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在体验过形形色色的产品后,是否这样问过自己:
为什么按钮越大、越容易点击?
为什么主按钮与辅助按钮样式不一致?
为什么相互关联的按钮需要相互靠近摆放?
为什么有些按钮要放在角落?
…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下图中,右侧蓝色块代表需触达的目标,直线代表用户到达目标之间的距离。很明显,目标与手指的大小相差无几,在目标较小、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误操作的概率很高,用户只有放缓速度、集中精力才能精准触达目标,这也意味着用户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才能完成操作。
站在用户角度,设计师可以换种方式思考,是不是将目标放大、或缩短用户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特殊场景中,如果目标不允许被放大、也不可以改变相互之间的距离,那就退而求其次,只要扩大目标的触控热区,也是一种减少用户误操作的有效方式。
现在回到上述问题,其实这些都可以用人机交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费茨定律」来解释。接下来我们将从费茨定律的概率、定义以及界面中的应用等几方面深入了解。
一、了解费茨定律
1.费茨定律的基本概念
如下图,看看我们从伸手至拿到咖啡杯的整个过程,杯子的大小、与手之间的距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2.费茨定律公式
D:指点设备位置与目标之间位置的距离;
W:目标区域大小;
a、b:为常量,指点设备的物理特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定上限,并非目标区域无限大、距离无限近,凡事都有一个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其他原则以及从反复实践中得到最佳结果。
3.生活中的案例
汽车上的油门和刹车是一个用来诠释费茨定律的经典案例,虽这两个部件同等重要,但从安全角度来讲,刹车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油门,错用刹车可能是车祸,而错用油门往往是惨剧、悲剧,扯远了……
二、费茨定律的核心切入点
1.以距离为切入点
1)负面操作的距离设定
当我们设计界面和交互时,有时候为了挽留用户、提高转化,会刻意制造操作难度。比如"取消订单",货拉拉就采用了费茨定律的负面操作,减小目标区域大小并加大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将"取消订单"按钮设计得小而隐蔽。
2)满足操作习惯的距离设定
在PC端中,右键菜单的设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点击鼠标的位置是明确的起始点,在就近位置弹出菜单可以大大降低目标与起始位置的距离。此外,主流移动端规范中,iOS与MaterialDesign的气泡弹窗菜单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这在许多APP中也很常见。通过借鉴这些设计思路,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产品界面和交互,提高用户体验。
另外,在一些功能设计中,有时候我们面临一些具有联动关系的功能场景。这些场景通常非常具体,但具体的案例并不多见。当一个页面功能繁多时,我们往往无法确切知道用户想要做什么。例如,用户点开电商历史订单页面时,可能会想要查看物流、订单号、评价、复购或联系售后等。由于可选择性太多,我们很难确定用户的真实意图。
对于手机这样的小屏设备,拇指最常操作的区域是屏幕右侧中下部。因此,将主要功能操作放在这个区域可以减少操作距离。通过这样的设计策略,我们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还能增强产品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当一个页面功能繁多时,我们需梳理功能优先级和操作频次数据,优先级高、频次高的操作应结合当前设备的操作习惯,以提升用户操作效率。
以淘宝订单详情页为例,其页面信息丰富,且不同订单状态涉及的功能展示各不相同,但无论页面如何滑动,总有几个关键操作被固定在底部并居右排列。对于那些次要操作放在左侧「更多」里面,以气泡弹窗的形式打开,尽可能的使关键操作符合当前设备的操作习惯。
2.以尺寸为切入点
1)加大按钮尺寸
对于功能单一、页面内容简单的页面,放大按钮尺寸是一种有效的设计策略。它不仅能丰富页面内容,使其看起来更加饱满,还能提高用户点击按钮的准确性和便利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这种设计方法尤其适用于那些需要用户快速作出决策的场景,例如Keep的运动页面。
2)加大操作热区
三、界面中的运用
1.底部按钮——缩短手指的移动距离
面对顶部返回键单手操作不便和底部返回键容易遗忘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些便捷的操作,iOS用户可以按住左侧屏幕边缘向右滑动实现返回上一步操作,而安卓用户则可以使用自带的虚拟返回键。
2.来电显示-不同场景的区别对待
在iOS系统中,来电提示在锁屏和苏醒状态下的接听方式有所不同。
而在苏醒状态下,用户已经在使用手机,此时采用滑动操作的距离过长,不够便捷。因此,设计为按钮的样式,用户可以快速点击接听或拒绝来电,从而提高操作效率。这种设计考虑充分运用了费茨定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操作体验。
3.朋友圈编辑-边缘无限大
「边缘目标无限大」的设计理念在移动端的应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朋友圈编辑为例,删除照片的操作不再需要手动点击删除按钮,只需将照片拖拽到屏幕底部即可完成删除。
这种设计简化了操作流程,使用户在删除图片时更加轻松自如,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点击。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也充分展示了「边缘目标无限大」的优势。
4.手势操作-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在安卓和iOS两大操作系统中,长按和侧滑编辑功能在列表页的编辑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户通过长按或侧滑列表,对应的操作将出现在离手指最近的位置,可以快速地激活操作按钮,大大提升了操作效率。
5.表单设计-距离最后一项字段最近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单手使用手机的情况。超过50%的用户习惯使用大拇指进行交互,因此在设计移动端表单按钮时,除了考虑用户填写顺序和"屏幕热区"外,还需要注意按钮的大小。为了方便用户单手操作,我们应该将按钮设计在"屏幕热区",并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适当增大按钮的大小。
6.隐藏不常用按钮-降低视觉干扰
在设计时,对于不经常使用的按钮或希望增加操作难度的场景,可以考虑将按钮放置在较远的位置或进行隐藏设计。这样可以提高用户操作的门槛,减少不必要的误操作。京东的订单列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将不常用的按钮放在"更多"里面,既方便了后期的功能拓展,也避免了低频操作对用户造成视觉干扰,降低了用户的识别难度。
7.关机-特殊操作的逆向设计
在交UI设计中,反向思考、逆向使用费茨定律的例子屡见不鲜。当不希望用户过于方便地操作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思维方式,增加用户的操作难度。
四、结语
对于费茨定律,我们不应局限于数学的框架,而应将其视为一种启示,激发我们的设计灵感。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它,我们能够打开一个全新的设计世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提升用户操作效率是设计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被忽视。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一目标,通过运用费茨定律等设计原理,创造出直观、高效的用户界面。
以上是笔者对费茨定律在设计中的一些基本认识和心得,虽然所涉及的工作领域有限,但相信这些观点对于从事设计的同行们会有所启发。如果您对费茨定律感兴趣,或者想要深入了解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专栏作家
大漠飞鹰;公众号:能量眼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致力于产品需求的驱动、产品体验的挖掘,利用设计的手段为受众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即好看、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