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伙子姓郑,是福建福清人,已经来越南好多年了,在这边收购海产品。但对越语还是不怎么会说,所以圈子里还是以会说中国话越南人为主,他同阿簪还有几个人想合伙做生意。
由于芽庄的海岸线是面向东边,基本看不到日落,只好在海边随意拍些照片。
他们先带我到一处“著名”的海滩景点,说这里拍过好几部名片,可惜我对电影不熟悉,也没有记住片名。由于背光,照片不是很理想。
随后我们沿着海岸骑行,边走边拍。越南的这些小渔船很古朴也很落后,估计都跑不了太远,好在他们的渔业资源丰富,随便找个地方,下网就有鱼啊。
因阿簪晚上有课先走了,只有小郑陪我,给我讲了很多越南的情况,他说越南女人能干,能吃苦,但男人不行,不仅家里事情不管,还一身坏毛病,不如中国男人。
由于海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既有收购的严格把关,也有当地加工厂的封装包装,还有冷冻冷藏,还有运输和海关。总之非常麻烦,不靠当地人是不行的。
他说越南渔业资源丰富,但高档的海产品都卖给中国了,当地的老百姓吃不起啊,如果中越关系不好,最受打击的就是渔业和农产品,越南政府知道,老百姓也知道。
最后他领我去了一处渔港,刚好有渔船回来,我们看码头上卖的鱼和海产品。小郑主要收购是带鱼,现在不是季节,他说每天基本没事。
他说刚来的时候生意好做,那时中国人少,只有几个人收,现在太多的中国人过来做生意,不仅渔业收购多了,其他方面也多了。
我问他把鱼都卖到哪里了?他说太多的地方了,包括东北的锦州、沈阳、长春都有他的客户。
当然这些东西也特别的好吃,口味、口感都适合我,而他基本没有吃,他说海鲜对他没有吸引力了,只吃一点青菜。最后我是饱饱的独享了,令人难忘!
我们喝了一些啤酒,谈性也高了起来。他谈了自己很小就离开家乡外出闯荡,谈到来越南的体会和经验。他说中国人在这边很多了,收购海鲜也有不少,控制了这边高档海鲜市场价格,但中国人并不团结,各自为战,价格也是不稳定的,没有了以前那么高的利润。
我们饭后阿簪也下课了,一起来到咖啡店又坐了一会儿,这里遇到一位来自香港的大厨,他们的中文圈子让我感到亲切,可是太晚了,没有同他们继续晚茶。阿簪说明天带我去乡下民族村看看,她打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