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交互设计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界面交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支持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交互式产品。[1]交互设计由比尔·模格里奇提出的。交互设计是一门解决信息化产品使用问题的设计学科。与其他设计学科相比,交互设计更注重用户的需求与体验,可以说,交互设计是为用户服务的设计。苹果产品的成功也归功于其成功的交互设计。

2、交互设计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通过网络进行各种金融买卖。交互设计成了是这些信息化产品产生的最好手段。

现今的交互设计已经分布在各个邻域,如儿童用品、生活用品等。从最早的摩托罗拉到现在的iPhone,手机经历了按键到触摸的过程,可以说新的触摸方式更好地提供了用户的交互体验。

3、用户行为在交互设计中的地位

3.1用户行为的概念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人,是为人的使用而进行的设计。具体考虑一个交互设计作品时要考虑到用户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例如在设计玩具时,必须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段,他们对色彩的喜好等。用户行为就是用户在使用交互产品时的动作行为和对产品的反馈行为。

用户行为规律可以概括为七个相互联系的行为阶段:[2]

1)建立目标;2)形成意图;3)指定动作序列;4)执行动作;5)感知系统的状态;6)解释系统的状态;7)相对于目标和意图对系统的状态进行评估。

首先,用户必须有一个意向目标。该意向本身不一定是确定的,所以在动作执行前,意向需要转化成特殊意图,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方案。在用户实际执行指定的动作序列后,用户需要感知新的系统状态,并由用户的心理去解释这个系统的状态。如果此时系统的状态已经反映了用户的目标,可以说交互完成。不然,用户就要重新形成意向目标,重新循环过程。

当然,完成这一系列购物流程的前提是这位母亲必须是淘宝的老客户,并对淘宝的设置非常熟悉,不然是不容易找到膳魔师的品牌专卖店的。很多商品的质量是无法光从产品描述和产品图片上进行辨别的。这是现在众多购物网站的软肋。用户也在这一交互行为中感到迷茫。

3.2研究用户行为的意义

著名交互设计师艾伦·库珀(AlanCooper)指出,交互设计的过程至少需要在程序工程师的支撑下完成,一般应该由交互设计师观察用户并确定产品的使用方式。[3]

对用户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让产品成为信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因此研究用户的行为是使交互设计成功的关键。将现实生活的人的生活习惯、心理特性融入到设计中,才能使产品更容易为人服务。

4、交互设计与用户界面设计

4.1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互设计并不等于界面设计,两者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界面设计师只有与交互设计师共同合作,才能设计出完整的交互产品。可以说,界面设计是交互设计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对界面的构架结构,风格设计进行设计。

4.2用户界面视觉设计

当用户点击界面时是该用户视觉流程的表现过程。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的一种工具。例如手机界面的快速发展,按键被触摸屏的界面所取代。经过设计师之手,手机界面也由原来的单一的文字界面转变为现在丰富多彩的图标界面。

所谓界面视觉设计又简称GUI,是GraphicalUserInterface的简称,即人机交互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它由桌面、视窗、单一文件界面、多文件界面、标签、菜单、图标、按钮部分组成。[4]

4.3界面设计中的用户体验

对用户来说,好的界面应该好用安全。复杂的界面对任何用户来说都是一个失败的设计。在做界面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用户的年龄层。特别是购物网站,因为消费的对象可以是各年龄层的人,并不一定是年轻人,所以操作的界面应该简单、易记。

1心理学层面

如果从心理学层面对用户体验给出定义,那就是用户在使用某一产品或者服务时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它集合了嗅觉体验、视觉体验、味觉体验、听觉体验以及触觉体验在内的众多感官体验于一身,并最终将它们升华到用户的精神层面以及心理层面的感受,甚至发展为最高层次的情感体验。用户体验是借助于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来实现的对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的各种需求的深入了解,从而让产品能进一步满足用户心理需求的过程,同时,心理需求也为产品设计提出了更严苛的设计标准,让设计能摆脱以往的思维局限,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2车载信息与娱乐系统界面的交互模型设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网络终端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满发挥着作用。网络终端的好评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的产品选择嵌入与之功能相适应的软件系统,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以前的产品设计的手法势必无法适应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将被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交互设计取而代之。因为相比于传统手法,交互设计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它是建立在对环境、产品和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基础之上的,以此保证设计目标始终是以用户体验为终极标准的,从而实现加护设计产品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作者:张吉宇单位: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网页UI设计;视觉设计;视觉吸引;交互设计;交互艺术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网页成为人们浏览信息、获取信息、放眼世界的主要窗口之一。在传统网页的界面设计中,人们认为网页界面设计就是美工,而美工就是单纯对网页进行装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页界面设计的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网页界面设计不再是单纯的视觉设计,而是将视觉设计与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心理体验等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基于用户体验的网页UI设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网页UI设计及用户体验

UI即User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网页UI设计用户体验(UserExperience,简称UE)则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由于生活习惯、文化背景、行为方式及心理体验等不同,用户体验产品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好的UI设计要能充分满足大众的需求,使用户在体验过程中都能心情愉悦、操作流畅、交互高效。

就网页UI设计而言,用户浏览网页的需求是什么?抽象出来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浏览信息,二操作数据。这里的数据是指在数据库中躺着的数据,用户在单纯浏览信息时,不会对页面背后的“数据”造成任何操作,但用户进行点击链接、跳转页面和处理信息时,就要和页面背后的数据进行交互。所以,在做网页UI设计时候主要满足于用户的这两方面的需求,第一是用户在浏览信息时候,要有一个赏心悦目的界面,即网页界面的视觉设计要美观。第二是用户在操作数据时候要高效,即网页界面的交互设计灵活。

二、网页界面视觉设计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漂亮的网页界面能吸引浏览者的眼球、提高网页的浏览量。传统网页美工设计,更注重网页的布局以及网页的颜色搭配,换言之,就是重在设计网页平面效果图和以及对网页进行装饰。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文化日渐丰富,仅靠传统网页美工已不能适应当今网页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让你的网站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当今用户的需求呢?

从用户体验出发:什么东西能让我们从电脑屏幕上看到接近于现实世界的东西?是视觉吸引,视觉吸引是非常有效的提示工具,通常在用户第一次打开某个应用,或进入某个新的界面时出现。简单的视觉吸引能扭转乾坤,把令人沮丧万分的第一次使用经历变成满意的产品使用体验。[1]常见的网页视觉吸引的模式:

1.对话框

这是最常见的视觉吸引模式,它是网页中一种次要窗口,包含按钮和各种选项,通过它可以完成特定命令或任务。

2.提示

提示指给予相应的提醒、明示和解释,它可以出现在网页中的任何位置,比对话框更能融入到网页的应用情景。

3.使用导航

导航是网页布局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网页主要内容的提炼,是网站的框架更是网站信息的分类,直观漂亮的导航能吸引用户的操作。

4.视频演示

将视频嵌入到网页当中,通过视频形象直观的画面来吸引浏览者。在进行视频嵌入设计时,为了便于用户的操作,一般要提供常见的视频控制选项(停止、暂停、音量控制等)。

5.首次使用引导

用户首次使用网页或是网页界面中的某些操作时候,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用户进入操作界面,比如说利用图像或是其他视觉线索来引导用户使用。

6.持续视觉吸引

持续视觉吸引设计,主要是将一些网页元素进行有别于其他网页元素的设计(比如说,通过字体的大小、颜色区别开来),并将这些元素一直保持在网页中,通过持续的视觉刺激来吸引用户。

7.可发现的视觉吸引

可发现的视觉吸引是一种在保持页面简洁的前提下,用户通过执行特定交互操作的方法(如点击和滑动等),就能看到页面中某些隐藏的元素。如比较常见的视觉吸引模式是鼓励用户刷新数据的提示。

三、网页界面交互设计

1.交互技术

人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交互技术。好的交互主要包括两方面:

(1)时效性

(2)直观性

2.交互艺术

交互发生取决于交互技术,交互持续取决于交互艺术。交互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创意,使用户在体验交互的过程中,能沉浸其中,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在交互设计中,运用艺术表现形式,改变传统媒体的线性秩序叙事方式,强调观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用户更好地进行交互操作,达到人机交互的自然、和谐。

四、结语

“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是UI设计的核心,好的设计既是美的设计也是为人的设计,这也是未来UI设计的趋势。[2]所以,在网页UI设计中,我们要摒弃以往界面设计就是美工的观念,网页UI设计不是给网页进行简单的装饰和美化,而是要赋予其独立的思想和创意,结合用户的心理体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以人为本,基于用户体验进行网页UI设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互设计

桌面式虚拟展示

产品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三个特性――交互性、沉浸性以及多感知性。根据系统提供的沉浸程度不同,虚拟现实系统又可分为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沉浸的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性虚拟现实以及分布式虚拟现实。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展示对硬件和技术的要求更低、展示更易于实现和转播。所以,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更易于在产品虚拟现实展示中得以应用。但是,简单的硬件基础限制了桌面虚拟现实展示系统对沉浸性和多感知性的追求,从而,交互成了桌面式虚拟展示系统的主要特性,交互设计成为产品桌面式虚拟展示系统构筑的核心内容。

1.产品特性与产品虚拟展示交互

产品展示设计中,产品的特性是展示设计的核心内容,也是交互框架建立的依据。产品的使用离不开交互,每种产品都有其不同的功能部件,不同的功能部件都具备特有的操作方式。比如,汽车的行驶方向控制通过旋转方向盘实现,而挖掘机等重工产品的方向控制则通过推拉左右行驶控制杆实现。为了给用户提供真实的展示情景,在产品桌面式虚拟展示系统中,交互框架设定的最基本要求是遵循产品现实的交互特性。

产品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操作期待,在功能部件的造型和功能的设计中让产品部件的操作方法与用户的操作期待相匹配,尽量保证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中没有操作障碍。桌面式产品虚拟展示的交互设计也是如此。日常用品的频繁使用已经让人们对许多功能部件有了明确的操作意向。例如,最简单的,人们能通过开关的造型分辨出是旋钮还是按钮,能快速辨别手机的打开方式等。桌面式产品虚拟展示中,交互方式的设定需参照现实产品的操作方式、人们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操作习惯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来实现用户的顺畅操作体验。

2.模型交互层级分析

桌面式产品虚拟展示中,用户与产品模型之间的交互是一种主要的交互形式,也是最为直接的交互。要完成行为目标,用户往往需要通过对不同部件模型的共同操作来实现。为了准确表达产品的交互特性,梳理系统的交互框架,本文作者根据交互信息传导的复杂程度,将用户与模型的交互进行了层级分类,将模型交互分为一级交互、二级交互和多级交互。

一级交互是指用户的交互对象就是目标对象,用户直接与目标对象产生交互,引发目标对象产生信息反馈的交互模式,见图1。

二级交互是指用户的交互对象与目标对象不是同一对象,用户与交互对象发生交互行为,产生的交互信息传导给目标对象,从而引发目标对象产生信息反馈,见图2。

多级交互是指目标对象从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互行为,目标对象与交互对象不是同一物体,见图3。

每个产品展示系统的交互框架等都是由―级、二级和多级交互共同组成,其中一些具备复杂功能的模型甚至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的交互层级。如图4,挖掘机转移货物动作交互层级框架。在产品虚拟展示系统中,根据展示内容,准确对各个展示部件进行交互层级的分析,才能准确表达产品的展示特性,为用户展示真实的产品操作方式。

3.二维界面交互分析

除了与产品模型的交互,用户与二维界面的交互也是桌面式产品虚拟展示中重要的交互形式。与实物展示不同,虚拟现实展示中,用户可实现的自主交互范围又拓展了不少。人们不仅能够实现对产品模型的实时交互,也能对场景中的观察视角、视频调用以及音效调节等进行较好的控制。在桌面式产品虚拟展示中,二维界面主要承担着两个方面的交互功能。

(1)系统参数的控制。例如展示视角的切换、背景音视频控制等。

(2)辅助模型完成系统展示。当模型的交互层级过于复杂或用户不能直观理解模型的交互方式时,二维界面往往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可视性。这时,二维界面就承担着辅助模型交互的功能。

在产品虚拟展示中,二维界面是整体交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也是削弱虚拟系统沉浸性的因素。所以,对二维界面的合理规划,让二维界面很好的成为交互元素,以保障用户的顺畅体验也成为虚拟展示交互设计的重点内容。

①充分保障界面可视。与产品造型设计一样,二维界面的可视性是引导用户正确操作的第一步。视觉是人们的第一大感知系统,可视性是人们区别各个交互元素功能的主要性质。二维界面的可视性也是影响用户体验正确率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了解用户对一些常见图形的操作习惯以及产品的部件的造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取出的界面图形,能较好的实现界面元素的可视性。

②明确划分功能区块。前面,本文已经阐述了二维界面在虚拟展示中的两大作用:系统参数控制和辅助模型交互。产品虚拟现实展示系统中的二维界面可能控制着场景的不同区块。在二维界面设计之初,设计师应对展示系统中的二维元素进行合理规划,在追求界面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对控制不同区块的二维界面进行区别设计,并合理划分位置区域。

关键词:儿童;游戏;交互设计;App

1研究背景

2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育的主要特点

国际界定的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我国指14周岁以下的任何人,但我们所说的儿童游戏则指3~12岁这个阶段。3~5岁: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处在感知运动期,在生理、心理和认知上都不够完善,看不懂文字,所以设计时尽量避免大量文字,更多集中在简洁的画面、有趣的互动以及鲜艳明亮的色彩上。6~8岁:该阶段儿童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认识一些文字,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仔细观察,所以设计时可以尝试将简单文字和图形相结合,游戏难度要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9~12岁:该阶段是儿童时期的最后时段,这时候对外界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对好坏也有了模糊的界定,在思维以及分析能力上也接近成人,因此对于游戏的可玩性、创意性、画面的精细程度和互动性也相应有了更高的要求。

3游戏App交互设计概述

4以儿童为主的游戏App交互设计

4.1视觉需求

4.2听觉需求

音乐元素一般分为背景音乐、主题曲、提示音和音效。音乐在游戏中主要的作用是奠定基调、帮助用户掌握游戏节奏等。音乐又称为情感艺术,好的音乐有利于大脑的全面发展,不同的音乐对儿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由于儿童耳膜较为脆弱,所以不适合过于聒噪的音乐。比如,鳄鱼小顽皮爱洗澡、植物大战僵尸等,无论是前者轻松美妙的音乐,还是后者因剧情需要节奏快慢渐变的音乐,都是较成功的案例。

4.3操作需求

4.4层级与页面布局需求

对于儿童这样的群体而言,信息架构在设计时必须简洁明了,删繁就简。但这里的“简”不是“简单”,而是“简洁”却能突出重点,层级不是越多越好,2~3个层级最为符合,过多会使儿童产生厌倦感。考虑到儿童手指的灵活性,设计布局按钮、菜单等图标时,应尽量靠一侧放置,避免儿童因手误而影响游戏的进程。比如,开心消消乐的层级最多只有2级,且经常使用的菜单都靠右下侧,方便儿童右手点击,左一侧的菜单靠上,完全考虑到儿童双手持iPad的情况,避免误点。

5结语

更加智能的电子产品俨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手游也必然会取代传统游戏,然而如何更加准确的定位,这也是设计者要思考的。游戏设计大师ChrisCrawford说过:“高度交互式的游戏会专注地倾听它的玩家,仔细思考玩家的输入,产生清晰的、有表现力的输出。”学习虽然是很重要的指导原则,但是一味地遵循,而不联系用户目标和需求也是不行的,良好的交互毫无疑问更加符合用户体验的需求。设计时,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的思维逻辑和行为习惯等,再结合时下的新技术,探寻出更加符合儿童使用的交互设计,使游戏更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

参考文献:

[1]RobertS.Feldman.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苏彦捷,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黄琦,毕志卫.交互设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移动终端用户研究情感化视觉表现

伴随着苹果、谷歌、微软三个公司所主导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所衍生出的各种移动终端,诸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使得人机交互方面呈现出一种新的方式与平台,从而诞生出一些列新的设计方法与理论,最重要的是“以用户为核心”进行设计的理念。于是,针对用户的情感化设计趋向成为新的诉求。

一、移动终端与视觉表现

移动终端指的是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不同的移动终端上所运营的应用程序,统称为Application,简称为App。应用程序作为与用户进行信息沟通的对象,应用程序的视觉表现方式,对于用户的操作感受与接受程度,起了很大的影响。

视觉表现由应用程序的界面、图标、动画三部分构成。不同的视觉表现方式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所构成的:在工具类的应用程序中,采用表单式的视觉表现,突出的是信息流的呈现;在游戏、娱乐等应用程序中所采用的是沉浸式的审美体现,即增加的使用的趣味性与可操作性。

二、情感化设计

1、界面设计的界定

界面设计的参照衡量标准是以(1)功能性:智能手机传递给用户明确的功能指向,引导用户完成既定目标、(2)环境性:设计者与工程师结合用户的特定背景而设计所提供的服务、(3)情感性:智能手机的功能在传递给用户的同时,并使设计取得与人的情感共鸣,这是反映了设计与人的关系。三者的关系可概括为:功能性为基础、环境性为前提、情感性为中心。

2、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

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相比,前者注重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操作行为上的交互的过程。交互设计决定了界面设计的表现形式,通过交互设计完整地表现出界面设计的内容;因而交互行为是界面约束的源头,只有当交互行为通过智能手机清楚地展现给用户时,界面的内容才能无误地传达给用户。

在视觉设计中,交互设计关系到用户界面的外观与行为,只有界面设计师与交互工程师做深入地感性研究:这就要求必须贴近用户,或与用户一道讨论并得出结果,甚至要把自己当做用户,设身处地地体验用户的感受。这项工作的价值在于:

(1)通过感性分析能够使得用户在进行交互行为时,对于新的操控方式的学习成本降低,从而还原成模拟成真实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使得用户接受产品的信息。

(3)移动端的手机产品界面设计,要考虑到用户在使用时的特殊语境,即可能会有极端的语境产生。所以必须采用直观化的界面设计风格。

三、情感化的视觉设计内涵

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背景之下,智能手机界采用情感化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在2010年,微软公司的创立者比尔·盖茨就提出自然用户界面与数字移动终端的融合的趋势,鉴于此将会迈向一个“自然用户界面的核心平台”的概念。由此可见,设计的人性化关怀必是智能手机是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对于界面设计需要从心智模型的角度来完善产品服务,从而促进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会形成对于使用软件的一种使用依赖。使用依赖会形成一种使用习惯,这种心理作为默认认知,是一种体验手段。

1、基于定性与定量的两种产品调研的维度

用户角色建模,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手法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针对用户的使用频率以及软件的各部分的功能进行规律性进行考量;定性分析是针对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潜在的情感化分析,洞察其所代表的用户使用趋向。对于用户角色建模的构建,设计者应该采用针对中间用户的设计方法。正所谓永久的中间用户,对于产品软件所采取服务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双重手段,进行使用分析,来进行相应的功能与服务的设定。需要保证的是交互行为的准确与适当。

2、保持统一单纯的界面风格,避免多余的视觉噪声

视觉风格的表现是产品界面在一个统一的信息流上进行表现的,混乱的界面是由于有过多的视觉元素造成的。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多为独占式呈现,因此需要表现界面一致性,就是保持界面交互行为与界面内容的统一与完整。美学所强调的审美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在手机软件切换,软件运行中界面产生变化时,尽量避免表单架构、界面样式、图标上的不成系统的视觉表现。

视觉表现在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中应用范围愈发广义与多样,进行有效地视觉设计能够使得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摒弃多余复杂的视觉负担信息,形成以信息为主导的呈现方式,使得用户对于应用程序养成使用习惯,进而对应用程序产生使用信任,从而形成差异的情感化使用诉求。

[1]封红莲,顾惠忠.人机界面的信息设计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图像图形学学术会议,2008.

[2]段天宏,徐靖等.基于人类工程学的手机分析与改进[J].包装工程,2008,29(6),57.

【关键词】界面设计;本土化;创新

一、手机的用户界面设计的现状

国外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研究较早。相比国外,中国对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与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国内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刚刚开始起步,手机用户界面设计师设计经验匮乏。后来随着flash的流行,一部分美术设计师开始去思考手机界面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从2002年开始,一些电讯企业开始重视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重要性,纷纷把手机用户部门专门从软件编码团队里分离出来,开始有了专门针对手机产品的图形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也开始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层面。

二、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本土化”的解读

本土意为乡土,原来的生长地,即“本乡本土”的意思。

本土是和本土意识体系联系在一起的。本土意识体系是西方学界常用的一个词,通常也只是指文化的传统与习俗的延展,讲的是本土经验与生活习惯。本土意识经过了现代科学的研讨和梳理,相对来说是科学与合理的。

“本土化”是指共同地域生活的人在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思维、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化形态、心理素质的人形成的共同体。其形成受到生活方式、民俗文化、自然条件、社会地位以及地理位置等诸多生活因素的影响。在设计上“本土化”的概念只是作为一种特性而存在的,“本土化”并非专指传统文化,而是各种文化习俗在地缘的影响和民族习惯的思维方式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独创性的文化风格和形态。

三、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本土化”理念创新

信息时代促使全球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种现象,并探索怎样的设计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情感的交互。手机用户界面的个性化创新设计成为探索“本土化”创新的首要问题。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全球艺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手机用户界面的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应以实用的商业规律与市场需求为设计依据,融合中国传统设计元素与文化精神为导向,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形成独特的创新理念与“本土化”设计风格。

设计意识决定设计思维的走向,设计意识创新有赖于思维方式和观念的转变。手机用户界面的创新设计首先是意识的创新,将设计的“本土化”创新意识贯穿在我们的创作之中,主动寻找手机用户界面与“本土化”创新结合的契合点,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整合,深入挖掘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潜在价值与创新要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嫁接方法。

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创新方面,要尊重用户设计主题内容的总体意向和内容要旨,不能单纯将手机用户界面创新和手机用户信息传播主旨分离,分析它的具体使用功能或消费群体,从而确立手机的用户界面的设计主题,设计出具有中国“本土化”情趣意味的手机用户界面。“本土化”并非要求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仅仅体现在图像设计的视觉表面,而是希望探求手机用户界面融入中国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符号,体现出富有中国人审美意味的创新设计。

四、手机用户界面“本土化”形式创新

1、图形设计的创新

图形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可以用直现、自然的形态美,令人产生真实、具体、清晰、亲切和生动感官体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促使人类从单一的语言文字传播媒介逐步进入高效实用的图形时代。

在全球化设计语境中,图形符号所具备的跨文化通用性特征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点是文字和色彩都替代不了的。图形设计以寻求在不同的现代文化背景下,达到信息传播的通畅与诠释。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图形元素是基于网络多媒体平台的艺术传播形式,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和设计规则,我们应该在遵守世界通用艺术形式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本土化”艺术语言形式。

意象图形的创新形式

意象图形符号意指图形借助形象的想象造型方式再现现实的意境。意象图形广泛存在于传统图形之中,或精致奔放,或热烈沉静,或朴实奢华,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气质。现代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在运用传统意象图形的同时,应将现代设计的理念融入其中。世界上任何艺术形式和图形语言,最终表达给人的都是一种意象,这种意象是在于像与不像之间的一种视觉意识形态。意象是写实与抽象的综合表达,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象图形表现形式,这些图形元素的寓意中充满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精神追求。

在手机用户界面的“本土化”设计的中,要充分利用“形”和“意”的象征意义,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本土化”创新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在手机的用户界面的设计中将意象图形作为装饰图形的同时,应该主动掌握其自身变化的形式与规律,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中国式的“本土化”的形式语言符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手机界面的必然发展趋势,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延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抽象图形的创新形式

抽象图形意指借助抽象化的图形形成画面意境,通过暗喻、联想、指示、象征等艺术方法来表达“形有限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抽象图形更多的是表现设计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品质。从符号学角度讲,抽象符号是一种象征符号,它是具象图形符号无法传达抽象含义时的有利补充。抽象图形多利用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来表现手机用户界面图形,从形式上讲抽象图形结构简单明了,更具视觉装饰效果。

抽象图形既有感性的形象,又有理性的内容和含义。中国的许多哲学思想和儒家文化都可以借助抽象图形来表现。现在市场上很多手机界面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抽象图形神秘、抽象的特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手机界面的抽象的表现形式,结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水墨画布局的章法,表现出了浓郁的东方神密色彩和结构形式,这是抽象图形与手机界面设计功能的完美结合,对于手机界面的设计创新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手机用户界面布局的创新

手机界面布局的创新是构成元素按照一定法则、比例、秩序进行区域性分割或排列。手机用户界面的版面布局与平面设计中的版式布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身艺术构成的特点。在手机用户界面的布局设计中,主要是将基础造型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等利用大与小、虚与实、多与少、曲与直等艺术对比手法进行合理的排列。在具体手机界面的设计排列中要考虑用户视觉浏览习惯与传播内容的主次,这是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

手机用户界面布局应当在考虑实用的同时还要遵循新颖、美观、大方、醒目的艺术表现原则,达到手机用户与界面情景交融的最佳视觉效果。手机用户界面的设计布局一定要进行创新,并结合传统本土文化元素传统习俗,充分体现带有中国韵味的“本土化”手机用户新的界面布局形式。

网格性布局形式

网格性布局最早在德国提出。手机用户界面设计通过简单的网格结构和标准化的版面形式,对手机用户界面进行区域性的划分,达到使用功能与设计形式美感的统一。手机用户界面网格布局风格简单明确,视觉传达功能准确,能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重构与分割,具有较强定制性与应用性,这种网格性布局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中应用广泛。

手机用户界面的网格布局设计应该参考骨架型、分割型、对称型等框架布局,在遵循手机界面设计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建筑架构、园林布局、汉字构成中吸收养分。国画技法中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布局是一种高深的“意境”,利用结构拆分、重构、拼贴、打散、叠加等艺术手法,充分体现手机用户界面网格布局的“本土化”特征。

自由性布局形式

自由式布局对手机用户界面的自主性支配要求很强。在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形式上强调布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设计者留出更多的自由表现空间。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自由性布局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吸收了很多经验,通过对传统禅学思想的融会贯通,借鉴绘画、书法、建筑、园林、民俗等艺术传统经验,创立以“本土化”传统美学体系为导向、手机界面的实用性为目的自由布局形式。

在科技快速自由发展的今天,手机界面设计自由性布局形式已成为设计的主流趋势,它在界面形式构成上更加自由与灵动。在主题性与特殊性较强的个人网站、艺术网站中较多地运用了自由的布局形式,生动自由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流动的、充满一种静谧的“禅意”空间。

3、交互体验创新形式

交互设计,又称为互动设计。手机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是理性和感性的双重体验。手机用户界面设计交互元素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或是图形。交互元素在手机用户界面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按钮、文本、图像、导航条等等。对于基础控件的创新,更多的是在做功能性的整合,尽量减少手机界面上元素的数量,准确地表达信息及功能的层次等级。或者是按照用户的使用习惯来改变控件元素的排列方式,以此来提高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视觉交互体验

视觉交互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互动,使手机用户界面整体结构具有了非线性特征。视觉交互不仅仅是单一的人机交互,同样也具有文化与情感交互的色彩。手机用户界面视觉交互创新正是从本土文化中的图腾、纹样、宗教等元素中去探究设计“中国化”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情感交互维度并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展开设计,建立综合立体的“本土化”手机的用户界面。

情感交互体验

在手机的用户界面“本土化”的研究中,情感交互体验是最具挖掘潜力的计算机互动技术之一。情感交互能触及感情心理内部的主观体验,是手机用户界面人机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交互是未来手机用户界面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

情感的表现是人对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心理感情体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沟通方式。通过对民族文化情感的分析、解读、疏导,构建出富有民族情感的手机用户界面设计,手机界面中设计的“特殊”人物可以与用户的进行感情沟通,增加了手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提高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手机界面交互的功能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带给手机用户无限的乐趣和情感上的沟通。手机用户界面交互元素“本土化”首先要实现与人情感的互动,从界面的图形色彩到沟通的方式,将会更多地给手机用户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自主情感发挥的空间,激发广大手机用户参与沟通的积极性。

动态交互体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手机用户界面设计的功能更多的将引导人与产品进行对话。手机界面的动态交互体验使手机的用户界面更加生动有趣,多点触控技术在手机上使用的巨大成功,使手机直接操控模式成为一种潮流。

手机界面的动态元素的重要特点便是交互性。在手机界面动态交互体验中,利用水墨技法描绘了水中游动的鱼,手机界面中的动态元素“鱼儿”可以根据用户触摸到的位置而自由地游动,同时结合流水的情景描绘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手机界面通过动态交互体验拉近了用户和工具的距离,在实现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增添了手机界面无尽的趣味性和文化性,这样的设计具有浓郁的中国“本土化”风格和意味。

【关键词】信息架构交互设计人性化智能

1信息架构的意义,运用以及发展

理查德所罗乌曼提出了“信息架构”这个名词,它是通过数据库设计得来的,通俗的讲就是合理的组织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并在信息架构方法的基础上组织和管理信息的一个专门学科。在信息的环境下,影响系统的分类、导览、组织标签的组合。它最主要的任务是为用户与信息搭建畅通的桥梁。

1.1信息架构的运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网络世界中所有的网站都有信息架构。信息架构的时效性不是短暂性,最终的目的是为用户获取信息,它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库。信息结构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如人们的如衣食住行:找对象、找工作、找汽车、找房子、找餐馆、找商品。人们的精神生活:音乐、电影、书等,都与信息架构有着重要的关系。

1.2信息架构的发展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架构与人类是分不开的,两者是同步进行的,在《web信息架构》里没有人实时的影响到系统,而这些都是有交互关系存在的,在UGC里,很多用户都会将自己的信息提供出来,从而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之上发挥人们的思维和想法,通过一定的规则按照内容组成合理的索引方式。从而使用户对内容的了解更加深入,许多网站是需要用户自己去提供资料,所以在信息架构方面就要有更多的考虑才能让网站良好地发展下去。

2智能手机界面的意义

随着Andriod、ios和windowsmobile等系统的研发与运用,传统手机已经被智能手机所替代。智能手机最主要的操作平台就是用户界面,而用户界面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图标,图标是用户认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图标越来越复杂已经成为了一个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对图标的交互性和人性化进行研究,从而解决更多的问题。

2.1手机界面中的图标

智能手机拥有开放式操作系统,可以处理一些复杂的信息,可以接收无线网络以及第三方应用软件功能的手机。智能手机与传统手机的不同之处就是,智能手机更注重软件与硬件上的功能为用户提供的交互式体验。在智能手机取代一些传统手机的情况下,按键设计也被触屏式界面所取代,触屏界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图形化界面。图标为手机设计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向,同时也是信息传播最重要的载体。图标与图形是不一样的,中间有很大的差别,图标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表现,它将“图”与“标”相结合,有指代意义;而图形就是符号或者几何线条勾勒出来的形状、轮廓,在手机功能里图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它是一种特殊的图形,而图形是绘制计算机的一个画面。由此可以看出,图标具有明确的指代意义,而图形却没有。

2.2符号学中的图标

图标有符号的特性它是一种指代符号,即可创造性、可认知性、概括性等;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就是图标信息的外在形式、所指就是图标的内在含义。在智能手机里“听筒”的外观就是由符号构成,就是所谓的能指;联系、通话的内在联想就是要传达符号的内容,就是所谓的所指。在符号学中,背景与符号、符号与符号之间都不是单纯的底与图的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某种生活联系。界面里所用到的图标是一种情感传达的方式,所以它不单单是一种符号。

通过上面的介绍,图标是一种被用户认可的符号的表达,它代表了一种事物与图标的最深的一层含义,图标是方便用户进行操作的一种形式。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进行手机图标的设计时过多的追求个性,所以现在的智能手机出现了不便于记忆、标识不明确或操作复杂的现象。所以在智能手机图标的设计上一定要重视手机交互设计和人性化设计。

3图标的人性化交互设计

智能手机的图标设计上最基本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图标设计的特点在于易于使用、简单明了,让人们在进行交互时能够操作愉悦并享受这个过程。也可以说图标的设计过程,就是要达到“以用户为中心“,图标设计的交互性和人性化极其重要。

当今的消费者都要求表现审美情趣、个人风格和自我意识,然而在设计上也是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丰富,体现了个性化。人性化的图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审美认知的愉悦感;第二是操作使用的简单性。“人性化”所展现出来的就是积极的人际关系,让沟通达到一致、自然、舒适和友好的状态,这是人际关系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在现代的设计观念中,图标设计方面更注重的是和谐的搭配、连贯的操作、合理的布局,使操作的过程更愉快、更高效。图标设计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性化,满足了精神层面与用户物质的不同需求。

4图标的人性化交互设计原则

4.1功能性原则

(1)可用性原则。人机交流是图标设计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图标的易用性和可用性就是通过交互性的好坏来决定的。所以产品的高效性与可用性是分不开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图标在人性化交互设计里所实现的有效、自然的功能可以由“好用”来体现。很多用户都觉得,记忆要比浏览信息难,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用户可以自已对产品进行正确的操作,而不需要去阅览说明书。

(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在人机工程学里来讲,就是用户在操作命令上和控制与显示上与图标都是一致的,这也跟人的习惯行为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满足了人在进行操作时的愉悦性,并重视了人性化。

(3)可识别性原则,就是图标能够快速、正确的进行传达。用户操作与图标的可识别性有很大的关系,在图标设计中人机交互的前提就是人性化,视觉渠道直观的反映了用户反馈及操作信息的效率。所以在对图标进行设计时,设计师一定要了解用户的行为方式、思维和语言等,从而可以将图标的可辩识性提高。

4.2图标的审美性原则

(1)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图标的设计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它与系统的操作是否连贯有很大的关系,它是很多个组合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与用户在使用时所产生的审美观相联系。统一的整体风格包括图标在布局、材质、比例、色彩等方面的统一,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率。在智能手机中,手机界面是不同的,图形符号都是比例相似的,并且有序的进行排列,最后组合成了图标,清晰的显示了图像效果,图面和整体的图底有明确的关系。

(2)艺术的实用性原则。艺术性的图标,满足了用户精神层面的审美观,展示了用户对个性化的追求,注重的是文化的流行性。从可用性方面来看,用户并不喜欢花哨的界面,同样的用户也不喜欢过于花哨的图标。所以在设计图标时,不要有华丽的堆砌,注重图标的艺术性时,也要看重图标的实用性。

4.3图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人机交流是手机设计中重要的一点,智能手机的开发使用上最重要的就是用户信息交互方式。图标在智能手机界面里是一种重要的人机交互方式。图形界面的手机交互在智能手机里表现的越来越自然,对图标的操作、智能传感和多点触摸技术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在人一机一界面交互过程里,图标设计的表现方式有很多不同的感受。用户操作手机时所使用的方式就通过点触图标等肢体动作,使用手机的方式也可以是用户本能或者是对事物认知的反应,因而人机交互中的信息输入与输出逐渐从二维发展成了三维,交互方式也由精确的方式到模糊的方式。所以人机交互的高效性和自然性的提升是通过用户界面的交互方式并结合了肢体动作、视线、声音等多交互技术与交互渠道而形成。要实现交互过程多通道化,突破常规交互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用户在不同的环境变化所使用的交互手段也会相应的发生转变),这是在以后的人机交互中新的发展方向。多通道的用户界面,使用户与图标之间的人性化交互得到了提升,提高了图标识别的效率,降低了用户在操作时的辨别转换和记忆压力,对于人机交互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结语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沟通的媒介不单只是智能手机。人机交互方式的发展将会走向多通道、三维交互方式,人机交互的形式会受到输出与输入时图标设计的创新,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满足人机交互方面用户的各种需求,更加重视人的因素,让用户真正的体验到人机交流的最真实感受。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上,设计师要不停地思考交互体验,还要开拓自己的设计思路,将智能手机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变化。

[1]徐刚编著.Windows用户界面设计与优化策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2]林锐,唐勇,石志强编著.Web软件用户界面设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美)汤姆凯利(TomKelley),(美)乔纳森利特曼著,李煜萍,谢荣华译.创新的艺术[M].中信出版社,2004.

【关键词】秩序感交互界面设计视知觉

引言

人们生活在秩序的环境中,感受秩序、欣赏秩序,也调整秩序。秩序感深深地积淀在人的视觉心理之中,表现秩序、创造秩序已不只是艺术家的一种冲动,广大设计师们也要再设计中考虑这一问题。

1何为秩序感

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设计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1]这段话不仅表明了秩序感是客观存在的,有其自然属性,也表明人类具有适应和感知秩序的能力。交互界面的“秩序感”就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交互设备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界面设计的“秩序感”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

秩序感不是人为的规定,它从本质上是一种规律性,是事物存在、运动、发展、变化的有序性。它不仅表现是一种自然形态,也是一种规律性和条理性,因此人们往往可以通过秩序感来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设计为多数用户服务,更加强调秩序感和规律性。交互界面设计的秩序感体现在视知觉的建构过程中对视觉经验和运动规律的适应、感知和选择,因此,探究秩序感在交互界面设计中应用的过程也是感知交互界面视觉秩序和审美心理秩序同构的过程。

2交互界面的视知觉和体验流程

2.1视知觉的构成

视知觉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说明:“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它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2]所以视知觉构成的首要因素就是视觉注意力,此外还有视觉记忆、图形区辨和视觉想象。(1)视觉注意力,即界面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产生进一步使用和互动的兴趣。(2)视觉记忆,好的界面具有很好的引导性,不要用户学习和记忆。(3)图形区辨,界面呈现给用户多重要的信息,信息的辨别和区分尤为重要。(4)视觉想象,界面除了展示用户正在使用的功能外,还应通过操作流程的连贯性提示用户下一步的操作。

以自助购票机为例,当页面出现“金额已足,请稍等”以及某一处灯光闪烁时,用户就知道做好取票的准备,丝毫不会担心自己下一步将如何操作。

2.2交互界面的体验流程

3交互界面设计中常见的几种秩序

交互界面设计同平面版式设计有很多共同之处,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学与艺术的原理进行文字、图形的布局设计,在有限的屏幕空间上将用户所需要的服务和信息综合呈现出来,将理性思维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秩序感就是在这些元素的排列组合中产生了,不但要符合人眼视觉的一系列规律,还要符合形式美的法则。但因为交互界面设计更加侧重人机交互,所以远不如平面版式设计那样自由,所以根据一般交互界面设计中的秩序感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点阵式、左上式、右下式、居中式和总体式等[4]。

3.1点阵式秩序

这种形式将设备的主要功能图标如点阵般排布在页面上,当图标较多时,用户大多可以创建文件夹,将功能用途相近的图标放在一起,这一形式的灵活性较大,可以让用户按照自己的需要排版界面,不仅用户自由度高,而且有强烈的秩序感,极易识别和使用。这类秩序感的界面常用于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表格1A)。

3.2左上式秩序

这种形式重点突出有层次,上方一般是标题,十分醒目;左侧是操作工具栏,自上而下排序,直观且富有条理;重要信息在右侧的较大区域内显示,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其优点是侧边栏与顶部显示导航信息,结构紧凑、安排科学合理,着重引导用户理性的选择所需操作,从左向右,先导航再浏览具体信息。这一形式的界面比较适合网页、音乐播放等软件操作系统界面,如酷狗音乐界面(表格1B)。

3.3右下式秩序

这种形式与“左上式”很相似,但是右下式更加强调具体信息,全局信息引导功能较弱,所以比较适用于类似自助售票系统的自助化公共服务设备和局部系统交互界面设计等。因为大部分人都习惯右手操作,所以主要功能键安排在右边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提高用户的操作绩效,如局部监控系统界面设计(表格1C)。

3.4居中式秩序

居中布局方式的优点是展示的信息内容量大,信息结构属于宽而浅类型,尽可能将信息呈现到主页,一览无余的供用户选择,所以比较适用于公共服务系统界面和局部系统交互界面等。但是这样的信息多而密,易产生视觉疲劳和接收错误;尤其是界面左右两边都有操作键时,用户反而会感到有些混乱[5],如PPS播放器的界面(表格1D)。

3.5整体式秩序

以上的几个案例反映了交互界面设计中比较典型的五种秩序,它们各有其优缺点,也都适用于不同的交互设备,给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带来了极大的助益。我们可以看出前四种布局方式的秩序感比较强,功能区分也很明显,所以用户操作会比较方便;但是缺点在于过于规律性的界面设计往往会显得格式化,比较呆板。从视知觉的角度分析,这些界面设计往往不能很快吸引用户的注意,但是区域辨识性高,易于记忆和想象,因而可以广泛使用。最后一种“整体式”布局在规整中又有个性的元素,不被条条框框所约束,显得自由而有趣。所以如何兼顾秩序感和视知觉要素的同时,在交互界面设计中加入有变化的个性化的形式,将是未来设计探索的方向。

本文尝试从秩序感和交互界面设计相结合的角度探究二者的关系,对秩序感在交互界面中的应用,以及用户视知觉的构成等方面做了分析、归纳和总结。平面版式设计的目的在于给欣赏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其印象深刻,所以多用对比、调和等方式来使得画面和谐;而交互界面设计的目的在于给用户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能给予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和服务享受,所以一个优秀的交互界面设计,不仅要仔细思考界面上功能按钮、程序跳转等基本要素,更要从视知觉的构成方面去考虑用户的视觉辨析和记忆,通过不同的秩序编排形式,达到减轻用户负担的目的。因此秩序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交互界面的总体格调是简洁有序还是丰富多变,通常不同类型的交互界面会选择不同的秩序感,来满足不同用户的视觉心理需要。

总之,利用人们与生俱来的对“秩序感”的认同和欣赏以及适应和选择进行交互界面设计,不失为一条发展交互界面设计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交互界面设计发展中,只有做到内容与形式、视知觉经验与心理定向的统一,才能促进人与设备的情感交流,进而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1][英]E.H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M].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陶晋,孟灿.视知觉特性对网页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04期

[4]张继萍.地铁自助售票机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5]周莉莉.人机交互界面的艺术表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关键词: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目标群体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1用户体验信息收集

在讨论手机的交互设计方法之前,需要先对手机的用户使用习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以及对用户体验的信息做一些收集整理。收集用户体验信息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二是确定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1.1如何确定目标用户群体

要对目标用户群体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以及用户体验信息收集时候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目标用户群体?市场之大,消费者何其众也,国内尚且如此,更何况国际市场,企业在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的时候,首先要针对所有的客户进行初步判别和确认,寻找能帮助我们获得期望达到的最能有效获取有用信息的用户群体。

1.1.1依据用户的需求对手机用户的分类

1.1.2依据用户的使用经验来进行用户分类

在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的时候,很显然,已有产品使用和交互经验,并且具备该产品或系统的交互体验的中级用户和专家用户,因在长期使用某部分交互体验时遇到的问题多且更具有代表性,因此相比较于那些没有体验的新手用户,可以为设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而新手用户提出的问题,也有利于设计人员认清用户与智能手机交互时的认知过程。因此在收集用户体验信息时,首先应考虑采集信息的对象,是所需设计的产品用户或者已有过类似使用经验的用户。

2信息收集的方法和途径

在理想的情况下,当用户体验产品的交互时,设计师可以通过某些技术和方法来获得用户的全部感官印象,掌握他们的情感体验。有技巧地对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可采用问卷、座谈、家庭访问、组织训练营、了解消费者每一天的生活。还要了解除了功能利益之外,消费者还需要的其它产品体验,如未满足的个性需求或者未被重视的心理优越感等。

需要调研的信息有:

(1)手机硬件部分,如手机的持机模式包括右手操作、左手操作和双手操作的方式;操作模式包括手指触控、笔触、按键、滚轮和长按;两种操作模式下的输入方式包括全键盘、九键、触屏键盘和手写输入方式;信息反馈形式如屏幕信息输出方式、声音大小、振动模式、灯光明暗等对用户的影响。

(2)手机的软件部分,如用户对屏幕信息结构的认识包括空间位置、信息排列顺序、信息的分类等;用户对信息导航的使用包括菜单、文件夹管理、搜寻特定文件;用户对信息传达的理解图形信息、文字信息;还有用户对交互反馈的获知即每个操作是否有明确的反馈等。

3智能手机上交互设计的方法和要点

根据用户体验信息的收集和用户分类,我们可以总结出智能手机上交互设计的方法和要点,它包括了硬件的交互设计方法,信息交互设计,软件交互设计和体验交互设计。

3.1硬件的交互设计方法:

(1)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按键大小等硬件交互要素;

(2)尽可能提供多种输入方式,包括键盘输入和手写输入,键盘包括数字键盘和全键盘。合理设计键盘使其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3)考虑环境对用户操作的影响。例如嘈杂的环境下提供震动的提示方式,黑暗又需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下选择指示灯闪烁发光的方式提示用户。

(4)同样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用户的影响,利用机械结构多样化设计实现单手操作模式和双手操作模式的切换,需要设计切换的便捷方式、屏幕方向的变化和键盘的转换等等硬件交互要素的变化。

(5)设计新奇的交互模式,将大大提升用户体验,例如sony的滚轮导航模式,和苹果的触点导航键(旋转和点击),都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3.2信息交互设计

(1)信息项目的排布密度合理,字体排列、图标排列的方式具有可调性,设计合适的方式来突出重点信息;

(2)使用用户的语言来传达信息,而非技术的语言。有效地使用“隐喻”。例如windows里面的“记事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隐喻例子,因为它和人们熟悉的日常概念联系在一起,所以用户可以很容易的理解这是一个什么工具。好的隐喻可以起到快捷的说明作用;

(3)字体大小、颜色、图标设计等制定规范,维持统一,可以决定可读性的好与坏;

(4)需要保持一致性的不光有每个功能软件或是服务的图标外观,更包括开机动画、细节元素和无形框架的一致,都需要贴合用户行为习惯进行设计;

(5)尽量避免同一个元素包含太多的信息,例如,颜色的使用不要包含太多信息暗示,因为用户不一定会注意到或是理解某种颜色所包含的暗示。

3.3软件交互设计

(1)具有导航功能。随时转移功能,很容易从一个功能跳到另外一个功能;

(3)方便退出。例如,提供两种退出方式,按一个键完全退出,或是一层一层的退出;

(4)让用户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使其做出下一步行动的决定;

(6)良好的防错机制。误操作后,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清晰提示。即使发生错误操作,也能帮助用户保存好之前的操作记录,避免用户重新再来;

(7)提供了解用户操作行为的途径,可以更好的帮助改善系统的操作;

(8)通过缩短操作距离和增加目标尺寸来加速目标交互操作。

3.4体验交互设计

(1)让用户控制交互过程。“下一步”、“完成”,面对不同层次提供多种选择,给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多种可能性;

(2)预设置的默认状态应该具有一定共通性和智能性,并对用户操作起到协助或提示的作用;此外,还应留给用户修改和设置默认状态的权限;

(3)图标、多媒体设计、细节设计和附加功能设计为体验增值,有效提升体验度;

(4)视觉设计,例如开关机动画、界面显示效果等;

(5)多方面考虑用户信息的私密性,提供有效的保护机制,例如指纹识别密码模式。

[1]JesseJamesGarret,范晓燕.用户体验的要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2]BlackboardNG网站[EB/OL].as9.study.省略/,2009,9-28.

[3](美国)AlanCooper,RobertReimann,DavidCronin.AboutFace3:TheEssentialsofInteractionDesign[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1).

关键词: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产品可用性;具体应用

1基本技术原理

人机交互的关键就在于优化界面,综合运用多样的技术措施来设计友好型的交互界面,从而给用户带来轻松和愉悦的交互感受。对于产品可用性来讲,具体在设计产品时如果能运用人机交互界面,那么就能符合更大范围的受众需要,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设计的水准和层次。人机界面是否具备友好性与互动性,这种要素在根源上决定着用户能否拥有愉悦的交互体验,进而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进行的筛选[2]。

2交互设计的思路

对于友好型的产品人机界面进行综合设计,应当密切结合不同类型用户的基本需求。设计者如果要优化界面设计,那么前提就在于密切结合最真实的用户需要。通常情况下,交互界面都应当具备新颖的界面结构,同时也要突显简洁性与美观性的界面交互优势。在完善设计的基础上,用户应当能感受到很强的交互性特征,用户具体在面对人机界面时也应当感觉到舒适,拥有审美的享受。

完善现阶段的产品设计应当致力于减少整体难度并且提升有效性。设计者只有考虑了多样的要素,才能在根源上杜绝界面设计中的各项缺陷,进而保障产品本身的可用性。产品可用性的关键应当落实于交互式产品设计,这种设计的根本目标在于简化性能并且提升产品本身的综合功能。作为设计人员,应当遵照人机交互的基本流程来实现产品界面设计,对于用户内在的感情予以充分考虑。

3具体的设计应用

首先,设计交互界面应当突显可用性的原则。具体在设计中,设计人员有必要遵照现行的流程和指标来设计新颖产品。产品设计只有体现了可用性,才能在根源上确保符合纠错性、容错性与迅速响应性的特征。因此在着手设计前,设计人员就应当紧密结合产品可用性的基本指标。具体的做法为:设计人员先要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对于用户偏好、日常习惯与用户体验等要素都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第三,交互界面产品也要具备更强的稳定性。设计人机界面不仅应当保障灵活性与新颖性,更重要的是提升稳定性。具体而言,产品可用性本身就包含了稳定性的基本指标。人机界面应当能为受众提供全新的感受,同时也要提供相对稳定的界面操作流程。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紧密结合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在各个流程的界面设计中都要融入稳定性的考虑。产品的稳定性与可用性都应当属于核心的产品设计指标,只有全面加以完善,用户才能真正享受到便捷、稳定与高效的人机互动与服务。

4结语

关键字:业务访谈;人机交互界面设计;需求分析;软件开发

Human-ComputerInterfaceBasedonBusinessInterview

LiuTong

(BeijingInformationScienceTechnologyUniversity,Beijing100192,China)

Abstract:Themethodofresearchinghuman-computerfrombusinessinterviewincludesplane,item,prototype,catchinginformation,notesfordevelopmentteam.

Keywords:Businessinterviews;Man-machineinterfacedesign;Needs

analysis;Softwaredevelopment

人机界面(Human-ComputerInterface,HCI)是指人与机器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

业务访谈,又称需求分析访谈,是软件项目开发需求分析阶段重要、高效的调查客户、用户需求的手段。

随着Windows7的问世,iPhone手机的普及,从操作系统到移动平台,从PC厂商到软件企业,人性化的IT产品正在不断地冲击着消费者的购买欲,“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也得到了IT业界的广泛共识。无论是基于.NET的应用开发平台、基于J2EE的开发平台、协同开发平台抑或是Web应用开发平台等诸多平台下开发的应用软件,良好的、人性化的人机交互特性在开发中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良好的界面是用户的需求,就要从业务访谈起对其进行调查。

一、业务访谈策划

二、展示快速原型

三、在迭代中前进

客户往往很难用言语表述“我想要什么”,甚至展示了快速原型,也未必能让你的客户说出“好”与“不好”。真正的答案在于用户的体验。我们不妨使用敏捷开发,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Scrum、XP、CrystalClear、态系统开发方法(DynamicSystemsDevelopmentMethod,DSMD),每次迭代都会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在不断地迭代中修改用户的不良感受,并即时回馈给用户,在一次次的迭代中,完善用户需求。

四、捕捉需求

如果把业务访谈比做try语句里的执行动作,那么我们现在要谈的就是catch。所不同的是,我们既要捕捉到异常,也要捕捉到正常。也许我们会从纷繁复杂,字迹潦草的访谈记录中以及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提取的很多信息。但那些信息只是简单的罗列罢了。我们要从这些复杂信息中提取到我们所需要的内容。捕获需求本就不是技术层面的事情,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不光适用于人机界面访谈,也适用于整个需求分析。通常情况下,客户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的,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界面,什么具体的人性化功能,他们是不甚了解的,他们只知道某某软件使用的是舒服的,用着是方便的。这对访谈者与需求分析师的要求就很高了。客户的需求往往就是我要使用的方便、我要实现我的功能。他们往往不会主动提出他希望软件在界面上的细节。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访谈者、需求分析师就要主动捕捉到客户潜在的需求。

五、写给开发团队

笔者认为,好的软件是让用户使用得淋漓尽致的软件,能够把硬件资源发挥到极致的软件。在面对标准化与用户个性化的抉择时,用户的意见是重要的。而开发团队不应以自己的审美角度和思维方式来构思界面设计。要从访谈的策划起就要抛开所谓的“专业”的想法,这是对以用户为本的生动体现,访谈结束后,抽象出种种需求后,再结合认知心理学、美学等专业领域,升华用户的需求,人性化的软件产品也就应运而生了。

参考文献:

[1]管仕平.人机工程学在计算机软件界面中的应用.广西工学院学报,2001,41

[2]潘加宇.铅笔和纸最有效而不是电脑――温伯格需求访谈实录.北京,程序员

[3]张云鹏.基于认知心理学知识的人机界面设计.西安,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

THE END
1.交互设计做什么?作者:Heidi格物志 ,分类:信息和交互 24.交互设计那些事儿(二)2011-10-31 23:36 《交互设计那些事儿》之一完工后,承蒙各位抬爱,在微博时代被大量转发和分享,也让我收到一些邮件,询问我下篇为何还不出来?请原谅我的惰性,每个周末都给自己找了不少借口一拖再拖,上个周末又在家里养了两天的病——在此提醒朋友们https://ucdchina.com/topic/15
2.交互设计师工作二三事(三)——导航分类与应用导航栏的类别有几种,在许多设计或者交互的专业网站上都会有所总结,以下是我一名同事总结的文章,供大家参考http://www.woshipm.com/pd/186928.html 这里我也再复述一遍,只是为了按照自己的思维帮助自己整理脑海中的信息,内容更多的来自于同事的文章。 导航的类型 https://www.jianshu.com/p/556d104c6019
3.产品设计的分类有哪几种?产品设计的分类有哪几种?主要是这 4 类: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一项工作。如果大家对其进行拆分的话,其实可以得出很多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方向。对于新人来说,精准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利于后期的就业选择。接下来,本文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产品设计一https://js.design/special/article/product-design-categories.html
4.常见功能设计之“分类”和“TAG”(二)交互设计常见功能设计之 “分类”和“TAG” (二)交互设计 。 接下来具体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1、如果不管具体怎么去运用,那么”分类”和”TAG”在存在的价值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用来归类和总结事物的。 所以如果你们的产品只有其中的一种,你也无须太在意什么”分类”"标签”字面上的区别… https://www.unjs.com/ziliaoku/dn/222016.html
5.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研究及其可视化摘要:目的 从交互设计方法的分类及可视化视角出发,探索交互设计方法在设计流程、研究范式与概念关注点上的态势,探讨未来交互设计方法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梳理交互设计的发展脉络与技术、行为、社会三种定义视角,以交互设计经典定义的概念关注点比较分析作为研究基点,选取九十三种交互设计常用方法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分类可视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bzgc202004006
6.什么是ui界面设计ui设计工作职能分类 1.图形设计 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工,当然实际工作内容不单纯是意义上的美工,而是软件产品的外形设计,国内目前大部分的ui工作者都是从事这一方向。 2.交互设计 主要就是设计软件的操作流程、树状结构、操作规范等。交互设计就是做整个项目的交互流程,使操作更加简单、直接、突出主题。 https://www.hxsd.com/content/30876/
7.产品读书《设计心理学14》设计51CTO博客利用声音作意符:真实的、自然的声音同可见信息同等重要。声音的设计应满足如下标准:报警功能,定位功能,减小骚扰,标准化与个性化。 5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何以出错:不能因为发现了人为因素就停止调查。 差错的两种类型 1. 失误的分类2类:行动失误和记忆失效。 https://blog.51cto.com/u_12667998/6543759
8.AxureRP8产品原型设计快速上手指南在做交互设计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用户对信息的理解,我们会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将同一属性的信息放到一起。RP8正式版中对属性和样式面板进行了重组和分类,更便于查找各类部件的属性,减少上下翻页以及选项卡切换等频繁操作。 工作环境介绍 1.2 页面面板 由Axure RP7中的站点地图发展到Axure RP8中的页面面板,更加表明https://www.epubit.com/bookDetails?id=N32085
9.物联网正火,如何入门智能手表设计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设备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而为了适应人们的使用习性、应用场景,智能设备也需要在产品设计、交互设计上做出更优方案,以达成更舒适的用户体验。那么,设计师该如何设计好智能手表这一类工具设备? 01 前言 1. 什么是IOT https://36kr.com/p/1718975256788225
10.如何设计智能汽车交互?WHY 为什么需要人机交互设计 SAE分类法将自动驾驶分为以下6个层级。 L0级(用于分类完整性)为完全的手动驾驶。 L1级以手动驾驶为主,但有一个辅助驾驶系统。横向与纵向控制都由驾驶员负责,其中典型的辅助驾驶系统,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可在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中对相应部分的目标和事件具备自动探测与响应的能力。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39791928941347360
11.人机交互学习3交互设计目标与原则交互设计目标 可用性目标 可用性目标不仅涉及人与之正在发生交互作用的系统,还包括系统对使用它的人所产生的作用。 易用性(learnability) 指使用系统的难易,即系统应当容易学习,从而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应用系统来完成某些任务 易用性是最基本的可用性属性 https://blog.csdn.net/qq_51580006/article/details/131195523
12.WebUI设计理论学习笔记web-ui是什么--网页的界面设计 UI就是用户界面,包括三个方向:用户研究,交互设计,界面设计。 WUI是网页用户界面。wui设计与常见网站建设的区别是,wui注重人与网站的互动和体验,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 关于屏幕分辨率 确定计算机批屏幕上显示多少信息的设置,以水平和垂直像素来衡量。显示分辨率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像素个数https://www.imooc.com/article/details/id/20171
13.关于举办2021年校级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一、大赛作品内容分类 2021年大赛作品内容共分7大类(组),分设: 1.信息可视化设计。 2.数媒静态设计(普通组)。 3.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 4.数媒动漫与短片(普通组)。 5.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 6.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普通组)。 7.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 https://www.qztc.edu.cn/jkxy/2021/0426/c6998a249802/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