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生“套路”远离老年人朋友圈

健康流言、假新闻频频“击中”老年人,仅仅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吗?这背后,也许恰恰暴露出我们的“无知”——对老年人的喜好、需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知之甚少,所以才出现博士生说服不了被流言“洗脑”的爸妈的尴尬。

老年人为何频频落入养生陷阱

“一双鞋垫,推销员一开始说能治失眠,听说我母亲有心脏病后,又改口说夹在腋窝下能治心脏病,这一听就是假的!”这种被年轻人一眼识破的骗局,在老年人身上却屡屡奏效。甚至有博士生在网上发帖求助说,不管自己怎么劝说父母都听不进去,一点退休金都用在买保健品上了。

老年人为何频频落入养生陷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教授崔丽娟认为,这与群体需求有关。在她看来,“活着是老年人最强烈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唯有养生和保健。因此,当听说一种东西具有某种确定性效果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就想试一试。”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从哲学角度分析说,人是追求意义的生命体,老年人退休后获得意义的渠道不断变窄,如不能及时补充,就会陷入“意义赤字”,活下去就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这时候无论谁说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们对这唯一意义的追求。

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心严重不足

当然,衰老对认知和记忆具有负面影响,只是研究提出的一种理论。崔丽娟指出,智力与年龄的关系目前在科学界尚无定论,甚至有观点认为,人的智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如果真是如此,老年人对于流言的轻信,就不能让智力衰退来“背锅”。

崔丽娟认为,老年人上当,除了他们的内在需求,“段子手”们的讲话技巧也是重要原因:什么时候煽情、什么时候说理,对不同知识水平的人分别采用什么样的对话策略,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很少有人能逃脱他们的陷阱。

在科学传播上,如何让传播对象信服,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比如,“科学诠释者”课堂强调,老师和小朋友对话时最好蹲下,保持视线与后者处于同一水平线,这样有利于孩子们接受你的观点。而在研究了3至8岁低幼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模型后,沪上某科普馆摆满了鲜艳的图画和柔软的抱枕,因为这一年龄段孩子对颜色和触感最为敏感。

然而,这方面研究大多以婴幼儿和青少年为对象,面向老年人的科学传播策略研究却严重不足。“很多时候,老年人在生活中扮演着‘默默无闻’的存在。”李侠说。

老年人的生活亟需补充其他“意义”

正如刊载在《科学进展》上的论文所言,当人们反复接触同一类信息,就会倾向于相信其正确性。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当老年人点开了一条养生信息之后,另一条同类信息又接踵而至,重复信息不断加深着人们的认知,他们很难不“中招”。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指导贾永兴,盘点了近年来出版的科普产品。他发现,整体上百花齐放的科普市场中,针对老年人的科普内容却非常单一,科普形式仍以书籍、讲座为主,内容则离不开养生、环保、居家安全等。“老年人的知识面在‘窄化’,陷在养生这个圈子里,很难接触到别的知识。”贾永兴无不担忧地说。

在不久前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海底生物展览上,一对老年夫妇手挽着手,仔细琢磨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团队拍摄的大量海底生物照片。“这个很漂亮,我们很喜欢,但平时不大有人跟我们讲这些。”看完展览,老夫妇俩仍意犹未尽。

“老年人的生活亟需补充其他‘意义’。”李侠表示,要破解知识“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让老年人既知养生,又了解最新科技进展,领略万物之美、宇宙之大。

THE END
1.养生知识大全:朋友圈流行的10个养生小贴士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养生问题。无论是通过朋友圈分享的养生小贴士,还是在网上查找的养生知识,大家都希望能够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保持身心健康。但是,并非所有在朋友圈流传的养生信息都是可靠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甄别和分析,找出真正有用的养生知识。 https://life.yxlady.com/Health/202407/656804.shtml
2.养生小知识发圈配图范文3. 处理皮肤问题。女性朋友们要注意皮肤让它变得柔软滋润,不但要养成良好的护肤习惯,还要做好保护,不受过曝晒或者外界的污染。 4. 避免熬夜,注意休息。睡眠是身体的得失养,女性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然后恰当的给精神放松一把,缓解压力。 五、春季养生小知识发朋友圈 https://www.lnky.net/yjys/29851.html
3.100条养生小知识!100条养生小知识 1、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住。 2、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容易水肿。 3、植物不要放在关门窗的卧室。 4、睡觉不要把窗子全关了。 5、一年做一次体检。 6、牙刷三个月一换。 7、一周至少运动2-3次。 8、起床时要缓慢起来。 9、多活动脖子、肩膀,预防脊椎病。 https://www.meipian.cn/4vvqayvd
4.朋友圈的养生谣言有哪些朋友圈养生谣言有上述等这些知识,所以说要时刻关注生活谣言安全小知识 ,通过裕祥安全网 不仅可以了解上述等知识,还可以对其怎样避免被食品谣言误导 等知识进行了解。 网络常见的养生谣言有哪些?正确养生有哪些方法? 1、网络常见养生谣言1、血脂高不能吃蛋黄误区: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很高,因此一些血脂高的人不敢吃鸡蛋,https://cai.verywind.com/xx/evvrmvmimdinnrrwew.htm
5.中医养生风头正盛央视下场视频号零售②定期私信推送:参考风变编程、库迪咖啡、秋叶学院等品牌的做法,定期向用户推送福利信息、健康小贴士或直播预告,增加用户粘性。 ③朋友圈内容优化:制定详细的朋友圈内容发布SOP,确保每天都有高质量的内容发布,如健康知识分享、用户好评展示、直播花絮等,以提升用户参与度。 https://www.ebrun.com/20240412/545949.shtml
6.在健步队伍里也能收获养生知识?快来更新你的降理念!不得不提的是,无限极万步荟健步队还有着有趣的“团建”方式:拥有着丰富养生经验的朱馨香老师在健步之余为队员们开授养生知识小讲堂。 不光是听,队员们也会分享各自的养生经验,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让大家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和大家分享养生健康知识的朱馨香老师是一位退休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使她在养生健康领域有许https://www.hntv.tv/daxiangkuplpd/article/1/1399316024758767616
7.关于养生的经典句子发朋友圈摘录五十二句养生降语录对于养生你是否有自己的一些心得?经过搜索和整理,公开课小编为大家呈现“关于养生的经典句子发朋友圈”https://bbs.openke.cn/thread-479066-1-1.html
8.朋友圈里的“养生知识”靠谱吗?如今,市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各种健康知识愈发受到市民的关注。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市民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存在种种误区,一些市民甚至迷信于百度看病、微信养生等,在遇到疾病时,也存在小病就去大医院、看名医的情况。 不看医生网上“查查查” 现在很多健康知识,在网上都可以查询,但很多疾病需要针对具体的临床检https://m.gmw.cn/baijia/2018-11/20/32008940.html
9.风度养生网风度养生网是知名的养生门户,为广大网民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包括中医养生,食疗养生,运动养生,健康养生方法,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等内容,是您健康生活的好伴侣!https://m.fengdu.com/
10.爸妈“朋友圈”养生类文章最“圈粉”心理咨询师:及时帮助辨别谣言如今,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养生类的文章备受关注,转发分享的数量最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老人表示并不担心养生知识不科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通过朋友之间转发和分享健康的养生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调理身体,还可以增进老友之间的关系。”正在牡丹江江滨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先生说。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18/03/18/0579518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