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精选‖知乎高赞: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财迷按:最近财迷在知乎闲逛,发现一个问题下面的回答简直是宝藏。这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有两千多个:

以上这些都是知乎答主的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希望列位看官能借此看清形势,趋利避害。

周末财迷另有长文,敬请期待。

作者:沧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第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故事:开了一个店,做手抓饼。

我每天早晨4点半准时起来,跑5公里到店里,和面、调馅、生火……

6点开始迎接第一波客人,大约卖10来个,好的时候20个。

8点半以后,就没客人了,打扫卫生,买菜,准备中午的。

中午能卖20来个,下午休息2小时,然后准备晚上。晚上能卖10来个。

8点,关灯,回家休息。

一天工作12小时左右,共卖50来个饼,附加点豆浆啥的,营业额400-500元。

一个月一天不休,营业额约1.3万元。

线上销售,美团还要提走28%的点,线上基本就是走个流水,一分不挣。

原料成本6500元;房租2500元,水电1000元。

一个月毛利润3000元,没有保险,生病也不敢休息。

如果一个月内有下雪、下大雨的情况,没客人,就会损失100多元的水电房租,压力特别大。

坚持了2年了,一直这个样子。第二个故事:隔壁的房子稍大,房租3600元,一年一交。今年1-5月份,共换了三个房客了,每个人都是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装修都在5万以上,最近的这个麻辣烫花了11万装修。

都是开门十几天就关门大吉。基本是十年积蓄一月败完。

倒是房东和做装修的,生意不断,躺着赚钱。

这家麻辣烫馆开业10天,一天的客户累计不超过20个人,老板两口子愁容满面。

当初意气风发,一口气交了一年的房租,加上装修、购置设备,一共花了15万,基本就是半生积蓄。我们都在观察、赌,他还能坚持几天。

他们扛了整整1年,每天14小时营业,堵上了全部身家,全是心血与汗水,最后没扛住欠了20万的外债,全部崩盘了。

他们夫妻俩满脸愁容,非常沮丧,不得不清空了面馆,找了熟人把店面转让了出去。

这年头大环境不好,市场萧条,客人变少,消费降级,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各行各业内卷的厉害。

昨天听他老婆说,债主最近天天上门要钱,他们要去南方打工,把账还清了再回来。

作者:匿名用户&大爱妖梦&独角SHOW

ONE

不是生意难做,而是老百姓没有钱了。

今年河南大干旱,安徽/桂林大水。没任何一家企业带头捐钱,说明今年经济很不好了。

我一同事月薪几万的运动达人,日常生活中除了对吃、穿、健身有追求,其余的车子、电子产品等几乎0支出。

另外还有月薪几万的游戏爱好者,几年都不换一件羽绒服。电脑倒是动不动上万的更新换代。

包括我自己,游戏爱好者和健身爱好者。除了每年买点游戏就是买点撸铁的杠铃,其余的电子产品和吃穿几乎不消费,每年换的最多的衣服就是袜子、内裤、19.9的衬衫。

你说我们大家都不消费了,做生意的怎么赚钱?

TWO

试问:谁不想买房?谁不想买车?谁不想买漂亮衣服?谁不想游山玩水,韩式半永久。

想而不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以一个就业人群广泛的房产中介为例。苏州的房产中介底薪不过3500块钱,多数人一个月也难开上一单。连穿着西装的乞丐都不如。

你让他还去消费什么呢?

你根本不可能赚到他的钱。他只有保命性的消费。其他任何事跟他没关系。

更有那楞货干无底薪干的十块钱的盒饭都要加两次饭两勺汤的。这个人群占比有多少,就不用我说了。

老生常谈的话就是贫富差距大,大家没钱消费。

为什么没钱消费呢?

房租太高,生活成本太高,而收入太低。

中国廉价的产品销往世界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就是,给了很多人工作,可以不用有人闲着。

坏事就是,便宜的东西不是因为中国掌握了什么秘诀,就是因为人力便宜罢了。廉价的人力,自然去掉吃喝没什么剩余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野蛮生长,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卖任何产品,都不如玩旁氏来钱快。而旁氏有一个坏处就是容易劣币驱逐良币。

好比同样卖水果的,你卖5块钱一斤,他充卡500卖3.5一斤。自然你就活不下去了。而他一家又一家的开店,靠后续的融资补充前面的投资。然后其他正常卖的都得死,只有玩融资的活。

这就是这几年互联网的玩法,好的一年就是效率高,规模化,集约。坏事就是钱进了最有套路的人手里。其他人只能赚点保命钱。多半都是赔死。

而融资的暴雷了就是坐牢干活。没暴雷天天会所嫩模。靠水果这种辛苦钱也玩出来一朵花一样的远景。参考阿里某合伙人。坐牢的那个,本质上他们玩的都是一样的游戏。只是这个没托住底爆掉了。

THREE

这个社会做生意,从来都不是凭良心做事,也不是凭诚信做事。而是凭套路办事。

套路办事的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赢家通吃。商业应该是维持着活跃的竞争,大家都能赚,少赚。而赢家通吃,是政治手法。只有一个人赚,其他人只能去死。

其实这种垄断并不奇怪,历史上都有得。

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已经完成了垄断,所谓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世界各国现在闹乱子都是这情况。其他人汤都没得喝。

要么打破这种垄断。就要将利益从新划分,打破垄断的格局。就是不在依赖于某一个平台,而是绕过平台,独自交易。

同时也将现代人的三座大山:住房/医疗等成本进行一定程度压低。

地摊可以适当缓冲高昂的房租,避开网络高昂的流量与配送成本。房价已经稳住了,进一步降低生存成本。通过减税,降低食物的成本,通过补贴降低公共交通饿成本。通过医保降低因病致贫。通过退还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收入,保证了这钱可以到工薪族手里进行消费。

还有另一个就是,降息。降息就意味着借钱容易,成本更低了。但是银行放贷给个人,历来解决不掉成本太高的问题,通过这几年数据的积累,已经可以进行风控系统放贷,压缩了放贷成本。将小额低息贷款放到个人。同时允许个人破产,虽然助长了老赖,但是也有助于更多的人有翻身的可能。

这些都是国家在走的路子。

平稳有序的推进。但是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只是给更多人生存的可能。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占据产业高端。不用再去靠低廉的人力给世界服务。而是依据高端的产品占据市场。把东南亚非洲培养中国的小弟,这些苦力活扔给他们做。

但是我觉得不太可能扔给他们,毕竟中国还有大批量的待就业人群。从事不了高端产业。还需要给他们一份工作。

循序渐进的推进吧,政治策略不应该是疾风骤雨的,应该是顺势而为,平稳推进的。

到时候就是内圣外王,内外兼修。自由过度,进则无国能敌,退也盛世太平。

新型地主,房东阶级。关键这群房东还不缴税。

当年明朝怎么没的。地主阶级不交税。全是自耕农顶着。

现在也是占大部分的房东阶级不交税。历史惊人的相似啊。总有一些小房东上来嘲讽。

当年明朝怎么收不上税的,为什么有抗税行动。最大地主东林党人,这群大地主不交税才是明朝灭亡主要原因。

你家里一套房子出租,这种算自耕农。自耕农家里也是有几亩薄田的。但是自耕农为什么在土地兼并当中破产。因为税收全压他们身上了。只能投靠官绅大地主了。

明朝亡在中央没钱,收不上大小地主税。只能压榨自耕农。

自耕农算明朝中产了。佃农(租客)是只要交钱给地主的。自耕农(中产)都破产了,这个社会还有活力跟希望吗?

现在自耕农(中产阶级)已经开始大批量破产了,不交房贷了。现在法院都不接这种案子了。

但凡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都觉得现在危如累卵了啊。

总有人觉得不是房价高,房租贵的原因导致经济不行。看看香港,大部分人为什么要租那种狗笼呢?美名其约笼屋。房租太贵,房价太高。只能住得起笼屋。你们愿意住笼屋吗?香港现在连金融中心都丢掉了。

我陈述两件事,无图无真相,供大家琢磨。

第一件事:一家公司,主要提供电商技术服务,说人话就是建了个跨境电商网站,服务器在国内云平台,域名依法备案,网站代码有申请著作权,一切都很平常。

网站上入驻的商家是国外实体公司,都是卖些日用品、食品等常见的合法合规的商品,并且都是直邮,不卖国内现货,由消费者直接下单,直接收货。平台提供了技术服务,因此挣的是交易手续费,业务模式也很平常。

然后,这位女性就开始整活了,说让公司几天内务必出一份自查报告,向她们反馈公司存在的经营问题。法人继续一脸懵逼,公司不卖药品和医疗器械啊,网站上的商家哪怕是有国外正规注册的实体药房,但也不卖药品,只卖点国内电商网站上都很常见的保健品,商品文案也很注意遣词,并未宣传保健品有治疗作用。所以法人就问,你们是药监局对吧,我们不卖药品,那要自查啥呢?

对方脱口而出:我看你们网站上有化妆品,化妆品也归我们管。

哦,行吧,面霜眼霜面膜,确实也算化妆品,但依然不解,于是继续问她,这些化妆品有什么问题么?我们是平台型电商,自己不是货主,销售方并不是国内这家公司。

而根据公司实际的经营情况,并未发现平台上有任何商品或者任何商家违反了这个管理条例,退一万步讲,即便鸡蛋里面挑骨头,确实有问题,也一定是非常小的问题,但这个解释权并不在经营者这边,所以让公司自查,确实没啥可说的。

所以我把我查到的信息告诉了法人,让法人直接询问对方公司到底存在什么违反管理条例的地方。结果对方直接发火了,说是让你们公司自查,你跑来问我有什么问题?不是让你们配合工作么?你需要先跟我解释清楚你们公司的经营模式,你们公司的财务情况等等。你们现在这种态度极其不配合,你们那个自查报告,周五之前必须由公司负责人亲自将纸质文件交到我们省局来。然后就暗示,后续要找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税务来查公司,意思大概就是别惹她,惹火了麻烦更大。

我听到这里就觉得事情已经超出蹊跷的范畴了,所以就把手机接了过来,打算跟这位女士好好聊聊。我之所以敢斗胆跟这位女士来回聊,主要是因为公司确实没啥可自查的,而根本原因是,几年前,市场监督管理局也来过这么类似的一回套路。当时那位除了没带大金链子没纹身,其他风貌无限接近社会大哥的“队长”,跑公司去也吓唬公司员工,说是让自查,还说如果发现问题,罚款是几十万级别的。

之后,公司就开始了如履薄冰式的自查,比如通知商家下架或者修改标题以及图文可能存在问题的商品等等。税务啥的,公司2020年才成立,业务模式也极其简单。疫情期间生意有多难做不用多说,至今为止别说赚钱,还往里面贴了一些。员工个税足额交,五险一金也不缺,毕竟主要员工是客服,大多没到起征点,研发人少,那点钱也没必要省。至于资金方面,收付款都由有牌照的支付机构和银行负责,再加上体量确实小,所以也不存在任何刷单行为。

1)你之前抱怨周末加班影响了你休息,这个事不能怪企业吧,毕竟只有你领导才有资格对你下达工作安排,你有任何意见可以找你的直属领导反馈。

3)配合你们工作确实是企业的义务,但我在总局网站上学习之后的结论是,在你们的管辖范围内,我们自查的结果就是没问题三个字,确实写不出来报告。

4)至于经营模式,资金情况什么的,这个好像确实不归你们管,我要是遗漏了什么细节,说错了,麻烦你指正。

6)药监局那份《条例》我认真学习了,里面关于电商平台的条款,我们都严格遵守了。并且平台上入驻商家销售的化妆品,在国内其他各大电商网站上也都有销售,这些产品的图文介绍,也都来自这些品牌的中文官网,你如果觉得这些内容有问题,或者这些产品有问题,那么更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去这些品牌的中文官网找官方的联系方式。

7)我们之间的所有通话以及聊天记录,我都有录音和截屏存档,包括你说你要去找税务来查公司这件事。特别是你态度一直都很不好,所以后续我们看看沟通情况,我保留向你的主管单位乃至纪检部门投诉的权利和可能性。这位女士有字面意义的大半天没回消息。

等到下午临近5点快下班了,终于回了三条:说要查你们,是上级领导口头安排的,没有书面通知或者文件。“我们平时去企业做飞行检查,经常也是不带证件的,主打一个突击检查”。我不跟你说了,我找主管你们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来找你们公司,你这个自查报告到时候直接交给他们。

至此,我都还有些怀疑这女的是不是真是诈骗团伙的。主要是每次一让她出示证件,她就转移话题,工作证件又不是身份证,而且我估摸着这位女士也不太可能是涉密人员需要隐蔽公职身份,咋看个工作证件就这么难呢?

我后来看到这个聊天截图,刚喝进嘴的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一个万亿GDP城市的世界五百强扎堆的区,一个个位数员工的小微企业,你说是大型重点企业,是你喝醉了胡说八道,还是我喝醉了听错了?

第一件事完。

第二件事:事情是发生在我一个哥们儿的老丈人身上的。他老丈人是汉族,但丈母娘是少数民族,有一家公司,跟上面那家公司在同一省,但不同市,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主营业务是食品加工,做各种猪肉罐头。

按我哥们儿的说法,最近两个月,药监局频繁找他老丈人,也是让他搞自查,查出来有问题也是有可能要罚款。我问他,你老丈人是拿猪大肠做面膜产品了?还是拿猪皮熬阿胶了?

他说都没有,就是做猪肉罐头,之前送你吃过的那种。

我就把我之前遇到的事情跟他讲了,他表示:看来这些行政单位今年的业绩压力来得比往年更早点,往年都是年底冲业绩,今年刚过半就开始有业绩压力了。

第二件事完。

作者:烤甘蔗

网络发展如快,信息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厂家都直接通过平台或者自己开发平台对接到消费者了。大多中间商慢慢都会被淘汰了。这就是现在生意难做的原因。

以前外贸多好做?现在呢,你巴结半天,又打样,又送礼,又降价,连发票都做好了,结果单子下到厂家了。。。忙活半天都在为别人做嫁衣。

没有自身的优势,未来难以赚钱。

时隔一年之更:补充一个本人对目前电商现状的观点,不喜请喷。

目前的主流经营环境基本上已经被彻底垄断了,线下实体先不说,咱先说线上电商的经营环境(或者说生存环境)。

5年前做电商,什么运营美工经营技术都不需要,砸钱也不需要,刷单也不需要,随便上架个产品让它自己成长就极大可能会出爆款。

现在的电商,有门槛(自身硬实力),有入场费(平台固定收费),有会员费(买资源坑位),有增值费(推广烧车刷单)等等,总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越有钱就能越快赚钱,也能赚更多钱;如果你没钱,就坐等被收割就好了了,2元中500万的事情都是别人家安排好的,与你无关。

以阿某巴巴为例,不是工厂就别考虑了,是工厂的看好了,这只是开局起步条件。

6688元会员(每年)+3-5000元保证金

8800元深度验厂(每年)

36800元实力商家(每年)+15000保证金

36800元工业品牌(每年)

3000元起充,数字营销

KA商家,50W,100W,数字营销

厂货通扣点成效额6-8%

天天特卖成交额6-8%

某些活动的1688元无门槛优惠券

你开没开始赚钱,他不管,先得花个10几万的入场费吧,这是起跑线;

要跑起来,得启动数字营销,4位数充进去不见响的;

5-6位数充进去,听见开跑的信号;

6-7位数充进去,2条腿变变成4个轮子了;

7-8位数充进去,4个轮子就变成2条机翼了;

没错,充得越多,赚得越多,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葩。

这不是抽奖,不是看几率,也不是看运气,这是被人为垄断后的潜规则,只要你肯投钱,人家可以让你进入头部商家俱乐部,大家一起割韭菜。

谁是韭菜?

总有些人,羡慕那些的每天大赚特赚的商家,跟着要往里面冲,赔光之后才知道自己没那命。

总有些人,被各种讲师、网课、教程忽悠,以为以前做电商失败是不懂运营,不懂美工,不懂技术,只要学了之后就能赚钱,于是教了培训费(智商税)之后重新体验了一下赔到只剩下裤衩。(你觉得他们当讲师是因为讲师工资高吗?你真觉得他们自己没有偷偷的开店尝试?)

你以为你领了1分钱包邮的商品是赚到了便宜,其实你是断了未来购物自由透明的选择权,协商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今天赚到的便宜,明天会十倍百倍的还回去。举个例子:

1,小明是一个打工崽,在楼下小超市买一只鸡腿花5块钱,突然某社区团购在附近做活动,app上下单只要1分钱,免费送货上门,并且其它很多商品都比超市便宜了很多,而且首次下单还送4个苹果,8个鸡蛋。

2,小明十分开心的白嫖了一堆东西,并且体验1分钱购物,送货上门等等服务,并且慢慢的适应了团购app买菜,方便,便宜,又省事。他不再去超市了,很多人也不去超市了。

3,超市没什么人来,效益下降,被迫关闭,转而成为社区团购的供货商,卖着货,赔着钱,亏着老本死撑,然后盼望着尽快迎来涨价的时代,开始赚钱。

4,团购app上生意很好,线下的门店统统关闭了。小明想去超市体验一下购物也不可能了,超市全关门了,只能通过团购app来买。

5,团购app已经打败了实体超市,现在开始慢慢涨价,玉米之前2块现在5块,鸡腿之前5块现在10块,小葱之前1块现在3块。。。。。。。小明在别的地方买不到菜只能高价买,供货商看到开始赚钱了特别高兴。

7,厂家赚了一些钱,团购app平台要抽成,不同意就邀请其它厂家进来竟价,厂家没有选择的权力,上交利润给团购app平台。如此反复,厂家已经接近底线,开始在产品质量上动手脚,从各个地方压缩成本,保持利润空间。

9,小明每天要花100多块钱才能买到1天所需的食物,他没有选择,因为其它地方没有卖菜的了。

10,厂家被无限压榨,最终还是倒闭了,于是团购app平台扶持了下一家工厂上位顶替,所收的抽成比之前的厂家更高。新厂家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上贡。

11,团购app平台赚了最多的钱。平台投资开办了工厂,雇佣了即将失业的小明,替代了新上位的厂家,自产自销,利润全归自己。小明的工资没有涨,因为他们没有其它工作可以选择,每天的收入只能基本满足温饱问题,其它方面要靠借钱解决,于是团购app平台给他借钱,他盼望着哪一天能升职加薪,把借款还上,然后买车,买房,过上幸福的生活。

12,日复1日,年复1年,小明的借款利息不断翻滚,仅仅2-3年,不仅没有还上借款,他每天的收入已经连利息都抵不了了。

THE END
1.当今社会风起云涌,酒水市场一再火爆红酒名酒内容摘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酒水行业屡现热潮,市场持续火爆。烟酒,自古至今,始终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公司团建、节日欢聚还是家庭团圆,酒水总是不可或缺的佳酿。对于酒水经销商而言,这无疑是捕捉商机的绝佳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经营企 https://zgbaijiu.net/111542.html
2.实体店是不是越来越难赚钱了?一般的实体店确实越来越难赚钱了,但是有一类实体店生意却越来越好。 先说说现状,小城市人口基数本身就是小,加上没有多少产业,几乎很多实体店就集中在餐饮酒店等服务领域。因为缺乏产业支撑,但是小城市又有那么多的人口需要生计,即使是开实体店竞争也是剧烈的,不仅仅是没有生意那么简单。生意差也是跟很多原因有关的。https://www.jianshu.com/p/fc2ba46a8b49
3.我在县城花100万开零食店,赚钱越来越难小城市里的零食量贩店越开越多,花大几十万甚至百万,加盟一家店卖小零食,是一门好生意吗? “我们这个小地方,怎么一下子开了那么多零食店?” 社交平台上,不少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都曾发起过类似的讨论。同类店铺雨后春笋般开店,让人想到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奶茶一条街”上,时常出现马路两边各有一个“雪王”在跳https://36kr.com/p/2478344213124998
4.为啥超市大卖场生意难做,但山姆和Costco这种仓储式会员店越开越多?仓储式会员店的模式起源于美国。1976年,美国诞生了全球第一家会员制仓储卖场。1983年,山姆、开市客先后在美国开出第一家门店,是较早的一批会员制商店。 在国内,早在1996年,就曾兴起过仓储式会员店热潮。彼时,山姆初入中国,首店落户深圳罗湖区,其模式和现在的山姆相差无几:上万平方米的商场,放着4000多种商品,需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628826
5.生意越做越大,李佳琦们跑到线下开店在直播间中,小杨哥曾表示,预计今年将会生产50款不同的商品,明年再生产50款,产品越来越多后再布局线下门店,让有创业想法的朋友去做这个事,0加盟费还会帮助线下门店的打造。 可以看出,带货主播开线下店,并不只是玩玩而已。因为他们都曾表示过,未来有条件,线下店的版图会不断扩大,这门生意他们是真的想要做起来。 https://www.dsb.cn/p/01j4jkbkg8398314g8vjqpcrd8
6.建材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我们该如何突围?现在,不少做家居建材行业的经销商都在感慨,生意比以前越来越难做了,究其原因,生意难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但也离不开经销商自身的能力,那么要想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稳步前进,做大做强,经销商要如何做呢? 一、选对品牌 选对品牌非常重要,一流的经销商选择与一流的品牌合作,事倍功半,只要努力,销量马上成为当https://www.jia360.com/new/2823.html
7.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通报事实为何无法完全平息质疑; 权力的悖论:最强大的也最脆弱,最无力的也最倔强; “塔西佗陷阱”是中国人创造的概念。 648 记者的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 2023/1/31 什么是“情绪劳动”? 为什么记者也有情绪劳动? 中国一线记者的情绪劳动如何? 记者如何避免过多的情绪消耗?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