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究竟属于食品还是食用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茶业

浙江雅中芽茶业有限公司与泰顺县市场监督管局、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复议一审行政判决书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

行政判决书

(2016)浙0302行初81号

原告:浙江雅中芽茶业有限公司……

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三人:施俊。

原告浙江雅中芽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中芽公司)不服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泰顺县市场监管局)市监行政处罚及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市监行政复议,于2016年4月22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本院于同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分别于2016年6月30日、7月21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雅中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志陆及委托代理人包建荣、林洁,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的负责人高立贤及委托代理人林晓辉,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的负责人郑晓斌及委托代理人董伟俊,第三人施俊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于2015年12月9日作出泰市监处字〔2015〕第2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1、雅中芽公司在已取得茶叶(绿茶)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红茶生产,不构成无证生产行为;2、雅中芽公司销售的红茶未标生产日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下同)第四十二条规定,并依据该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决定给予罚款49920元的行政处罚。

行政复议审理期间,国家茶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2016年4月13日出具编号为No.2016W-0687的《检验报告》,结论显示“该样外形条索尚紧细,尚匀整,色泽乌尚润,稍有金毫,有少量花托、朴片,据此判断该样品未经精加工”。另查明,雅中芽公司于2015年11月10日取得茶叶(绿茶、红茶)生产许可证(证书与绿茶许可证属同一编号)。

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认为:

一、关于涉案红茶是否属于食用农产品的问题。食用农产品,在我国是一种实行特殊管理的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第一款以及《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规定,“食用农产品”是指在传统农业活动或现代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一定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涉案红茶是经过一定加工的植物产品,判断其是否属于食用农产品,关键在于这些加工是否改变了茶叶的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即是否属于初级产品。结合《食用农产品范围注释》、《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等规定,经过杀青、萎凋、揉捻、发酵等初制加工工序的毛茶,属于初级产品,即食用农产品,经过筛分、风选、拣梗等精制加工工序的精制茶,则属于食品。根据国家茶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涉案红茶未经精加工,据此可以判定,其属于食用农产品范畴。

二、关于案件管辖问题。1、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条、《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第六条的规定,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辖。雅中芽公司涉嫌违法行为的发生地无论是在龙湾还是泰顺,均属温州,施俊向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举报,故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案件具备管辖权。根据《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第十一条的规定,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可以指定下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使管辖权。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施俊举报后,转交至泰顺县市场监管局办理,即该局对案件取得管辖权。2、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遵守该法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行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权的机构,对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活动有权实施监督检查。涉案行政处罚决定于2015年12月9日作出,泰顺县市场监管局于当时已取得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活动的监督检查职权。

四、关于法律适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从其规定。《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生产日期等事项。第八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雅中芽公司销售包装上未标注生产日期的红茶的行为,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转致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原告雅中芽公司诉称,本案中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与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存在以下错误:

一、被处罚的主体错误,将茶叶销售给施俊的主体是位于温州市龙湾区茶叶市场的雅轩茶具经营部(以下简称雅轩经营部),而不是位于泰顺县雅阳镇的雅中芽公司。虽然该茶叶是原告生产,但是销售方是经营部,该经营部是原告公司的茶叶销售特约经营部,具备主体资格,两被告认定原告是销售主体属事实认定错误。

二、雅轩经营部销售给第三人施俊的是散装茶叶,散装箱已经标有生产日期,符合散装食品的规定。礼盒包装是赠予的,其仅作为储存散装茶叶的容器而非再次销售的包装,故不需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不能因为礼品盒上有标注就定性为预包装,而没有标注就定性为散装容器。另外,从茶叶罐的计量标注与茶叶盒的计量标注不一致也可以看出施俊是随意选择茶叶罐与茶叶盒,若作为销售用的预包装,其标注应当一致。第三人施俊是先品尝后再行购买散装销售茶叶,如果是预包装销售是无法先行品尝的。

三、销售给第三人施俊的茶叶属于食用农产品,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将其定性为食品错误,泰顺县茶叶协会给泰顺县人民政府的报告认定本案茶叶属于毛茶系初级农产品,温州市特产站的鉴定亦证明本案茶叶为毛红茶属初级农产品,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委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鉴定亦认定本案茶叶未经精加工,因此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认定本案销售的茶叶属于食用农产品正确。

原告雅中芽公司在法定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依据:(略)

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辩称,(略)

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在法定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略)

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并提供《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第四十二条、第八十六条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第四条、第十一条的规定,作为其作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的法律依据。

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辩称,(略)

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在法定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如下证据:(略)

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并提供《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第二条、第四十二条、第八十六条,《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第二条,《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第二十八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二条,《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第十条,《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四条、第十一条等规定,作为其作出被诉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依据。

第三人施俊述称,第三人同时就原告没有生产许可证及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等问题一并进行举报,两被告对生产许可证问题认定错误,其他意见同意泰顺县市场监管局。

第三人施俊未向本院提交有关证据。

因原告申请,本院经向温州市龙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取得以下证据:(略)

经庭审质证,(略)

本院对上述证据认证如下:(略)

本院认为,一、关于销售涉案茶叶的主体,原告认为出售涉案茶叶的系雅轩经营部而非原告,但第三人于2015年8月购买涉案茶叶时,系由原告法定代表人接洽,该营业场所销售原告产品,销售发票亦注明销售方为原告公司,且原告法定代表人在调查时亦陈述该场所系由原告开设,并未提及所谓雅轩经营部,而雅轩经营部于2015年10月才取得营业执照。结合上述事实,可以认定向第三人销售涉案茶叶的系原告公司,原告关于被处罚主体认定错误的意见依据不足,不予支持。

四、关于涉案茶叶是否属于散装销售及包装标识有无违法问题,本案中第三人系品尝散装茶叶后,再确定购买数量及选定包装样式,而且包装标识内容与实际不相符(标识每盒500克,实际每盒400克),据此可以认定原告系进行散装销售,再根据第三人个人需求进行包装。但是,原告在第三人购买散装茶叶后,提供包装服务,该包装包括铁罐、礼盒、礼袋等,并标注品名、产地、生产者名称、标准代号、许可证编号等,形式精良,不同于散装销售后直接提供简单容器,故被告将其认定为散装销售后的再包装行为,并认为其包装标识应按照预包装标准执行,并无不当。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包装物或者标识上应当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生产日期等内容,具体办法由农业部制定。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据此,原告在涉案茶叶包装上未标注生产日期,确属违法。

七、关于涉案行政处罚决定及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适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罚款。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认定涉案茶叶属食用农产品,又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关于“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从其规定”的规定,转致适用《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予以行政处罚。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销售的农产品未按照规定进行包装、标识的情形已明确规定了如何处理,而涉案行为发生时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仅规定“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遵守该法,而原告行为并非属于上述适用该法的范畴,故本案并非属于“法律对行政处罚及处罚机关有其他规定”的情形,不能转致适用《食品安全法》。据此,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管局适用《食品安全法》进行处罚错误;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管局所作行政复议决定亦属适用法律错误。

综上,被诉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涉案红茶属食品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被诉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法律错误。原告要求予以撤销的诉讼请求合理有据,本院予以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二)项、第(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撤销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5年12月9日作出泰市监处字〔2015〕第2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行政行为;撤销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6年4月20日作出温市监复字〔2016〕4、9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的行政行为;责令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六十日内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本案受理费50元,由被告泰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被告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THE END
1.请问茶叶是农产品还是散装食品免费法律咨询此时的茶叶称为毛茶,属于食用农产品,在毛茶的基础之上经过精制加工之后,此时的茶叶是成品茶,属于食品https://www.66law.cn/question/41423209.aspx
2.如何判断茶叶属于食用农产品还是食品1.判断食品还是食用农产品的关键在于是否通过加工改变了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茶叶,是指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和嫩芽,以及经吹干、揉拌、发酵、烘干等工序初制的茶,范围包括各种毛茶,这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但精制茶、边销茶及掺兑各种药物的茶和茶饮料,不属于食用农产品范围。 https://www.cti-cert.com/new/11239.html
3.请问茶叶是属于食品还是食用农产品食品行业监管毛茶是农产品 精制茶是食品 如果是淘宝网店,宣传的就是当茶叶销售的,当食品宣传的,就是按《食品安全https://bbs.foodmate.net/thread-1226591-1-1.html
4.关于食品经营许可证办理的20个问题如果所销售的五谷杂粮、茶叶、干果是由领取了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生产的,则应当选取预包装或散装食品销售。如果是农民自产自销的,则属于食用农产品,不用申办食品经营许可。 9. ①临街或临路店铺内现场制作焼卤熟肉或糖饼糕点等食品,并现场售卖的,是应当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还是应当申请《小作坊登记证》?②如果是https://m.sdongpo.com/xueyuan/c-28380.html
5.头条文章销售非现场制作的糕点的经营者,属于食品销售经营者。 连锁糕点门店仅销售总部配送的糕点,领取食品销售类别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现场同时有糕点制作加工行为,则领取餐饮服务类别的食品经营许可证。 连锁糕点店的总部应当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如果领取中央厨房类别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只可配送到本企业的下属门店,且不得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176226787923486
6.答复销售的茶叶属于食品还是农产品?1、销售的茶叶属于食品还是农产品。 2、根据食品安全法 第六十八条 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在销售给买家时装茶叶的外包袋是否 需要贴标签表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9/19/43461019_1121823519.shtml
7.茶叶必须要sc吗茶叶需要sc认证吗茶叶属不属于预包装食品 茶叶是预包装食品,要SC证和食品流通证 但没包装的时候算初级农产品,不需要SC证和食品流通证 预包装食品是指,正规包装好的产品,包装上必须按食品要求包装,并标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持期等内容的食品这其中当然包括茶叶但不包括散装茶及分包装茶及食品 https://www.mpegnet.cn/qtc/155715.html
8.农产品用于9%和13%项目中的9%和13%项目分别指的是什么?CPA情形一 1. 粮食属于农产品,适用增值税率9%,具体包括:小麦、稻谷、玉米、高粱、谷子、大麦、燕麦、面粉、米、玉米面、渣、切面、饺子皮、馄饨皮、面皮、米粉、挂面、干姜、姜黄、玉米胚芽等。 2. 以粮食为原料加工的速冻食品、方便面、副食品和各种熟食品,税率为13%,不属于农产品的范围。 情形二 1. 蔬菜属于https://m.chinaacc.com/wenda/detail/xt/4170949
9.中国食品“安丘模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山东省安丘市外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曹继磊; <正>日前,《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初级农产品要求》推荐性国家标准在山东省安丘市通过了专家组的审定,"安丘模式"以其"政府主导、科学指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的"两导三动"机制,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区域食品安全负总责的原则,强http://spzh.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0&st=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