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饮料生产许可审查要求食品生产许可办证指南

第一条为了做好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适用于饮料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的,不予生产许可。

第三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饮料产品,是指经过定量包装、可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0.5%的制品。饮料产品系指《饮料通则》(GB/T10789)涵盖的产品,具体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汽水)、茶(类)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和其他饮料类。

第四条本细则正文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

第四章茶(类)饮料生产许可审查要求

第一节许可范围

第四十七条实施食品生产许可管理的茶(类)饮料,是指以茶叶或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包括速溶茶粉、研磨茶粉)或直接以茶的鲜叶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品原辅料和(或)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制成的液体饮料。茶(类)饮料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3,包括:原茶汁(茶汤)/纯茶饮料、茶浓缩液、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其他茶(类)饮料。

第二节生产场所核查

第四十八条生产车间依其清洁度要求一般分为:一般作业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等)、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区、配料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等)。

对于有后杀菌工艺的,灌装防护区可设在"准清洁作业区",杀菌区可设在"一般作业区"。

第四十九条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

第五十条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区,洗手、干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豁免前述要求:使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的灌装设备;使用灌装和封盖(封口)都在无菌密闭环境下进行的灌装设备;生产非直接饮用产品生产非直接饮用食品如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等。

清洁作业区应满足相应的空气洁净度要求。静态时空气洁净度应至少达到10万级要求,如生产非直接饮用产品[如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等],可豁免该要求。

第五十一条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清洁作业区应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

第三节设备设施核查

第五十二条生产设备和设施根据实际工艺需要配备,一般包括:水处理设备、配料设施、过滤器、杀菌设备、自动灌装封盖(口)设备、自动喷码设备、混比机(适用碳酸型茶饮料)等。应根据工艺需要配备包装容器清洁消毒设施,如使用周转容器生产,应配备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设施。

第四节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

第五十四条设备布局应按工艺流程设计,茶(类)饮料一般包括:原料(包括生产用水)的处理、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除菌)、灌装封盖(口)和灯检(或自动监测)等。

茶浓缩液一般包括:茶叶的提取(或茶鲜叶的榨汁)、去渣、离心(或过滤)、浓缩、杀菌(除菌)、灌装封盖(口)和灯检(或自动监测)等。

第五十五条茶(类)饮料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控制,处理后的水应达到生产工艺要求,监控并记录各项指标。

灌装封盖(口)时,在产品灌装前应设置异物控制措施,控制灌装温度,按照净含量要求定量灌装;封盖(口)应控制如封盖扭矩、封盖压力等封盖(口)密封性参数,确保产品密封。灌装封盖(口)后应对产品的外观、灌装量、容器状况进行检查。

第五节人员核查

第五十六条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生产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第六节管理制度审查

第五十七条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原辅料、包装容器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应在和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包装容器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五十九条企业应建立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对生产过程中水的处理、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口)、灯检或自动监测、清洗消毒、储运和交付等环节质量安全进行管控。

有水处理工艺的,应规定水处理过滤装置的清洗更换要求,制定处理后水的控制指标并监测记录。

茶(类)饮料的茶叶运输车辆应清洁无异味,控制温湿度,不得与化学品、油品、农药等危险品共同运输,不得与有强烈气味的食物或其他物品共同运输。茶叶应贮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不得与其他有强烈气味的原辅料共同贮存。以茶浓缩液为原料时,非无菌包装的茶浓缩液应根据相应要求进行贮存,宜在4-10℃冷藏避光贮存,并监控记录温度。使用生乳的,生乳应在0-4℃贮存,并监控记录温度。

应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管理制度,保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包装容器、工作服和人员的清洁卫生和安全,防止产品及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

第六十条应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2695)附录A《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合理设置卫生监控要求。

第六十一条应制定检验管理制度,包括对原辅料、过程、出厂检验的管理规定,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茶(类)饮料企业的检验能力至少满足感官、茶多酚、菌落总数、大肠菌群、pH值等项目的测定。

企业可以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但应保证检测结果准确。使用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做检验时,应定期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比对或验证。快速检测结果不合格时,应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第七节试制产品检验

第六十二条按所申报茶(类)饮料的品种[原茶汁(茶汤)/纯茶饮料、茶浓缩液、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奶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和执行标准,分别从同一规格、同一批次的试制产品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检验。

第九章附则

第一百三十四条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2011年第9号令)规定,淘汰生产能力150瓶/分钟以下(瓶容在250毫升及以下)的碳酸饮料生产线;限制浓缩苹果汁生产线。

第一百三十六条本细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一百三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饮料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废止。

THE END
1.一种茶叶冲剂的加工方法表2本发明与传统工艺生化成分分析比较表 注:对照为由凌云白毫鲜叶经摊晾、渥堆、烘干、水提浓缩干燥所得。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冲剂其口感已完全接近现场泡出的原味。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一种茶叶冲剂,与传统工艺的速溶茶比较,可使得茶叶冲剂的主要活性成分重量百分比控制在如下范围内:可溶性糖7~https://wenku.baidu.com/view/dcbd0497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09.html
2.速溶茶与茶叶的区别速溶茶加工工艺流程→MAIGOO百科速溶茶是一种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速溶茶加工工艺流程是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分为纯茶与调料调配茶两类,都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 分类: 茶叶 口味/口感:https://m.maigoo.com/citiao/356085.html
3.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茶饮料是一种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其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对于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以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为中心,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原材料准备 在茶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茶叶作为主要原材料,并根据产品需求进行混合配比。此外,还需要准备其https://www.coffee.cn/tea/post/128857.html
4.制造速溶茶工艺流程.ppt制造速溶茶工艺流程 橄榄绿链霉菌sp E86来源木聚糖酶的固定化及固定化酶反应器究 第一节 概述 茶,属山茶课植物,是一种常绿灌木,叶为长椭圆状披针形,边有锯齿,面有革质秋末开花,性喜湿润和微酸土壤; 茶树叶经炮制后成茶叶,含有咖啡酸、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保护心脏等功效。 茶叶、茶饮料的发展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08/160669933.shtm
5.速溶六堡茶的不同生产工艺及其品质测定【摘要】:利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对六堡茶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其制成速溶茶粉,通过对茶粉感官指标评审和理化成分分析研究生产工艺对茶粉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优的速溶六堡茶粉的生产工艺。最优的速溶六堡茶粉提取工艺为原茶按照1:8的料液比例,60℃的水温2次浸提,采用膜浓缩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制取工艺。所制得的速溶六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XRZ201306010.htm
6.速溶茶粉生产技术及设备品牌:和诚过滤即溶茶粉是新型的一种速溶茶粉,与传统制备速溶茶粉工艺不同,新工艺制备的茶粉溶解性更好,有效成分以及香气物质保留更多更全面,生产工艺中加入除杂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农残异味。工艺推广后可以大大减少陈年绿茶的储存量,而且可以将当年绿茶的加工为即溶茶粉,大大延长绿茶的保质期。 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4114703.html
7.茶精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另外中国专利申请号《90109885.X》中还提出了一种将茶叶所含的有效成份中的几类有机物分离出来,随后对所分离出的各类有机物分别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后,再将其混合制成速溶茶的生产工艺,这些方法共同的缺陷是用水作浸提液,浓缩时,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从而破坏茶精的有效成份,影响茶精的品质,并且采用的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2/92107584.html
8.浓缩工艺对速溶绿茶品质的影响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周天山; 方世辉; 刁丽丽速溶绿茶浓缩蒸发反渗透化学成分品质摘要:本文采用蒸青绿茶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离心过滤、膜过滤后,分别采用蒸发浓缩和膜反渗透浓缩。再经喷雾干燥制成速溶绿茶。对不同浓缩工艺制取的速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并测定其茶汤的色差。结果表明:反渗透膜浓缩工艺生产的速溶绿茶https://www.xueshu.com/zgcyjg/200602/26860528.html
9.茶饮料类生产工艺流程图传真: 邮编:茶饮料类生产工艺流程图水处理水+辅料 茶叶的水提取物(速溶茶粉)调配(或不调配)过滤杀菌灌装封盖灯检成品注:图中标注的工艺 为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工艺参数工艺名称生产设备工艺参数调 配电子称、调配罐按配料表准确称量,添加剂符合国标GB2760-2011杀 菌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温度控制在135,杀菌时间3秒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5334927.html
10.黄芪党参功能性速溶茶配方及其加工工艺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黄芪党参功能性速溶茶配方及其加工工艺,其通过由传感器采集进风温度和喷雾压力的时间序列,并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来对所述进风温度和所述喷雾压力进行时序特征分析和处理,以此根据所述喷雾压力推理得到的理想进风温度和实际进风温度之间的目标偏移差分特征来自适应地控制当前时间点https://pbs.lotut.com/zhuanli/detail.html?id=66cee5095dbd822528c6dc26
11.一种高品质速溶红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docx一种高品质速溶红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本发明涉及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速溶红茶因伴温氧化导致的品质失风和特征性成分缺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品质速溶红茶的制备工艺,是以茶鲜叶为原料,采用液态控制发酵结合中温酶法助提工艺制备一种高品质速溶红茶。本发明生产周期短,能耗低,%以上,%以上,汤色橙https://m.taodocs.com/p-877546590.html
12.抹茶粉批发代理招商速溶乌龙茶粉 产品规格MTP 价格50元 产品简介: 公司抹茶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的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在现有自主核心茶园进行区域性改良覆盖种植,依托自主茶叶生产设备加工抹茶原料,在公司无菌化抹茶生产车间,运用当前*的工业化抹茶研磨设备球磨机进行超细研磨,抹茶粉目数最高可达6000目,产品具有色翠绿,香气浓郁,味少苦、有回https://zs.21food.cn/zxzs/pro8731640.html
13.速溶茶是以成品茶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速溶茶是以成品茶为原料,通过提取、浓缩、___、包装等工艺处理,加工而成的。A.转溶B.过滤C.揉捻D.干燥E.发酵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https://www.shuashuati.com/ti/7ea7331af1f04f73b53f98174be8e332.html?fm=bd19450d8f62e47b0e4dc16fb4f7a5b48b
14.茶饮料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配方04、一种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杀菌技术的无糖茶饮料生产方法 05、复方铁观音茶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06、复方普洱茶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07、一种九节茶饮料及其制作工艺 08、普洱茶饮料醋及其制备方法 09、营养荞麦奶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10、一种速溶茶饮料 11、桂圆菊花茶饮料 http://www.shipinjishu.com/shipinjishu/1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