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内容显示,该地铁商业街位于杭州地铁4号线的终点——浦沿站,这也是离“浦沿三子”比较近的地铁站。
那么浦沿站商业街是否真如该up主所说,商铺全部关闭,几乎没有人流量?
若真如此,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浦沿地铁商业街的落没?
小凤凰在某工作下午到达浦沿地铁站,彼时上下车的市民并不多。
吴小糖沙拉煎饼
沿着D出口指示牌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家二手回收的数码店,再往里就是一排排关门的商铺,还挂着之前的产品LOGO,其中不乏我们比较熟悉的品牌,比如COCO都可、快鱼、巴比、卤人甲等等。
店铺都关门
当然,也有比较坚挺的品牌,比如汉堡王,店面较大,还贴上了一些圣诞装饰品,虽然是下午,但店内依旧有三四位消费者,甚至有人边用电脑工作边进餐。
还在营业的汉堡王
某店员告诉小凤凰:“人一直都不是很多,生意很冷清的。”
一位正在用餐的男士表示:“我是附近上班的,上午有事情公出了,现在回来还没吃午饭,下了地铁就来吃一点再回去上班,平常不太会在这里吃。”
除了汉堡王,还开门的店铺就只剩一家“乐摩吧”了,整整齐齐摆放着几张按摩椅,但小凤凰驻足好久也没见有人进去使用。
营业中但是无人消费的乐摩吧
在商业街沿线,有D1、D2两个出口,其中D2是商业街的终点,从D1-D2这中间的商铺更是“无一幸免”,全部关门歇业。
浦沿
虽当下萧条,但是曾经,该商业街也有过热闹景象。
据商业街运营方——杭州盈泽官微显示,2019年,浦沿地铁商业街刚开业,处于业态丰富、活动众多的状态,涵盖吃喝玩乐、服饰购置等等方面,更会发动各商铺进行折扣、抽奖等优惠活动,来吸引客源,现场人头攒动。
曾经的浦沿地铁商业街(图源:杭州盈泽官微)
但2019年后,该地铁商业街的经营状况肉眼可见地江河日下,据杭州盈泽官微内容显示,2020年-2021年间,浦沿地铁商业街还举办了亲子嘉年华、派发消费券等活动,但是参与的商铺并不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浦沿地铁商业街“沦落至此”?
小凤凰猜测最大原因在于人流量的稀缺。
就浦沿地铁站外观察来看,周边大多是比较老旧的小区,支撑消费的人群不够多。
浦沿站外
并且,区别于凤起路商业有嘉里中心、西湖等热点加持,能够吸引其他区域客流,浦沿大多数是本地区域范围内的客流。
小A说:“浦沿那边是人流量实在太差,一个月就大概5万人,像景芳大概每月90万人客流,庆春广场大概每月70万人,离浦沿近一点的建业路也有60万人/月的客流,整体客流量少了,会消费的人群也就少了。”
地段较偏,客流较少,因此店铺也接连倒闭,为了招商,杭州盈泽也将浦沿地铁站的商铺租金降得极低,但是,现实还是给了当头一棒,浦沿依旧没有恢复活力。
小A说:“浦沿的话,商铺大部分都是1000多元/月/间,像庆春广场大约6000元/月/间,景芳客流量大,租金更高一些,20多㎡的商铺,租金大概在2万元/月/间(包含物业费、空调费等费用)。但是浦沿很难做生意,如果想在地铁开商铺,一定要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或许会有人说,商场已经够多了,没有必要建设地铁商业街。
并且不同于“目的性”消费的商场,地铁商业针对的多为乘坐地铁的散客,因此对于地铁商业而言,日常地铁通行的客流量显得格外重要。杭州就有不少因为地铁“高客流”而经营火热的商业街代表,比如景芳。
来看同一天景芳地铁商业街的实况:大波人从地铁涌出,进入“麦田里”商业街,这也算是人流量最大的主通道,一路深入,是熟悉的711、汪保来、九月生活等店铺,几乎每家店都有人驻足消费。
景芳
一位正在消费的小姐姐说道:“刚下班回来,顺路买点面包、果汁,带回家就当晚饭了,很方便,去商场里买太麻烦了。”
某位饮食店老板则表示:“早晚高峰人流量很大,不过晚上8点之后就不太有人了。”
此外,像凤起路、三坝等都属于杭州高人气地铁商业街。
结合来看也能发现,这些运营较好的地铁商业街拥有一定的共性:要么地铁上盖就有大型商业综合体,作为目的地型消费的补充,比如景芳搭配天虹,凤起路搭配嘉里中心;要么附近有大型居住区和办公园区,能够提供大量的“随机”消费,比如上班的咖啡、早点,下班回家买点水果、面包。
天虹购物中心
而这些成功案例的共性,或许也能给浦沿等经营不善的地铁商业街提供“破局”思路:
一方面等待板块开发,引入企业、商场,等待各个楼盘落地交付,才能带来更多的流量,毕竟有人才有消费力,有了消费才能带动商铺发展;
另一方面就是特色,可以通过主题打造,自媒体宣发等等,做成杭州“独一无二”的地铁商业街,达到吸引其他区域客流的目的。
当然,地铁商业运营方也应该考虑地铁站点的客流量能否支撑大量商铺,如若不能,不如只通过引入部分知名便利店来满足这少数客流的需求,否则,不考虑实际,只是一味建设地铁商业街,最后也只能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