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更加重视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园林工程的重视度逐渐提升,逐渐地在园林工程开始施工中应用一些生态理念,以此来做好保护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生活品质。
1、生态理念在园林工程中施工的原则
1.1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和适宜性原则
对于园林建设,有必要选择一些适宜的植物,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壤的性质,以期选择一些适合种植的植物。而种子的选择必须能够保证环境的生长才能起到美化的作用。而各种植物选择的种子必须合理搭配和各种类型的植物、植物与种植,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生态类群,以避免某些病害,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
1.2节约成本的原则
对于园林工程而言,生态理念不仅体现在环境上,还体现在相应的成本节约上。在设计的景观设计师,必须节约成本的原则,保证质量成本的前提下,节约成本,从而达到材料和节约使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1.3坚持美观实用性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必须要对其美观性进行全面的思考,对于园林本身来说,必须要考虑其美观性,在融入生态理念的同时,扩大其美观性,使人们在享受清新空气的同时也享受到植物的美观。
2、生态理念下园林绿化工作的创新
2.1明确绿化管理目标
园林绿化管理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做好园林绿化能带来很大的生态效益。作为园林管理人员,首先要有服务意识,要在园林绿化和绿化管理上进行创新。o论是园林管理,还是园林养护工作者,都要做到尽职尽责,保持足够的绿化工作责任,才能在创新管理和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取得成就。
2.2先进材料和工艺的运用
2.3增加宣传力度
2.4建立生态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系统
虽然城市景观设计体现在植物的生态要素,但许多栽培和迁移到花园,这个人造景观的外来植物的生存是脆弱的,很难依靠他们的生育形成和谐的生态系统,与人工植物需要维护和管理的专业化、价格昂贵,因此景观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园。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在园林中的天然植物,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自然生长,形成和谐生态圈的植物景观,实现和谐生态景观的真正意义。
2.5积极利用全新技术,实现园林资源再生利用
景观生态环境平衡自足资源需要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是生态理念下景观设计的本质。为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新的生态技术,实现各种资源的再生利用,保持景观本身的生态平衡,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例如,无土生态栽培技术的积极利用,其他植物养分和水分利用的增长和其他植物繁殖的形成,使生态景观生态循环。
2.6坚持生态理念与园林艺术气息和谐统一
坚持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追求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这并不是片面地坚持生态理念,放弃园林艺术气息,更不应将园林景观的艺术追求建立在牺牲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生态理念,精心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生态需求和艺术需求是可以同时得到满足,二者能很好地和谐共存,实现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目标。例如,在园林景观供水、灌溉系统中,把雨水回收处理,再通过喷头对植被进行灌溉,不仅满足了生态节水的要求,喷水灌溉也体现出了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特性,使生态理念与艺术气息和谐统一。
结束语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仅对绿色创新园管理城市的发展,但也要考虑到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为居民和游客享受绿色管理的城市文化生活的需求和美好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和谐的人,自然思想,做到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对于城市的创新园林建设和绿色建筑,要实现生态园林建设的目标,大力优化绿色园林环境的工作,从而实现绿化率的不断提高。提升绿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是每一位从业者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凯归.贵州民族地区政府创新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
[2]石钧元.基于陕西商洛文化为背景的“仙娥湖”住宅区景观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4.
[3]董瑞龙.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实现首都园林绿化更高水平科学发展[J].林业经济,2009,01:20-21+31.
关键词:动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同创新
校企合作教学,在国内的高职院校中已十分普遍,这种看似能达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的合作教学模式,面对知识结构跨界、技术更新频繁,产业结构复杂的动画专业却显困惑重重。近年,本科高校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协作平台搭建,从较简单的由学校为满足企业需求来调整其人才培养计划,引申至校企双向引导共同成长的合作模式,而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对企I、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画专业是否能适应这种改变呢?
本文以广东几所高校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经验为研究中心,归纳出主要的合作模式,并从不同企业、学校、教师与学生各自的差异出发,分析在这场难以公平的合作与角力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探索高校的动画专业是否能搭建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校企协作新平台,以获取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达至多方共赢。
1动画专业现有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高校动画专业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有很多,但根据其操作形式、对企业、学校与学生的要求与影响,可归纳为以下三大模式。
1.1加工项目实践型
1.2命题比赛竞稿型
1.3科研或教学协作型
不管是上述的何种合作模式,主要的项目资金均由企业提供,高校则负责提供人才组织与管理服务,而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项目开展的基本保障。因而,在校企合作中所涉及的企业、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需求差异便成为最大的影响因数。
2不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差异
动画本身便是一门跨学科专业,且受到泛娱乐产业的带动,目前动画专业学生可适配的企业在规模上、业务内容上、企业理念上均有极大差异,这必然导致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不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需求与付出。
2.1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差异
2.2不同业务企业的需求差异
2.3不同理念企业的需求差异
3不同高校师生对校企合作的需求差异
3.1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差异
由于动画专业本身的跨界性,在目前广东高校动画专业中,有部分教师仍把动画定位于艺术创作,而部分教师则致力于把动画上升为应用设计学中,前者强调自我意识的表达,后者则强调服务意识与解决问题,这种差异的讨论在人才培养中本很平常,但在校企合作中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在挑选合作项目,合作企业,合作模式只是都会有不同的选择,而因此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巨大差异。
3.3不同高校对校企合作利益追求的差异
不同高校、教师在校企合作项目中也存在利益追求的差异。动画是艺术学下学习成本最高的专业之一,其实践设备的投入也让多数高校倍感压力。广东多数高校的教学研究资金并不充裕,且高校评价体系中对科研到校经费也产生了巨大压力,高校为引入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项目而一再在合作协议上作出让步的情况十分普遍。
3.4不同学生的自我人生规划需求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不同的理想职业、不同专业技能水平与追求。在理想状态下,高校应该基于学生自行选择参与校企合作的权利。但是在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之下,校企合作的选择权在学校与教师手上,学生可以选择的几乎只有认真参与或应付式参与而已。
4结语
广东高校动画专业的校企合作中参与机构与个体均存在复杂的差异性,这导致难以简单地划分或判断哪种校企合作模式更为优胜。从合作模式来说,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共赢协作在理论上是最占优势的,但这取决于合作的机构与个体是否均满足条件,否则盲目追求过高的理想反而会因脱离实际而无法前行。
鉴于目前广东高校动画专业中所存在的差异以及行业发展情况,高校动画专业首先应脱离影视动画的限制,站在更高的高度观察整个泛娱乐行业,寻找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向。高校在树立校企协同创新理念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阶段性目标,通过阶段性合作提高学校自身的影响力,教学效果,人才竞争力,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校企合作形式,渐进式地进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3.
[2]毛勇.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动漫产业[J].当代电视,2016(10):100-101.
[3]王再越.“订单式”教育模式对动画人才培养的益处初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5):53-54.
[4]王宁宁,罗敏.动画工作室校企深层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7).
[5]费芳.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6(24):44-47.
[6]刘增安,王清华,尚晓雷.影视动画专业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5):75-76.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护理路径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日趋增多,老年人运动及神经活力较低,其机体控制力差,感觉功能衰退,保护性反应迟钝,老化的皮肤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外伤后自主活动能力降低,这些因素使得老年人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压疮,又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压力、摩擦力或剪切力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害。压疮一般发生在骨突处,如骶尾部、足跟和髋部。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患肢牵引、石膏固定、制动等因素,压疮成为首要的危险因素,预防被广泛认为是控制压疮最有效的方法,而护理质量又被认为是处理压疮的关键因素[1]。笔者对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应用预防压疮程序化护理路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67.4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1例,股骨粗隆骨折55例,骨盆骨折2例,多发骨折2例。
1.2预防压疮的程序化护理路径
1.2.1评估: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assessmentscale,ras)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常用的是braden量表、norton量表、waterlow量表三种[2]。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前两种量表,尤其是braden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ras。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在患者入院即进行评估,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经评估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使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1.2.2预防
1.2.2.2建立皮肤护理卡及有效翻身: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4]。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帮助患者放置正确的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保护皮肤清洁、干净,避免潮湿刺激。各班详细记录患者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对病情危重的患者改变必须保证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处于平衡状态及不影响其他治疗为前提。牵引患者可垫高足跟,预防足跟压疮,但需进行间歇性还原,以防止骶尾部产生剪切力损伤。
1.2.2.4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做好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功能锻炼对骨折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鼓励其健侧肢体活动,利用健侧臂力的上拉,护士协助可抬起臀部,增加肺活量,及加强受压部位减压,帮助患者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所有能活动的关节,促进胃肠活动,增加食欲,增加局部供血,改善末梢循环。可练习股四头肌收缩与放松,踝关节背伸与跖屈活动。
1.2.3治疗:一旦皮肤破损形成体表创面,可根据创面特点进行护理干预。
2结果
通过对120例应用预防压疮的程序化护理路径,除1例由于低蛋白血症发生ⅰ度压疮,其余119例无压疮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
3讨论
【参考文献】
1thejoannabriggsinstitute.pressuresorespart1:preventionofpressurerelateddamage.bestpractice:evidencebasedpracticeinformationsheetsforhealthprofessionals,1997,1:16.
2pancorbohidalgopl,garciafernandezfp,lopezmedinaim,etal.riskassessmentscalesforpressureulcerprevention:asystmaticreview.jadvnurs,2006,54:94110.
3汤京云.康复护理程序对68例压疮患者的疗效影响.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1102.
4李爱菊,刘炜.老年住院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970.
5reddym,sudeepgs,rochenpa.preventingpressureulcers:asystematicreview.jama,2006,296:974984.
6woodburymg,houghtonpe.prevalenceofpressureulcersincanadianhealthcaresettings.ostomywoundmaruge,2004,50:2238.
一、打破单一的绘画模式,调动幼儿自主性。
幼儿年龄较小,没有自控能力,单一的在纸上频繁的绘画会给孩子造成乏味空洞的感觉,所以我在幼儿园开辟出一小块可以画画的空地,专供幼儿画粉笔画,幼儿也乐于尝试新的绘画模式,不再单一的在纸张上固定的画。粉笔画、油画棒画、巨幅画等等都打破了幼儿只是坐在那张小纸上的作画模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乐于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发了幼儿绘画的情趣。我班天天小朋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不喜欢画画到有点喜欢,从有点喜欢到热情高涨,从不会画到画得好,充分感受到了画画的成就感,同时在丰富的绘画活动中体验艺术的魅力。
二、在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自我表达方式
有一次我们大家在讨论“欢乐的六一怎么画”,大家都在热情的讲述自己的创意,但是邓家奇小朋友一言未发,我起先还以为是他有点不舒服而没有多在意,就在小朋友们画画的时候我看到他在纸上画满了长短不一的竖道,还有一个撑着雨伞的人,我突然很想指责他,但是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要在这么高兴的节日里画这些呢带着疑问我询问了邓家奇,他的回答很让我吃惊:“我奶奶回老家了,我想她,多会儿再回来我画的是下雨了,我等我奶奶了!”说着还哭着。我也感受到了孩子的心情,艺术活动就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的重要方式”,而我又有什么资格去阻止他的这种表现呢,所以,教师不应该去干预和控制,让幼儿在绘画中尽情的表现吧,尊重他们的情感宣泄,尊重他们的自我表达。
三、美术活动中注重开放性的教学评价张扬幼儿的个性
中国画色彩特质解析
后现代主义符合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随着跨国资本席卷而来的市场化浪潮,以及网络联成的无所不包的信息集合,后现代主义在中国也已成为一个跨时代的文化事实。后现代语境中的绘画创作主体——艺术家,他们往往会对中外经典图像、造型元素进行自由地挪用和虚构,自我和他者、历史的诗意和现实的困境混杂在一起,出现了一种超文本拼贴、置换、戏仿的效果,使得原来极为熟悉的创作方式透露出更加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古典的西方色彩体系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出现了明显的裂变,对自然色彩体系的背离、挪用成了一种有效的策略,艺术家努力发掘色彩理念中的哲理特质,通过对异文化元素的机动运用等等手段让自己作品的色彩呈现出浓郁的后现代气质。与之相反,当代中国画在创作理念、方式、技法等等方面对本民族传统的执意追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应,色彩的运用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表征。究其实,后现代情境使得我们获得一种新的考量方式,使得中国画色彩某些原来被忽视的特质凸显出来。
其次,中国画的色彩巧妙地将深奥的哲学命题转化为操作性很强的对比方式,营造出了独有的视觉模式。中国绘画的色彩观极具哲学意味,它通过色彩对比完成这种哲学意味的转化。这种哲学意味与老庄思想互通,而对比方式也是极具民族特色。邹一桂在其《小山画谱》中就有着类似的表达:“五色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青紫不宜并列,黄白未可肩随,大红大绿,偶然一二,深绿浅绿,正反异形。”再比如,文人画对黑白有着这样的总结:“黑为色之父,白为色之母”。文人画的水墨体系其实是色彩对比的极端应用,我们可以许多有类似对比画论的经验总结。比如,布颜图在《画学心法问答》中云:“吾以干、淡、白三彩为正墨,湿、浓、黑为副墨。墨之有正副,君臣。君以定之,臣以成之。”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文人画色彩的水墨选择是老子“五色令人目盲”观念的反映,其实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其最深层的选择内因应是中国儒、道“刚柔相济”思想的体现。色彩对比的最佳状态即为“执两用中”的平衡观,两种色彩的平衡不可能是绝对的,它应是始终处于不断调整中的动态平衡。中国画家巧妙地赋予色彩以深奥的哲学使命,并通过对比方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视觉模式,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一朵不可或缺的奇葩。
再次,因为中国画本身所具有的适应能力,当代中国画家便对西方色彩体系主动地进行了挪用。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近代西画随着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之风的潮流进入中国,西画的“写实性色彩”对中国画色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艺术家自然挪用西画色彩模式的做法源于当代中国画研习中对西式写生的提倡。而这种借鉴西方油画的色彩方式使得原有的用色模式和评价方法发生了改变,人们在欣赏此类作品的时候,会自觉地运用两套评价模式,在其间来回游走,形成多层次、往复式的全新结构,比如如何重新诠释“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含义、传统笔墨与现代色彩构成如何有效地融会贯通、写意与写实该在什么样的层面上巧妙组合等等都成了不可回避的新命题。
现代中国画在保持了中国画色彩象征性和哲学性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吸收了西画的色彩规律,取得了色彩在西画中一样的独立审美价值。在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运用的范围内,对经典用色模式和代表性图像色彩关系的重新理解与改变是中国当代中国画色彩最显着的特征之一。当然,这些创作都不是对西方色彩理念进行普通意义上的临摹与拷贝,中国画画家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着不同的针对性和多种寓意,色彩的错位运用折射出他们对本土与外来艺术定位的游移和多重意义的思考和认知。这既是他们对造型语言本身的实验,同时也是他们对自我和他者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这样的错位本身就极具后现代意味。我们从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何家英、桑建国等作品里可以观察到这种用色模式的精彩运用。艺术家不再受制于传统审美确定的规则,他们这种解构式的创作准确把握着观者的期待,使得熟悉的色彩系统陌生化,让观者体味到新模式和新视角所产生的惊喜,以及摆脱规则后所获得的心灵自由。在这样的创作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超文本拼贴、置换、戏仿的效果,使这些原来极为熟悉的用色方式透露出更加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西画色彩和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融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色彩与笔墨在画面中各有千秋、相得益彰,增强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
后现代情境中的中国画色彩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画色彩这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和艺术家的后现代创作方式的主动运用,并不能回避这样一些时代命题:当代中国画色彩是否解决了程式化的问题对中国画的任何解读是否能够脱离物理意义上的时空纬度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这样一些思考:
1.程式化反思的必须
所谓“程式”是指前人经过漫长的积累、提炼、归纳概括出来的经验范本,它是一门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有规律的技法模式。国画用色的程式化表现是建立在主观性基础上,以儒、释、道为依托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主观色彩,成为国画色彩规范。比如六法中“随类赋彩”的提法就是一个明证。所谓“随类赋彩”就是画家根据客观物象的基本色调、基本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画家主观认识与理解,对物象进行分类,在“气韵生动”的前提下进行着色赋彩。这里的“类”有“类型”、“程式”的含义。中国画独特的设色程式是类型色彩的提炼,这种类型色彩使某一类型画风,如浅绛、青绿,成为固有的模式。“随”就成了一种随类型(程式色彩)而赋彩。中国画色彩运用得更多的是归纳和总结色彩的类别,并不重视自然界色彩的多样性,使色彩的表现有类型化和程式化的特点。庄子曾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过度的程式化,会束缚天然的诗意恣意抒发和表达。一旦画家技艺堕入对程式的一种习用,那么,我们似乎就不能自豪地宣称色彩的某些理念的进步性,成为前人心疼亦步亦趋的“不孝子孙”。
2.情境分析的必须
当我们将中国画的研究放置在后现代的语境中,不免引发一种“中国画是落伍的,它必须向西方绘画学习”的这样一种误读,并在孰优孰劣的比较中,出现艺术发展的单向规律或进步落后等等结论。对于这样一些的困惑,我们可以尝试借助情境分析来解决。在波普尔哲学的意义上,艺术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标准当然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艺术的情境是复杂的,没有客观的标准可以判断它的好坏。情境逻辑对风格问题提供了纯粹社会学的解释,它认为艺术家之间的竞争和技术变革往往会导致意外的后果,即旧有的规则被全部推翻,从而使风格和趣味出现裂变。因此,中国画的色彩体系与西方色彩体系不存在孰优孰劣的比较结论,他们各自的价值毋庸置疑。他们相互学习的历史从有中西方艺术交流记载伊始,中国画的用色方式有着令西方古典绘画色彩惊艳的“前卫色彩”,他们色彩理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曾依靠中国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