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新华都”或“公司”)成立于2004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业务范围:
(1)2004~2013:专注零售业务:
公司成立之初一直专注于零售连锁业务,通过自开与收购方式进行门店拓展,主要布局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福州等福建省主要地区及广东潮州地区,截至2007年拥有35家连锁门店,成为福建大卖场、综合超市及百货连锁行业的龙头企业,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公司开始跨区域发展,逐步在上海、浙江、江苏、贵州等地布局。
(2)2014~2021:零售+电商结合:
公司在不断完善零售业态的同时,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契机,积极拓展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2014年与阿里巴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打造O2O商业模式。
2016年公司收购了久爱致和、久爱天津和泸州致和,其中久爱致和是以数据研究为基础,主要提供数字营销、产品订制营销、电商运营服务等,布局多个领域和行业,逐步发展成为了集数字营销服务与电商运营服务为一体的互联网效果营销公司。
2018年阿里巴巴及其战略合伙人杭州瀚云入股10%,合作更加紧密。零售:公司积极探索生活超市新业态,加强供应链整合,进行生鲜精细化管理,积极发展全新业态“邻聚”生活超市,开展超市小业态家家哆、嘟嘟零食、母婴生活馆等。
经过长期经营发展,公司形成超市、百货及海物会等多种业态格局,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提升消费购物体验。
(3)2022及以后:剥离零售业务,专注互联网营销:
随着电商发展,公司零售业务受到较大冲击,消费者持续被线上渠道分流,门店客流量下降,品牌方对实体零售商的资源投入下降;随着专业店、餐饮零售店、前置仓、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新兴零售模式不断涌现,竞争对手的快速扩张,导致线下零售市场竞争加剧。
为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聚焦,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2022年公司出售零售业务板块资产,专注互联网营销业务,主要通过久爱致和、久爱天津和泸州致和进行运营。
股权结构优化,控股股东赋能业务发展。
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控股股东为新华都集团,合计持股24.67%,最终受益人为陈发树。董事长兼总经理倪国涛持股12.57%,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战略投资者阿里巴巴(成都)软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瀚云合计持股10%,同时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计划,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持有相应比例的股份,股权架构形成梯次结构,较为优化。
控股股东赋能:控股股东支持公司战略发展,比如2018年为了引进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者,协议转让10%股份,2021年为了增强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做大做强互联网营销业务,协议转让10%股份给董事长兼总经理倪国涛(取消原股权激励);同时还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比如提供无偿授信增信支持等。
董事长&总经理深耕互联网营销,经验丰富。
倪国涛曾在联想任职近10年,从基层业务主管发展成为联想移动中国区销售市场系统总经理,分管全国的品牌营销和渠道销售。
2010年,倪国涛与联想营销团队成员,共同创立久爱致和,率先提出以数据研究为基础的效果营销公司理念,并开发了互联网营销-全渠道运营-定制化产品营销的循环业务系统,为客户提供数字营销服务及电子商务运营全价值链服务,快速提升客户的互联网品牌影响力及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倪国涛深谙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运营之道,有望助力公司完成业务转型升级。
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绑定核心利益,激发积极性。
2021年公司针对管理层和核心骨干人员推出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结合的股权激励计划,2021~2023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83、1.439、1.603亿元,另外还设置了子公司层面的考核目标——2021~2023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23、1.199、1.323亿元,2022~202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8.3%和11.4%。
2022年公司进一步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发展与管理层以及核心员工利益深度绑定,激发积极性,同时助力互联网营销业务进一步发展,促进公司转型。
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助力互联网营销业务发展。
公司2022年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7亿元,用于建设自有品牌/开发品孵化及内容电商营销服务中心。
一方面,公司有望基于公司长期为品牌酒业、食品行业等消费品客户提供的品牌营销服务所形成的运营管理经验,孵化酒业、食品等快消品领域的自有品牌/开发品,扩大营收,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紧抓互联网营销发展趋势,开展店铺直播电商运营、短视频平台品牌代运营、短视频店铺等内容电商项目,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营销服务。
2.1电商服务为多方赋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电商服务商连接品牌商和运营平台,为多方赋能。
电商品牌服务商,即为品牌提供店铺运营、仓储物流、营销推广等服务的第三方公司,既能够帮助品牌方弥补上述领域的能力缺口,也能帮助追求GMV扩容的电商平台吸引更多品牌入驻,还能洞悉消费者心智,提升消费体验。
电商服务商实现了对品牌、平台、消费者同时赋能。
随着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兴起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品牌方面临本土营销、私域营销、全渠道建设等挑战,提高了对电商服务的需求,推动了电商服务市场持续扩容,2017~2021CAGR为28%,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663亿元(+24%)。具体来看:
(1)跨境进口电商兴起,增加了国际品牌对电商服务需求。
国际品牌对品牌服务商的需求比例达到了80%~90%,远高于国内品牌(20%~30%),主要因为服务商可以帮助其快速打开中国电商渠道,实现销量增长的同时进行品牌建设,提升消费者体验。跨境电商规模快速增长(2015~2019CAGR为28.7%),有望持续扩大(预计2019~2024CAGR为16.5%),使得国际品牌对服务商需求增加,推动服务商市场扩容。
(2)去中心化、新流量渠道崛起,品牌方对电商服务需求增加。
随着传统电商红利见底,公域获客成本增加,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兴起(2017~2021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市场规模CAGR分别为182%、89%),品牌方着手打造私域流量。
流量去中心化的趋势增大了品牌商触达消费者的难度,对运营精细化、跨渠道运营能力要求提高,更多的品牌方需要寻求电商服务。
(3)数字化转型,催生电商服务新需求。
数字化技术能够优化运营、营销、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打通供应链,做到及时响应,提高服务效率;高效、规模化的供应链体系最大程度上减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支出,降低成本;同时通过C2B反向定制商品,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重塑供应链价值。品牌方积极布局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催生了电商服务新需求。
2.2头部效应凸显,行业集中度提升
品牌方对电商服务要求提高,品牌电商服务类型多元化。
服务商早期主要从事运营服务、客户服务等基础性服务,随着电商去中心化、数字化转型,品牌方对电商精细化运营要求提高,服务商业务范围逐步向IT服务、营销服务、仓储物流服务等核心服务拓展,并尽可能提供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提高竞争优势。
头部服务商建立竞争优势,提升行业集中度。
行业早期以运营服务、客户服务等基础性工作为主,由于门槛较低,进入者众多,较为分散。随着电商服务趋于精细化、多元化,部分服务商抓住机遇,较早布局IT服务、营销、仓储物流等核心服务,并通过不断扩张规模带来较强的议价能力、较低物流仓储成本以及营销费用,从而建立了竞争壁垒,比如宝尊电商在IT系统、物流仓储等方面优势突出,丽人丽妆、若羽臣等美妆电商在品牌运营、营销管理方面有一定竞争优势,并着手布局仓储物流。
头部品牌竞争优势凸显,更容易获得品牌方青睐,对中小服务商形成了挤压效应,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艾瑞数据,CR4GMV占比从2016年的21%左右提升至2020年的34.8%。
公司主要经营互联网全渠道销售和电商运营服务,其中:
(1)电商运营服务:公司为品牌方提供整体托管模式的电商运营服务,即为品牌方搭建并代运营互联网销售平台,提供品牌定位、营销及活动策划、营销执行与效果监测、运营数据分析、产品优化建议、供应链管理等在内的全链条服务,促进产品的线上销售。
收费模式:公司基于不同的服务需求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加佣金。
收费模式:公司主要赚取进销差价。
公司主要为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酒类品牌以及日化、水饮、母婴、家居等行业的品牌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平台提供电商服务。2021年,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32.99%;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19.46%,净利率为6.23%。
3.1深度布局优质赛道,积淀头部品牌资源
白酒消费升级,线上渠道有望持续扩容。
随着酒类及综合电商平台的崛起,数字化技术以及仓储物流的发展,酒企纷纷布局线上渠道,通过分析酒类消费数据,实现精准营销,提高渗透率,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酒类新零售市场规模为1363亿元(2017~2021年CAGR为26%)。
白酒品类中2021Q2~2022Q1,1000元以上高端酒占比最高,约为30%~50%。随着消费升级,2019~2025年,500~1000元中高端、1000元以上高端白酒市场CAGR有望分别达到13.7%、12%。
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综合电商网站、酒饮垂直平台已经成为了白酒主要购买渠道,线上中高端、高端白酒市场空间广阔。
错位竞争聚焦白酒品类,积累头部品牌资源。
3.2全域营销效果显著,积极拓展新品类
提供精细化、定制化直播运营服务,提升流量转化率。
随着公域流量红利消退,获客成本提高,品牌方着手构建私域流量,直播成为流量转化的重要渠道。头部主播高额坑位费及佣金挤压利润空间,品牌方自播成为趋势。
多渠道多模式布局,提供全域营销服务。
公司具有多渠道(淘宝、京东、唯品会、抖音、拼多多等)、多模式(自有商号、兴趣电商、私域布局等)的服务能力,能够提供全域营销服务:
(1)消费者分析:剖析品牌方目前销售不及预期的原因,确定潜在消费群体。
(2)CTA分析:对GMV目标进行拆解,确定每类潜在消费群体转化量。
①线上投放:根据潜在消费群体沟通心智,承接以不同利益点作为重点创意文案,同时匹配不同产品和渠道进行差异化投放,为直播引流、提升会员招新与激活。
②内容营销:发挥直播运营优势,并借助短信、KOL等多种方式对目标消费群体精准营销,升级聚流,助力流量破圈。
【例:泸州老窖】
项目背景:
泸州老窖消费者增长乏力:京东白酒行业2021年消费者同比增长41%,泸州老窖仅为23%。
消费者分析:过往活动节点中,泸州老窖消费者中A2、A3、A4(A1-认知人群,A2-吸引人群,A3-行动人群,A4-拥护人群)占比低于行业均值。2021年A1人群占比过高,A2-A4人群占比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新增A2人群量级过少与A1-A2流转率降低,后续应重点提升这两类人群的流转优化。
GTA分析:通过分析历史消费者消费分布及转化率,预估2021年双十一活动应该达到的A1-A4人群具体数量,进而确定双十一活动的投入预算、新增A2人群量级与A1-A2流转率目标并在实际执行中跟踪对比,及时调整。
策略制定及执行:
②直播形式详细讲解会员活动详情,提升会员页面曝光及A1-A2人群转化率。
③升级会员活动,增加对A1人群的吸引度,提高A1-A2人群转化率。
投放效果:A1-A2人群流转率达3%以上(同比提升20%+),0-A2人群新增90W+,拉新GMV超400w,同比上涨100%+。
业务协同,形成核心竞争力。
公司应用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策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并通过数字化运营、渠道深度绑定的模式深耕互联网销售渠道,提高客户产品线上销量。
同时,公司利用自身业务及第三方市场积累的数据,及时跟踪下游企业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形成从需求端到企业端的良性产品与信息反馈系统,优化产品定位、合理安排产品进销存,以及根据消费者新需求推出C2B定制化产品,个性化地满足不同客户或同一客户不同阶段的电商需求,形成核心竞争力。
优质电商服务商,实现品类拓展。
公司深耕酒类电商运营及互联网销售,实现了泸州老窖、汾酒、水井坊等众多酒企线上渠道拓展,在618、双十一大促中取得突破性增长,打造多款超级单品,连续三届蝉联五星级天猫运营服务商。公司在酒类运营基础上,成功拓展到日化、水饮、母婴、家居等高成长行业。
4.1盈利预测
互联网营销业务:公司深耕白酒电商服务,积淀了泸州老窖、水井坊、习酒等头部白酒品牌,同时积极向水饮、母婴、日化等品类拓展客户,开发自有品牌,挖掘新的增长点,我们预计收入有望实现稳步增长。同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升级,降本增效,提升内部整体运营和营销效率阶段,有望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零售业务:受疫情反复以及线上渠道分流影响,实体零售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2021年互联网营销业务实现净利润1.2亿元,而公司实现净归母净利润1700.31万元,主要因为公司零售业务严重亏损。2022年公司剥离传统零售业务,聚焦互联网营销,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弹性。
4.2估值
短期来看,公司剥离了受疫情影响亏损严重的零售业务,聚焦利润贡献主体-互联网营销业务,业绩有望实现较大弹性。
长期来看,公司互联网营销业务具有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多渠道运营的优势,深耕白酒运营的同时,拓展新的成长品类,开发自有品牌,有望实现稳定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32、0.22、0.2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6、24、21倍。
品类拓展不及预期:不同品类的特点、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对电商服务的要求也有差别,在进行品类拓展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行业竞争加剧:美妆、母婴等传统赛道竞争激烈,头部服务商可能会切入具有成长性的白酒赛道,加剧行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