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网络文学是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
第一章网络文学实现题材转向,现实、科幻内容崛起
(一)网络文学成为普通人记录当代中国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文学的文化传承、媒介变革与内容创新
(三)科幻网络小说的多样化发展与精细化运营
第二章网络文学推动全民阅读,Z世代引领新气象
(一)网络文学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Z世代”读者成新增主体,引领网络文学新气象
第三章保护、激活创作生态成网络文学行业重点
(一)激发创作活力,“Z世代”成网络文学接班人
第四章网络文学IP全链路系列化高质量开发启新篇
(一)现象级爆款巩固影视化语境中的网文地位
(二)全链路改编激发IP转化的强劲势能
(三)精品IP系列化开发势头良好
第五章“网文出海”纵深发力,中国故事“圈粉”全球
(一)网文出海规模化效应的全球化显现
(二)网文出海的“国际基因”与模式创新
(三)中国网文“生态出海”的前景展望
结束语
引言
网络文学是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
中国网络文学经历二十余年的蓬勃发展,已从“小众创作”成长为今天成规模、成体系且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从总体上看,今日的网络文学已经改变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格局……中国的网络文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打造了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网络文学能像中国这样发展得这么快,这么繁荣,这么有影响,成为一个产业,构成一个强大的社会文化现象。”[1]
20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网络文学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年份。伴随“十四五”开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开始实施,网络文学被赋予用情用力书写中国故事,推进、助力全民阅读的新使命与新任务,展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呈现出继往开来、气象一新的风貌特质。
第一,2021年,大众创作推进“题材转向”,网络文学成为反映当下时代生活和社会思潮的一面镜子。在时代的召唤下,党的百年奋斗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成为网络文学直面和聚焦的重大社会命题;在社会综合力量的引导下,各行各业一线从业者涌入创作队伍,用网文记录行业发展、时代风貌,侧写中国当代的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气象。网络文学成为大众创作、普通人记录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科幻、现实题材增速飞快,与玄幻、仙侠、历史等品类逐步成并驾齐驱之势,网络文学内容题材多元化格局业已形成。据阅文集团数据,过去五年现实题材复合增长率达34%,2021年增速为全品类TOP5;与此同时,科幻题材伴随多年高增长,2021年新增作品数量为品类TOP5,已成网络文学五大品类之一。
第二,2021年,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为其注入新活力。网络文学是大众创作、全民阅读的中国故事,在文学阅读和数字阅读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规模为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互联网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较去年同期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网络文学是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读者中“Z世代”持续涌入,为全民阅读注入活力和新生力量。据阅文集团数据,起点中文网2021年的新增用户,95后占比超60%。便捷传播的“好故事”飞入千家万户,有效拓展了社会数字阅读的广泛性、精品化和可能性,网络文学在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第三,2021年,网络文学海内外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建构和传播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一方面,网络文学生产机制进一步优化,全行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网文IP的全链路开发,跨时代的IP生命力,有效地释放了其文学价值和商业能力,彰显了网络文学跨文化领域、跨媒介传播的张力,为影视、动漫、游戏、有声读物等提供优质内容,为下游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实现了立体化传播和影响力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互联网使网络文学向世界敞开,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五大洲的读者,海外用户数量超过1亿;从内容出海到生态出海,从文字出海到IP出海,网络文学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具有文化原创性的中国网络文学创作生产模式“成套”输出,有20多万名外国作者开始使用自己的母语在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网站创作小说,海外原创小说上线近40万部。
第一章
网络文学实现题材转向,现实、科幻内容崛起
在新时代的吁求下,国家、社会和平台多年号召、扶持和引导,网络文学自身创新发展诉求等的共同作用,我们看到,网络文学表现出承接书写中国形象、中国故事时代命题的内容势能,2021年传递出了明确的“转向信号”:现实题材和科幻题材快速崛起,历史仙侠等传统题材表现出精神内核蜕变的力量,多元化内容格局已经成型。这并不意味着近几年来崛起的现实题材等一系列题材、类型相对细分的网络文学作品,都是无视网络文学的创作传统与创作规律的“急就章”,事实上它们更像是对过往被遮蔽、被忽视的各种创作潮流的挖掘、改造与“再发现”,仍然是一种内在于网络文学发展脉络之中的创作实践。
如今,网络文学以其立足当下的现实题材,展望未来的科幻题材,继承传统文化元素的历史、仙侠题材和日益攀升的海外影响力,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艺载体之一。
面对新的文化责任,网络文学对现实的关切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实题材以“小众”之姿、“黑马”之貌快速崛起,高速发展。根据阅文集团数据,现实题材2016—2021五年内复合增长率达34%,位于全类目第二,也是2021年增速TOP5的品类。与此同时,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共有19256人参赛,同比增长40.6%;参赛作品共计21075部,同比增长42.4%,参赛作者和作品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征文大赛、创作培训等活动的举办,现实题材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各行各业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创作者。网络文学作者队伍展现了不俗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高学历倾向,根据自己行业的实际经验,写出了更加多元、专业而立体的现实题材作品。例如,阅文集团“白金”“大神”作家中,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超过75%,其中理工科占比超60%,包括教授、技工、律师、法官、军人、医生、编剧、白领等各类职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种类,行业技术含量十分“硬核”。据统计,网文作家创作角色职业覆盖超过188种,医生、运动员和互联网从业者是网络作家笔下最青睐的三个职业。
“行业文”原本就是网络文学、类型文学中的常见品类,早在题材转向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忠实读者。这类作品往往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擅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带领读者探索一个个全新的职业体系;又或是借陌生而新异的工作环境为背景,讲述主人公们的爱恨纠葛。例如聚焦影视行业的《文艺时代》《制霸好莱坞》,描写钢铁行业的《重生之钢铁大亨》等。而当题材转向的浪潮自上而下,由外而内地冲击着整个网络文学产业,“行业文”作为天然的现实题材作品便迅速地浮现出来。不过,相对于更强调娱乐性和故事性的传统“行业文”,题材转向之后的这批作品,由于明显地展现出对时政、民生等问题的关切,以“行业背景现实题材小说”称呼或许更为恰当。除此之外,广泛流行于女频网站中的“年代文”,也展现出对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史的描摹,以及对身处历史潮流中的普通人命运的关怀,呈现出网络文学题材转向的又一重路径。
2021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展现出不俗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作者和亲历者用网络文学记录行业变迁和时代风貌,传播专业知识,汇聚成了中国当代故事的宽阔切面,勾勒出中国当下最火热的现实,绘制了壮丽多彩的时代画卷。这既是中国网络文学对中国梦的即时反映,也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球视域下中国故事的多样性创新表达,更是文化强国战略中网络文学主动担当的时代使命。兼具现实性与专业性的大众创作成为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中全方位记录、映射时代背景与社会心态的上佳承载。
早在2015年,学界便梳理了网络文学的历史参照与文脉发端:“冯梦龙们→鸳鸯蝴蝶派→网络类型小说是有承传关系的中国古今市民大众文学链。冯梦龙们是木刻雕版时代的传媒,鸳鸯蝴蝶派是机械印刷时代的传媒,而网络小说是去纸张、去油墨化时代的传媒。它们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相对衬相呼应的。……如果再往古代追溯,网络小说实际上是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和金梁古、琼瑶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的轨迹,而它又比前辈眼光更为阔大,还嫁接了日本动漫、英美奇幻电影、欧日侦探小说等多种国外元素,就渊源之深广复杂而论并不在纯文学之下。”[2]网络文学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类型,即使生于网络兴于网络,在媒介传播、创作方式和叙事结构上与传统文学有天翻地覆之别,依然不妨碍其创新表达和精神内核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与弘扬,中国古典文学的基因根种其中。
直到今天,武侠依然是网络文学中的重要类别,而由武侠小说裂变而来的玄幻、仙侠等类别佳作频出。如果说,过往《风起陇西》《雪中悍刀行》《后宫·甄嬛传》《绾青丝》《琅琊榜》时期的网文作品,是对古典文学高超艺术成就和审美无意识的认同和模仿(模仿《红楼梦》或金庸武侠),2021年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则有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相结合。以男频为例,言归正传的作品《这个人仙太过正经》以《山海经》等神话传说为故事背景,用网络文学诙谐幽默、“思想迪化”、现代化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对古代传说做了新解。无独有偶,起点中文网2021年连续5个月稳居悬疑类月票榜第一的作品《镇妖博物馆》,也融合了《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华夏千年的神话传说、志怪传奇,在现代都市语境下讲述精怪妖魔的故事。女频古代言情创作除社会风貌、历史背景、诗文辞赋、意象符号的继承外,写作手法也不断创新,将针灸、茶道、制瓷等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主角的职业背景中,一方面在故事创作上更丰富细腻,另一方面对读者也起到了科普作用。如吱吱的《登堂入室》将制瓷技术的改革创新融入女主宋积云的成长故事;锦凰的《我花开后百花杀》融合香学、茶道、美食、妆容等中华传统元素。
当网络文学成为中国传统故事创新表达的载体之一,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延续与创新,也就不仅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层面,而深入到了精神内核中,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普及,也使基于传统文化知识内化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对读者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科幻网文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本土化的重要路径之一,是中国科幻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有全新的科幻话语体系,传统科幻母题在网络文学里生长出一系列新的融合写作方向,催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如今,网络文学已是中国科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故事未来叙事的新可能。
第二章
网络文学推动全民阅读,Z世代引领新气象
(一)网络文学已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在文学阅读和数字阅读市场占有绝对优势。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规模为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3.0%,互联网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到5.02亿,较去年同期增加4145万,占网民总数的48.6%,读者数量达到了史上最高水平。
根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数据,网络文学用户男性占比50.70%,女性占比49.30%,男女分布持平。从城市数据来看,网络文学在各线级城市分布均匀,截至2021年11月,网络文学用户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比24.81%,二线城市占比17.92%,三线城市占比24.69%,四线城市占比16.57%,五线及以下城市占比16%。其中,北京是网络文学用户最多的城市,其次是上海、重庆、广州、成都。从省份来看,山东是网络文学阅读大省,前五省份依次是山东、江苏、河南、河北、浙江。
当Z世代成为读者主力时,作为最贴近读者的文学形式,Z世代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精神特征也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培育,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气象和精神境界。
首先,Z世代的网文审美更加多元,既爱读都市、仙侠、历史作品,也热追科幻、现实、轻小说。科幻、现实题材的崛起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作家的创新,更离不开读者真金白银的支持,创作数量的增多也是市场审美取向的转变。据阅文集团数据,科幻题材读者95后占比达六成,现实题材读者Z世代占比超四成。与2020年相比,科幻题材付费人数增长率位于全站第一。
我们可以看到,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网络文学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一线的互动交流和春风化雨的优势,不仅创造了年轻人最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成为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疆域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
保护、激活创作生态成网络文学行业重点
2021年,网络文学作家队伍年龄构成范围更加广泛,基本覆盖各个年龄段。上至年逾古稀,下至双十年华,都在网络平台连载作品。创作中坚力量持续输出,以爱潜水的乌贼、吱吱等为代表的“80后”头部作家依然以实力和人气备受瞩目;以会说话的肘子、榴弹怕水、老鹰吃小鸡、卖报小郎君、言归正传、锦凰、千桦尽落、叶非夜为代表的“90后”作家更是以亮眼数据和斐然的成绩频频摘得桂冠。
更突出的趋势是,年轻一代网文作家的快速成长——“95后”以崛起之势成为网络作家中占比最多、增长最快的群体。根据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95后”已成为创作主力,自2018年以来实名认证的新作者中“95后”占比达到74%。而阅文集团数据显示,2021阅文新增作家中“95后”超八成,2021网络文学榜样作家“十二天王”中近半数为“95后”,2021作家指数TOP1000的新面孔中“95后”占三成,2021新晋大神作家中四分之一是“95后”。2021年7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还特地面向“90后”网络作家开设青年创作骨干培训班,3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90后”优秀网络作家参加了培训。2021年的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也针对“90后”作家特别增设“新人新作榜”,我会修空调、言归正传等一批“90后”“95后”作家一起入围。网络文学海外市场的数据也显示,年龄分布上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创作主力。
在一些传统题材的写作上,Z世代作家也很注意突破旧有框架,以创新变种的元素赋予经典题材以新面貌。比如“95后”作家轻泉流响的创新作品《不科学御兽》开创了“御兽流”的新写法,新生代科幻作家代表天瑞说符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作品《我们生活在南京》,被称为“完成硬核科幻成就唯美故事的‘新科幻’实验”。
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作家将笔触置于讲述中国故事的现实题材,生于1998年的眉师娘创作的《奔腾年代——向南向北》斩获第五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特等奖,描写1988年设立海南为经济特区的时代背景下,一群浙中小城的年轻人南下闯荡成为“闯海人”的故事。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平台也十分重视年轻作家队伍、中腰部作家的建设与成长。例如2021年6月,阅文集团发布了全新的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并提出“三个一倍”的发展目标。2021年底,阅文集团宣布,其中腰部作家数量增长超三成,更健康的作家生态已经形成。
1.盗版猖獗严重干扰行业发展秩序
屡禁不止的盗版严重干扰了行业发展秩序,给网络文学以及整个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021年,伴随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实施,依法打击盗版,实施综合治理,有效保护网络文学创作者、平台方以及IP开发方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第四章
网络文学IP全链路系列化高质量开发启新篇
从豆瓣对2021年度剧集的百度指数排名看,TOP20榜单中包含了《赘婿》《雪中悍刀行》《上阳赋》《你是我的荣耀》《司藤》等12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作品,涵盖了喜剧、玄幻、历史、都市等各题材领域。在猫眼研究院对该年度剧集市场的观察数据中,网文IP改编剧在热度榜TOP10中占有8席,头部剧集高达80%的占比体现了网文在内容开发上的潜力。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网络剧《赘婿》正片有效播放达48.49亿;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斗罗大陆》截至收官播放量逾43亿,连续27天在骨朵热度排行榜排名第一。
灯塔数据关于2021年网络电影分账票房的榜单显示,根据《鬼吹灯》改编的《黄皮子坟》《黄皮幽冢》分别以3190万和2622万冲进TOP10,根据《赘婿》改编的《赘婿之吉兴高照》也获得了2600万票房,彰显出网文IP“超长待机”的蓄能优势。
在建党百年的背景下,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头部作品还表现出浓郁的“国风”气质和昂扬的时代特征。《赘婿》《雪中悍刀行》《风起洛阳》《锦心似玉》等古装剧集在聚焦主人公乐观向上、砥砺奋斗的个人史同时,也弘扬了诚信仁义、守护正义、惩恶扬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军装下的绕指柔》改编的《爱上特种兵》,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你是我的荣耀》等作品则通过反映不同职业背景下年轻人的成长历程,表达出新时代青年对家国情怀的阐释。
随着IP转化形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网络文学不仅在影视改编方面成绩显著,动漫、有声、短剧以及线下文旅和衍生品等全方位、全链路的运营转化为用户提供了IP内容“放大效应”,不同的艺术形式联动促成了网络文学多形态输出的破圈之旅。
2021年,以传统文化和中国式表达为主要特征的国漫创作实现了行业实力的整体跃升,在公版IP为院线动漫电影提供滋养的同时,网文IP改编的中国动漫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年上线的114部青少年动漫剧新作中,IP改编作品有72部。根据网文IP改编的《斗罗大陆》《大奉打更人》《风起洛阳之神机少年》《凡人修仙传》《天宝伏妖录》《第一序列》等作品涵盖了侠义江湖、青春探险、热血英雄、未来科幻等多种题材。其中,作为国内第一部年番动漫的《斗罗大陆》人气始终高居榜首;《大奉打更人》上线仅44小时平台收藏量就突破10万;《第一序列》上线8天人气突破8000万。《斗破苍穹·第四季》《全职法师·第五季》《星辰变·第三季》《萌妻食神·第二季》《斗破苍穹·三年之约》《幻游猎人》6部作品表现亮眼,其中《斗破苍穹》系列新作占总播放量三成以上,系列动画总播放量突破百亿大关。
艾媒咨询的《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86.2%的用户在音频栏目类型接近时会偏好收听IP音频内容,因此有声改编方面会因更加方便用户、更加忠实原著而活力满满。以阅文集团2021年的IP改编有声作品为例,不仅作品题材多元,涵盖玄幻、悬疑、言情、科幻、仙侠、游戏、都市、历史、轻小说等门类,全年点击量也达到120亿,出现了《大奉打更人》《赘婿》《诡秘之主》等多部精品有声剧。
全链路的开发不仅成为体现网络文学商业潜能的途径,也在IP的转化探索中反哺IP。《赘婿》播出后,尚处于连载中的原著日均阅读人数提升近17倍;《锦心似玉》播出后,原著作品《庶女攻略》日均阅读人数提升了约46倍,经历多次改编的经典IP《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作品的原著的阅读数仍有数倍增长。实际上,IP势能的转化与反哺早就有迹可循,此前《庆余年》播出期间,原著网络小说的在线阅读人数增长了约50倍,只是这种现象随着IP工业化开发体系不断完善,在2021年集中体现了出来。
2021年,网文IP开发的精细化、系列化趋势更加明显。一是文学平台实施工业化开发提升了网文IP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阅文集团、掌阅科技、中文在线三大上市网络文学公司的上半年财报来看,网文IP在公司战略中的比重增长明显,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打造的“三驾马车”成效突出,在三方对于IP评估、内容理解与专业改编制作的明确分工和深度合作下,网剧《赘婿》上线后成为爱奇艺平台史上热度值最快破万剧集,这也预示着全行业合作共建IP工业化开发体系的探索更进一步。爱奇艺文学的“云腾计划+”助力爱奇艺视频推出了首部IP改编的网络剧《恋恋小酒窝》;掌阅科技推出了数百部微短剧计划,“长周期、重基建、深挖掘”为IP增值打造稳固的流量阵地。
二是精品IP的系列化开发强化了IP改编中的“长尾效应”。网络剧《庆余年》取得收视成功后,出品方继续整合产业资源,在维持主创和演员团队的稳定的前提下进入到《庆余年2》的制作,有效延长了精品IP的价值周期;剧集《赘婿》在获得成功后,网络电影《赘婿之吉兴高照》借势IP热度,在播前预约量便突破159万,拿下平台预约最快破百万的电影纪录,最终作品分账票房破2600万,荣登爱奇艺网络电影年榜Top3。《斗罗大陆》的动画播放量突破300亿,剧集在央视二轮播出,《斗罗大陆:武魂觉醒》《斗罗大陆2绝世唐门》等多款手游冲进ios畅销榜;《大奉打更人》在小说完结不久后就开始了有声作品的开发,漫画作品上线后也成为了平台爆款,动画、影视作品正在筹备或制作中,“一鱼多吃”的系列化开发优化了泛文娱产业赋能的格局。
第五章
“网文出海”纵深发力,中国故事“圈粉”全球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他明确提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网络文学在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具有文学艺术所特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潜移默化优势。事实上众多海外读者正是通过阅读网络小说,才对中国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产生兴趣的。实践证明,中国网文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资料表明,截至2021年底,起点国际上线约2100部中国网络文学的翻译作品,培育海外原创作品约37万部。在作品外译方面,“人机共舞”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当前,起点国际与分布在以北美、东南亚为代表的世界各地的译者团队已超过300人。外译作品题材广泛,类型多样,武侠、奇幻、科幻、都市、言情题材广受追捧,其中《诡秘之主》《超神机械师》《超级神基因》《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剧本》《天道图书馆》《许你万丈光芒好》《大医凌然》《全职高手》等优秀作品影响巨大。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网文的海外原创捷报频传。自2018年4月起点国际开放原创功能迄今,该平台吸引和培育了20多万名海外创作者,原创作品约37万部,许多文学爱好者借助平台实现了自己的写作梦想。疫情期间,海外网文作家数量增长超3倍,其中00后占比接近六成,东南亚和北美成为“盛产”网文作家的重要地区。在2021年度海外原创征文大赛中,起点国际收到参赛作品近8万本,其中68%的作家为首次在起点国际发布作品。这些成绩表明,原创出海模式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当然,相对于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大业而言,中国网文的海外长征只是迈开了第一步。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网文海内外原创作者队伍不断增长,AI翻译功能逐渐增强,创作、翻译与阅读的产业链延展顺畅,其传播范围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英、法、俄、日、韩等20多个语种,潜在市场规模或将超过300亿元,尤其是以网文为创意源头的IP影视、游戏、动漫、有声读物等流行文化业态,已经在国际市场显示出巨大发展潜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课题组持续观察和研究网络文学发展状况,力求把握每个年度内的整体性特征。根据作家读者、产业模式、内容生态、IP产业等方面表现出的发展趋势,2020年度的报告将“迭代”看做核心词和关键词,这一概括仍然适用于2021年。年度内,“新生”的网络文学迎来的是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的“迭代”变迁。带着“人民文艺”底色的“全民写作”意识,尝试打破文艺创作的职业壁垒,召唤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并最终汇聚在一起,成为当代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故事,谱写立体、有机、多元的故事图景,网络文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的奋斗意志和精神风貌。这或许才是2021年种种趋势、动因与路径给网络文学创作带来的最为深远的影响——“所有人写给所有人看”——这正是网络文学兼具“中国故事”与“全民阅读”基因的一种表征。
九万里风鹏正举。伴随新时代文学的浩浩洪流,中国网络文学站在了新的历史起跑线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网络文学一定能够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在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创作能否打造文学经典》,《上海文化》2021年第8期
[2]范伯群、刘小源:《通俗文学的传统与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参照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第8期
[3]黎杨全:《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中国网络文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陈定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
汤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桫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王文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郑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高寒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社科院文学所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
编辑:宗悦
大家都在看
专题专栏
校园文学
文学川军媒体矩阵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