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狂撒钱”的强营销模式在未来是否一定一直行得通?
文|游戏茶馆小猪
2022年11月,贪玩游戏背后的中旭未来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据最新消息,该招股书日前已经失效,当然,招股书失效并不代表IPO失败,据投行人士解释,这种情况是港交所的正常机制,企业只需更新招股书即可。中旭未来对此回应,公司上市进程仍在继续推进中。
来到广州后,他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售卖液晶显示屏,那并不是他所愿的那种天天舒舒服服坐办公室的安逸工作。他在多年后的一次采访中说,他依然记得在他当时工作的电脑城和仓库之间,有一座天桥,为了销量业绩,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他每天都要抱着显示器在天桥上往返无数趟。那时的他总会安慰自己,这只是他体验人生的一种方式,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后来陪着他度过了许多创业时期的艰难时刻。
2007年,在国内头一波网游热潮的鼓动下,吴旭波公司接下了一款端游,他当时主要负责组建推广团队。迈出的头一步总是最艰难的,这款产品最终没能获得理想的成绩,投入的70万全部打了水漂。但吴旭波却依然乐观,认为他们至少赚到了一个有推广经验的团队。
2008年,页游发展再次加速。据艾瑞统计的数据,当年页游市场收入规模已达亿元,且其预估未来的2到3年,该行业将进入迅猛增长期,甚至有望在2010年突破10亿元。同年,“51wan”游戏平台拿到红杉资本约250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
数据见好、资本入局,不少厂商开始往页游赛道加码。眼看风口要来了,吴旭波果断买下“91wan.com”域名,开始做代理页游的生意。他们代理的第一款页游叫做《热血三国》,这款游戏果然没让吴旭波失望,上线后一炮而红,为公司带来了亮眼的收益。
而且据《热血三国》开发商乐港科技透露,这款游戏的长线运营成绩也十分傲人,在上线6年后的2014年(当时乐港科技已拿回发行权),该游戏依然保持着大几百万的月流水。
拿到开门红之后,吴旭波趁热打铁,带着团队运营了《商业大亨OL》《凡人修真2》《街机三国》等多款现象级页游产品。
2013年,91wan母公司云游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91wan成为了“页游第一股”。吴旭波却因为“公司架构变革”,离开了公司。
“我对游戏行业还是有着很高的发展期望和难以割舍的情怀,开始十年,我跟着别人干,到了而立之年,我要自己做。”2015年,放不下游戏行业的吴旭波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以“找回年少时贪玩的你”为理念,创办了贪玩游戏。
这次,吴旭波不再将公司发展方向局限在页游领域,而是适应时代,逐步打造出了一个网页游戏、手机游戏、H5游戏和海外游戏的综合运营平台。
买量+品牌代言双管齐下,贪玩不仅让产品背后的开发商挣得盆满钵满,也很快打响了自身的名气。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贪玩游戏平台注册用户规模就已经突破了5000万人。
同样在2016年,吴旭波从浙江盛和手里拿下了一款传奇页游的代理权。这款游戏原名《蓝月传奇》,已经尝到“品牌推广”滋味的吴旭波,为了在游戏运营时进一步强调贪玩游戏的存在感,干脆将公司名字烙进游戏名称,将其变成了大家现在熟知的《贪玩蓝月》。
后来,有媒体揭开了几十个明星“争先”代言这款传奇游戏的奥秘。据传,贪玩游戏会单方面选定一批“代言人”,然后通过PS的方式,直接用这些人的形象进行一波小范围推广测试,效果不佳的就撤下来,效果好的,他们再去联系艺人方,争取和对方合作。这种“先上车再补票”的方式不合法,但却很见效,在维权成本高、赔偿较低的情况下,大多数明星都会选择拿下高额代言费,与贪玩签下合作协议。
在这3亿用户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在天桥上来回奔跑的吴旭波,在16年后,以55.6亿元的身家,登上了上饶籍富豪榜的第4名。
2022年年初,贪玩游戏品牌升级为“中旭未来”,同年年底,中旭未来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预备上市。这时,中旭未来估值已过100亿元。
经过多年的积累,中旭未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很能挣钱的“庞然大物”,但客观来说,公司核心业务占比过高、自研能力不足和销售费用过高等问题依然严峻。
据中旭未来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6个月中旭未来营业收入分别为30.08亿元、28.72亿元、57.36亿元、45.36亿元,并且在这些收入中,以“贪玩游戏”为品牌代表的互动娱乐业务收入占到了绝对的大头,同期该业务营收占比达到了夸张的100%、100%、99.5%和98.5%。
图源:中旭未来招股书
尽管近年来,中旭未来在努力拓宽公司业务路线,用其百试不爽的营销思路打造出了素食食品业务线品牌“渣渣灰”和潮玩业务品牌“BroKooli”。但这两个“后起之秀”现在的变现能力,和“贪玩游戏”比起来,可以说不过九牛一毛。
中旭未来作为一个以营销能力为卖点的企业,每年需要耗费的销售费用也十分巨额。为了邀明星代言、线下营销和与网络媒体合作,中旭未来每年有近7成的收入都花在了销售投入中。
营销推广开支在销售费用中占比最高达98.2%
这种“狂撒钱”的强营销模式在未来是否一定一直行得通?这里也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尽管吴旭波在多年以前就曾在采访中表示:想要加强团队自研能力,自己制造“武器”,慢慢由流量为王转为内容为王。但截至目前,中旭未来依然未能通过自研,给玩家带来惊喜。招股书中提到,贪玩游戏主要产品有《原始传奇》《古云传奇》《热血合击》《国战传奇》《怒火一刀》,但这些产品都是传奇类游戏,且其中贪玩仅对《古云传奇》有完整拥有权,其他均为代理。
从资金分配角度来看,中旭未来似乎也并没有“诚心”转型自研,在统计期内,公司研发费为1.14亿元、4.72亿元、1.37亿元及7062万元,分别只占到了总收入的3.8%、16.4%、2.4%、1.6%,这与动辄几十亿的销售费用相较,可以说是十分“抠门”了。
在游戏市场开始强调回归产品本位的当下,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自研能力对于一个大型游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破绽”。
总的来看,吴旭波这个“营销天才”成就了贪玩游戏和中旭未来,但遗憾的是,他的玩法并不独家,并不是不能复刻。高投入的买量推广打法,不少大厂都能做,而且都在做;但是其他厂商拥有的自研能力,却不是贪玩游戏可以“一日练就”的。
在其他大厂都在研运双修时,贪玩游戏却还在数年如一日地用“别人家”的游戏赚钱。缺少自研能力和边缘业务支撑的中旭未来,在上市后靠什么给股东以信心,或许正是吴旭波当下正在烦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