初名肉厘,始于光绪二十二年川督通饬各州县抽款,作办团练经费。二十七年,摊派庚子赔款,加缴税额。三十四年,筹抵补土药税,又加增一次。入民国后因之。二年,四川省财政厅令,每宰猪一只,征正税五角,解省后,准附加作县中教育、实业等经费,税额无定。十九年统筹,定名为屠宰税。每宰猪一只,征银二元三角,以八角解省,以一元五角拨归地方。二十五年,奉令全部划为省款,再由省酌拨一部作地方补助费。二十九年夏,划还地方作县政经费,招商包收。每年税率,年有增加。三十二年,省颁《各县市屠宰税从价征收实施办法》,改为自收,从价征税,税率百分之五。惟自收制与包商制各有利弊,变更靡常,尚无最善办法。
公营市场使用费
此使用费原名斗秤息,颇似宋征坊场净利钱,亦有公佐平争之义。初由寺庙僧人于场期,以定地供人交易,设斗秤。成交,从中取费。清末,兴办学校,各乡自筹经费,呈准由地方专设斗秤征收。民国成立,因之。十九年统筹,划一名称为斗息秤息,招商标包。三十一年,奉省令,改名为特许费。三十二年,又改名公斗秤使用费。各乡镇设公营市场,凡谷、米、豆、麦、高粱、菜籽、包谷、炭、油、麻、丝、棉、漆、药材、蓝靛、花生、红苕等货,均须入市场交易,纳从价百分之二之斗息秤息。每年分两季招商包收。
直接税
自治费
民国三十二年实行新县制,地方经费增加。三十二年,奉省令开办新税,凡有房捐、筵席娱乐捐、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四种。房捐税率分自住、租住二种。自住房价征百分之一,租住照房金征百分之十。但自住营业用照房价征百分之二,租住营业用照房金征百分之二十。此在工商发达都市行之,收入尚裕;县中乡镇,勉强效颦,殆等于唐代闲架税,徒增怨言耳。筵席娱乐捐,县无娱乐场,无从开征;乡间筵席简陋,征课亦苛细。营业牌照税,各种商店均须照税领牌,始准营业。使用牌照税,凡供交通木船,亦必须纳税领牌,始准营业。县乡百业落后,此等税皆不旺,于县财政无多裨益。
盐政、茶政、木政
旧志载,江北盐政,于清乾隆二十四年,从巴县分拨射洪、蓬溪、富顺、三台水引共二百三十七张。二十七年,增请领犍为水引一百二十张。共水引三百五十七张,每年征收正税、羡余、截角银共二千八百八十三两一钱三分。射洪水引一百三十张,蓬溪三十四张,富顺五十张,三台二张,犍为一百二十张,每张正税银三两四钱零五厘,截角银六钱,羡余银射洪四两八钱九分五厘;蓬溪四两四钱六分;富顺五两五钱九分五厘;三台三两七钱九分;犍为二两二钱九分五厘。
茶政,江北产茶无多,历来无额设引张。嘉庆十二年,由盐宪札发茶照票六十张,饬令招商照邛州之例,每张纳票银一两零八分,共纳票息银六十四两八钱,摊入三里产茶之户,摊派完纳。
积贮
常平仓:乾隆五十二年,为道批札饬事案内,经署同知吉仕璜奉文,建设仓廒五十三间于厅署内,采买存贮仓斗谷二万一千二百石。又于乾隆五十六年,为飞札饬遵事案,经署同知童云松奉文,添修仓廒一十二间,采买加贮仓谷四千八百石。共仓廒六十五间,共存贮仓斗谷二万六千石。
社仓:建设仁、义、礼三乡社仓二十二间,存贮社仓斗谷二千二百三十三石五斗一升二合一勺五撮。嗣因嘉庆初年,教匪滋乱,所有各乡社谷,俱焚毁无遗。嘉庆四十年,署同知王奉文,将嘉庆三年缓征地丁银一千零二十一两,解运藩库,续具文请领买填社谷。道光元年,同知米乔龄传集三里绅耆筹议,开仓收买,填足额,暂寄常平仓。
积谷:光绪初年,川督丁宝桢以州县仓储荡然无存,御荒不足,札饬各地方官督率保、团,或就粮加征,或劝募粮户建仓储谷,举仓正一人管理。是时,本县(厅)官协同绅耆,奉札劝办。各乡镇次第建仓积贮,数额若干,卷佚难稽。而仓散在各乡,官厅监督松懈,被管理人私挪侵蚀,填补难追。入民国后,内战频仍,被驻军抢夺者,尤所在多有,积谷早已有名无实。民国二十六年,川省府通令征收积谷,自中央粮食部成立后,又奉令催办。兹将本县仓廒所在地及其数目录后:
大石乡三仓人和乡一仓鸳鸯乡三仓礼嘉乡三仓
悦来乡三仓沙坪乡三仓石坪乡三仓龙溪乡三仓
回兴乡二仓滩口乡四仓静观乡一仓复兴乡一仓
偏岩乡一仓三圣乡二仓兴隆乡一仓永兴乡二仓
茨竹乡一仓同仁乡二仓中兴乡二仓大湾乡二仓
古路乡一仓王家乡一仓恒兴乡六仓鱼嘴乡八仓
复盛乡四仓太洪乡二仓乐碛乡六仓五宝乡四仓
张关乡一仓舒家乡四仓龙兴乡九仓大盛乡七仓
隆盛乡二仓桶井乡八仓麻柳乡四仓石船乡八仓
梅溪乡三仓兴仁乡三仓明月乡五仓旱土乡一仓
关兴乡一仓
各仓年收积谷,数目不定,进出频繁,稽核亦难。夫民以食为天,积贮备荒,原为善政。观上所述,平时徒饱贪污土劣等之囊槖,战时适资强梁暴乱者之资粮,一遇灾歉开仓,俱化为画饼。再筹填补,仍责诸终岁劳苦之农村。善政虐民,不如其已。若为救荒,自以兴水利,勤灌溉,始是根本要图也。
公债
公债为国家弥补预算、兴办事业一种最善筹款之方法,亦为人民投资一种最稳之物。各国行之,罔不奏效。我国仿行,则利少害多:信用不固,债益落空;债额派到县,殆等于苛捐杂税,增民烦累。稽举债之始,自清光绪二十四年,户部颁发之昭信股票起。是时,本县官绅亦奉令劝募。旋经御史张承缨奏其扰民,停募。但已收股款亦未给还。入民国后,南北中央政府迭次发行甚多,计派到本县募集者:有民国三年公债,民国四年公债,民国二十四年四川善后公债,民国二十五年四川善后公债,民国二十六年救国公债,民国二十七年国防公债,民国二十八年军需公债、同年建设公债,民国二十九年建设金公债、民国三十年军需公债、同年建设公债,民国三十一年同盟胜利美金公债、同年同盟胜利公债。所派债额、实际募入若干,收到之款缴足若干,债票领发若干,本息收回若干,均渺茫莫名,案牍难稽。此外,如民国三十年以来,征借实物配发之粮食库券,与摊派之节约建国储蓄券,皆公债性质,多半未能履行券债载信。此公债政策在我国施行已历半世纪,犹不能顺利推行者,坐此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