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店越开越多,顾客越来越“抠”

一、空置率降低,餐饮新店持续增加:顾客快要“不够用了”

在这其中,分城市线级来看,一线城市整体优异,平均空置率为6.71%,远低于二线城市的9.53%。但具体到城市,二线城市中的青岛、西安、杭州、南京出租率领跑,空置率低于5%。

也就是说,开在商场里的店越来越多了。这其中有多少是餐饮,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餐饮的比例越来越大,各个MALL都需要用餐饮刺激客流、拉动消费。

◎一些商场为吸引客流开起了小吃集市,摄图:内参君

包括地方小吃再度翻红,“地域特色”成了餐饮的很大卖点。如胡辣汤、冒菜、广式肠粉、川渝砂锅等各地特色小吃经过挖掘和包装后,流向了北上广等大城市,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眼中的“网红小吃”。这些小吃因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吸引了大量食客排队品尝。

◎周末的大唐不夜城、永兴坊、袁家村等景点客流满满,摄图:内参君

从需求端看,西安夜间经济繁荣指数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国际美食之都建设纵深推进、首店经济加速聚集,释放更多消费潜力。据赢商大数据监测,2023年西安首店同比暴涨205.75%,至260余家(仅包括品质首店,不含一般首店),近三年首进首店TOP10城市,成“高端品牌西北首发地”。

最后,特色餐饮强势增长。如性价比餐饮成主流,中式餐饮崭露头角,现炒模式备受青睐,健康餐饮深受欢迎,一人餐迅速流行,中药餐饮逐成流量密码,季节性餐饮频出爆款。

二、一边繁华,一边惨淡:餐饮第一季度倒闭29万家

A面是新店越来越多,但B面是——各家推出的套餐价格越来越低,顾客越来越分散。

以西安市场来看,目前,许多门店关闭,小吃街冷清,商场客流量寥寥无几。

内参君楼下曾经繁华的美食街,一度有五家餐厅同时营业。然而,如今已有三家相继关闭,包括一家串串店、一家韩式烧烤店和一家市井砂锅店。记得去年这些店铺的生意尚能维持,但没想到今年年初却纷纷倒闭。剩下的两家餐厅虽然还在营业,但顾客稀少,生意冷清。

◎倒下的餐厅不乏一些网红品类,摄图:内参君

◎一些老餐饮街区客流少了很多,摄图:内参君

◎西安朝阳门部分商场人流大不如前,摄图:内参君

不仅西安商场客流在减少,各地有的商场也出现客流减少的情况。如各地网友纷纷吐槽;“周末的奥特莱斯,冷清”、“曾经东北的王者,如今萧条了”以前人多的商城,现在也萧条不少。“以前是最繁华的,现在成了最冷清的商场”。

面对餐厅消费市场“总体艰难,局部灿烂”的现状,应该如何理解消费观念的“分级”?

三、一降一升,消费观念“分了级”

若从消费角度来看,消费降级和消费欲望升级这两种矛盾使消费者在收入和欲望之间不断权衡和取舍。

首先,关于消费降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学会节省花销和储蓄资金,这反映在他们降低花钱的额度、减少消费的频次,并审视自己的消费观,自问是否真的需要。正如一些网友所描述的那样,他们现在更加“三思后行”。

“以前火锅说吃就吃,现在人均超过五十的火锅,绝对不去了,一百一位的自助餐以前说去就去,现在根本不去了。”

“以前喝奈雪、喜茶,现在改喝蜜雪冰城了。”

但是消费降级同时,也在升级。消费能力在降级同时,消费欲望和品味也在升级。如喝奶茶要“竹筒”的、喝咖啡要“寺院”的、进餐厅要“精致”的、服务要“多样”的。

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消费者长期置身于商品海洋,审美和品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挑剔”的消费观念。一旦这种观念形成,便难以逆转。

因此,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之间的一降一升,迫使消费者不断权衡和选择,以寻找既符合自身利益又满足自身消费欲望的消费方案。这导致了消费的三个分级:

第一个层级:学会取舍,杜绝冲动和不再攀比。

1.节制欲望“不攀比”。据《2023年618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显示,36%和24%的受访者分别展现出了不盲目、不攀比的消费观念。

换言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节制需求,客户群体在消费清单中暂时剔除不必要的诉求,不为过多的心理需求买单。例如,节制了装修上的过多诉求,导致高端面馆的客流减少,规模受限,资本遇冷;杜绝了小情调和身份象征方面的多余需求,因此奈雪和喜茶等品牌集体降价,回归产品价值。

2.“按量取舍”不冲动。为了节省资金并增加储蓄,消费者开始按需购买餐品,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支出。这种消费趋势促使餐饮行业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菜品为例,大菜品牌已经推出了三种新形式来满足消费者的“按量取舍”需求。

首先是主食化,如将多人份的烤鱼转变为适合单人享用的份量;其次是小吃化或零食化,比如热卤品牌已经从传统的卤味大菜转变为便携式的卤味小吃拼盘;最后是汤品化,例如火锅中的猪肚鸡火锅和椰子鸡火锅现在也可以以小份的猪肚鸡汤和椰子鸡汤形式出售,再配上米饭,即成为一餐完整的饭菜。

3.在意价格“一比三”。南都发布的《2023年618消费新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六成人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从以前固定渠道消费转变为现在的货比三家。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更看重性价比。以我个人为例,当我去一家纸包鱼店消费时,我会习惯性地在美团和抖音上搜索排名前三的品牌,对比他们的评分和价格,然后做出选择。这种现象也解释了为何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在多个渠道进行团购、发布内容、刷好评。本质上,他们是为了优化自家各渠道的排名,以影响消费者在进行比较时的消费决策,从而提高被选择的概率。

第二层级:崇尚“理性”,反复权衡“价格”和“品质”,在产品或品类的选择选“最优解”。

正如启承资本创始合伙人常斌所言:“人性是不希望‘消费降级’的,谁都希望用的东西更好一点,最好再便宜一点。”

因此,众多餐饮企业开始采用“降价不降质”模式,以迎合市场需求,寻求客户量增长和规模突破。例如,奈雪和喜茶将产品价格控制在30元以内;西少爷推出部分热销单品降价至10元;和合谷、南城香等推出3元早餐自助;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则在原有优惠基础上,通过直播等形式以1元或更低价格销售冰淇淋、麦乐鸡、薯条等小吃。此外,和府捞面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出“10元吃面”新店福利;嘉和一品则推出2.8元任意粥品,并宣称要将价格降回多年前。

降价后的表现呢?确实有品牌在规模上和客群上都有所突破。

喜茶:规模上,截至2023年底,门店数已突3200家门店规模同比增长280%;客群上,喜茶会员总量超1亿,成为行业首个私域用户规模破亿的茶饮品牌。

肯德基:规模上,2023年新增1202家,创下历史新高;客群上,50%以上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降价才不是本身,能降价的同时,还能实现盈利才是本事。一些餐企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餐企们2023年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体系,多维度增加营收。

第三层级:追求新奇体验,需新鲜内容刺激欲望,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具体怎么追求的?

2.寻求情绪的满足。《2023青年消费调研》表明,近半数的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他们的消费观念已从单纯的“购买-使用”模式转变为积极参与和全身心投入的体验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为自己的情绪投资。那么,这些情绪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经过对去年各种消费现象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提炼,我们发现了三种具体表现。

(1)有趣搞笑的开心情绪。肯德基“傻呆萌”的可达鸭燃爆市场,瑞幸椰云咖啡的“土味”包装掀起舆论讨论热潮,老乡鸡的“土味发布会”引发大量调侃,海底捞的“土嗨”科目三带领众人飙舞,这一系列现象级营销,有个共同点:

就是品牌普遍通过特定的媒介(IP+包装+发布会+服务)点燃出消费者的开心情绪,让其参与品牌内容的构建上,突破圈层增加品牌曝光,刺激更多客群前来消费。如椰云的土味包装引导客户买咖啡;海底捞的科目三吸引客户进店。

(2)远离工作环境的安逸情绪。

这些场景本质都是帮助消费者,逃脱“城市生活”向往别处生活”的解决方案。

3.寻求健康的产品。根据《餐饮外卖营养健康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全民追求饮食“营养、健康”大趋势凸显。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愿意为自己“健康买单”。这一健康的诉求也衍生出了不同形式健康餐品。

以茶饮为例,健康茶饮就有三种形式:

所有品类都可用“健康化”理念重新设计一遍,或以此开店,或以此推出新品,都值得一试。

THE END
1.当今社会风起云涌,酒水市场一再火爆红酒名酒内容摘要: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浪潮中,酒水行业屡现热潮,市场持续火爆。烟酒,自古至今,始终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公司团建、节日欢聚还是家庭团圆,酒水总是不可或缺的佳酿。对于酒水经销商而言,这无疑是捕捉商机的绝佳选择。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经营企 https://zgbaijiu.net/111542.html
2.实体店是不是越来越难赚钱了?一般的实体店确实越来越难赚钱了,但是有一类实体店生意却越来越好。 先说说现状,小城市人口基数本身就是小,加上没有多少产业,几乎很多实体店就集中在餐饮酒店等服务领域。因为缺乏产业支撑,但是小城市又有那么多的人口需要生计,即使是开实体店竞争也是剧烈的,不仅仅是没有生意那么简单。生意差也是跟很多原因有关的。https://www.jianshu.com/p/fc2ba46a8b49
3.我在县城花100万开零食店,赚钱越来越难小城市里的零食量贩店越开越多,花大几十万甚至百万,加盟一家店卖小零食,是一门好生意吗? “我们这个小地方,怎么一下子开了那么多零食店?” 社交平台上,不少三四线城市的用户都曾发起过类似的讨论。同类店铺雨后春笋般开店,让人想到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奶茶一条街”上,时常出现马路两边各有一个“雪王”在跳https://36kr.com/p/2478344213124998
4.为啥超市大卖场生意难做,但山姆和Costco这种仓储式会员店越开越多?仓储式会员店的模式起源于美国。1976年,美国诞生了全球第一家会员制仓储卖场。1983年,山姆、开市客先后在美国开出第一家门店,是较早的一批会员制商店。 在国内,早在1996年,就曾兴起过仓储式会员店热潮。彼时,山姆初入中国,首店落户深圳罗湖区,其模式和现在的山姆相差无几:上万平方米的商场,放着4000多种商品,需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628826
5.生意越做越大,李佳琦们跑到线下开店在直播间中,小杨哥曾表示,预计今年将会生产50款不同的商品,明年再生产50款,产品越来越多后再布局线下门店,让有创业想法的朋友去做这个事,0加盟费还会帮助线下门店的打造。 可以看出,带货主播开线下店,并不只是玩玩而已。因为他们都曾表示过,未来有条件,线下店的版图会不断扩大,这门生意他们是真的想要做起来。 https://www.dsb.cn/p/01j4jkbkg8398314g8vjqpcrd8
6.建材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我们该如何突围?现在,不少做家居建材行业的经销商都在感慨,生意比以前越来越难做了,究其原因,生意难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但也离不开经销商自身的能力,那么要想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稳步前进,做大做强,经销商要如何做呢? 一、选对品牌 选对品牌非常重要,一流的经销商选择与一流的品牌合作,事倍功半,只要努力,销量马上成为当https://www.jia360.com/new/2823.html
7.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通报事实为何无法完全平息质疑; 权力的悖论:最强大的也最脆弱,最无力的也最倔强; “塔西佗陷阱”是中国人创造的概念。 648 记者的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 2023/1/31 什么是“情绪劳动”? 为什么记者也有情绪劳动? 中国一线记者的情绪劳动如何? 记者如何避免过多的情绪消耗?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