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以简单的喝;历史,可以细致的品。对于葡萄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对于历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度。每种葡萄酒的发展轨迹,就像一个个历史的符号,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郭校长虽然才疏学浅,但有时还是想说说历史学家们不太会去研究的东西。
(一)美国独立与马德拉酒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签署,美国脱离英国殖民者宣告独立,众位开国元勋畅饮马德拉酒。《独立宣言》的出炉不仅仅是托马斯?杰斐逊,还有本杰明?富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等等等,他们都是杰出的人物,但今天的马德拉酒的话题,要聊的是另外一个大佬。乔治?华盛顿?也不是。今天要聊的是比乔治华盛顿还牛逼的一个人。美国独立的最大功臣,我认为是——约翰?汉考克(JohnHancock)。美国的独立,就是他带的头。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大佬,有56个之多。那么,谁是《独立宣言》第一个签署人呢?是的,约翰?汉考克。看看《独立宣言》上最大的那个签名,你就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约翰?汉考克,何许人也?简单点说,他是整个北美十三州的首富,马萨诸塞当地最有钱的土豪。汉考克带头抵抗英国殖民者,革命党多年的花销,他掏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汉考克那个大大的签名,是对英王乔治三世赤裸裸的叫板——他就是想让英国人知道是他汉考克带头造反!《独立宣言》于1776年签署,华盛顿直到13年后的1789年才就任总统,在这期间群龙无首?不,汉考克一直是美国的老大。华盛顿虽然娶了个有钱的寡妇,但是与汉考克比起来,也只能算个普通土豪。无论威望和地位、还是财富、政治影响力,都不能与汉考克同日而语。1775年的大陆会议上,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在这份委任状上签字审批的会议主席,也是约翰·汉考克,美国没有自己的政府之前,大陆会议的主席,就是一把手。《美国宪法》孕育出炉之后,美国政府才正式开始运作,1789年,华盛顿做了台前,汉考克干了幕后,前者成为了开国总统,后者做了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在美国,总统就是个干活的,压根管不到州长,此中深意,你懂的。
哥伦布是一根筋,而且对地球的理解不到位,所以他一路向西找中国,结果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美洲。葡萄牙人则不同,他们历来是往南航,沿着非洲大陆的西海岸,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后,再往北航,这个航线意味着船上的马德拉酒要两次穿越赤道,离赤道越近就越热,葡萄酒经过这样的高温洗礼之后,味道完全变了,但是和常温下变酸又大有不同,香气口感不但能让人接受,尤其是那股氧化后的气味让人陶醉。这,便是马德拉酒的起源。大航海时代的产物。就这样偶然的发现,使得经过桑拿的酒成了好买卖,于是马德拉岛上开始大面积种葡萄。温度对于马德拉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岛上便出现了很多桑拿房,保持在30—40℃,因为这就是赤道附近的温度——尽量和当年航海时的一模一样。
葡萄牙人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锋,葡人的船队向南一路发现,一路掠夺,一路殖民,马德拉岛只是众多被占领的岛屿之一。话说当葡萄牙的商船来到澳门岛,说想上岸晒牛皮,天朝的官员吹牛逼说,你能晒多大地儿,就给你多大地儿。但葡萄牙人一上岸就坏事了。一方晒牛皮,另一方吹牛逼,结果晒牛皮的骗了吹牛逼的,掀开了此后四百年葡人治澳的篇章。历史是一张大网,只要去发现,总能找到联系。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值得我们思考。今天的澳门,有随处可见的马德拉酒,就是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者留给我们的烙印。我第一次去澳门,把澳门岛逛了一逛,回来时买了两样东西——除了几本葡萄酒的书,还有一瓶马德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