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以来,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工作。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也将组织风险减量宣传服务活动列为重点活动之一。
从实践来看,风险减量服务在提升社会风险防范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越来越离不开数据、科技和队伍的加持。那么,如何衡量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风险减量服务的掣肘因素?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保险的新需要,在大灾中发挥好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提升保险业风险减量业务能力?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人保财险副总裁张道明。
风险减量服务有成效
《中国银行保险报》:随着我国极端天气增多,防汛抗旱任务艰巨繁重。因此,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实施风险减量的意义更为突出,也是目前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重点。在大灾中,风险减量服务为企业或个人减损多少?如何衡量目前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张道明:2024年以来,我国虽然连续出现雨雪冰冻、干旱和暴雨洪涝灾害,但由于风险减量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保险业的工作成效已得到进一步验证。比如,与2008年湖南雨雪冰冻灾害相比,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在2024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中损失降低了40%以上,没有出现因积雪压垮房屋造成群死群伤、高压铁塔倒塌以及大面积电力中断等严重事件。在6月以来的防汛抗旱工作中,人保财险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等9家分公司通过水浸物联和车辆巡查工具应用,协助客户转移车辆和物资,预计助力客户减损超5000万元。人保财险河南驻马店市分公司积极与当地气象局联系,投入抗旱专项资金100多万元,助力当地人工增雨。当地农业专家认为,抗旱人工降雨花费的100万元花得值,相当于挽回了近亿元的损失。
同时,人保财险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减量服务的量化评价体系,包括服务的运营指标和经济效能指标等,今年有望系统化建立统计和评估基础。
六大环节做好风险减量服务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本次防汛抗旱工作中,人保财险在风险减量方面的工作亮点有哪些?
张道明:人保财险聚焦“资源储备、应急演练、风险排查、临灾预警、灾中响应、灾后反馈”六大关键环节开展了大量大灾风险减量服务实践,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模式,在本次防汛抗旱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应急演练方面,开展实战演练,锤炼队伍能力。汛期前,人保财险已组织各分公司开展“全流程实操、全场景模拟、全险种演练、全方位实战”应急演练,以实战演练检验优化应急处置闭环,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在风险排查方面,实施日常巡查,识别消除隐患。2024年1-5月,人保财险安责险承保13.7万家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69万亿元,累计为10.45万家企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43.97万次,协助排查风险隐患9.32万条。
在临灾预警方面,强化预警排查,防灾减损前置。在本次防汛抗旱工作中,人保财险各级机构向客户发布灾害预警提示610万条次,部署安装水浸物联设备1061台;应用大数据对1.1万个重点客户开展临灾风险巡查,协助农户抢收种植险标的3.68万亩,转移养殖险标的1.2万头。
在灾中响应方面,快速应急救援,减轻客户损失。重点在“快”字上显效率,在“救”字上下功夫。在本次防汛抗旱中,人保财险全国调度,迅速调集资源实施无差别救援,投入救援车辆1688辆,出动车辆7500余次,其中面向社会实施无差别车辆救援服务近2000次。
在灾后反馈方面,全面复盘回看,提出风险建议。及时总结大灾风险减量经验,向政府和客户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提升社会风险防范能力。
主动性和深度广度仍待提升
《中国银行保险报》:如何看待风险减量服务的掣肘因素?有哪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张道明:从风险意识上看,风险减量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社会风险防范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但保险业探索风险减量服务的主动性和深度、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客户对于风险减量服务重视程度不够或不愿对风险隐患投入整改。因此,保险业应按照监管要求,从公司战略层面推进风险减量服务,并积极开展宣导,提高全社会对风险减量服务的认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共同提升全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
从数据基础上看,保险业应加强与政府应急部门沟通合作,推进灾害风险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应用提升预警的及时性、风险研判的准确性,让风险减量服务更快、更精准,切实做到为客户防灾害、为社会减损失。
从科技赋能上看,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空间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和行为模式,为创新风险减量服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目前,人保财险已开展大量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数智化支撑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专业队伍上看,风险减量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保险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人保财险风险减量服务的专业队伍仍然薄弱。人保财险将进一步强化风险减量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优势,联合行业专家和社会力量,全力协助政府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主动适应新需要
《中国银行保险报》: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之下,未来,人保财险将如何以人民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对保险的新需要,在大灾中发挥保险业的“头雁效应”?
张道明:人保财险坚决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积极融入政府防汛抗旱体系,践行“保险+风险减量服务+科技”新模式,全力做好风险减量服务和快赔预赔工作,有效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接下来,人保财险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深化快赔预赔和风险减量服务。一是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全国统筹调度确保打赢大灾理赔硬仗;二是持续强化快赔预赔,助力灾区快速恢复生产生活;三是持续强化风险减量,减轻全社会大灾损失和风险;四是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大灾风险减量服务及理赔的精度和速度;五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大灾风险减量服务及理赔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