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宇:柴静的《穹顶之下》醉翁之意不在酒

柴静,不少人并不陌生,近些年来媒体没少关照她。1976年出生于山西临汾的柴静,19岁就出道在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后来一路顺风,做了央视记者和主持人。2014年她从央视辞职。

笔者对她印象最深的,是2009年有次看电视时,看到她的一个演讲,里面讲了好几个人,其中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温家宝。大致是这样的:柴静说采访温总理,问他靠什么保持他年轻时候的情怀,温总理就说曾给了一个因贫穷而卖棺材板的老农民500元钱,并说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

柴静的这篇演讲,获得了“庆祝共和国六十华诞为祖国骄傲为女性喝彩——‘更香杯’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2009年)。记得当时看她的演讲时,是一副从容自若、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

如今,笔者耐着性子看她这部103分钟的纪录片后,憋了一肚子怨气。

之所以是耐着性子,是看着看着,每当看到她那副傲慢、圆滑的嘴脸,多次都不想看了,但为了对视频有整体认识,又不得不看下去,真是受尽煎熬。

柴静颇懂得煽情的技术,开篇暗示她那个出生在美国,得了良性肿瘤的女儿的病因就是柴静怀孕时被雾霾侵袭。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不道德,却颇能引起不明真相的人们的同情。

对雾霾,包括笔者在内,大凡地球人都不会喜欢,但如何判断出现雾霾的原因,如何进行治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柴静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把造成雾霾的原因主要归咎为煤和油的燃烧,说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对解决雾霾的对策,她认为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她说: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说来说去,我们终于看出了柴静的真实意图:要想解决雾霾问题,必须赶快加大力度推行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就是加快完成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的私有化进程。

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一个小女子柴静纵使有很大的能量,也不可能单独完成这么大的动作,在她的背后,相信一定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在运作,他们早就在策划、实施这个工程了,如今,终于赶在两会前夕完成了这个大工程。

很多网友发文抽丝剥茧谈柴静的《穹顶之下》,笔者特地作些梳理,选取部分内容列举如下,让大家对该“工程”有个基本了解。

▉柴静事件所指向的内容已上升到中华民族整体上的未来问题

辽阳先生在《柴静到底在说什么?》一文中说:

卖了二十年,好卖的都卖光了,只剩下了一些不好下手的,比如资源、能源、军工这些涉及国家命脉的行业,在人民抵死不从的顽抗下保护到了现在。也别说吃惯了国企的人没动过心思,徐才厚时期他的家乡一家生产轴承的私企就把产品送上了国家新研制的一款坦克上,结果跑了100米抱死冒黑烟,被扫了面子的徐才厚一怒之下将其人送上军事法庭。几年前的徐工事件更是让鳄鱼们意识到了硬买国企已经行不通了,必须用一种巧妙的办法。比如从自己的孩子得了肿瘤说起,引申到雾霾问题,从雾霾问题引申到了燃煤问题,从燃煤问题引申到了燃油问题,从燃油问题再引申到石油企业问题,最终的结论就是,国有石油企业耽误了石油取代煤炭,所以……赶紧卖了吧,我们都等不及了。这就是柴静的逻辑,这就是柴静要告诉大家的,这就是热捧柴静的媒体的潜台词。

温情脉脉的柴静,从自己的家人身上说起,非常容易打动同样情感丰富的今天的人们,而实际上那视频的众多观看者中的大部分都被蒙骗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环保、家庭,这是一场交易,不涉及任何感情因素的冷冰冰的交易。在柴静温暖的讲述的声音背后,是一群盯上了中石油、中石化庞大国有资产的狮子、鬣狗滴答着口水的嚎叫。

柴静其人在这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不知道,这是安全局的事,也许她能从中分一杯羹,成为许诺中的一个小股东,也许她真的“很傻很天真”,但将一个环保问题演变成了国企所有权问题,演变成了公有制问题,演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根基还要不要的问题,不得不承认,这些年干媒体,柴静真的没白干,这谎话说的,漂亮!

石油企业的私有化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互相之间激烈竞争、经过一轮恶心的降价竞争之后,中国本土石油资源的开采能力达到极限,为了进一步扩张企业利益,私有了的石油企业纷纷沦为外国石油大亨的国内经理人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柴静这种巧妙的宣传消灭燃煤企业,通过日本福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安全恐吓中国人掐灭中国核电未来,通过对三峡工程的反复指责和对太阳能企业的进一步打击,将整个中国的能源安全拱手让人。

确切说的,柴静事件所指向的内容已经不是中国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一般化的国企所有权的争执问题,它已经上升到了中华民族整体上的未来问题,上升到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昂首做人还是伏低做小的问题。除了类似香港民主派那种香蕉人的纯粹败类之外,所有炎黄子孙都应该充分警醒,这不是中国人之间在争论谁吃的多、谁吃得少,而是全体中国人还能不能有饭吃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不是阶级问题,而是民族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中国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乃至有良知的官僚资产阶级都应该放下争议,一致对外。

▉柴静《穹顶之下》的误导

石毓智在《柴静是在编故事,还是在拍科教片?》一文中说:

发现这个片子的一些重要关节点是虚构的,而且在内容上有明显的前后矛盾的地方。

在片子的开头是个简短的宣传,里边柴静深情地讲道:“我是通过我女儿的眼睛才看见了雾霾。因为我就在华北天空下生活,这十年来我怎么没有觉察到雾霾的存在?”在影片中柴静多次用了一个小女孩站在窗台的前的背影,可是柴静的女儿是2013年10月出生的,能站在窗台看外边的景致起码得一岁以后,这意味着柴静只有到了2014年10月以后才注意到了北京雾霾的存在。然而光她这个片子就已经制作了一年啦,也就是说,在柴静没有意识到雾霾存在之前就开始制作这部反雾霾的片子啦!

在纪录片的开始,柴静用了2013年1月北京空气污染记录来说明雾霾的严重性,并说那一个月她走访了陕西、河南等地,获知媒体上报道全国6亿人笼罩在雾霾之下。柴静的原话为:“我曾经是一个记者,报道了很多地方的污染。但是一直到雾霾笼罩了差不多六亿人,我才第一次认真考虑说,雾霾是什么?它从哪来?”柴静还说,这次外出归来时知道自己怀孕了。

前头说女儿长大后才认识到雾霾存在,接着又说怀孕女儿时已经开始考虑雾霾问题。此外,华北和北京的雾霾问题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柴静又是多年报道污染的记者,竟在2014年底之前竟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浑然不觉。这不太搞了!

②美国护士如何敢确诊柴静女儿的病因?

柴静的片子很煽情,这是她精心打造的,其中多次用到一个道具,它就是护士在柴静女儿做手术时送给她的一只小熊。柴静说她怀孕时,女儿被诊断为患有良性肿瘤,刚一出生就被抱走做手术。柴静说:“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这只小熊在开头和片尾都出现过,结尾则是手画的图案,而且小熊的嘴都是用口罩遮盖着,表明抗议雾霾和防备空气污染。

然而,柴静是在美国生的女儿,美国护士怎敢擅自断定柴静女儿的肿瘤是空气污染所致?按照美国的医疗制度,护士是无权诊断病因的。护士送这只小熊的用意似乎就是为了柴静日后拍这部纪录片用的,而且这只小熊一开始就加入抗议北京雾霾污染的绿色队伍。柴静在片尾又用手画的这只小熊,嘴上带着口罩,号召人们关爱孩子,制止污染。

此外,柴静说女儿做完手术被送回来时还处于昏迷状态,是她一声声呼唤女儿的名字,才把女儿叫醒。此处很感人,然而暴露出医疗常识问题。美国的医院也太不专业了,怎么会把尚处于昏迷状态的初生婴儿就送回来了呢?

我总觉得,柴静似乎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在拍科教片。

③柴静在美国如何能闻到北京雾霾的味道?

柴静的纪录片子里有这么一段话:“她吃她喝都让你来负责。(2013年底)那场雾霾持续了差不多两个月,它让我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了。它就是我十年前在山西生活时看到的天空。”这里柴静讲的是自己2013年底在北京经受雾霾的感受。

可是,柴静是在2013年10月底在美国生女,2014年2月20号左右才返回北京。也就是说,北京2013年底那场雾霾期间,柴静人是在美国的。她有必要虚构自己的感受吗?

④柴静所描写的生女过程太蒙太奇。

在纪录片,柴静重彩浓墨自己的生女过程,以自己女儿是雾霾受害者引入,感动了无数的人。然而她所描写的过程是采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请看纪录片的三段柴静的解说词:

一、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做麻醉之前,医生对我说,她这么小的年纪做全身麻醉是有可能醒不过来的。你要有个心理上的准备。我还没有来得及抱她一下,她就被抱走了。

二、后来护士在我手里放了这只小熊,那是用来安慰我的女儿的,她用来安慰我。我见到她的时候,她还在昏迷。我就拿着麻醉针眼儿的小手放在我脸上,叫她的名字,直到她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

三、但是,回家的路上我就感到害怕了,全是烟熏火燎的味儿,我就拿一个手绢捂在她鼻子上,这样做很蠢,因为她会挣扎,就会呼吸得更多。

总之,我觉得柴静更像是在演戏拍故事片,里边穿插着不少虚构的成分或者说假信息。特别是,编导虚构故事也不够细心,不该出现内容上的前后矛盾。《穹顶之下》不是一部严肃的科普片,更像是一部以雾霾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是可以虚构、幻想、穿越,然而科教片则必须求真,必须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方法来制作。

李晓鹏《为什么空气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对柴静<穹顶之下>的一个误导性说法的澄清》:

雾霾致癌目前是没有被医学证实的,只能是说可能存在关联性。柴静所说的:中国过去十年肺癌发病率上升300%以上,这是事实,但是主要原因不是空气污染。相反的证据就是:在世界上,空气质量越好的国家,癌症发病率越高。印度和中国这种发展中的污染大国,癌症发病率从来没有排进过前十名。

全球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前十名是哪些?2011年英国发布的数据:

第一名:北欧的丹麦,地广人稀,空气极好,安徒生童话的诞生地,癌症发病率每十万人325人;

第二名:英国旁边的爱尔兰,空气比英国更好,因为那里工业更少,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面重点表扬了英国的雾霾治理水平,癌症发病率每十万人317人

第三名:澳大利亚,大家都知道哪里空气好,地广人稀无污染,癌症发病率每十万人314人;

第四名:澳大利亚旁边的新西兰,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癌症发病率每十万人308人;

第五名:比利时

第六名:法国

第七名:美国,每十万人300人

第八名:挪威,在丹麦旁边,《挪威是森林》大家都知道,那里绝对木有雾霾,癌症发病率每十万人299人;

第九名:加拿大;

第十名:捷克,每十万人295人。

中国大陆地区排名第几?50名之外,只有每十万人211人。

再来看,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前十名:

第一名:青海;第二名:宁夏;第三名:甘肃;第四名:江苏;第五名:上海;第六名:浙江。污染最严重的河北排第几?第17名。

北京排第几?第23名;天津第22名。全中国只有30个省市自治区,北京排名接近于倒数,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最低的地区之一。

这个排名是不是让人很吃惊?

总之,空气污染、雾霾跟肺癌发病率是有关联的,但是关联程度远远比不上年龄和吸烟,而且这种关联机制现在医学上不能证实,不是柴静用那个动画小短片能解释的。

蒋震《柴静说霾之我见》:

PM2.5是会关联成人的肺部和呼吸道病变,但它到底是否影响胎儿?目前有没有可靠地科学依据?而且,柴静的孩子患的是哪种肿瘤?良性还是恶性?可以直接认定是雾霾造成吗?依据是什么?看了很多报道,除了塑造柴静出于伟大母爱,挺身而出为民请命的“女神”形象外,对以上问题基本是回避或模糊处理的。

本来孩子这么小就患病是一件让人惋惜,同情的事,但以此毫无根据的关联,用来炒作自己的纪录片,则更是孩子的悲剧。

在看完视频之后俺的观感是——

首先她把自己摆在一个受害者的立场,一个为自己的患病的孩子讨说法的母亲的立场。这一点十分吸引人,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受众首先就容易完全相信她,之后不论她说的多么不靠谱,甚至都有了可以谅解的理由。

第二,她最终的结论无非三点——企业不守法,政府不作为,人民不监督。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三点产生的根源——私有化:唯市场论的大形势下,利益驱动造成企业无序上马,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为降低成本牺牲环境;唯GDP论的政绩观下,造成政府只要经济增长不顾环境恶化的不作为;在私有观念下,造成民众只顾自身,眼前利益,不会多管“闲事”而不监督。——俺觉得:这才是真相!

而柴静的这个片子正在模糊这样的真相,把矛头完全对准政府和国企甚至是普通民众。

但请想一想:如果全是国有企业,会出现这样的无序上马产能过剩吗?会有现在的恶性竞争吗?会有这样为降低成本的违规排放吗?环保部能管住的只有国企。所以,说到底,还是私有化的恶果!外企,私企造孽,国企反而跟着挨骂,甚至这些恶果,被倒打一耙成为某些人口中推进全面私有化的借口。两会即将召开,深化改革到底是全面私有化,让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民?还是巩固国企,重振公有制,实现全民共同富裕?这个时候,推出这个片子,耐人寻味!

▉柴静的虚伪:同一问题不同时期说法不一

吴鹰蕉《柴静PK院士丁仲礼被质问“中国人是不是人”》:

五年前,也就是2010年,柴静在央视节目《面对面》中专访了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就“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展开了对话交流。

曾经在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央视,一个代表中国国家利益的科学家,与一个代表西方利益的中国记者,发生过一次激烈的辩论。

在这次专访中,柴静一直坚持碳排放要以国为单位,丁院士坚持碳排放应以人均为单位,分别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立场,泾渭分明。

第33分钟:丁院士问柴静: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你洋人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四倍的碳排放量?

第36分钟:丁院士悲愤的质问按IPCC的方案中国2020年后每年要花1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是否公平。柴静不敢接话,反问丁院士作为一个科学家说话时用激烈的带情绪色彩的语气会否合适。

第40分钟:柴静谴责丁院士,说科学家不应该关心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丁院士说:我为发展中国家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和联合国的人类千年发展规划一致,难道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第41分钟:柴静要挟丁院士如果只考虑中国人的利益导致世界无法及时达成共同纲领拯救地球。

说明:目前G8国家碳排放人均是中国4倍多;哥本哈根协议计划控制碳排放;G8定的标准是其人均排放为中国的2.3倍。中国想争取的是人均排放标准是G8的80%;否则今后毎年将花1万亿元买碳排放权;在此节目中;柴静是完全站在西方立场.无视公平正义(这似乎也是西方普世仪值之一);无视中国利益;完全无条件对G8规则服从;对哥本哈根谈判中国科学顾问丁仲礼院士极为无礼指责!

·

雾霾,人人关心,可柴静等人关心的目的却与常人不同。常人关心雾霾是因为雾霾有害身体健康,柴静关心雾霾却是因“能源”没有“市场化”,用美国的标准论中国的事,逼迫中国向美国低头,她以为这样才符合她心目中的价值观。

▉遥相呼应,美国开始赤膊上阵

直言了《柴静赴美产子的问题关键》:

柴静赴美产子为移民美国做身份准备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若她真的是所谓为避免名人被发现和被跟踪拍摄等等,那么,她应该去朝鲜而不是来美国:朝鲜还是个封闭社会,在那里,跟踪名人搞拍摄是极难做到的;而美国是开放社会,发现名人行踪和跟踪名人搞拍摄是很流行的事情。

可以说,若柴静的身份是个非官方人士和非公众人物,那么,她那么做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她是个中国的官方人员且是出名的公共人物,如此,通过产子而获得移民美国的身份、这就有个“利益冲突”的严重问题了,即:您是属于哪个国家和为哪个国家服务的?

柴静的行为说明,她身在中国、心在美国;她享受中国的官方人员待遇、以中国官方人员的姿态教训中国公民要“爱中国”,可她自己却是实际上准备逃离中国、明摆出她自己是不爱中国的。如此明显和严重的利益冲突、如此明显的身份待遇和实际行为的冲突,不但损害了她自己的信用、也给她所在国家机构单位带来了一定的信誉损害。如此,网民强烈批评的声音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很正确的。

在美国,具备公民常识就该知道,防治“利益冲突”是对官方人员的底线法规要求之一、是对公众人物的道德底线要求之一。出于这种理解,我说:若柴静不是中国官方机构人员,那么,我祝贺她获得了无可争辩的移民美国的身份、并祝愿她能随时移民到美国来开始新生活;而柴静是中国官方人员和公众人物,如此,我只能选择支持众多网民的批评,——用中共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若风《呼应柴静及其幕后?美国开始赤膊上阵》:

当漏洞百出、涉嫌多处数据造假、学术水平极其低劣、政治指向十分露骨的《穹顶之下》被国内体制内外媒体铺天盖地推出之后,美国方面也开始赤膊上阵。

美国的表态和参与反而让整个事态变得更加清晰。在美大使馆官方微博后面的留言中,网友一致痛批美国与柴静团队组合扳倒中国的计划。

@芜湖香大豆称:柴背后的利益国家亟不可待跳出来了啊!这组合拳,这媒体推广,这营销做得!果然把颜色革命做成了教科书啊!

网友annejdm称:幕后黑手急不可耐了。

网友飘风自南970称:这么快就跳出来了?能不能让静静再飞一会儿?

@第一次追星的微博:感谢美国人出资拍的片子,让我明白了雾霾的危害,请美国政府跟人民也拯救处于严重雾霾的印度!然后我觉得污染这么严重,都是私有化造成的,像山西煤矿,稀土私有乱开采造成这么大污染,所以我希望政府给他们国有化!

@元庆儿:和柴公知配合的天衣无缝

同时,有网友指出,在《穹顶之下》片后所感谢的单位中,有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马甲--NRDC(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福特基金会1970年出资40万美元成立的,总部在纽约。

▉柴静《穹顶之下》的漏洞

张帅《从数据看柴静<穹顶之下>的漏洞》:

1、“中国有一半的油完全失控?3%=50%?”

我承认这个表述当时令我非常震惊,我从来没想到轮船的耗油量占到总石油消耗的一半,至于是不是失控当时还没来得及想。

查下来的实际数字是轮船用油占燃料油的比例接近一半(47%),而燃料油占总油量消耗量的比例是6.6%,也就是说,船舶运输占石油消耗的比例是3%,这和一半差太多了吧。再怎么考虑节目效果也不能把3%误导成一半。

2、“天然气在中国无法大量开采的原因是中石化的垄断,只要开放就可以解决?举例:9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只开采了1000亿立方米,根本原因是:70%资源被中石油垄断。”

垄断问题后面讲,首先要说的是柴静的团队没搞清楚产量、经济可采储量、技术可采储量和地质储量的关系。

我也举个例子,全球油气剩余技术可采资源量高达6000亿吨和810万亿立方米,但是2014年油气产量仅为41.5亿吨和3.57万亿立方米。这也是因为全球石油巨头不开放市场导致的?

另外与其他天然气大国相比,我国油气发现和开采成本不断攀升,截止2013年底,我国天然气井日均产量不到3万立方米,低于1万立方米的占一半。如果真的把所有的技术可采储量都开采了,大家估计就会骂中石化败家子,搞得企业亏损。

3、“伦敦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减少雾霾必须降低煤炭消耗量增加天然气用量,英国就是这样变好的,所以我们也要大幅提高天然气比例。”

我能告诉你英国天然气用量增加主要原因是北海油气田的开发吗?天然气生产出来当然要用啊,这不是因为有雾霾英国大量进口天然气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用天然气比煤炭要环保,问题是中国有那么多天然气来替代煤炭吗?

现在中国能源结构里天然气占比5%,但同时中国已经是天然气第六大生产国和第五大天然气进口国,未来这个数字还会增加。但依靠天然气替代煤炭没有任何可能,只能很小幅度地替代。按照全球25%的比例,中国要增加五倍的天然气需求,这哪里去买啊?其他国家的人怎么办?

4、两桶油控制国家油品标准制定,导致中国油品质量差,最好的油品比发达国家低2个等级,北京柴油硫含量是欧盟国家的25倍。

呃,中国的油品品质现状的确总体低于发达国家,不过从下图的标准看没量级的差别,而且未来目标上也在打算和发达国家看齐。

5、“雾霾导致50万人死亡。”实际上中国因为抽烟每年死亡100万人

因污染而死亡都是件可怕的事情,不过对比抽烟的死亡人数,发现雾霾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中石油业内人士谈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

中石油一部门副总工程师撰文反击: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与标准管理部副总工程师万战翔撰文说: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着实让我难以再沉默下去。她真的不是内行专家,一知半解,尽情发挥。是属于“外行看热闹”、说热闹的。我以一个石油行业标准化专家的身份纠正她片子中存在的几大问题:

1.片子虽然提出了烧煤和汽车尾气是雾霾两个原因,但回避了哪个是主次轻重,让人误以为烧煤和尾气对雾霾的“贡献率”是同样的!其实从雾霾最严重的整个华北地区来讲,烧煤才是罪魁祸首!她自己也承认世界各国烧煤,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她也提到,东京的车比北京多,可是没有雾霾。北京的油几年前就达到“京五标准”了,与欧洲、日本同等水平。所以说华北的雾霾不该算在尾气头上!政府不该避重就轻一直想用行车限号来展现所谓的治理雾霾的“行政作为”。她为什么不说明白这些呢??

2.她说我国的油品标准不是政府制定的,是油企制定的。她说错了!其实北京的京五标准是北京环保局制定的,国五标准是国家标准委制定的。几次重要的技术指标讨论和审定会议甚至都是国标委副主任亲自主持会议亲自拍板(我是参会见证人)。她花费百万元调研拍片,怎么这些基础的事实都没搞清楚呢??

3.她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多开发天然气使用天然气,说由于只有几大油企垄断经营,我国的天然气只开采了20%多,而不像美国那样有几千家油企。其实她根本不懂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是一个阶梯进行可持续开采的科学道理和技术,也不了解中石油为了加大国内天然气供应,投资建设了“四大战略通道”努力进口天然气,即使进口气价格远高于国内销售价格造成进口越多亏损越严重的局面,但中石油为了保证清洁能源的供应仍义无反顾!!试想,如果真像柴静说的那样开放几千家私营企业开采销售油气,必会鱼目混珠,假冒伪劣充斥,他们的加油站你敢进去加油吗??军队的坦克飞机军舰敢用吗??

4.她说中石油中石化是副部级单位,国家发改委不敢过问生产油品的成本。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纯属其炒作和制造轰动效应的职业习惯在发挥泛滥!中石油中石化财务部门每每都是在发改委的要求下详细报告经巨量核算的成本财务报告。怎么在她的眼里,中国的央企都成了无法无天、为所欲为的流氓无赖了?难道他们央视就是这样对待广电总局的吗?

5.她这个片子本意是暴露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可她自己又转圈否定自己。她说到炼钢烧煤是华北雾霾主因,应该遏制。可她又说这些产生雾霾的企业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无法取缔,好像是在替政府求情解围。也许是她脑力不够,也许是她知识不够,也许是她思想不够,反正并无什么真知灼见,其实都是几十年前欧美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现成理念和方法。但还是很欣赏她的出发点和满腔激情的。片子中还有不少张冠李戴的小儿科错误,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对错七三开吧。

立方石油《终于有中石油的人来和柴静谈谈石油的事了!》:

我是中石油一名从事环保工作的员工。最近认真地看了一遍《穹顶之下》,虽然我很低调,但是还是想和你谈谈一些石油的事!毕竟我在这个现在似乎已经成了众矢之的的企业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赞扬的话已太多,不必赘述;质疑的声音也不少。应该说不管对这个片子本身的评价如何,你是做了件好事,只要能推动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哪怕能劝阻一些人少扔点儿烟头也是有意义的。对于一件事情本身的评价,就事论事就好,也不必有诛心之论。

从环保宣传的角度来说,这部片子是成功的,女性、母亲加文艺青年和知名记者的多重视角,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但是客观的说,从纪录片本身的水平而言,这部片子并没有给出超出我认识水平的内容。关于雾霾,或者说环境问题的宏观原因也就没有太多可争论的,但是片子的一些刻意的导向我并不认可,先说其中一点。

并不是说我在中石油工作,就一定为中石油说话。纪录片将矛头引向中石油、中石化,固然迎合了一般民众的心理,但就事论事的说,如果真的按照纪录片的潜台词,彻底放开油气生产行业,那绝对是中国环境不可承受之重。证据根本不用再找,纪录片大力批判的煤炭和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山西的煤炭行业过去全面放开,民资引入可谓彻底,结果呢?矿难几乎成了中国政府的耻辱,在安全掩盖下的环境问题更加触目惊心。最近几年,煤炭行业全面整顿,国企收购小煤矿,才有所好转。有哪个煤炭企业的环保做的比神华这样的央企好?钢铁又是一例,纪录片中的环保官员也承认,河北的钢铁产业已经大到了关闭不了的地步,那些关闭不了又污染严重的钢企都是民营企业,你也可以去做个调查,对比一下宝钢这样的央企做的如何?

大气污染只不过因为老百姓感受比较直观,所以共鸣最强,但其实相对来说还是容易治理的,比如apec蓝,关停华北地区的企业,一个月就见成效。而采油采气的环保问题搞不好就是地下水、土壤的全面污染,且容易掩盖,但是治理起来,可就不是关停企业一两个月能解决得了。美国为治理土壤污染,建立1000多亿美元的超级基金,现在也承认失败了。并不是说中石油、中石化的环保就做的有多好,你可以指责国企有腐败、效率低下的问题,然而央企还决不至于为了钱丧心病狂,但是那些私营的油老板、气老板真能,煤老板的示范就在不远,陕北地区就有不少私营老板在开采石油,有心的人可以去调研一下。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我也不认为靠加强监管就可以了。

总体上我自认为是个自由主义者,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不能迷信。全世界的石油行业都是垄断的,主要的石油公司不超过10家,这是行业性质决定的。煤炭行业教训不远,如果决策者真的在这种所谓民意的裹挟之下,全面放开油气开采,任谁都能在中国找块地打几个眼,看看有没有石油天然气,那才真的是环境的灾难。

▉柴静的用心:为官员推行私有化改革鸣锣开道

柴静调查是假,为资本主义私有化鸣锣开道才是真

(石人《柴静为何要指鹿为马?》)

雾霾确实给给13亿中国人民造成了空前劫难。全国人民对雾霾无不深恶痛绝。聪明的柴静正是抓住了中国人民的这个心理,开展了一次有关雾霾的“调查”。并在两会召开之际急匆匆的抛出了这个所谓的“调查”。然而正是她的这个“调查”却引来了全国人民的吐槽和骂声一片。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柴静调查是假,指鹿为马才是真。搞政治陷害才是真。为资本主义私有化鸣锣开道才是真。柴静的调查对那些真正的污染事件、污染企业、污染原因视而不见。

柴静的调查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就是指鹿为马,就是一场政治构陷。就是在制造一个更大的雾霾,在制造一个更大的政治雾霾。

柴静的雾霾调查就是一个精心炮制的大阴谋,是一把砍向国有企业的屠刀。说白了柴静这么做就是为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为走资派们彻底复辟之本主义鸣锣开道,为他们进行的消灭国有企业制造舆论,为走资派们改旗易帜制造舆论。

柴静帮官员侵吞国有石油企业

(温暖阳光《五毛柴静装反对派帮官员侵吞国有石油企业》:

柴静说“雾霾石油石化造成”的意思是说,她是跟官方相反的,官方支持石油和石化垄断。五毛装反对派搞私有化好玩?请问柴静,如果石油和石化属于国有模式有利于官员,那为啥国务院的政策是放开所谓垄断、引入私人进入?国务院政策是所谓“破除垄断”私有化石化石油、引入资本家资本,柴静就号称“石油石化垄断引发雾霾”,这假反对派装的不错呀!如果国有有利于少数人垄断,柴静为啥不愿意把自己财产或者企业国有化?柴静打自己脸好玩?

柴静支持改开,那么雾霾发生在改开时期,难道柴静支持的改开把中国人不当人?先用改开搞出问题害抢劫老百姓,因为改开抢劫的财富在现在宪法下不合法,之后柴静在用自己支持的改开带来的问题推翻宪法合法化权贵财富。这就像先强迫卖淫,之后说卖淫的问题是因为卖淫不够带来的。

柴静主张“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壮士断腕,法无禁止即可为”;张维迎主张“要象戒毒一样戒除政府管制”;南方周末主张“政府不干什么比干什么更重要”。叶利钦和差点破产的拉美最符合他们的主张——小政府。

柴静的片子是在与隐性资本合谋,倒逼政治改革

(一格《超越与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没有谈到什么》)

“柴静”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符号,“煽情公知”,“自由派”,“女文青”,“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赴美生子”……所以“柴静出品”的确让我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开始看这部片子。坦率说,这片子里的煽情,我还是不喜欢,也不适应她讲话的腔调。

为什么此片选择在两会前播出?为什么剑指中石油,力推天然气市场开放,私有化,而不提核能源?为什么宣传某款环保APP?吕新雨说,柴静的片子是在与隐性资本合谋。是的,我们甚至可以从片子里,读出公民社会倒逼政治改革的意味。

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深入分析柴静片中给出的答案所潜在的政治议程,指出它可能与哪些权力产生合谋,从而带来哪些新的问题。不可否认,整个片子看下来,资产阶级政治性还是很明显的。

2015.3.4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白酒行业业绩排名中国白酒行业品牌价值排名 中国白酒行业是世界最大的白酒市场,拥有众多知名品牌。据研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白酒行业的品牌价值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包括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知名品牌。 国际白酒行业品牌价值排名 虽然中国白酒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在国际白酒行业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白酒http://www.hukoutc.com/tc/25343.html
2.白酒行业整体规模及格局分析问答集锦茅台一家独大,一超二强局面稳定。高端酒市场基本被茅五国占据,其中茅台一家独 大,五粮液和国窖 1573https://www.vzkoo.com/question/1732672838262935
3.中国白酒前20强最新排名!2024年白酒前20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白酒行业6到11名均为100亿到300亿之间的名酒,依次分别是古井贡酒、习酒、剑南春、郎酒、西凤酒和今世缘。其中郎酒和剑南春并未发布2023年实际营收数据,不过上个月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披露了剑南春和郎酒去年的营收数据,跟当时行业预估的200亿相差较大。 https://www.jiueasy.com.cn/article/29838577486
4.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7%,你参与了吗?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7%,你参与了吗? 文案:黄博阳 李童 设计:赵薇 终审:陈竞超■https://hi.tobacco.gov.cn/9/121477.html
5.中国雄豪新闻晚报扩大公司和产品的知名度,普及葡萄酒知识,分享健康和品味,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红酒的价值,更让嘉宾学到了葡萄酒的产区以及用酒知识,让嘉宾受益匪浅。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精品佳酿、创造优质生活,积极提高国民整体的进口酒文化知识、国际消费理念与健康饮酒意识。 公司主营洋酒:品牌巨头轩尼诗、人头马、蓝带马爹利、卡慕、https://www.meipian.cn/34uvcluk
6.白酒产业(精选十篇)4、本产业的关联作用(1)贡献税收 白酒工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全国各行各业中,酒和烟的税收是最高的,而在酒业中,白酒的税收率又远远超过其他酒种。无论是单位产值的创税率,还是绝对税金金额,白酒产业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博的市场前景,是国家重要的税收来源。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3q2ove.html
7.看酱酒未来十年!销售齐肩浓香,品牌集中加剧!白酒知识六大趋势展望酱酒未来十年,销售与浓香并肩,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文 / 黑格达摩院 & 黑格咨询研发团队202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背景分析一、看生产总值总额我国GDP达到532167亿元,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增长12.7%,较一季度下降5.6个https://zgbaijiu.net/111700.html
8.2024年白酒行业:从河南市炒名酒全国化与地产酒崛起.pdf2024年白酒行业:从河南市场看名酒全国化与地产酒崛起.pdf,食品饮料 从河南市场看名酒全国化与地产酒崛起 河南白酒市场规模大,全国化名酒主导竞争 河南是白酒消费大省,2023 年白酒市场规模达668 亿元,其中浓香和酱香为主流, 占近80%市场份额,清香近年发展迅速,份额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01/5133244030011303.shtm
9.中国精神卫生报告:精神障碍发病率暴增50倍,形势严峻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等7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就“重点人群心理行为干预,加强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加快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精神卫生科研和疾病监测工作,依法保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等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并由此形成了我国政府当前精神卫生政策的框架。 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88517
10.茅台:继往开来:国酒茅台的世博情缘案例研究彼时,中国积弱已久,茅台是临时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整合了“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的茅台酒样酒参展,但却一鸣惊人,荣获博览会高级评审委员会授予的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金奖,从此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 2010年,茅台与世博再续前缘,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的白酒类高级赞助https://iced.sjtu.edu.cn/old/wap/index.php?moduleid=23&itemid=29&page=6
11.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酱香型白酒行业发展存在的问4.大多数优质酱香型白酒是采用茅台镇当地的小麦、水、高粱为原料酿造而成的纯粮酒,优质 酱香型白酒在整个酿造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的香气、香味等外来物质,所以有效保存时间越长其老 熟度越高,香味越是醇厚幽雅等特点。 二、酿造酱香白酒的工艺 酿造酱香白酒的六种工艺 1、大曲酱香酒的酿造工艺 2019-2025 年中国https://doc.mbalib.com/view/23d3a2841d74188429934fe4f3dc6ca1.html
12.最被中国人误读的37个消费符号,绝对值得一读有意思的是,在大多数外国平民品牌进入中国变成中产甚至高档品牌的情况下,葡萄酒走了一条相反的路。相关机构调研显示,至2010年,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依然为中国,增长率将达35.91%。在中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转化是很容易的。 Broadway 百老汇 https://blog.csdn.net/Softeer/article/details/1893061
13.全国295万家烟酒店数量最多的竟然不是北上鲁豫其实再来看烟酒店数量排名靠前的其他几个省份——河北、湖南、贵州、安徽、四川、山西,都是酒类产销大省,其中一些还是著名的白酒产区。 这表明烟酒店的分布,也与当地消费者对酒类产品的关注度有关,也进一步影响了烟酒店的市场选择。 此外,根据测算但GDP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与烟酒店注册资本总额排名前十省份、烟酒店https://www.7jqy5rygq.cn/jiu-li-shi/557365.html
14.酒都中国以酒闻名的地方不少,但以有“酒都”之誉的地方屈指可数。酒都不仅仅现在是以酒名扬四海,重要的得有酒文化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可惜由于几千年沧海桑田地变化,历史上产酒的名地逐渐都成了一个遥远的符号,而绵延千年相传承延续下来的名酒更可谓凤毛麟角。其中,四川宜宾、贵州仁怀、江苏宿迁、山西汾阳、四座有着https://baike.sogou.com/v3457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