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许广和”国药号,始创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由卸任后的朝廷御医许和海,在杭州靴儿河下新官桥堍所设,已延续400余年,久负盛名。
“许广和”国药号药局,在设立之初就立下“药无贵贱、广采博取、修制求精”的祖训,以“广济天下,和气致祥”为立业宗旨,生意极盛,口碑甚佳。
“许广和”国药号药局精制补损虚、调理气血、化痰消滞、六气类和膏药、花露等成药380余种,且细分为内科、妇科、儿科、喉科、眼科、外科等,多数药方依据宫廷方炮制。在晚清衰败之后,部分秘方流落他处,主要由杭州培元堂传抄配制,现存古医籍珍本----《许广和号丸丹集录》同治本一版流传于世。
二、品牌渊源
据传,明中期许氏一族,许广海、许和海两兄弟,为明代杭州名医许裔宗之后。大哥许广海钻研家传医术,赠医施药,救世济民,深得崇敬。弟许和海虽天资聪慧,却无心学医,喜结交好友,游历山水。后许广海采药坠崖而亡,乡人悲痛万分,十里相送,许和海悲愤交加,顿悟改之,从此发愤学医,救济大众。
因其医术高超,明弘治年间,被朝廷欠点为御医,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三十余年,于嘉靖初年,年近六旬的许和海告老还乡,回到祖籍杭州。
嘉靖三年(1524年),为回报乡邻,纪念大哥许广海积德行善之意,各取其名“广”、“和”一字,在杭州靴儿河下新官桥堍,开设了“许广和”国药号药局。
三、品牌故事
1、药无贵贱愈病则良
许和海恪守“药无贵贱,愈病则良”的信条,例如,对于健康人来讲砒霜就是毒药,而对于某一类病人砒霜可以做药引。他从宫廷回归民间以后,仍坚持搜集钻研秘方验方,面对疾苦大众,善于以廉价有效的药方,减轻百姓病痛及经济负担。
据传嘉靖年间,浙江巡抚朱纨身患眩晕头风折磨,多方治疗不见有效,后多方打听赴许广和处问诊,许和海开出的方子仅需几味常见中药调配,价甚廉,约几钱一剂,受到对方质疑。经耐心释疑,朱纨消除疑虑后,坚持服用,药到病除,大赞称奇。
2、货真价实桥头焚药
许和海坚持道地药材采购,不惜利用原宫廷资源渠道,从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采购药材。
是年大旱,云南鲁甸的道地药材--定风草欠收严重,价格普涨,许广和负责采购药材的何师傅,日夜劳作,仍完不成收购计划。于是,他偷偷以陕西定风草掺杂其中,以便完成收购任务。
后被许和海发现,其在杭州靴儿河下新官桥头,架柴生火,当众将掺杂的劣药,全部焚烧。
3、仁心仁德深受拥戴
据传,许广和店内的药工大师傅,潘林海以其独特的炮制技艺,堪称杭城一绝。各大药店偷偷前来挖角,其总不为所动。
原来,潘师傅当初母亲病重,来许广和问诊医治。因当初家境贫寒,付不起药钱,许和海得知其孝心后,大为感动,经常赠医赊药。
潘师傅目睹许广海仁心仁德后,不胜感激,坚持投入门下,偿还赊账,后其潜心钻研,成为杭城医药名匠。
4、繁盛一时百年名店
后来有人依据考证,得出了不同的解释,对联里的“和”是指“许广和”,“德”是指“叶种德”,胡雪岩创办胡庆余堂就是要吃掉这两家杭州最大的老字号。《杭俗遗风·名铺》记载:“清道光、咸丰年间,杭城药店,生意极盛者,数种德堂、许广和、碧苏斋。”这样的考证不无道理,也从侧面印证了许广和的发达。
四、品牌发展
现“许广和”国药号隶属于杭州华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杭州华东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则为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000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63),目前注册资本近17.5亿元人民币。公司分为工商两大板块,集研发、生产、批发、零售、电商、物流、健康产业于一体,是浙江省龙头综合性医药企业,承担浙江省与杭州市的应急药械储备任务。多年来,公司商业板块始终保持全国医药流通行业前十。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的身前为杭州市医药站(国内药品二级站),曾属于杭州医药供应的国有主渠道。
目前,许广和已获得了“杭州老字号”、第一批“浙江老字号”、“中华老字号”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