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携程的历次事故你会发现,永远都是供应商在犯错。事实是这样吗?
OTA背后的三足鼎立
如果你试图在携程上预定一张机票,在显示价格的下拉窗,会看到这样的选项。这代表携程的机票合作商有两个:航空公司官方或者代理商。
行程单
携程财报截图
好景不长,去年5月,南航率先发文取消代理佣金,随后国航夏航等众多航空公司跟随,国内进入了机票代理商“0佣金”的时代。这意味着,机票代理不再是稳赚钱的生意,如果没有达到航空公司定下的销售额,可能辛辛苦苦干一年最后什么也赚不到。
金钱是万恶之源,事故就从这里开始。
机票代理的猫腻多
在携程上买机票,为什么会遇上代理商的价格和航空公司官网不一致呢?我们来挨个分析可能出现的状况。
价格比官网高。很多用户因为航空公司官网操作麻烦,习惯了去携程等OTA网站购票。但是你知道,你在携程买的机票可能价格比官网还高吗?
正常情况下,代理商价格高于官网,可能是因为航空公司为了提高直销比例,不愿意给散客折扣,只将部分低价票放在官网出售。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利用信息不透明,代理商擅自提高了票面的价格,只为了赚其中的差价,这是最直接的“吃相”。
在这一次的事件中,有Y女士投诉,在携程上订购了一张价格比南航官网低不少的特价票,代理发来短信称已经出票,但是到机场发现票号无效无法登机。蕾蕾介绍,这种极有可能就是代理先放出虚假票价,寄希望于机票可能降价,结果直到起飞当天也没有拿到低价票,不如直接退票来的划算。还有到了机场发现机票被改签的,也极有可能是代理发现临近航班有低价票,擅自拿着用户身份信息进行的改签。
(代理商工作人员给“李淼”的爆料)
组合产品违规拆分销售则更是离奇。对代理商来说,通常国际航班的国内转机航段价格低到几乎是赠送,于是就有代理将国内航班拆分卖出,随后取消后半段的国际航班行程,前半段的机票价也就几乎相当于是白赚,但购票者是完全不知情的。不过也有用户X投诉,在办理从北京飞往上海的登机时,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护照和签证,一头雾水的X只能不断的联系代理商,结果错过航班。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代理商可以向航空公司申请团体票,折扣几乎可以低到票面价的4折,拿到团体票后,代理会把这些机票加价分拆卖给散客。当然这样也会有潜在问题,团体票是无法单独退改签的,想要换票,只能陷入和代理无限的拉锯战。
这一次的事件中,随着“李淼”曝光出的影响最大的事件还是“积分购票”。事件中,从福州飞往北京的林先生在提出升舱申请时,被告知自己购买的全价票是“积分兑换”的。随后还有傅先生爆出,从东京回国时,工作人员告知他在携程上购买的机票是用日本一位乘客的积分兑换的,要求出示亲属关系证明。
随后有律师指出,用户通过携程网订票,与携程网形成了合同关系。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利用他人的积分兑换机票并销售,涉嫌欺诈。
蕾蕾介绍,代理用积分购票在业内并不罕见。有一小部分的可能是携程内部的工作人员和代理商勾结,倒卖网站积分;还有可能是代理商从普通用户手中低价购买里程。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几乎很难发现。
退改签也成盈利模式
如果代理不愿意给你寄行程单,那可能就意味着,你买到的票价格出了问题。有M女士在投诉中称,自己购买的从北京飞往上海的机票,票面价为650元,结果拿到手的行程单显示票价为480元,这就是代理从中间私自加价。
另一位代理商的负责人Jack向雷锋网记者介绍,更有代理会以“低碳套餐”为名,拒绝向用户出示行程单,或者干脆出示一份手写的行程单糊弄过关。
那退改签呢?我们都知道,在携程上通过代理商购买的大部分机票,退票都是只能退燃油机建,而在航空公司官网上,却明确表示不同折扣的机票在起飞前后不同时段,退票都是按百分比算。事实上,退改签也成了代理盈利的重灾区。
(一张331元的机票退票收取324元,不得改签,捆绑30元接机券)
这跟制度有很大的关系。目前特价票的退改签政策并不是由航空公司制定,而是由代理商自己制定,航空公司把这一部分的权利也交给了代理商。
那全价票呢?全价票总可以正常退改吧?No!我们可以留意到,目前不管还是在携程还是去哪儿,购票时总会捆绑保险、接机券、酒店券等形成机票套餐。2014年央视曾曝光携程退改签收费过高时,携程公开解释:
“旅行套餐产品不同于普通单独购买的机票产品,而是一种优惠套餐。套餐中的机票退改签需遵循套餐产品整体的退订和更改规则。”
好一个偷梁换柱。曾经在携程的机票平台工作过的小K告诉雷锋网记者,这些伴随着机票捆绑的各种套餐券,实际消费的占比很小,而用户为这一部分支付的费用,都被平台赚取。
携程:永远在道歉,从来不改正
《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二、三款规定: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携程微博截图
现在,雷锋网记者注意到,在携程购买机票时,全程只有支付页面的右上角显示了供应商的名称和代码,并没有任何资质说明,也没有任何星际评定(去哪儿有)或用户评价(去啊有)。在黑代理遍地的今天,用户如何能够安心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