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译传向世界讲好中国茶故事

《茶经》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象征

《茶经》由唐代茶学家陆羽撰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全书7000多字,共三卷十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作为茶文化之经典,《茶经》全面、系统、深刻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代以前茶的起源、栽培、制造、品饮等知识和经验,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术,对后世茶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茶的种植、生长、炮制以及品饮,是中国人生活哲学观的一种呈现,也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一种象征。《茶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文本,也是文化内涵的载体,具有很大的推广和传播价值。

《茶经》的跨文化传播奠定茶文化地位

《茶经》问世1200多年以后,被翻译为多种语言文字,广泛流传到海外,将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以及近代以来欧美盛行的茶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茶经》的影响。

由于地缘关系,日本是受《茶经》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之一。南宋时期,《茶经》正式传入日本。公元12世纪,日本荣西禅师两次来华,带回了《茶经》手抄本。他后来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提倡饮茶和种茶。从此,日本饮茶之风盛行,推动了日本茶叶生产和茶叶文化的蓬勃发展。1774年,日本大典禅师就《茶经》加上训点,著有《茶经详说》一书,这是日本研究《茶经》的早期成果。在近代,以诸冈存的研究成果为最,主要作品有《茶圣陆羽传》《陆羽与茶经》《茶经评译》和《茶经评释外编》。当代研究者的代表人物是布目潮渢,他对《茶经》进行精校,在他的《中国茶书全集》中刊发了八个版本的《茶经》。在《茶经》的影响下,日本吸收与融合了中国茶文化的内在文化与外在技法,创造性地衍生出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

2009年,《大中华文库》资助出版了姜怡、姜欣教授翻译的TheClassicOfTea。这是首部由国人翻译的《茶经》英译全本,填补了《茶经》在中国对外翻译史上的空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内再次掀起重读经典热潮,大力推进中国典籍外译工作。中国出版机构如外文出版社、崇文书局等推出了《茶经》汉英、俄、日、韩、法、德、西、葡、阿拉伯等近十国的双语对照图书,涵盖了全球主要的语种和人群。

创新译传主动生动共同讲好中国茶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切入口。《茶经》是茶文化历史上的开篇巨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价值理念。《茶经》的有效译介和传播对于讲好中国茶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他塑”转向“自塑”,主动讲好中国茶故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茶,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媒介。《茶经》问世以后,经多人编撰译注,在全球发行传播。但是,《茶经》的外译很长一段时期内是国外学者翻译相对活跃,而中国学者占主导的译介则相对起步晚、成果少。同时,由于国外学者对中国茶文化不了解甚至有误解,从而造成译本中文化意象缺失、茶诗意境误读、文言文意思曲解等问题。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还没有很好地把握解释中国的话语权,没有很好地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大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形象被西方“他塑”的时代终究要被主体性“自塑”的时代所取代。翻译作为一种叙事性方式和建构性力量,是进行文化传播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推动《茶经》的外译工作,牢牢掌握翻译的主动权和主导权,主动构建一个全面、真实、清晰、独具魅力的中国茶形象。

第二,从“文本”转向“数字”,生动讲好中国茶故事。讲好中国茶故事,既要丰富内容样式,又要拓宽传播渠道。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信息传播方式,影响读者的阅读习惯。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活动,典籍翻译不仅要面向专业读者,也要面向大众读者,使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目前,大多数《茶经》的译本更适合高层次的专业读者,不太适合普通的大众读者。一来典籍内容对于大众读者来说过于深奥难懂,二来信息呈现方式不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因此,《茶经》的翻译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出数字化译本。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AI、VR等多种形式,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的内容呈现,使译文信息更形象更直观。同时,我们可以将数字化译本发布到国内外各种网络平台,建立茶文化交流社区,实现译者、中国读者、外国读者即时交流互动,借助社交网络来产生全球传播力量。由此可见,我们可以通过数字传播、交流互动等方式创新《茶经》译介模式,增强中国茶文化的吸引力,用数字化赋能中国茶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国际传播。

第三,从“单一”转向“多元”,共同讲好中国茶故事。译介从来都不是个人行为,成功的译介往往是多方努力的结果。《茶经》的外译也不例外,需要翻译学家、语言学家、茶学专家和外籍专家通力合作。首先,中国典籍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翻译,需要经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阶段。由于典籍语言凝练、内涵丰富,译者可以寻求中国语言学家的帮助,准确透彻理解典籍原文。其次,如果译者自身不了解、不研究中国茶文化,就无法有效地诠释《茶经》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译者可以咨询茶学专家,破解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困境。最后,典籍译本能否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能否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接受心理、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我们可以与外籍汉学家合作,用外国民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讲述中国茶故事。因此,我们要打造出一批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具备全球理解力、全球表达力和全球沟通力的高水平翻译队伍,助力中华茶文化“走出去”。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编号:2020SJA0294)、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叙事能力研究”(编号:22NYWY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THE END
1.从农田到杯口追踪一壶好酒背后的故事茶的由来历史:探索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中的茶道精神 在遥远的古代,一种名为“茗”的植物被中国人发现,它含有特殊的香气和味道。人们开始用它泡水喝,并且逐渐培育出各种品种。在中国,茶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文化、艺术和哲学的象征。 茶叶之旅:揭秘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https://www.msv8oom8y.cn/nong-ye-zi-xun/414035.html
2.经典绿茶饮料的历史与演变绿茶是一种广泛流行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源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已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健康饮品。本文将以经典绿茶饮料为中心,探讨其历史与演变。 起源于中国 绿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商代时期,人们就开始采摘并加https://www.coffee.cn/tea/post/159166.html
3.茶道,茶文化与茶的艺术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13_276234652.html
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含酒的制造、饮料制造、精制茶加工。 酒的制造,是指酒精、白酒、啤酒及其专用麦芽、黄酒、葡萄酒、果酒、配制酒以及其他酒的生产。 饮料制造,含碳酸饮料制造。 精制茶加工,是指对毛茶或半成品原料茶进行筛分、轧切、风选、干燥、匀堆、拼配等精制加工茶叶的生产活动。 http://www3.chinaydfl.com/industry/015021.html
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率国家统计局分享到: 开通数据库 我的订单 折线 弧线 柱状 面积 散点 饼图 图表显示选项:显示数据显示标记点显示平均线 图表颜色: 您尚未开通数据库,开通后即可显示 201104 - 201912(E) 的数据立即开通数据访问 >>×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5.0.14单位:次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74c8f82a238dbccd.html
6.2024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行业,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的追求,行业正经历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低酒精度饮品、无糖饮料、功能饮料和高端茶叶https://www.cir.cn/0/01/JiuYinLiaoHeJingZhiChaZhiZaoYeHa.html
7.20182022年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月度)数据简介该数据包含了2018-2022年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月度)。20 19年4月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_当期值为2 5.10亿元,酒、饮料和精 制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_累计值为6 7.40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_ 同比增长为4 4.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出口交货值_累计增长为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892228/article/details/138561050
8.2024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到十年行业发展(二)、2024-2029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22 (三)、2024-2029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22 (四)、2024-2029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3 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企业战略选择 23 (一)、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SWOT分析 23 (二)、酒、饮料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5/5222120041011021.shtm
9.20132022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发展盈利经营1 2013-2022 年酒、饮料 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发 展、盈利、经营、偿债 能力均值 1 数据说明 2013-2022 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发展、盈利、经营、偿债能力均值 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数据由沪深证券交易所相关部门统计,我方多年数据进行 加工、整理。真实、客观的呈现出 2013-2022 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发展、https://doc.mbalib.com/view/fc8f45d9ddf326153a8d6c5d7d92ac43.html
10.GB/T31280本标准规定了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的测算模型、测算指标、测算过程等内容的相关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或企业集团(以下统称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也可作为行业组织和第三方对企业进行品牌价值评价的依据。 购买 正式版 专题 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6935620.html
11.制造业分类制造业共有31个分类,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http://www.lx0797.cn/page37?article_id=99980
12.20242029年中国酒精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分析锐观网第四章 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第一节、中国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行业经济规模 一、2018-2022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收入规模 二、2018-2022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规模 三、2018-2022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资产规模 四、2018-2022年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毛利率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1785791.html
13.10点播报一季度全国白酒产量增长4.7%;泸州酒类制造生产总值增4月19日,贵州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规模以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54.6%,增速再创新高。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7%,超过其他所有行业之和。此外,一季度,贵州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5%。其中,食品烟酒消费价格下降3.8%。 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27318&module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