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以及建议取值数

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长期以来,规模速度等指标多被用来考核某一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效果,不仅形成了普遍重视产值和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情况,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问题。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省市纷纷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十二五”引导工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受计算方法、资本有机构成、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加值率有时并不能客观反映投入产出效果,需要加强分析和研究,找出适用空间和范围,引导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一、工业增加值率的概念及指标意义工业增加值是指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简言之,工业增加值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收入法核算年度工业增加值[1]。

从计算方法看,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不仅包括工业增加值的内容,还包括原材料的转移价值,即原材料价值在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从企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是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其值越高,说明企业附加值越高,盈利能力越强,投入产出效果越好;从行业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体现了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成效;从地区层面看,工业增加值率体现了一个地区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反映了其在产业分工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变动的规律性分析(一)我国历年工业增加值率变动情况从1994年起,国家统计局正式核算和公布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率。

1997年采取新的统计口径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基本在26%-30%之间波动(见图1)。

2009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为2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5%以上,美国、德国等国甚至超过了40%。

近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分别在2004年和2008年出现了两次明显下降。

比如受危机影响,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一度跌至最低40美元/公斤,导致全行业增加值率明显下降。

预计,随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工业增加值率将有较大提升。

第一,工业增加值率较高的行业主要有采矿业、烟草业、食品加工、医药、服装鞋帽等。

比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业的工业增加值率高达77.7%和77.3%,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8、48.4个百分点;饮料加工业和医药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也达37.1%和35.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和7.1个百分点。

由此表明,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越靠近生产的初始阶段,越是处在生产链靠前的环节,越是政府管制相对强的垄断性行业,就具有越高的增加值率。

比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的采掘业均属于资源型行业,烟草也是管制相对较严的特殊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同时中间投入比重较低,工业增加值率也较高。

第二,工业增加值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加工及炼焦、化纤、电子信息、有色冶炼、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

比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仅为17.4%,化学纤维制造业为19.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仅为20.2%,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5、9.3和8.7个百分点。

由此表明,那些处于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或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一般也相对较低。

比如,我国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多数处于加工组装环节,核心技术与核心部件的高额利润均为国外所有,致使其增加值率低于专用设备制造业8.8个百分点。

又如炼油属于加工流程短、规模经济要求高的上游行业,其增加值率低于下游加工环节较多、增值链条长的化工行业10个百分点。

(三)工业增加值率区域分布特点从区域看,工业增加值率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分异规律。

一方面,西藏、内蒙古、新疆等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相对较高。

据分析,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38.6%,中部平均为33.6%,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7和4.7个百分点。

比如,西藏、黑龙江和内蒙古分别达到了56.7%、46.5%和43.6%,位列全国前三位。

这类地区多以资源性产业为主,产业分工细化程度不高,制造、销售、管理等中间投入相对较少,其工业增加值率一般高于其他地区。

另一方面,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增加值率普遍较低。

据统计,目前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率平均为26.17%,分别低于西部和中部地区12.4和7.4个百分点。

这类地区多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加工组装型工业往往占主导地位,专业化分工较细,相对于庞大的工业总产值,其产品增值环节较少,导致工业增加值率普遍偏低。

三、工业增加值率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标“十二五”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就是工业增加值率能否显著提高,这是解决我国工业结构性、素质性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指针。

(一)以提高工业增加值率为目标,有利于引导企业、行业和地区向高端、高效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对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地区或行业而言,工业增加值率的提高反映了其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内部管理的优化等成效,是引导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导向。

首先,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

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往往意味着企业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的增值能力,更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增加值率也更高。

其次,中间投入和消耗少的行业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

比如,在炼钢过程中,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等改造工艺流程、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大幅减少中间投入,进而提高增加值率。

第三,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增加值率也较高。

在价值链构成中,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都是产品增值或附加值最多的环节,以这些环节为主导其增加值率也自然较高。

以服装为例,在服装的设计、面料辅料生产、服装设计、服装加工、服装商贸等环节中,附加值最高的环节为设计和销售,而在中间制造环节,利润仅占约10%。

(二)工业增加值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入产出效果,但不完全适用于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比较随着产业专业化分工越细,整个加工制造被拆分为多个环节,表现在产值核算上,原材料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愈来愈多,增加值也就在多个生产环节上被“稀释”了。

因此,简单地比较不同行业、地区之间的工业增加值率,意义不大。

比如,初级加工行业增加值率往往较高(石油开采、煤炭开采等采掘业平均为58.2%,远高于制造业的26.6%),但并不代表就每个地区都应选择发展初加工产业;同样,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工业增加值率远高于北京和江苏,也不意味着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发展模式更加先进。

一般来讲,工业增加值率这一指标较适用于专业化分工程度接近的同一行业,生产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作比较时,可以采用。

当然,同一行业、同一地区作纵向比较时,只要部门结构、专业化分工未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反映投入产出效益的变化。

(三)我国及部分省区工业增加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5%,一些发达省市的工业增加值率更低,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总体上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由于多数企业处于加工制造环节,有人就说,在高档产品方面,主要是外国品牌、中国制造,结果是我们得到了GDP,但外资分去大半利润;在中档产品方面,多数是自有品牌、外国核心技术,结果是中国人赚小头,外国人赚大头;在低档产品方面,基本是没有品牌、忽视质量,结果是贸易壁垒重重,还要面对环保、反倾销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企业在品牌、服务方面已经非常滞后。

品牌服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不改变,转型升级就无从谈起;不突破价值链的低端锁定,也无法实现工业的由大变强。

四、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为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效果,必须把提升工业增加值率作为目标导向,引导工业企业和地区增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把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技术进步和自主品牌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工业企业培育竞争优势、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关键因素。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以创新、质量、品牌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要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和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快成为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的投入主体和行为主体,引导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战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发展能力。

(二)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当前,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日益融合,研发设计、物流配送、融资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部门在制造价值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

必须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引导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专业维修、在线商店等新型服务形态,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实现产业链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

(三)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提高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提高工业发展能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着力引导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各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推广应用低碳技术、低碳产品和低碳产业,建立起节约、节能、清洁、环保的新型生产方式。

(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构建产业竞争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

要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依托传统产业所形成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等基础支撑,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最具战略特质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掌握,进而占到产业竞争的领先地位。

(五)促进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能够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要着力推动汽车、钢铁、水泥、食品等行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还要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土地节约使用、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合理布局和调整优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降低工业生产中间消耗。

THE END
1.2025第二节、中国果蔬汁饮料行业政策环境 一、行业监管体系及机构介绍 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 三、行业发展相关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一)、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汇总 (二)、行业发展相关规划汇总 四、行业重点政策规划解读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中国果蔬汁饮料行业经济环境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DFQQ40553BKOF.html
2.美元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一般说来,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两个维度对高增长行业进行https://www.gwyoo.com/haowen/268903.html
3.中国制造业转移到印度对中国GDP和就业的影响分析公路、空间与天文、火电、旅游、健康, 并将其对应到投入产出表, 得到表4的印度重点发展的优势制造业行业集合A3, 即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 纺织品、纺织产品、皮革和制鞋类, 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 化学及化工产品, 药品、药用化学品和植物产品, 计算机、电子及光学设备, 电气设备, 汽车、挂车和半挂车八个行业.https://cjoe.cjoe.ac.cn/CN/10.12012/CJoE2024-0200
4.张帆分析和规划经济双循环的一个工具:世界投入产出表世界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和规划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双循环的一个有用的工具。与传统的投入产出表不同,世界投入产出表是用国际贸易数据把各国国内的投入产出数据联系起来的新型投入产出表,它给出了世界各国、各产业和最终使用者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交易的数据。这使我们能够了解分国分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和最终需求信息,例https://www.nsd.pku.edu.cn/sylm/gd/504974.htm
5.格瓦斯饮料企业跨界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手册格瓦斯饮料属于软饮 料系列中风味饮料领域。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格瓦斯饮料所属行业为“C15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17), 格瓦斯饮料所属行业为“饮料制造(C152)”中的“茶饮料及其他饮料制造(C1529)”。 行业管理体制 https://doc.mbalib.com/view/3fb2bb6ed26333f6f29d54dd41a045cd.html
6.各行业税负率警告值具体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四)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 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单https://www.360doc.cn/article/2860131_186781903.html
7.新质生产力:聚焦产业,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docx制造业投入产出表分析:尽快补足短板,加力先进制造 从全国经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上,近年我国制造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化学产品、金属加工和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如图表13-图表17,从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投入产出数据看: 第一,制造业部门需要的进口品规模,电子信息和化学品已超过原油天然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10/7111062151006063.shtm
8.市场战略分析前瞻网《2013-2017年 中国软饮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饮料的相关定义及分类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饮料行业的现状和市场运行情况,并对中国饮料制造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然后具体介绍了软饮料、酒精饮料、茶饮料的发展。随后,报告对饮料行业做了产品产量数据分析、原料供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121u9z2.html
9.集聚技术创新要素8篇(全文)根据产出导向的可变规模报酬模型以及长三角制造业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使用Colelli给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P2. 1计量软件,计算出2003 ~ 2012年上海、江苏和浙江20个制造业行业的TFP指数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 ( TG)和技术效率指数 ( TE) ,Mal'TFP = TG×TE,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kn6hdg7.html
10.走向高端:中国制造业十年变迁史投入产出表中的产出,指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即用于货物和服务生产的中间使用,以及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最终使用。在本文的分析中,使用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的增加值规模。 根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制造业增加值结构需要注意三点:https://www.yicai.com/news/101087647.html
11.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印度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景分析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印度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景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制造业,印度,投入产出技术,应对建议,在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深刻调整.美西方和印度自身正在积极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引导印度成为新https://wap.cnki.net/qikan-JLJX202401002.html
12.四川支柱产业与重庆的对比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理论研究到 2011 年时,四川省支柱产业发展重心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业发展。四川省政府在 2012 年里正式提出培育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业。 根据 2012 年四川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通过感应力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得出四川省http://www.sass.cn/109005/3500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