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道德修养解读.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的解读

1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健全2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格3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以“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为议题,探讨应该

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增强抗

4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挫折能力;掌握处理负面情绪和减压的方法,

生命

迎接挑战的能力。学会利用专业心理干预解决心理困扰问题,

安全

预防自我伤害。

与健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为议题,结合突发

康教

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公共卫生事件等,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生命

5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健康的重要性和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通过

幸福人生。生涯规划,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国家

与社会作贡献。

中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以“如何理解'学以成人'”为议题,理解做

优秀(身)齐(家)治(国)平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传统6(天下)的理想追求,锤炼

文化高尚人格。

教育

1、生命的特征有哪些?

①生命来之不易。

②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

④生命也是短暂的。

⑤生命有它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

的归宿。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

感激生命的获得。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3、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①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

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

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4、生命接续的内涵是什么?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

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

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5、为什么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

①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②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③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6、如何敬畏生命?(休戚与共)

①要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要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

同生活。

②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

③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⑤内心自愿选择与周围生命休戚与共。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

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7、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告诉我们:

人。

8、如何守护生命?

(1)爱护身体?

度。

身体,而应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③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

自护方法。

(2)养护精神

①需要物质的支持,但更需要守住自己的心灵,坚持真善美,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条

件。

②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9、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哪些?

合理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

力;远离有害物质(如烟、毒品等);自觉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节

约资源;阅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作品;了解自己对哪些

药物过敏;不滥用药物;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定期做身体检查。

10、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爱护自己的身体;②有利于养护自己的精神生命;③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11、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

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拥有健康,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能为人民

服务,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享受生活带来的幸福。

12、为什么要养护我们的精神生命?

13、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

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

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

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14、如何理解“学以成人”?

含义:学以成人是指经过教育和学习才能“成人”。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

习;“成人”是指具备成熟、完全人格的人。

要求:在学习中感受文化,体验情感,提升价值。在学习中锻炼品格,养成良好行为

准则。

15、如何理解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个人品德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根本,直接影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等问题。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德;有利于提高个人职业道德水

平。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公民,对家庭有着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尊爱长辈、爱护配

偶、呵护孩子,为建立和谐安宁的家庭而自觉遵循道德准则。

16、如何锤炼高尚的道德人格?

①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

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7、发生危险时,如何守护生命?

①首先要保持冷静②努力想办法③利用掌握的自救常识积极自救④寻求他人的帮助

18、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是什么?

顺境和逆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

19、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

(1)含义:阻碍、失利和失败。

(2)产生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个人因素。

(3)与意志的关系:面对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一种磨炼,对于意志脆

弱的人来说,是一种灾难。

(4)生活难免有挫折。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5)由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所以产生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不同。

(6)影响:

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

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挫折可

以帮助我们增长才干,开阔视野;战胜挫折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

消极影响:挫折会使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

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20、生命的力量指的是什么?(生命的韧性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蕴含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21、如何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战胜困难,增强抗挫折能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①增强生命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

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⑤学会调控负面情绪,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⑥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寻求应对挫折的方法

⑦掌握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比如欣赏、培养幽默感,关心帮助他人等。

2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

①欣赏、培养幽默感。②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③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④关

心、帮助他人。⑤培养某方面的兴趣。

23、生命的意义(价值)是什么?(正确的人生观)(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自己: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

他人: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

国家、民族、人类: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来,为

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24、实现生命价值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自豪感;

②有利于帮助他人;

③有利于服务社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25、为什么要探索生命意义?

①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

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②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26、如何活出生命的精彩?(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如何追求生命

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①充盈自己的生命:热爱学习,乐于实践,扩展生活的阅历,活出有质量的生命。

②关切他人生命,传递生命的温暖。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

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③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命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

发展贡献自己,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④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为

社会作贡献。

27、为什么有的人生命贫乏?(生命贫乏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人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也不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无力去面对生活的

困境与难题,狭小的世界限制了生命的生长;有的人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在时

光流逝中生命日益空虚。

28、如何充盈自己的生命?

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②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

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不断增强。

具体做法:①阅读好书;②专注地做自己热爱和有兴趣的事情;③走出家门,了解他人

不同方式的生活;④外出旅行,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

29、如何传递生命的温暖?(如何关切他人?)

①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

②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

③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

的社会。

一棵树,为家乡留下一片绿荫;④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0、为什么生命需要关切,不需要冷漠?

①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

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②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

界。

31、我们能为共同营造一个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做些什么?

①用真诚、热情、给予去感动、改变他人,消融冷漠②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自己

优秀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做一个讲诚信、有爱心的人。③乐于助人④培养责任感,做一

名负责任的公民⑤多参加公益活动⑥关心家乡和祖国建设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2、平凡生命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

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

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33、谈谈你对“伟大”的认识。

①伟大在于创造和奉献。②生命的伟大在于能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

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③生命虽然平凡,也能时时创造伟大。④当我们将个体生

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

中闪耀出伟大。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理解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到言行

7

一致;团结同学,宽容友爱。

8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以“我在社会中成长”为议题,探讨积极

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理解

9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

员。

育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为

中华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议题,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

优秀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当代价值。可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传统“大同”理想;可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

10

文化人”的原则是否普遍适用;可举行以“和

教育而不同”为主题的讨论活动,了解中华民

族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推己及

人、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

1.礼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为什么待人要以礼为先?

①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②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③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

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⑤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

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3.文明礼貌的含义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

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良好的举止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要求:做到着装得体、

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③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

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

尚。

5.为什么要学会尊重他人?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

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④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

征。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

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6.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

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7.如何尊重他人?

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对所有人要一视同

仁,不能以家庭、身体、智能、性别等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人

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

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8.社会规则的形成及分类: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9.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0.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①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

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

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

处罚。

11.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自律需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

不良行为。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12.如何维护规则?

①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②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

助他人遵守规则。

13.如何改进规则?

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的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

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理由)

14.遵守社会规则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③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15.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①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②维护公共秩序;③维护社会公德:④爱护公共财物;等。

16.为什么要讲诚信?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

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

象和信誉,晶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

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

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⑤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7.如何践行诚信?

①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

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争取他人的谅解。

②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

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

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18.诚实和信任的关系

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和信任是一棵并蒂莲,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

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19.如何看待善意的谎言?

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

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

不是违背诚实的道德。

20.闭锁心理现象的危害

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应保持的态度是:不能封闭自己,敞开心扉,保持积极开放

的心态,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

21.人际交往的意义

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利于与他人互帮互助,解决

问题等。

22.友谊的力量(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

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因为朋友,我们

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

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

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3.朋友的作用

24.友谊的特质(如何正确认识友谊?)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25.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26.友谊的澄清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

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

其实,当朋友误人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27.如何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28.如何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承受并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29.怎样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开放自我,积极交往②认识闭锁心理的危害,敞开心扉③培养真诚友好等良好品德④

掌握必要的交友原则

30.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①保持冷静。②坦诚交流。③及时处理。④勇担责任:⑤换位思考。

31.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有哪些?

①面带微笑。②记住对方的名字。③真诚夸赞。④寻找共同之处。⑤做一个耐心的倾

听者。⑥要保持好奇。

32.网络交往的特点

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33.网络交往的积极影响

①它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

展交往圈。②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34.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

①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

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35.如何做到慎重结交网友?(网上交友的注意事项)

①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将

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

法律、法规。⑤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36.网上交友需要具有的自我保护意识有哪些?(网上交友如何自我保护?)

对陌生人的邀请,予以回绝;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

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37.为什么要学会宽容他人?

①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难免会发生冲突,所以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

④宽容利人利己。宽容能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宽容能使自

己远离烦恼、仇视,体验到宽容带来的心灵的安宁和满足。

38.怎样宽容他人?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①当我们受到别人无意的伤害,我们应该善于宽容别人的

过错,切不可冤冤相报、以牙还牙;②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以我们的宽容感化当事人,

使其改过。③对待家人、同学、朋友,不能斤斤计较,而要宽厚待人、与人为善。④在

原则原题上,我们决不能迁就“坏人”“恶人”。

有利于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了解社会

发展需要,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有利于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锻炼我们的

各种能力等。

40.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

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③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

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0

4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有哪些?

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42.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于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43.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

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44.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个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

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等

45.责任的含义是什么?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责任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如:分配的任务,如老师

布置的作业;公民的身份,如不做有损国家尊严和利益的事情:传统习俗,如出门在外

给父母报平安等

47.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

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48.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承担好自己的责任?)

①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②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是我们的

责任;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④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49.如何承担责任?

①对于自己: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②对于他人:对他人负责,应该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

③对于社会: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增强社会责任感,关心社会发展;积

极参加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对于国家:应该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将个人命运与国

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建设,立志报效祖国。

⑤对集体: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积极承担集体责任。

50.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

①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才有资格、有能力、

有信心承担起时代和国家所赋予的使命。②有利于构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

处的社会0

51.承担责任的代价有哪些?

到处罚。

52.承担责任的回报有哪些?

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嬴得他人的尊重和赞

许等。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

53.对于自己可以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有勇气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

选择。无论怎样,我们一旦做出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应付的责任。

54.对于不是自愿选择的责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改变

自己对待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不抱怨,不

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同样不可以把事情做得很出色。

55.如何评价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品质: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可结合具体人物谈特有的品质)

意义: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温暖、更

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56.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意义是什么?

①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在集体生活中学

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③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

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④勇于担责,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可以让自

己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57.我们青少年怎样更好地承担责任,提升生命的价值?

增强责任意识(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能力和素质);勇于

承担责任(态度),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

诗篇。

58.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①有利于公民个人的身心健康,生命价值的提升,自豪感、幸福感增强,

②有利于公民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

I1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

1.如何与父母相处?

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遇事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

懂得感恩父母,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做法,体会父母的辛劳等。

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①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②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③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3.如何孝亲敬长?(如何孝敬父母?)

①尽孝在当下。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用行动

表达孝敬之心

②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

③与双亲长辈保特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

④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⑤认真学习,努力学习,用成绩回报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⑥主动承担力所能度的家务劳动

⑦关心、理解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爱父母

4.如何看待亲子冲突?

产生的原因: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

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亲子冲突的利弊: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亲子冲突是亲子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体现

了青少年个体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父母的改变与完善。弊: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

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5.如何解决亲子冲突?(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冲突?)

①认真感受和体会与父母相处的那些瞬间。

②需要双方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

法。(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③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

④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⑤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商量,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

⑥认真倾听,善于体谅,主动交流,主动道歉,控制情绪,承担责任,讨论问题并达

成协议。

6.怎样建立和谐家庭?

①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家庭成员之间需要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④分担家务。增加家庭责任感,积极承担家庭责任。

7.你能为和谐家庭创建做什么?(你能为美好家庭的建设做些什么?)

①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家人

②与家人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化解矛盾和冲突

③发扬家庭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

④关心、爱护家人

⑤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⑥为父母化解忧愁,努力学习,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

⑦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

8.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

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实事求是,宽容待

人。爱国敬业、正直守法、勤劳节俭、敬老孝亲、自信乐观、诚实守信、与人为善、

好学上进。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

立志、守信、尽孝、重义。

9.传承优良家风有什么意义?

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

10.好教师的标准有哪些?(新的时代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识渊博,思想高尚,教育教

学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关心爱护学生,待人坦诚,见解独到,幽默开朗,有奉献精

神等。

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12.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②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学习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③尊

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进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④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

优点;⑤主动与不同风格的老师交往。

1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14.与老师发生矛盾该怎么处理?

①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②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③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④求同存异,主动关心。

15.以下情境中,如何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①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主动承认错误,保证改正不足之

处。

②被老师误解: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体谅老师,主动与老师沟通,说明真实情况。

③发现老师有错:宽容、谅解老师,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④与老师发生矛盾、分歧:首先反思自己,客观分析原因,然后主动与老师沟通交

流,求同存异。

16.为什么要尊重老师?

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

②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③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

④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

⑤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⑥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17.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看待: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老师的批

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对待: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傲,把表扬化作前进的动力;对待老师

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18.如何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与老师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

①尊重老师0

②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③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④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与老师交流互动。

⑤帮助老师,礼貌待师。

⑥学会换位思考,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

⑥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知师,信师,爱师。

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

1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初步了解职业道德规范,立志做未来的好建设者。

责任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

13

意识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

国情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议题,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

14

教育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坚定为做好生涯规划,强化作为时代新人的责任

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担当。

1.劳动能够获得怎样的美好情感?

成就感、幸福感、获得感、胜任感等。

2.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

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劳动是财富的源

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用辛勤

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

3.每个人所处的岗位不同,从事不同的劳动,但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

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外卖员、快递员、清洁工、企业高管、科技工作者等都是我们要尊

重的。

4.为什么要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加强劳动教育能使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积极参加

劳动,能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生活奠定幸福基础。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提

高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创新能力。中小学生自觉接受劳动教

育,从小事做起,有利于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5.如何以实际行动尊重劳动?

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以劳动为荣,不轻视劳动,不歧视劳动者,坚决反对好逸恶劳、不

THE END
1.侯银海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职业道德复习考题和答案55、为什么说敬业是从业人员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ABCD) (A)敬业意味着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B)敬业是人生的关键,是人生制胜的法宝 (C)强烈的敬业精神是从业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 (D)敬业精神会使一个人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56、为什么说敬业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ABCD) https://www.fyeedu.net/article/details/329401
2.《长期有耐心:美团的成长与进化逻辑》那么,我列一组数据,可以推算出敬业精神的威力。如果我们的工作,每个月改善 10%,那么一年下来我们能改善多少呢?也就是 1.1 的 12 次方,大约是 3.1,这意味着一年内我们改进了 3 倍;如果每月改进 20%的话,也就是 1.2 的 12 次方,一年大约是 9 倍;我们要是每天改进 1%,一年之后是多少呢?就是 365 个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07828954&efid=rWczlzIV1G1zSNto5YxwGw
3.敬业与乐业中为什么要敬业爱问知识人敬业,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是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发自内心的持久精神https://iask.sina.com.cn/b/iQUvZvTolIJ1.html
4.2023年初中政治学无止境知识点成长与心理降21.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 【九年级下册第六课】 ①选择职业,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享有工作的权利,同时要负担负相应的工作责任。 ③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道德要求。为什么工作?从事什么工 (2)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②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物质财http://www.zhongkao.com/e/20230330/6424f9fee4d7b.shtml
5.校长教师父母2. 敬业精神: 校长应该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们应该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他们需要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首位,并尽职尽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3. 教育知识: 校长应该具备深厚的教育领域知识,对教育影响力、学生发展和课程设计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具有教育专业知识的校长更容易捕捉新https://www.jianshu.com/p/1cf17ac72186
6.请告诉孩子,为什么他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学习他的精神 …… 他就是雷锋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 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 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随着时间的流逝 雷锋逐渐成长为 一名建设祖国的青年骨干 20岁那年 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并立下誓言: 我要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http://www.hnedutv.com/content/9738595
7.为什么要敬业理论学习从个人角度来讲,需要敬业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首先,人有表达自己本质力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其次,人的能力的丰富需要敬业。再次,人的性格的完善需要敬业。最后,人的生活需要敬业。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首先,敬业精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次,敬业精神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前提。http://www.kjwww.cn/2015/llxx_0522/941.html
8.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仁爱之心,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的精神。 (3)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4)具有大局和团队意识。 八、职业证书 1.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毕业后参加临床工作满一年符合条件者可以报考)。 2.口腔执业医师(考取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并注册后参加工作两年符合条件者可以报考)。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