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行业都在被互联网搅动的当下,一向被贴上“传统”标签的酒店业,也在掀动一股又一股的热潮。无人酒店、智能客房管家、机器人酒店……各类新技术,成为部分品牌争夺消费者的武器之一。
作为衣食住行重要的一环,酒店业也曾有过“狂飙猛进”的时刻,而现在这个节点,“转型”“创新”成为酒店业的关键词。
根据STR最新数据,2019年9月我国内地酒店供给增速3.2%,需求增速2.8%,需求增速继续低于供给增速,酒店行业已从“供不应求”状态向“供大于求”状态靠拢。
虽称不上“行业寒冬降至”,但依然能给从业者一些警醒。在增量市场减少的同时,存量市场的竞争依旧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品牌争夺的主战场,从传统的渠道之争,开始转向数字化运营时代。
酒店行业开始重新审视消费者的价值,部分酒店品牌在积极“触网”,综合利用互联网平台试水。
“从2017到2019,酒店的生意变了”
用之前突然刷屏的20172019,来看酒店这门生意的变迁,可以总结为“渠道售卖”“数字化运营”。
2017年,出行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酒店的预订引擎变得很紧迫,所以,大家都拥挤在OTA渠道上面“搏杀”,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疯狂。
对于酒店来说,OTA平台确实做到了让客源的大范围接入,也让酒店实现了坐店等待客户上门。
时至今日,酒店对于OTA依赖性越来越强,自身的话语权越来越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酒店营销获客的压力;另一方面,OTA平台承担了原本酒店业的运营职责,同时拿走了会员的渠道。
2019是难得的寂静时刻,回归冷静,从今天来看,上一个时期的“渠道之争”在慢慢失效,痛点也在逐渐显现。
一方面,OTA们对佣金的渴求越来越强,一般而言,酒店与OTA的佣金比例一般都在10%,部分酒店甚至达到了15%以上,获取获客长期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获客转化更是难上加难,通过OTA渠道来的顾客,住完就走,酒店无法与用户产生强关系,也无法形成可持续的用户沉淀。
酒店行业拐点凸显,“数字化运营”成为这个阶段的关键词,酒店品牌从传统的渠道之争,开始回到“数字化运营”这一根本。
“当酒店撞上数字化”
酒店的“数字化运营”看起来很美,做起来又很难。
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工具,酒店的线下门店也撕掉传统标签,变得“朋克”起来。
除了水面之上的C端感知,互联网巨头的数字化能力还深入到了水面之下的B端运营层面。
“更丰富的商业想象”
酒店业与互联网巨头碰撞后的商业空间,还有很大想象力。
酒店集团上线小程序,就有机会对接到阿里生态下的如高德、钉钉、UC、口碑以及飞猪等平台。
同时,在不同场景下,酒店还能进行用户的差异化运营,例如使用高德地图导航到店,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身份,推送专属会员优惠;在入住后,饿了么口碑则可以推荐美食,享受会员尊享价等。
从长远看,群雄逐鹿的酒店业,数字化运营是升级转型必然的趋势,亦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生死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