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城堡泡SPA,想一想就美得要醉过去~~
尤其是在著名的干邑白兰地地区。要知道每每提到法国红酒,我想到的第一个就是白兰地。
白兰地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一个个响当当的老牌白兰地葡萄酒。没喝过这些名酒,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葡萄酒爱好者?没去亲身参观过干邑地区的酒庄,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到过法国?来法国巴黎留学将近一年了,最为红酒爱好者,家里自然少不了瓶瓶罐罐,都是在巴黎市面上购置的,其中自然少不了白兰地。
早六点半,坐上司机刘师傅的车从巴黎家中出发。一路奔波,除了在普瓦捷附近的高速公路休息了不到一刻钟,几乎马不停蹄的,赶到目的地干邑小镇时也已经十一点多了。
在镇上一家名为LaMaison的法式餐厅用了午饭。
饭后在小镇略为转了转,就直奔主题,前往人头马庄园。闲话少续,直接上图片啦!
在庄园接待处,刘师傅帮我们核实了参观信息。随后,在一名法国鉴赏师的带领下,开始了我们的参观。鉴赏师很亲切的用中文和我们打招呼,我们一听就好兴奋,后来才知道,她会说的中文,只有“你好!”“谢谢!”和“再见!”讲解白兰地知识、酒庄历史什么的,都是说法语。司机刘师傅帮我们翻译。
原来白兰地的生产流程分为四步:“采摘压榨”、“蒸馏”、“陈年”和“调配”。
第一步,采摘压榨
酿制干邑用的葡萄品种主要有三种:白玉霓(UgniBlanc)、白福尔(FolleBlanche)和鸽笼白(Colombard),其中白玉霓(UgniBlanc)的种植面积最广。
这些葡萄酿造的单一品种葡萄酒酸度高、酒精度数低,喝起来较为平淡,然而却是生产白兰地的理想原料。干邑区在每年十月中葡萄完全成熟时进行采摘。这是充满欢乐的时刻,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取得成果。采摘后的葡萄会马上用传统的平板压榨器来进行压榨,只榨取葡萄汁液,绝不碾破葡萄外皮或里面的果核。榨好的汁液会立刻储存起来,留待发酵。
第二步,蒸馏
经过第一次蒸馏,酒精度从7%上升到30%,这时得到的被称为“初蒸酒”(brouillis)。二次蒸馏后的酒被称为“双蒸酒”(bonnechauffe)。“舍弃头尾”(最先和最后释放的蒸气)后的精华部份,酒精含量达70%至72%,经过陈年的阶段就会变成干邑。这个过程中,总蒸馏师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同一种原酒、同一个蒸馏器,在两位蒸馏师手上亦会生产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干邑。
第三步,陈年
由于干邑是不以葡萄年份来卖的,调校师的工作便是富有技巧地把不同时期和产地的干邑混合调校,以得到整体均匀一致的市场品级标准。干邑酒调校是一门地地道道的艺术,想要在这门艺术里登堂入室,只能靠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干邑地区的酒庄大都为游客提供品酒服务,较大的酒庄更会组织游客团参观生产过程,甚至让波尔多酒庄参观的游客自行调配,制作专属于自己的干邑!
经过两次蒸馏的清澈烈酒是无色的,散发着天然的香味,但还不能称为“干邑”,还需要在木桶里贮藏最少2年、最多50年之久。
陈年之后的干邑会形成不同的色、香、味等特征。至于如何“撮合”种种干邑,进而调配出和谐均衡、能够满足嗅觉和味觉的佳酿,就是总调校师的职责了。
为维持品质,法国政府对于干邑白兰地的等级标示有一定的规范:
VS或★★★(VerySuperior),陈酿至少2年
VSOP(VerySuperiorOldPale),陈酿至少4年
X.O(ExtraOld),陈酿至少6年以上,普遍来说XO都有20年以上的年龄
干邑奇妙的色香味实际上是在木桶里获得的。历史上曾因为战争,法国白兰地大量滞销,人们不得不将存货装入橡木桶内储藏。数年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储存在橡木桶中的白兰地竟变得更香更醇,且呈现晶莹剔透的琥珀色。
于是,用橡木桶酿藏白兰地便成为一个重要传统。制造酒桶的木料是专为酿酒而种的坚实橡木,而且是来自法国特定的森林区。
如果木桶制造过程中经过了大量加热,干邑的颜色就会变深,闻起来有太妃糖、咖啡或者烤面包的味道;如果木桶只经过轻微加热,那么干邑就会保留生命之水最初的果香或花香。
第四步,调配
结束了在人头马庄园的参观,我们回到干邑小镇,在Bistrotdel’Yeuse吃了晚餐。这家店的甜点也不错
随后出发,入住德莱顿城堡酒店。这家酒店还可以泡SPA,简直是天堂!
第二天出发回巴黎。到家时刚过十点半。从巴黎出发去干邑庄园参观,能一天之内赶去赶回,多亏了司机刘师傅。刘师傅一路辛苦,把我们平安送到家就告别了。
干邑白兰地之行的实录就到这里,希望对大家出行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