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中国特有的酒种,年份酒则是中国白酒的价值表达。在白酒产业发展战略上,“品牌、品质、工艺、文化+调味老酒”已经成为酒类行业共识。
从产业视角来看,对于千亿级的年份酒市场而言,“市场、总量和结构”的经济运行三维体系,正是对应年份酒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三维结构。本报告从年份酒的概念、产业及市场格局多方向做出研究探讨。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依托白酒现有基本盘,年份酒品类已经构建出贯穿“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基础产业体系。
年份酒是产业演进和市场分化的产物,是白酒历史、工艺、文化和品牌的价值表达。年份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解是:“某一年,或历经年代的长久”。按照这一释义,白酒年份酒应指某一年酿制的成品酒,或者是用贮存多年的基础酒和陈年调味酒勾调的成品酒。
1.1酒的起源
酒起源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以前。旧石器时代已有果实酒和奶酒,新石器时代已开始有谷物酿酒。蒸馏酒是人类发明和利用蒸馏技术的产物,蒸馏技术是起源于古代“炼丹术”(东方)和香料提取技术(印度和中东)。
1.2白酒年份酒溯源
2018年3月19日,四川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上对“瓶贮年份酒”的定义是:瓶贮年份酒,是指以产品灌装时生产喷码标注的批次日期作为产品年份的计算依据,自生产喷码标注的批次年份作为起算年份,至该产品在中国酒交中心上线交易之日的当下年份止,5年以上的,称之为“瓶贮年份酒”。瓶贮年份酒的命名方式:产品品名+瓶贮年份酒(生产喷码标注的年份)。
1.4年份酒的陈化原理
被市场认可的优质年份酒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要素:首先是遵循纯粮固态发酵酿造工艺;其次经过发酵蒸馏出高酒精度酒;再次成品酒体本身就是优质基础酒和调味老酒按照科学配比勾调而成;最后在特定储存环境下陈年坛存贮藏。符合这些基本条件和因素,这样的酒才能够真正实现年份酒特有的“时光知味,愈久弥香”。
02
年份酒兴起逻辑
2.1年份酒市场的萌芽、发展历程
2.2当前年份酒的市场表现
2.2.1年份酒消费场景逐步扩大
年份酒现象引发市场折射,经由企业传导,进而推动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的发布,并着手推动国内白酒年份酒体系的行业认证,进一步规范与促进了年份酒产业的发展。
阿里拍卖、歌德盈香、曾品堂等新兴年份酒机构、业态的迅速崛起,蓄势待发,成为年份酒市场的重要推手。
2.3年份酒产业对白酒行业的价值解读
现阶段而言,可以从四个层面表述年份酒市场对于白酒行业的价值。
2.3.1年份酒开启酒类竞争的新赛道
酒类产业化将进一步放大主流名优白酒的品牌价值,名酒背书和年份酒互为作用,促进形成酒类行业的年份酒现象,进而演变成为年份酒产业经济,并积极推进白酒开启新赛道。
2.3.2年份酒将成为酒企业绩成长的新曲线
年份酒的兴起,加速白酒市场的裂变与细分。这些市场间运动,将形成年份酒品类的蝴蝶效应,积极推动打造名酒板块业绩增长新曲线,促进行业不断升级。
2.3.3年份酒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2016年白酒进入新周期之后,主流名酒在经历了“国酒之争”、“香型演义”之后,年份酒品类的厚积薄发成为行业发展新驱动。
年份酒周期为中国白酒开启了划时代,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现实与历史意义。年份酒品类与市场发展对白酒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年份酒价格与价值的回归将中国白酒推向一个全新的行业高度。
03
年份酒产业链
年份酒的产业链包括原料种植、酿造、贮存、销售和消费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3.1年份酒产业链构成与特点
年份酒是从白酒产业中衍生的一个细分品类,与普通白酒一样,年份酒产业链在结构模型上基本一致。本报告主要从年份酒产业的生产方、销售商、购买者三个产业组织进行分析。
3.1.1产、销一体化,年份酒的上游产业链
年份酒上游产业链主要是指年份酒的生产型企业,它们在产业链中承担着产品研发、制造功能,上游生产型企业的年份酒定位、定价决策,影响着年份酒的终极走向。譬如,本报告中所涉及到的香型白酒代表企业茅台、五粮液等白酒龙头,这些行业寡头的策略导向,将影响年份酒品类的市场运行轨迹。
3.1.2流通管道网,年份酒的中、下游渠道产业链
随着行业生态演化,上游对消费者、中游对消费者已经开始了“无边界”作业。在中游产业链之下,遍布城乡的烟酒零售门店、专业年份酒形象门店、甚至以游走的年份酒从业群体共同构成了年份酒产业链的中、下游组成部分,这个产业组织主要担负着年份酒市场的分流与窗口功能。
3.1.2.1实体经销商
3.1.3.1年份酒消费者是指购买、饮用、收藏年份酒的具体自然人或法人
随着市场发展,消费者对于白酒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没酒喝→有酒喝→喝好酒→喝年份酒,年份酒热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于高品质白酒稀缺价值性的追捧。从行业调研来看,高净值群体无疑是年份酒的最大拥趸。
3.1.2.2.3收藏鉴赏价值
在新经济、新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高净值人群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相比普通消费者注重面子的消费倾向,高净值人群在选择酒类时,更为注重品质与内涵,陈年老酒因其绝佳的口感与长效的收藏价值,成为他们饮用或是社交场合礼品的最佳选择。
3.1.2.2.3投资理财价值
年份酒还具有不可比拟的投资属性。从投资理财层面上来看,由于银信合作类白酒信托收益权理财产品交易机制中整合了金融机构、投资者、酒类生产企业等多方资源,并设计了由多方利益主体互动的盈利模式,投资者既可以受益于高端白酒商品的升值,也可以受益于约定的现金固定收益。因此,这一酒类金融理财产品对于丰富目前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1.2.2.4历史、文化价值
3.2年份酒产业规模
年份酒作为中国传统白酒市场的重要细分领域,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需求的增长,年份酒市场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2024年1月17日,京东超市联合中国酒业协会发布《2024年陈年老酒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年国内陈年老酒市场成交额快速增长,10年来保持20%左右增速。目前,中国陈年老酒市场交易规模已破千亿元,预计未来5年将突破1500亿元。
04
年份酒市场格局
4.1年份酒价值
4.1.1年份酒为白酒高端化提供清晰的价值刻度
《2024年陈年老酒消费趋势报告》中的年份老酒认同度上,高端名酒依然是行业看点。统计数据显示,茅台占比40%,五粮液占比12%,泸州老窖占比16%。郎酒占比13%。这些数据,更是充分佐证了当前市场对行业头部品牌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品牌、品质、工艺、文化+陈年调味酒”已经成为名酒突破瓶颈的行业公式。年份作为产品价值的清晰刻度,对高端产品价格定位具备有力支撑,国内酒企近年来在高端、超高端白酒布局上均采取以“+年份酒”作为突破方向。
“+年份酒”的背后一方面体现出酒企在超高端的产品占位,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完善自身产品体系,为未来产品持续提价打开上行空间。
4.2年份酒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
4.3.1贵州茅台酒年份酒
4.3.1.1贵州茅台酒年份酒概况
作为中国白酒龙头企业,贵州茅台酒在年份酒品类上坐拥寡头、稳基固本。年份酒产品序列的建设上,已经形成茅台15年、30年、50年和80年为架构的相对清晰的产品体系。除此之外,普通茅台、个性化茅台也受到众多藏家的追捧。
4.3.2五粮液年份酒
4.3.2.3五粮液年份老酒活动
4.3.3郎酒年份酒
4.3.3.1郎酒年份酒概况
4.3.4泸州老窖年份酒
4.3.4.1泸州老窖年份酒概况
从当前来看,泸州老窖年份酒的品类规划,是白酒领域相对自成体系的一家企业。在产品战略上,泸州老窖对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窖龄酒寄予厚望,品类矩阵布局完整清晰。尽管泸州老窖在品牌厚度上不及于茅台、五粮液,但是泸州老窖线下年份酒活动的活跃度却远超茅台、五粮液。
4.3.4.2泸州老窖年份酒系列
4.3.4.3泸州老窖年份老酒活动
4.4.1品牌竞争力
2024年3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酒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30”。
4.4.2.1白酒上市公司设计产能、实际产能与在建产能
4.6年份酒定价机制
例如茅台的15年、30年、50年和80年;经典五粮液;剑南春的剑南老酒等。这类产品一开始研发立项,就确立了产品的精准定位,使其自带年份酒光环。
瓶贮年份酒是一个通用的行业术语,适用于任何白酒企业。类似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瓶贮年份酒。
4.6.3真实年份酒
真实年份酒是在2019年10月份中国酒业协会实施年份酒认证之后,信息显示,国内已有国台、酒鬼酒、谭酒、金沙酱酒、劲酒、景芝、花冠等企业完成了年份酒认证。
如泸州老窖特曲60版、金奖老绿瓶西凤酒、沱牌曲酒93分复刻版和全兴大曲80年代复刻版等以复古、复刻来提升产品价格,通过不同的市场策略来进行运作。
4.6.5白酒+年份酒
根据年份酒发展溯源分析,国内年份酒市场发展是依附白酒产业复兴、名酒板块崛起而进阶的一个品类,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消费升级等因素将驱动白酒加快产能转化。当前,国内年份酒市场的脉络、轮廓和态势已经清晰初现,年份酒已经步入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发展阶段。
年份酒产业影响因素
5.2需求能力
生产满足需求,需求促进生产,需求的变动必将引起产业结构相应的变动,需求主要指消费需求,即区域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起重要的作用,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层次的升级会通过产业间的后向关联效应来诱导新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壮大。
招商银行《202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2年,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316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183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101万亿人民币,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0%。
高净值人群通常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更广泛的投资渠道,他们更注重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和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会。显然,在国内房地产业回落降温的大背景下,作为投资,年份酒的保值性为高净值群体提供了选项参考。
附表:白酒六大产区2025年产能产量目标规划
随着生产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家间、区域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相互衔接也越来越强。
5.5产业和经济政策
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为白酒产业奠定长效发展的基石,叠加经济、消费和名酒产能释放等综合因素,本轮的“白酒+年份酒”则更反映出年份老酒市场战略选择的全员共识和价值认同。
从酿酒行业视角来看,从原料种植、酒曲制作,再到发酵全过程都归结于这五方面生态要素的共同作用。
酿酒生态体现在水质、土壤、气候、空气、生物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的动态变化,对白酒的酿造发酵产生重要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生态要素的全方位作用,让中国白酒模糊而科学,多样而自成体系,最终在白酒风格上面得以体现。
一切影响产品和市场的要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结构及其转换。从影响其产业因素分析,上述要素的动态变化,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年份酒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
06
全球视野下的年份酒
6.1全球年份酒现状
附表:
6.1.2国外年份酒产业规制
6.1.2.3龙舌兰年份标准认定
6.4.1年份酒投资收藏
6.4.2年份酒在拍卖领域的表现
6.4.2.1国际拍卖行酒类业务
据苏富比年报公布,2023年全球拍卖综合销售总额为79亿美元,几乎接近2022年创下的80亿美元的纪录。苏富比发布《2023年葡萄酒及烈酒市场报告》显示,该拍卖行2023年的葡萄酒和烈酒的拍卖总额超过1.59亿美元。在苏富比2023年拍卖的所有拍品中,烈酒占21%。其中,2023年烈酒销售额达到3300万美元,高于上一年的3100万美元,而在2017年,烈酒销售额仅为400万美元。
6.4.2.1.2佳士得酒类拍卖数据
2023年12月18日,佳士得召开2023年终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3年拍卖预估成绩、市场动向,并对2024年进行展望。数据显示,2023年佳士得全球艺术品及雅逸精品类别的成交总额约为62亿美元。2023年5月25日,佳士得香港名酒部春季系列现场拍卖录得成交总额52,899,375港元/6,784,906美元。近三分之一拍品成交价超逾高估价再次见证佳士得为藏家甄选顶级私人珍藏并于拍场取得卓越佳绩。
从数据上看,苏富比和佳士得两大国际拍行酒类业务自2000年开始全面步入快车道。酒类品牌在拍行的表现升温,与全球酒类产业进化同频共振,对应2000年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消费升级互为关联。
6.4.2.1.3国内拍卖行酒类拍卖
根据对国外年份酒产业和市场的洞察,尽管各国对于烈酒管制各不相同,但是产地保护、强制认证、工艺流程和品质保障等方面共性存在,其品类、品牌的样本案例,对于国内年份酒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路径选择具有积极参考和借鉴价值。
07
年份酒发展趋势
7.1两重逻辑:白酒周期走高名酒持续向好
7.1.1白酒周期走高
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消费场景修复、消费力恢复,将促使名酒企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国名酒“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推动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初心,名酒企业将再度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7.2三个特征:新赛道、长周期、全动员
7.2.1新赛道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中国白酒此轮的增长引擎仍然是高端与超高端在起到关键作用。中国白酒要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现有基本盘,巩固基地市场与大单品份额。另一方面,从产品与市场层面分析,“量”和“价”的战略平衡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当前海量的基础酒储备,势必要通过商品形式转化为市场价值,而年份酒是现阶段实现酒类企业“量”转“价”的首要选项。年份酒品类的出现,为产品升级提供了更为直观的价值认同,并将开启酒类市场一个全新赛道。
7.2.2长周期
一个产业成长的过程一般要经过启动、加速和加强三个阶段。从当前年份酒品类的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年份酒市场已经步入产业化发展的新周期。
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周期是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对产业经济影响的所呈现状态,是人们根据其在不同的波段波动的变化而人为划定的周期刻度。
——基于年份酒品类研究,本报告认为,年份酒属于超长周期产业。
7.2.3全动员
7.3一条主线
7.3.3产业标准化
从国际酒类市场分析,中国年份酒与国际市场接轨,离不开国际通用的产业标准,例如,酒精度的适应性、微量元素的国际规制。只有如此,年份酒品类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正式颁布《T/CBJ2101-2019白酒年份酒》标准,已经构建出了年份酒溯源的五大体系,旨在通过五大体系的行业监管,确保年份酒标准的实施规范。同时,中国酒业协会成功注册了年份酒证明商标,使年份酒的生产和流通有标可依、有法可测、有据可查、有源可溯、有理可表。
7.3.4标准国际化
7.4.2品类结构更加健全
7.4.4价格上行常态呈现
对于酒业而言,《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智能酿造推动创新发展,深入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和供应链优化,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据不完全统计,茅台、五粮液、洋河、西凤、习酒和剑南春等各大白酒企业均已陆续投入大规模资金和技术力量,建设智能酿造工厂,加码数智化,数字技术正在助力白酒产业升级。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酒种,年份酒则是中国白酒的价值表达。在白酒产业发展战略上,“品牌、品质、工艺、文化+调味老酒”已经成为酒类行业共识,前景有望、未来可期。
从产业视角来看,对于千亿级的年份酒市场而言,“市场、总量和结构”的经济运行三维体系,对应年份酒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三维结构。2023年,中国酒业正式步入万亿时代,主流名优白酒跨越周期、茁壮成长,表现出强大的行业韧性和市场承压,规上企业营收达到7563亿元。本报告认为,依托白酒现有基本盘,年份酒品类已经构建出贯穿“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基础产业体系。以本土产业为基础,以全球视野为方向,立足本土消费主场,规划全球烈酒格局,两者间共同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推动中国年份酒产业的全球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徐广生,品牌生态学研究学者,行业智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经济、集群创新和品牌战略。
阅读1.20w
本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食业头条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