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已于7月1日正式施行。根据《公司法》第九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范围依然属于公司登记事项,可以通过修改章程和变更登记调整公司经营范围。为进一步明晰经营范围登记的功能,回应社会公众有关经营范围的疑问,特制作本期解读。
问
公司经营范围登记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
答
公司经营范围登记是自主确认其主要经营活动项目、对外公示所营业务信息的法定途径,有利于保障企业经营自主权、企业信息公示,保障交易安全和提升交易效率。为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要求,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利的登记注册服务,解决各地经营范围登记标准不一致、信息告知不清楚、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实行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经营范围登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既有效提升该事项的登记质量,又有助于企业登记机关与行业监管部门精准推送经营主体数据,还有利于经营主体数据的统计分析,服务政府决策。
经营范围等于经营能力吗?能限制其经营行为吗?
公司经营范围变更如何办理?
根据《公司法》第九条规定,公司变更其经营范围,要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变更经营范围须符合法律要求,并经过如下程序:一是首先通过经营范围规范表述查询系统(试用版)(网址:www.jyfwyun.com)确定拟增加的经营项目规范化表述;二是由公司股东会根据章程规定作出变更经营范围和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三是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不能超出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决定保留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的,应当依法取得批准;四是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首先要区分公司超范围开展的经营活动是非许可类经营项目,还是许可类经营项目。属于非许可类经营项目的,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规定,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属于许可类经营项目的,根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未依法取得许可从事经营活动的,由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规定的部门予以查处;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