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之滥觞

2020年末,贵州茅台股价在A股市场再创新高,“悬”于股市金字塔尖的高空,不知有几人欢乐又有多少人愤怨?春节将至,茅台酒价又几何?酒是绕不开的话题。中国有几千年的酒文化,渊源深远,内涵广阔。但物无完物,玉有瑕疵,酒文化如同酿酒,既有美酒,也有糟粕,古今名流、文人墨客皆有论之。故拙文以资闲聊。

酒!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令人陶醉愉悦时,谓''天使'';使人失控痴狂时,称''魔鬼''。褒贬不一,但历来备受世人青睐。

中国民间大多传说酿酒来自杜康,至于杜康其人其事大多道不明白。晋·江统(?—310年)《酒诰》曰:''酒之所兴,肇自上帝,或曰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对酿酒的起源,江统认为:一、始于天帝,天帝即伏羲;二、仪狄或杜康所作;三、源于食之有余的粮食郁积自然发酵而成。江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的人。

最初的酒是自然形成的有机化合物,在原始社会,自然界中有大量含糖野果,由于在空气中或果皮上附有酵母菌,在合适的水份和温度下自然形成了酒。后来,人类从模仿大自然的酿酒到有意识地酿酒生产,可能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根据已知的最早酒类文献,约公元前6000年,二河流域(今伊拉克)的苏美尔人已在粘土板上雕刻啤酒的制作方法,直到公元前4600多年,开始种植葡萄并用以酿酒。

在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酿酒和葡萄种植者的庇护神,对狄俄尼索斯的崇拜的起源,在迈锡尼希腊语中,以线形B文字留下记录。历史学家认为在公元前1500年至1100年之间,酒神狄俄尼索斯信仰就已经在迈锡尼文明中盛行。有些学者相信,酒神信仰可能在米诺斯文明就已经出现。说明古希腊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

人工酿酒是人类进入农耕时代,有了比较充裕的粮食,并又有了制作精细的陶制器皿,才使得酿酒生产成为可能。

《吕氏春秋》约完成于公元前239年,在该书的《审分览·勿躬》中记载:''仪狄作酒'',''伯益作井'',''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这是我国对''作酒人''的最早的历史记载。

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载:''昔者,帝女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这是魏王魏婴在范台宴请诸侯,向鲁君敬酒时,鲁君''避席择言'',示意魏王警惕酒能导致亡国之祸的一段话。

《孟子·万章上》:''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大禹在位10年(前2205—前2196),居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

益,即伯益。禹在位第七年时,推荐伯益接他位,禹死后,三年之丧毕,益让位给禹之子启,自己避于箕山之北。

以上可见,伯益、仪狄都是禹的大臣,仪狄也许是禹的酒官,负责酿酒,是二十位官员之一。

宋·《太平御览》引用《世本》云:''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醪'',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秫,即高梁。

《世本》(据说是先秦,也有说是汉时期为史官修撰)又曰:''杜康作秫酒,曰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者杜康也。''

''箕帚''可能是''其酒''的声训,即古代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解释词义。也就是说杜康与少康是同一人。

元·《释氏稽古略》:''少康帝相子,灭浞,还旧都,复禹之跡。''

少康是禹的玄孙相之子,在帝位21年(前2076—前2056),灭了寒浞即帝位。

夏朝没有文字,发生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仪狄、少康作酒的故事,是后人根据传说记载,需考古证实。

约公元前3500年到前2000年,中国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公元前2600年至前2000年,属于铜石并用时代晚期,大体相当于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黎明时期的历史''。仰韶文化后期笫一阶段,出现带咀罐,第二阶段有斝(古代饮酒器),龙山遗址文化出土的陶器中,有不少尊、斝、盉、高脚杯、小壶等酒器。《中国史稿》认为,仰韶文化时期是谷物酿酒的''萌芽''期,当时用蘖(发芽的谷粒)造酒。

《中国远古时代》:中原龙山文化是继承仰韶文化而发展起来的,继中原龙山文化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是河南中西部和山西西南部的二里头文化。在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是先商文化,在陕西关中地带是先周文化。自此以后,中原地区的人民往往自称为华夏。

中原龙山文化出土有很多的鬲、斝、甑、双腹盆和小口领瓮等。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不少的陶酒器,反映出酿酒已盛行。

二里头第一、二期出土有陶鼎、罐、盆甑、尊、簋、鬹、盉、豆等,这些原始生活用具,与古文献中有关说夏禹亲身耕种,当时已会造酒的传说是相符的,并得到证实。这么说,夏文化属龙山文化的一支,公元前2000年前,中国已会造酒。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商代后期的文字。甲骨文因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最早被当地农民耕地时偶然发现甲骨,被当做药材''龙骨''出卖。晚清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1845—1900年),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比汉朝更古老的文字,是收藏甲骨文的第一人。百余年来,通过考古发现出土的甲骨文对我国古代史,特别是商代史的研究有重大价值,是商代的新史料。

《古本·竹书纪年》:''盘庚旬自奄迁于北蒙,曰殷。''''自盘庚徏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徏都)''。盘庚,名旬。是商朝第19位君主,在位28年(前1379—前1352),盘庚十四年(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此后,北蒙称殷墟(今小屯村)。至纣王商灭,共273年,商王朝未再迁都。即小屯村发现的甲骨文卜辞是在约公元前1300年至1028年间商代后期的文字。殷商灭亡后,周王派管叔、蔡叔、霍叔到殷墟监视商人,称''三监''。不久,商王子武庚叛乱,周王朝二次东征,打跨商人后,把商人全给迁陟,殷墟就废了,没有了人烟,成为西周墓地。直至明、清时才陆续有人居住。

殷商人喜饮酒,敬鬼神。因此,酒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在甲骨文中''酉''是''酒''的本字,象形为酒坛。当''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再加溢出的水液,强调坛中饮料为液态性质。

商王武丁,名昭。盘庚之侄。在位59年(前1338—前1280)。《尚书·说命下》记载武丁与大臣傅说谈话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曲蘖是松散的发霉、发芽谷粒,又叫散曲,用曲和蘖酿造酒,分别称为酒和醴。说明殷商时期已有酒曲,酒曲的出现,使酿酒糖化和酒化两个阶段结合起来,使淀粉一边糖化,一边酒化连续交叉进行,而不再是先糖化后酒化两个步骤酿制。

河南罗山天湖商代墓地,发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古酒,装在一件青铜所制的容器内,密封良好。与甲骨文记载相吻合。

周朝时期,酒曲有了较大发展,种类大为增加,一种黄曲霉菌有较强的糖化力。《左传·宣公十二年》(前567年)记载有这样一段对话,楚国大夫申叔展问萧国大夫还无社:''有麦曲乎?''答曰''无。''''有山鞨穷呼?''答曰:''无。''''河鱼腹疾奈何?''答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这段话表明当时已使用麦曲,并还被用于治病。

西汉时,曲的种类更多,存在散曲的同时出现了饼曲,由于饼曲内外接触空气不一样,使内、外的霉菌种类也不同,因此,从散曲到饼曲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是酒曲发展的一个历史转折。

《汉书·食货记》记载:''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这是中国有关酿酒原料和成品比数的最早记录。

东汉时代,《九酝酒法》是中国白酒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酿酒方法。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公元533年—544年)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将亳州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造方法。古亳地区到了汉代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九酝春酒''即是今天''古井贡酒''的源头。

晋代,人们在酒曲中加入中草药,草药中含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维生素,使酿出的酒别具风味。

南北朝时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汇集了九种酿酒曲的制作方法和三十九种酒的酿造方法。

唐代和宋代是我国黄酒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宋代制曲技术更进一步提高,北宋末年的《北山酒经》总结了历史上酿酒经验,并全面记叙了制曲、酿酒方法与过程,叙述了十多种曲的制法。

酒的生产有酿造酒和蒸馏酒两类,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蒸馏而得的高度酒。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条件。据西方文献记载,约公元128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炼金术士阿德罗底在他的著作《药学医案》中介绍了''分馏工艺'',成为历史上介绍分馏工艺的第一人,他用蒸馏装置来制备纯度高达90%的酒精。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并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经分馏提纯至75%以上为医用酒精,提纯到99.5%以上为无水乙醇。

关于我国蒸馏酒的起源尚无定论。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不是指蒸馏酒,是一种酿造的米酒。但有学者认为古文献中所说的溜酒、烧酒、烧春是蒸馏酒。

''烧酒''之名最早见于唐诗。唐·雍陶诗《到蜀后记途中经历》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人长安。''唐·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唐代对酒文献的记载较少。有人认为宋代以后,烧酒、烧春才是真正的蒸馏酒。宋·吴俣的《丹房须知》是一本养生之书,首版于公元1163年,书中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1975年,河北青龙县考古发现金世宗(1123年—1189年)时期的铜制蒸馏烧锅,结构与元代朱德润的《轧赖机酒赋》中所描述的蒸馏器结构相同。

朱德润(1294年—1365年)元代文学家,《轧赖机酒赋》是元代蒸馏器和蒸馏酒主要文献证据之一。''轧赖机酒''意译为重酿酒,文中对蒸馏器的操作及这种酒的制作方法的现场演示情景作了详细、生动描写。当时,这种蒸馏酒稀有珍贵,《轧赖机酒赋》云:''曲生复蹙頞而前曰:噫!当今之盛礼,莫盛于轧赖机,盖达官之所荐,豪家之所施。子居隘陋,曾不知之。''这种酒只流行于上层社会,是送人的佳品,一般喜欢酒的人,未曾见过,''轧赖机''酒为达官、豪家的奢侈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杯之酒,皆可蒸烧。''

至今关于我国蒸馏酒的起源,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当今,世界有三大蒸馏酒,分别为中国茅台、苏格兰威士忌及法国柯涅克白兰地。爱丁堡威士忌酒生产线成为旅游者品尝各种威士忌酒和参观制酒工艺的景点。

中国汉字也承载着许多酿酒的起源和酒文化信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有从''酉''字的酿酒文化。如:

''酴,酒母也。''其声旁从余,说明粮食有余才为酒的生产提供了契机;

''酏,黍酒也。''即用黍米酿成的酒,粮食制酒是人工酿酒的主要特征;

''醴,酒一宿熟也。''酒酿一夜就成熟了,即一种发酵度很低的淡酒;

''醇,不浇酒也。''即不浇水的纯酒,醇,厚也;

''酾,下酒也。一曰:醇也。''即滤去汁滓,留下清酒,另一义说,醇厚的酒;

''配,酒色也。''即酒的颜色。古代酒色的辩识以清浊为主,清酒多为纯度较高的醇酒。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它驶载着中华古老文明一直至今。

酿酒起源于大自然,人类发现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经过模仿制酒、改进工艺、技术创新,经过漫长的时期才达到至今的造酒水平。因此,最初来自大自然的酒,到今天酿造的各种美酒,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二、饮酒与酒礼

从西周开始,由于饮酒现象更为普遍性,酒文化的产生也更为完备,建立了一套饮酒礼仪。在《仪礼》中有《乡饮酒礼》和《燕礼》。

在《礼记·王藻》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意思是接受国君第一杯时,表情相当的庄重挚诚;接受第二杯时,态度十分的温和恭敬;饮完了第三杯,就欢欣谦逊的告退。臣侍奉国君饮酒,不得超过三爵。孔颖达疏引《春秋传》:''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酌、醻(同酬)、醋''三字诠释出酒与宴饮之礼仪。

''酌,盛酒行觞也。''意为,盛酒在觯中劝人喝酒,觯,是一种酒器。

''醻,主人进客也。''意为,主人向客人进酒。

''醋,客酌主人也,''意为,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宴饮时以客为尊,主人向客人敬酒为献,客人回敬主人为醋,主人饮完之后,又酌与宾,即再向客人劝酒叫做醻(酬)。朱子云:''饮酒之所以甚美者,以其有令仪耳。''意为饮酒要有好品行、有礼貌,才为美事。

秦汉时,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加强,各地交往频繁。农业生产进步,商业和手工业发达,促使酒业发展。汉代饮酒之风盛行。

酒为何物?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酒有这样的定义:''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酒、就、造''的上古音(秦汉以前至夏商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期内,人们的语音状况)同属幽部(幽部是韵母),许慎利用声训从人们对酒的态度的角度,说酒''就人性之善恶'',是一种既能与人为善,又能使人造恶的东西。

酒者,小酌怡情,大酒伤身,嗜酒则瘾,酗酒失身。饮酒多少对生理的影响,可用''醉、酣、醒、酲、酗''表示:

''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致于乱也。''''卒''即''终了''。''醉''就是每个人酒量的终极,饮酒却到好处,尽兴而不乱。

''酣,酒乐也。''饮酒适中曰酣。不醉曰酣,''甘''是味觉中感到舒适的境界。

''醒,醉解也。''一般睡醒称''觉'',饮酒醉后醒来称''醒''。醉、酣之前的状态是醒。

酣、醉之后再饮下去,对人体则有害了。

''酲,病酒也。''因酒醉而引起的病态。

''酲''就是饮得过分了。

酗,无节制地喝酒。是饮酒过量最激烈的表现,酒后昏迷乱来。《尚书·泰誓》:''淫酗施虐'',疏:''酗是酒怒。''所以,''酗''从''凶''。

君子于酒,饮完则睡,无害其品,无损其行;小人于酒,借之滋事,口出秽言,甚至行凶。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五·酒》曰:''酒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

三、酒与文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文学光辉的起点,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以酒写世情、写人格、写理想之作的源头。据统计,《诗经》中直接写到酒的诗有35篇,其中小雅最多占18首,其次大雅7首。由此可见,达官贵人饮酒要比普通民众频率要高。有关酒的作品涉及的内容有祭祀、君臣、朋友、家庭和婚恋等政治、日常生活的各亇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民风、习俗、礼节及人民的爱恨情感。酒文化丰富的内涵几乎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具体而微的缩影。

在周朝酒最重要的是祭祀,《诗经》中《小雅·楚茨》、《大雅·载荃》、《大雅.既醉》等,是对先祖及神祇的虔诚与祭祀习俗。

写男女婚恋,如《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之偕老。''是婚前幽会对将来美好夫妻生活的憧憬。

写以酒消愁,《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是妻子在怀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她希望丈夫能借酒消除忧愁。''金罍,大器也'',大杯地喝酒,显然是务求一醉。再用更大的杯''兕觥'',深切的怀念转为深沉的悲伤。

写兄弟间的关爱,《小雅·小宛》''人之齐圣,饮酒克温。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指出保持敬仪、温恭,不能放纵多饮,更不能不自醒。表达了动乱时代,兄弟互相敬诫劝勉。

写酒是社会交往的润滑剂,《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乐嘉宾之心。''有人认为,这类社交宴饮诗肇始于《小雅·鹿呜》。

写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念我特兮,忧心殷殷。''酒成为上流社会中交往的重要媒介,社会交往中,酒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地位的标志,酒宴兆示着事业的兴旺发达,没有宴请,则是事业淹蹇的象征。士大夫对荒淫误国的周幽王、嫉贤害能的群小痛恨之极。朋党往来,其乐融融;黎民百姓,穷苦无依。反映了愤世嫉俗,而又不见容于世的孤独士大夫的知识分子形象。

还有《小雅·北山》、《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荡》、《大雅·抑》,诗中是从统治者的纵酒失度,来抨击政治紊乱、君臣昏味。痛斥统治者的腐败和骄奢淫逸。

在文人生活中,酒几乎是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李白饮酒后,文思才湧,有人说,李白的诗是酒浇出来的。酒使人亢奋,醉酒而获得艺术自由状态,解脱束缚,获得艺术创造力。酒还喻示情绪发泄,抛弃传统,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前480年—前406年)认为,饮酒后进入一种精神沉醉状况,给体验会脱离开现实生活,让人具有一种超越的感觉。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每年古希腊举行酒神祭祀,人们不尽是纵酒狂欢,更参杂着野蛮乃至暴力的成分,酒神则是狂乱、冲动、发泄的象征。并由此发展出古希腊悲剧。

尼采是德国十九世纪悲剧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中,其中有一个被称为''酒神精神''。尼采的酒神精神,就是以酒神为象征,释放人们内心深处本性的精神,它抛弃了人类社会的各种規则、道德的束缚,让人达到与自然世界融合的状态。把人从基督教道德的压缩和宗教的罪恶感中解放出来。

尼采一辈子都不怎么喝酒,但酒神精神却在他的哲学中举足轻重。他认为人生难免有悲剧,但生命的本质绝对不是悲剧,它充斥着快乐,值得每个人去追求。即使知道了悲剧的存在,也可以通过酒神精神,将自己的视野扩大,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不顺心的人生。

庄子与尼采都是追求个性解放,但庄子的个性解放思想与尼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庄子的个性解放则是要把人们从宗法制度和礼教文化束缚下,从人的世俗价值和工具价值中解放出来。

魏晋时代,名士深感儒家礼教的幻灭,崇尚老庄学说,追求个性解放。他们蔑视权贵,极大热情追求人格的尊严与真诚的道德,追求生命的完美与自由的生活,形成魏晋文化文采。他们崇无轻有、重个人轻社会、重视士人的良知,轻视名教政治。人生态度上,重视审美功利。饮酒狂欢、及时行乐,酒与醉成为魏晋时代文人风骨的体现,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酒文化风范。这个时代,遁世消失的饮酒文化,激发出文学创作的灵感。''竹林七贤''中的刘伶《酒德颂》云:''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署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以清淡得名的陱渊明《五柳先生传》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这是那个时代名士对待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崇尚庄子哲学的''酒神精神'',愿做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自由乌龟,不做昂头阔步受人束缚的千里马。

隋唐五代时期,酒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酒狂文人,酒成为激发灵感的妙药、遁世消愁的法宝。杜甫《饮中八仙歌》是对文人饮酒写生的杰作,其中对李白的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他对饮酒后的状态进行过文化意义上的探讨:一是沉睡,在沉睡中忘记一生的忧虑和痛苦,使得精神进入一种极度的轻松境地;二是沉思,在沉思中派出感性生活和物质现实世界,借助酒让意识和精神陷入种种幻想中;三是直觉,这是一种神秘精神生活的最好形式。作为思维的对家,既是精神理想,又像在眼前浮现。

无论''沉思''还是''直觉'',中国文人酒后的直抒胸意、放浪不羁,抑或吟赏烟霞、低回婉转,多重演绎赋予酒多重的性格。酒可以反映出作者和主人公的人格、旨趣和仪态。

陶渊明:''既耕亦种,时还读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一种回归了恬淡,田园淡薄的酒。''春秫作美酒,酒熟我自斟。''诗人是多么的恬靜自然。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尊还酻江月。''是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憾。''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又是一种旷达通脱。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人在外的孤独思乡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在酒中品味到了另一种孤独。''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又是一种洒脱不羁。

柳永:''乘醉叫箫鼓,吟赏烟霞。''诗人酒后的心旷神怡,浏览沐浴着西湖的风景。

诗人丰富的感情和跌宕的人生,往往会以酒抒发感情的惆怅:

白居易:''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看来感事深。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概,晚年的''闲适''生活,''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显出淡泊超然。''莫怪近来都不欢,几回因醉却沾巾。谁料平生狂酒客,如今变作酒悲人。''又是一种伤感之情。

范中淹:''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明月楼高休独倚,自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人情凄意切,以酒浇愁,但只有泪。

李清照:''三杯两盞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晚年孤独的李清照仍然十分思念丈夫赵明诚。一杯淡酒,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头白鸳鸯失伴飞。让人心酸不已。

周邦彦:''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一种旅思乡愁,漫漫长夜,难以永受。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遍舟。''诗人抒发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心中惆怅,感情沉郁。

李白《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对怀才不遇的感叹直抒胸意,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人生几何的消极情绪。借酒抒发人生复杂的心情。

像李白、陶渊明等这样的文人,他们反传统,追求天然个性的放纵饮酒,这里的酒是人欲与性情的象征,是社会化的价值评价符号,而不再单纯是酒。

中国文人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饮酒赋诗;还是追求天然个性的放纵豪饮,都成为一种酒文化。

四、酒与权力

事有利弊、物有正反。酒能让人超脱旷达、文思才涌、放浪不羁、忘却烦恼;也能让人口出秽言、肆行无忌、原形毕露、沉沦深渊。

《韩非子·说林上》:“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权力者嗜酒,追求权力下的物质享有,刺激的腐化生活,人性劣根的放纵,这里的酒是人欲与贪婪的象征。酒的社会价值评价是负面的,是酒文化的最大糟粕。统治者嗜酒必然祸国殃民,历史上帝皇因酒而国破人亡,不乏有之。

明·陈昌《醉閒歌》云:''君不见夏履癸,宠妹喜。酒池运龙船,糟堤长十里。''

《文献通考·帝系一》:''帝履癸是为桀,以癸卯嗣立。五十三年乙未,以失道为殷汤所代。战于鸣条,师败,汤放之南巢,夏亡。''

于公元前1735年,桀亡夏,酒也。应了大禹''后世必有酒亡国者''之言。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文献通考·帝系一》:''受辛,帝乙子,是为纣。以丁未嗣立,无道。三十二年戊寅,周武王伐之,战于牧野,师败,受死,殷亡。''

于公元前1107年,纣亡商,又酒也。

《史记·周本纪》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西周晚期,朝廷腐败,饮酒败德。士大夫作诗于以讽刺。

《诗经·大雅·抑》:''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大意是:今天,国家政令一塌糊涂。上下品德颠倒败坏,沉醉于美酒,精神恍惚。你们只知道纵酒享乐,不想继承先祖的伟业。''《大雅·抑》是卫武公在他九十多岁做周平王卿士时候所作。诗的内容是劝诫平王,并以此自警。

卫武公姬和(约前852年—前758年),卫国国君康叔十世孙,公元前812年至公元前758年在位。后因勤王有功,升为公爵。卫武公经历了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灭亡和平王东迁,他是四朝目击者。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他与晋文公、郑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候坐大。九十多岁的卫武公,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施政不当、政治黑暗、荒湛于酒,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诗。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是讽刺酒宴中饮酒无度而失礼的败德行为。《诗》云:''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侧弁之俄,屡舞傞傞。''贵族们喝得酩酊大醉,言行轻浮放纵,不断离座舞动。宾客们满脸醉意,喧闹不停。餐具一塌糊涂,醉舞歪斜。皮帽歪戴,乱舞不止。《论语》云:''惟酒无量,不及乱。''酪酊大醉,心里志气的昏乱,威仪礼节的丧失,已根本忘记了西周初所建饮酒之诫的政治教训。

《毛诗序》云''卫武公刺时也。(周)幽王荒废,媟近小人,饮酒无度,天下化子,君臣上下沉湎淫液。武公既入,而作是诗也。''郑玄笺:''淫液者,饮食时情态也。武公入者,入为王卿士。''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谓周幽王时国政荒废,君臣沉湎于酒,武公入为王卿士,难免与宴,见其非礼,未敢直谏,''只好作悔过用以自警,使王闻之,或以稍正其失'':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从之,极是。

古今学者考辩认为:卫武公为王卿士,周幽王设宴,难免与宴,看到这种饮酒场面,''举觞饮酒,未得至口。''未敢直谏,而作诗悔过。

《皇极经世书》:''己未周宣王崩。太子涅践位,是谓幽王。……庚午申候以犬戎伐周,败幽王于骊山,弑之。晋秦率郑卫之君逐犬戎,立太子宜臼,是谓平王。东徙雒邑,是谓东周。''

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夷犬戎杀于骊山下。诸候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为避犬戎,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阳,谓东周。

《宾之初筵》反映了西周晚期统治阶层饮酒无度的腐化生活,此诗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据说,明朝初年宰相汪广洋奉旨讲《宾之初筵》,明太祖朱元章听了他讲解后,大为感动,命令缮写几十本颁赐朝中文武官员,让他们悬挂在府第的厅堂上,以为敬戒。

陈子展《诗经直解》说:''关于酒文学,《周书·酒诰》之笔、《宾之初筵》之诗,自是古典杰作。厥后扬雄《酒箴》、刘伶《酒德领》、杜甫《饮中八仙歌》虽是小品短篇,亦皆名作。但论艺术性与思想性兼而有之,仍推《宾之初筵》为首创杰作。''

汉·扬雄(前58—18)作《酒箴》,是一篇咏物赋。此文托物寓志,以物喻人,是一篇讽刺警戒之文。《汉书·陈遵传》云:''黄门郎扬雄作酒箴以讽谏成帝''。《酒箴》曰:''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边缘)。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滿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纆徽:井绳)。一旦叀(牵缠)碍,为瓽(井壁砖)轠(撞击),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装酒皮袋)。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酒箴》写了两种器物,由于各自的质料与用途不同,其遭遇也大不相同。用于水井汲水的陶制井瓶,朴实勤苦,汲水出井,解人饥渴,却随时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一是盛酒的革制鸱夷,大小随意,圆转柔顺,进入宫廷,享尽荣华。由此言之,酒有什么罪过?

水瓶朴质有用,反而易招损害;酒壶昏昏沉沉,例''常为国器''。作者抒发内心不平,称颂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却被疏远的君子;讽刺善于钻营、见利忘义,败众亡国的小人。扬雄针对当时腐败的朝政、污浊的官场而发的声音。深得唐·柳宗元的赞评。

汉成帝刘骜(前51—前7),西汉第十二位皇帝,在位二十六年(前33—前7),《汉书》载:''善修仪容'',''幸酒,乐燕乐。''''湛于酒色。''汉成帝与富平候张放年纪相若、情趣相投,寻欢作乐时,放形浪骸,无君臣之礼。张放时常跟随汉成帝微服出游,领略宫外的长安风月。公元前16年(永始元年),汉成帝立赵燕飞为皇后,赵合德为昭仪,彻夜颠鸾侧凤,不觉东方既白。深宫内院,日日醇酒美人;弦歌不辍,通霄达旦。关东屡次河决,灾情严重,然汉成帝沉醉于酒色,赵氏姐妹专宠后宫,各地相继爆发农民和铁官徒起义。朝廷大权为太后王氏一族把持,埋下了王莽篡权的祸根。

《汉书·成帝纪》载:''湛于酒色,赵氏内乱,外家擅朝,言之可以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逐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

明君远酒,以禹疏仪狄为镜;昏君纵酒,勿以纣亡国为鉴。当权者嗜酒,如果没有约束,酒会成为''魔鬼'',必然带来权力腐败。明·张居正为太子朱翊钧的太傅,他所编纂的皇家读本《通鉴直解》云:''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以此典古预示未来国君,以表警诫,后来张居正为万历首辅。

饮酒艺术最高的国君当推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宋江山'黄袍遮身''之忧。

五、酒禁

《尚书·酒诰》,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周公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以致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

《史记·周本纪》注:''地理志云河内,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邶、鄘、卫是。邶以封纣子武功;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帝王世纪》云:'自殷都以东为卫,管叔监之;殷都以西为鄘、蔡叔监之;殷都以北为邶,霍叔监之:是为三监。'按:二说各异,未详也。''《史记》记载:''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

《张居正讲评尚书》云:''既封康叔于卫,以卫地素染商讨之恶,臣民皆酗酒败德,至于亡国。故作书以戒之,欲其禁饮以变俗。史臣记其辞,遂以《酒诰》名篇。''

《酒诰》中禁酒之教,基本可归结为:无彝酒''、''群酒''、''崇酒''、''戒湎酒''、''刚制于酒''。意即,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不能聚众饮酒、不能尽情饮酒,否则要杀掉;力戒喜好饮酒;对统治者包括康叔在内也要''刚制于酒'',就是说要强行戒酒。《酒诰》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典范。

饮酒为戒,是西周初建时,确定的政治教训。《尚书·周书·无逸》:''无若殷王(纣)受之迷乱,酗于酒德者。''是周公对周成王的告诫。西周初、中期,酗酒的风气有所敛。这点可以从出土的器物中,酒器所占的比重减少得到证实。

汉魏之际,''年荒军兴'',社会又酗酒成风,当时以粮食酿酒,造成极大浪费。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为备官渡之战,拥兵屯粮,以''年饥兴兵,表制酒禁''颁布禁酒令,严禁酿酒、酗酒。

《后汉书·卷七十》载:''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时年饥兴兵,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

禁酒令迫使孔融之流不敢公开饮酒,大伤雅兴。因而孔融''频书争之''。

融集与曹操书云:''酒之为德久矣。''''故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尧不千锺,无以建太平。孔非百觚,无以堪上圣。''''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景帝非醉幸唐姬,无以开中兴。''''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又书曰''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榖耳,非以亡王为戒也。''

曹操乾纲独断,僭越汉窒,政令己出,兵刃天下,实属非礼不仁,因而孔融借酒德加以揶揄反对。曹操对孔融的''侮慢之辞''颇为记恨,后来借故把孔融杀了。

曹操禁酒令颁布不久之后,曹操之子曹植作《酒赋》,此赋历叙酗酒的种种弊端,与禁酒令的精神相贯通。第一部分,写酒产生的历史与过程;第二部分写酒的作用,作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说。写到喝酒场面:''献酬交错,宴笑无方。于是饮者并醉,纵横喧哗。或扬袂屡舞,或扣剑清歌,或颦蹴辞觞,或奋爵横飞,或叹骊驹既驾,或称朝露未唏。''最后部分,《酒赋》曰:''此乃婬荒之源,非作者之事。若耽于觞酌,流情纵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如果沉湎于杯中之物,纵情于逸乐之间,这才是先王(禹)所禁令的,君子所指责的事情啊,造酒者没有错,要错的是饮酒者的不节制。

曹植深得曹操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嗣,但因他因饮酒不检,而且误事,遂失去了继承权。

《三国志·魏书十九》载:''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曹植善饮酒,也懂酒。对酒的历史和生产工艺也非常熟悉。《酒赋》对喝酒的益处和危害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近代最有名的是美国禁酒令,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会起草了战争时期禁令,以确保有是够的粮食供应。1919年国会颁布了第18号修正案,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发售酒类的《沃尔斯特法令》在美国生效,国家禁令成为一项法律。颁发禁酒令的另一理由是酒是犯罪的根源,由于酗酒造成了很多家庭暴力问题,基督教妇女戒酒联合会在19世纪后期拥有15万多名成员,颁发禁酒令也是为了保护妇女权益。这一修正案也得到了美国基督教新教徒的支持。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

人们乐时借酒以兴,悲时借酒浇愁。造酒者没有错,酒也没有罪,关键是饮酒者的节制。

汉·邹阳《酒赋》云:''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騃。''民浊,唯利是图,世风日下;官浊,以权谋私,巧取豪夺;君浊,昏庸无道,国危矣。

六、现代酒文化之糟粕

中国是农耕文化,人多地少,靠精耕细作。在历史上社会主要是乡下绅士阶层和农民阶层,士大夫官僚主要来自绅士阶层。农耕时代的农业经济,家里有酒象征着一种富裕,只有绅士阶层,或少数手工商业者,家有余粮才会造酒或有钱买酒。一般农民只有逢年过节才饮酒,所以,中国的酒文化更反映上流社会的生活。

当今,酿酒已很普遍,不但酒厂有千家,农村家庭自酿也很普遍。酒的品种繁多,酿酒的原料也不仅仅是谷物。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饮酒不再是逢年过节,平时也司空见惯。酒有百种,价有千个。不同品牌的酒,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饮酒不再表示富裕,而是饮多少价格的酒,或什么品牌的酒,才显示你的富有或地位。物以类聚,“人以酒分”。酒成了社会分层的标志。酒的特殊功能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随之而来的是酒文化的新糟粕。如果中国酒文化滥觞于夏''禹疏仪狄,绝旨酒''的溪水潺潺,至今已是烟波浩渺的大河江水,无所不在之滥觞。官场饮酒,多大的官,饮多好的酒;职场饮酒,升迁多高,饮多贵的酒;经商饮酒,在商言商,多大生意,饮多少酒。事有千难,酒到顺成;债有多高,一盏能平。人们利用酒的交往中,大多是为了利。饮酒没有了古人饮酒吟诗的风雅,也没有了往昔“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交心;更没有了曲水流觞的饮酒赋诗,也没有了箸击盘歌的纵情畅饮。只有在乡下过年时,还偶尔可见“呼旧友,唤新朋,推杯换盏,猜拳行令”的传统酒文化之遗风。

变迁后的酒文化是献酬交错中的阿谀奉承、推杯换盏间的卑躬屈膝、曲意迎合的虚情假意、为官而饮的恭恭敬敬、低俗段子的哄堂大笑。熙熙攘攘为利而来,酒文化衍生出各种糟粕。

几年来,高端白酒频繁涨价,茅台酒是''带头大哥'',在市场上已涨至3000元左右一瓶,超市货价上还没有货,显然是稀缺商品。茅台酒价格如此之高,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市居民42359元,农村居民16021元。也就是平均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为2561元,城市居民为3530元,农村居民为1335元。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平均每月1800元),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6084元(平均每月507元)。也就是说,全国人均每月可支配收人2561元,不够买一瓶茅台酒;两瓶茅台酒相当人均一年的食品烟酒消费支出。茅台酒谁还能问津但某券商还为茅台酒春节提价吹号。贵州省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97元,低于全国水平。茅台酒是农民所种谷物所造,酿酒工人的技术所酿,但他们的收入能买茅台酒几何?恐怕农民闻不到其香味,工人闻到香味而不能品其酒味。茅台酒成为仅仅是贪官豪门的佳品。不过再好的酒,也是一半酒精,一半水,再带2%的芳香,不会成为''神水''。酒只是一般饮料食品,茅台酒的价格已完全脱离了它本身的价值。

茅台酒为何价高?民间传言:''买茅台酒者不喝茅台酒,喝茅台酒者不买茅台酒''。这句流言揭示出社会的腐败,同时窥见茅台酒价高的真谛。朱堂迎宾茅台酒,频频举杯杯中尽,身边小姐把酒斟,万事千难酒中顺。宴席上,茅台酒有多陈,体现主、宾的身份有多高。茅台酒成为腐败的润滑剂。

中国有句俗话,叫烟酒不分家。也许这种习俗衍生出现代酒文化之糟粕,在反腐败高压下,高端白酒送礼,似乎符合这种酒文化,这给茅台酒用于贿赂提供了契机。茅台酒价趆高,行贿越用茅台酒,因为这才显得礼重,加上酒可以长期存放,并普遍认为茅台酒趆陈越好,这样茅台酒成了贮藏的佳品,转而又使得茅台酒涨价。茅台酒成了今日的“轧赖机”酒,当今之盛礼。南方某市副市长家中曝光出贮藏有大量茅台酒的视频,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喜欢贮藏茅台酒?使茅台酒在市场造成稀缺。官者贮藏,是受贿所为;工商老板贮藏,多为请客送礼之用;商人贮藏为囤货,待高价沽出;某些有钱人贮藏,为抗通胀,把茅台酒当作''金本币''。这些贮藏茅台酒者,并恶意抄作茅台酒价格,使茅台酒也带动了其他高端白酒的囤积。这种酒文化的糟粕是导致高端白酒价格大涨的根基。

近期,某自媒体视频曝光茅台酒,一瓶高档精包装80年的陈年茅台酒,箱内带有一枚纯金的金牌和两个镀金的小酒杯,售价20万元。这样的茅台酒只会成为腐败的媒介。茅台酒再陈,只是酒曲的芳香,饮酒是心态罢了。茅台酒的高价及供不应求,还让假酒制作商有利可图,拾荒者高价回收茅台酒瓶,用于制作假茅台酒,扰乱了消费市场。酒文化的糟粕,是那些品德低下的始作俑者所为,酒与造酒者没有错。但近年来,茅台酒频受社会诟病。

与消费市场相对应的是证券市场,几年来,贵州茅台领着白酒板块,股价不断创历史新高。在A股市场,贵州茅台股价不仅仅是最高,而且其价格远远偏高于其它高价股,它像悬在A股市场金字塔顶的''酒星'',光芒四射!它会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福星吗?酒文化的糟粕侵袭着新的领域。

2020年末,贵州茅台股价2000元,总市值25100亿元,市盈率56。总市值超过工商银行将近1万亿元,是整个军工板块的三倍多。2019年,贵州省和甘肃的GDP之和为25487亿元,重庆市GDP为23606亿元,陕西省GDP为25793亿元。贵州茅台的总市值几乎是贵州、甘肃两省GDP之和,超过重庆市GDP,接近陕西省GDP。由于贵州茅台的示范效应,使高端白酒股价都创了历史新高,2020年末相应的其它白酒股价和市值是:

五粮液股价295元,市值11328亿元,市盈率59。总市值接近2019年吉林省GDP,为11727亿元;

洋河大曲股价237元,总市值3556亿元,市盈率37。泸州老窖股价229元,总市值3313亿元,市盈率52。它们的总市值都接近2019年宁夏自治区GDP,为3749亿元;

山西汾酒股价375元,总市值3271亿元,市盈率100。总市值超过2019年青海省GDP,为2966亿元;

古井贡酒股价283元,总市值1412亿元,市盈率69。总市值接近2019年西藏自治区GDP,为1698亿元。

元旦之后,贵州茅台领着''小兄弟们''股价再创新高,酒鬼酒的市盈率约150,某券商还为贵州茅台吹号,每股要涨到3000元。2021年元月25日,贵州茅台股价高达2187元,总市值超过27000亿元,2020年全国GDP为102万亿元,总市值占全国GDP的2.66%。买一手贵州茅台需要20多万元,“小散们”只能望“价”兴叹。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的简称,是衡量经济所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量的指标,有三种计算方法。

一、生产法:从国民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部门商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增加总值,各部门的增加总值之和,即为国民生产总值。

二、收入法:从国民收入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生产要素取得的收入。即,所有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

三、支出法:从国民支出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部门最终产品的支出。即,GDP=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政府采购+净出口。

国民生产、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反映整个国民经济从生产、分配到使用的全过程。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又决定生产,三者互相联系,循环联动。

从GDP的定义不难看出,贵州、甘肃两省千万家部门所创的增加值,或者说两省所有的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还不如贵州茅台的总市值。

金融市场的三个核心部分是银行系统、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整个金融市场的作用是提供投资项目的信息和帮助储蓄者分散借款风险,将社会的储蓄导向最好的资本投资。一个健康的经济体不仅要有足够的储蓄,而且应当能把这些储蓄投资到多产的项目中。股票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一样,在经济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像贵州茅台这样的公司,根本不需要在股票市场融资,大量的国民储蓄涌向贵州茅台抬高股价,使股票市场降低了为储蓄投资和新资本融资的市场效率。

每当嗜酒的资本拉高贵州茅台的股价时,贪婪的券商忙着''拉、弹、唱''。犹如,每当爱酒的霸主举起斟满茅台酒的杯子时,四座阿谀之士皆呼之迎合。在贵州茅台领着“小弟们”向上狂欢乱窜之时,科技股在下面的绿草中哀伤。某些机构吹噓高档白酒是中国的核心资产,更有甚者说贵州茅台是中国的骄傲。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科技是强国之本,但在A股市场上,几乎都被白酒湮没。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证券市场屡创新高的是纳斯达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核心资产不是高端白酒,而是具有高端科技创新的科技公司,以及教育和人才。

白酒是中国的传统产业,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费用,也不需要高尖端科技人才。高端白酒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遗产,是中国酿酒文化的骄傲,但它不代表现代国家的先进性。白酒企业同高科技公司相比,成本低,利润高,没有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高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需要高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成本高,风险较大。例如:2019年,贵州茅台营业收入854亿元,毛利率93.79%,研发投入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26%;而中兴通讯营业收入907亿元,毛利率37.17%,研发支出12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83%。

对科技公司的投资,大浪淘沙,有一定的风险,但需要耐心,一旦成功会产生高回报率。这需要投资者有更高、更远的眼光,不能浮躁,为短期利益而失去长远。

社会资本追捧高端白酒,使大量资金沉积在白酒板块,使通货流通减少,不利于储蓄、投资、消费的国民经济基本循环,不利于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误导了市场价值理念这是新领域的酒文化糟粕。

许多发达国家中的法律及税收规定,酒精含量超过43%的酒将加倍收税。对当前酒文化之滥觞,政府要倡导优秀的传统酒文化,对酒应有理性的认知。要整顿酒的消费市场秩序,除反腐之外,对造酒业采用价格的累进税制法,即酒价越高税越重,限制高额利润。对A股市场高端白酒股票,监管层应对基金进行限额配置,使机构不能抱团操作,尤其要使贵州茅台股价回归理性。科技强国才是国家的未来,让资本培植更多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这才是我们的正道。如果让酒文化糟粕滥觞,不利于社会良好的生态,一个崇尚酒的资本,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希望有一天,中国的酒文化为:“酒也,所以就人性之善也”。

2021年元月

参考文献

《夏商周三代纪年》科学出版社

《中国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

《<说文解字>''酉''部字与中国古代酒的定义》韩祎

《从元代周德润〈扎刺机酒赋〉看中国蒸馏酒起源》崔利

《诗经》、《尚书》、《战国策》、《礼记译解》、《汉书》、《后汉书》、《孟子》、《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

《史记》、《三国志》、《吕氏春秋新校释》、《通鉴直解》、《张居正讲评〈尚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帝王世纪世本逸周书古本竹书纪年》齐鲁书社

《左传正宗》华夏出版社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

《说文解字》北京联合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悲剧哲学家尼采》陈鼓应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

《美国经济史》(第7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化学之书》重庆大学出版社

《1家茅台顶3个军工板块,A股最大的耻辱》财经深度2020.12.23

THE END
1.经典酒文化段子醉心古今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幽默智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从古代诗词到现代网络段子,经典酒文化段子以其独特的幽默和深意,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一杯浊酒,多情却又无情。在传统节日里,家家户户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酒具,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故事和期待来聚会。这些场https://www.gy9ph3ne.cn/bai-jiu-wen-da/246873.html
2.经典酒文化段子在中国的酒文化中,除了美味的葡萄酒、黄酒和白酒,还有一种特殊的元素,那就是经典的笑话和段子。这些笑话不仅能够让人在饮影时感受到一种释放自我的心情,而且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经典酒文化段子的魅力,以及它们是如何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和聚会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https://www.gccthdxv.cn/bai-jiu-jia-ge/284796.html
3.经典酒文化段子醉心古韵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精彩笑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系列关于酒的故事和段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经典酒文化段子,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也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 首先,我们可以从“三杯为欢,五杯为热,十杯为病”这一老话说起。这句话寓意着饮酒要适度,https://www.gwzdahvr.cn/xing-ye-zi-xun/351059.html
4.经典酒文化段子醉心古韵探索中华传统酒文化的幽默篇他这种无拘无束的心态,也正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所在。 总结来说,“经典酒文化段子”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也反映出他们对于艺术和哲学思考的一贯追求。通过这些幽默和富含哲理的小品,我们可以窥见那些时代人物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https://www.tixeiytj.cn/bai-jiu-wen-da/361842.html
5.经典酒文化段子醉吟诗画古今酒家间的智慧与趣味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经典酒文化段子,是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它们通过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生动地反映了人生的各个方面。以下,我们将带您走进那些充满智慧与趣味的酒家,让经典酒文化段子为我们讲述一番。 https://www.psohqvaau.cn/bai-jiu-wen-hua/273693.html
6.经典酒文化段子醉心古韵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幽默故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是文化、艺术和生活的一部分。从古至今,酒文化中充满了各种经典段子,这些段子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深刻的寓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轻松愉快地享受生活的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老北京点心”,这是一种特殊的地道小吃,在北京的小巷里流传已久。有这样一个经典段子https://www.feawjppu.cn/bai-jiu-wen-da/347241.html
7.喝酒的段子精辟句子醉心佳话精哑中趣事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喝酒是宴会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古至今,无数段子家以其机智幽默的语言,创造了无数关于喝酒的精辟句子,这些句子不仅能让人笑掉大牙,还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人的性格和社会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一壶浊酒”的经典段子:“一壶浊酒一夜醒,一杯清泉一生寒。”这句话表达的是用酒可以短暂地https://www.hrmbqgwb.cn/xing-ye-shu-ju/265840.html
8.中国酒文化经典段子经典收藏一般我们聚会都离不开酒,在餐桌上流行的酒文化也常常会被人拿来调侃。喝酒,不但是一些人的娱乐,也是生意人的必要手段。很多人在喝酒的时候都会拿段子来忽悠人,不懂酒桌上规则的人必会被人灌酒。其实喝酒要适量,喝多伤身。那么,我们一起来酒文化看看在酒桌上都有哪些段子?该怎么巧妙的拒绝被灌酒?出来混是必须要https://www.meipian.cn/qfmt7z0
9.经典酒文化中哪些段子最能展现中国人的幽默风格经典酒文化中哪些段子最能展现中国人的幽默风格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酒文化已经有着数千年的传统。从古至今,无论是在宫廷宴会还是民间聚餐,酒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伴随着酒水的是无数段子的流传,这些段子不仅能够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更是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幽默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https://www.ndspwjgi.cn/bai-jiu-pin-jian/249832.html
10.醉谈经典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趣味段子醉谈经典: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趣味段子 酒香与诗意 在古代,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交流的载体。诗人常以酒为题,借助其情感色彩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斗酒十千杯,不知何时醉”便描绘了一场豪迈而愉快的聚会,让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领略到生活的美好。 佳酿与智慧 https://www.yr3f8b9f.cn/xing-ye-shu-ju/161572.html
11.经典酒文化段子品味古韵醉心人生简介品味古韵,醉心人生 什么是经典酒文化段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不仅仅是一种饮用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和哲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经典酒文化段子便是这种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https://www.i01fkcw1.cn/bai-jiu-jia-ge/234795.html
12.醉谈经典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趣味段子醉谈经典:揭秘传统酒文化中的趣味段子 酒香与故事的交织 在中国古代,酒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情感交流和故事传递的媒介。每一壶佳酿,都藏着无数的历史和文化。 话本与戏曲里的酒场风情 从《水浒传》到《红楼梦》,再到京剧、昆曲等各类戏曲作品中,常见有关于酒宴场景的情节,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对https://www.8fn6fu1294.cn/bai-jiu-wen-hua/190817.html
13.经典酒文化段子品味古韵笑谈间经典酒文化中的段子 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几十年间,一些文学家、官员等阶层中流行了“诗词歌赋”,这其中也包括了许多关于酩酊大醉后所说的段子。这些段子通常以幽默风趣为主,以讽刺批判为辅,常常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种氛围下,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对着一壶好酒,不仅分享欢乐,也交流思想https://www.iv6phvg2j.cn/bai-jiu-pin-jian/173252.html
14.古今酒韵探索经典酒文化中的笑话与智慧简介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的重要载体。中国的酒文化尤其博大精深,从古代诗词到现代流行歌曲,再到那些口口相传的经典段子,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味。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索这些经典酒文化段子的背后故事,感受它们所带来的快乐与智慧。 酒香里藏哲理 经典酒文化https://www.jhybpgouw.cn/xing-ye-shu-ju/285995.html
15.历史上的哪些事件被刻画成生动的经典酒文化段子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都被巧妙地融入了酒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系列生动有趣、智慧深远的经典酒文化段子。这些段子不仅能够让我们回味前辈们的情感与智慧,更能启迪我们的思维,增添生活中的乐趣。 https://www.r1qgoz27.cn/bai-jiu-pin-pai/382631.html
16.erp.tonpubio.com/kpf12062539.shtml贵州省酒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肖进春 浙江省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许东海 甘肃省酒业协会秘书长李云 酒类行业企业 中国 汾酒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食品安全总监、酒类产品检测中心执行董事韩英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锋 习酒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赵友福 http://erp.tonpubio.com/kpf12062539.shtml
17.中国十大营销经典案例(精选6篇)保健酒是中华酒文化的代表,“文明饮酒,健康养生”必将成为潮流,颐阳补酒就是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成功抢位,率先喊出“中国温补养生酒”,并打出“温补”的概念,在劲酒、三鞭酒等开始宣传引导健康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温补更健康”,进行超越;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五粮液窖泥成功进入国家博物馆---事件营销的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b2e9t55.html
18.一茶一酒经典语录喝酒品茶的诗句只要在酒里滴入他明天早晨最先遇到的三个人的各一滴血即可 酿酒师在第二天早晨依次遇到了秀才、武士和疯子 说服他们后 将他们的各一滴血滴到了酒里,果然酒里充满了芳香与醇厚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三个不同人的血 才使得中国的酒文化中有了饮酒三部曲 https://www.xdyy8.com/juzi/1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