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烟民市场状况调查报告

l平均吸烟量为每日17支,高学历者吸食量有所下降

l习惯始于青少年,吸烟低龄化日益突出

l烟龄越长吸食量越大

l烟民购买行为研究

l上海、广州、成都、北京

l近三成烟民每天都要购买卷烟,超过半数烟民日常需购买卷烟

l散装烟、条装烟购买比例各半三分之二北京烟民购买条装烟

l三分之二烟民在杂货店购买散装烟,条装烟在烟草专卖店购买比例最高

l杂货店旺人不旺量,批发市场旺量不旺人

l小结与建议

l卷烟与品牌

l品牌与消费者

l近六成烟民曾转换过主抽品牌

l中南海、红双喜品牌转换率最低

l改变口味是烟草转换主抽品牌的最大原因

l同样香型、口感是选择替代产品的首要标准

l超过三成烟民半年内曾买烟作为礼品送人

l送礼烟民年龄偏小学历收入偏高,私营企业单位业务员管理人员比重较大

l六成礼品烟送给亲朋/同事

l区域性品牌优势凸显,中华、555、红塔山是送礼首选

l礼品烟以中高档、高档烟为主

l中国吸烟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l国内烟草企业开始抢占女性烟民市场

l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烟民趋向年轻化

l烟民的心理报告:99.4%与0.6%的对话

l我国烟民2000年吸烟情况专项调查

l调查表明有22%的男生和4%的女生今后将吸烟

l关于未成年人吸烟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l调查显示全球14%的青少年抽烟

l让青少年远离香烟时不我待

l国际卷烟流行口味特点及对我国消费者的影响

内容摘要:

无论我们是否以此为荣,中国毫无疑问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雄踞八项指标的“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烤烟增长速度、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吸烟人数增加数量、与烟税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约3.5亿的烟民比烟草起源地的美国的总人口还多,我们的烟民每年约消耗全球1/3的卷烟。可想而知,已占据世界卷烟总量40%的三大跨国烟草公司(美国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国英美烟草公司以及日本烟草公司)对于未彻底开放的中国市场是如何的渴望,而国内玉溪集团所属的“红塔山”品牌则已连续6年荣登中国最知名品牌之冠。

卷烟是市场上最矛盾、最特殊的商品。

首先,它似乎是“有益品”,对众多烟民而言,它是一种必需品、愉悦品,吸烟可以消除疲劳、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同时也可以显示个人经济实力或成熟度,而在发展尚不规范的中国市场经济中,卷烟还承担了社交应酬中润滑剂的作用;由于“高税高利”的特性,烟草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每年超过1000亿元的纳税额,约占国家总税收的10%。

四大城市吸烟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表明,四大城市的总体吸烟率为20%,其中男性约为1/3,女性为2.2%。如以18岁以上(国家允许的吸烟年龄)的总人口计,每两个男性中,就有一个为习惯性烟民。现有二手资料表明,我国总吸烟人群约为3.5亿,也即总体吸烟率为27.6%,则可以认为四大城市的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具体到四大城市,吸烟率的差异并不大,其中,成都的吸烟率最高,男性和女性的吸烟率都超过其它三大城市,其次为北京,目前广州在四大城市中总体吸烟率最低。

城市

抽烟率(以总人口计)

抽烟率(以18岁以上人口数计)

总体

男性

女性

北京

20.6%

37.1%

2.2%

28.4%

51.2%

3.0%

上海

19.9%

36.7%

1.6%

27.4%

50.6%

广州

18.7%

34.7%

2.0%

25.8%

47.9%

2.8%

成都

21.3%

38.3%

29.4%

52.8%

3.9%

综合平均

20.1%

27.8%

平均吸烟量为每日17支,高学历者吸食量有所下降

研究中通常以每日吸烟量区分不同的消费程度,如根据半包以下、半包到一包、一包以上区分轻度、中度、重度消费者,则中度消费者正好占一半比例,轻度消费者有1/3之多,而一包以上的重度消费者达14.5%,平均吸烟量为每日17支。

习惯始于青少年,吸烟低龄化日益突出

数据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如果20岁以前不吸烟,成人后吸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由此也支持了不少烟草专家的观点:烟草消费与其说是成年人的健康祸首,莫如说是一种"青少年的流行病"。

回溯近的十年,人们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逐年降低,由1991年的21.28岁降低到2001年的19.96岁,这一事实一方面为国内、乃至全球烟草商提供了最诱惑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敦促我们寻找"逆世界潮流"的客观所在。

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岁)

2001年

19.96

2000年

20.03

1999年

20.04

1998年

20.21

1997年

20.37

1996年

20.72

1995年

20.82

1994年

20.87

1993年

21.04

1992年

21.21

1991年

21.28

烟龄越长吸食量越大

与男性相比,女性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略高,差约为5岁,女性开始吸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25岁,约占一半比例(48%)。这些数据都进一步提醒我们思考:女性烟民也许已摆脱了少年男性的盲从,那么,她们加入一向以男性为主的"烟民"行列是因为走上社会后的压力吗?是为了体现个性的张扬吗?是quot;温和型"女性烟的充分信任吗?但无论如何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需要面对的是,如何给未来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母体环境。

小结与建议

基于以上针对四大城市烟民构成的调查数据,让我们重温以下的几个主要发现:

l四大城市吸烟率为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l每两个成人男性中,就有一个习惯性烟民l习惯性烟民平均吸烟量为每日17支l个人经济能力并不影响吸烟率和吸烟量l高学历人群中吸烟率、吸烟量明显低于普通人群l烟民开始吸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时期l近十年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日益走低l烟龄越长的烟民吸食量越大l中国女性近年形成了另一支烟草消费大军

对于政府、社会团体、学校与家长,我们提醒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法律疏漏问题:27%的烟民未到法定吸烟年龄就接触到卷烟,并已培养成为长期烟民。健康意识问题:吸烟者的平均年龄一直在走“下坡路”,女性吸烟者的比例近年显著增长。

站在专业研究的角度讲,方舟公司也希望本次调查数据为烟草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拓展思路:

维护忠诚消费群:吸烟的习惯一经养成,戒烟的难度是颇大的,大多将成为长期的消费者,而烟龄越长,吸食量也越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维护好忠诚消费群所获得的利益点已再明显不过,结合上文,似乎需要为年轻的烟民作出更大的投入。

烟民购买行为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各城市零售业态的布局存在很大的差异。上海是零售业态最发达的城市,其超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销售效率上都堪称我国零售业态的翘楚。商场在零售业态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北京商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强大势力,依然是北京最主要的消费场所之一,而其他城市商场的地位则相对弱小。同样,在零售业态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今天,广州的杂货店却以其价格及其便利性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频频光顾。

应该说,零售业态的布局如何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引致的,而这种布局的现实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这不仅仅反映在与业态特征相近的购买地点上,而且在购买方式、购买频次、购买品种、数量等参数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显然,烟民的烟草购买行为特征自然也没有例外。

上海超市购买比例最高,广州、成都杂货店购买比例最高北京烟草业态相对分散,也相对比较均匀

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烟民在超市购买卷烟的比例最高,广州与成都烟民在杂货店购买的比例最高,约三分之二的广州烟民都选择在杂货店购买卷烟,在杂货店购买的成都烟民比例也超过了半数。相比于其他三个城市,北京烟民在超市与杂货店购买的比例较低,反而在商场的购买比例相对较高,选择商场的大多是年纪较大的烟民。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烟民的卷烟购买地点相对分散,也相对比较均匀,而广州烟民在超市与商场购买的比例非常低,两者之和尚不足10%(见图1)。烟草购买地点的这个格局,无疑受各城市的现有零售业态的影响极大。

四大城市卷烟购买地点分布

近三成烟民每天都要购买卷烟,超过半数烟民日常需购买卷烟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成(28.4%)的烟民每天都要购买卷烟,每周购买2~3次的烟民也占到总人数的28.4%,两项之和达56.8%(见图2),也即超过半数烟民日常需购买卷烟,表明烟民购买卷烟的频率较高。决定卷烟购买周期长短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烟民每次购买量以及所选择的购买地点。

消费者买烟的频率

散装烟、条装烟购买比例各半三分之二北京烟民购买条装烟

总体上来看,购买散装烟与条装烟的比例很接近,各占一半。有意思的是,如果不考虑计量单位,那么散装烟与条装烟的"购买结构"也呈现出惊人的一致。尽管散装烟与条装烟在"购买结构"上趋于一致,但卷烟购买周期却相去甚远。调查结果显示,购买散装烟的烟民每周至少购买两次的占90.7%,卷烟的购买周期较短,而购买条装烟的烟民其购买周期在一周及以上的占80.7%。

消费者买烟的包装及数量

三分之二烟民在杂货店购买散装烟条装烟在烟草专卖店购买比例最高

如前文所述,烟民选择的购买地点受现有的业态布局影响很大,例如上海无论是散装烟还是条装烟都主要在超市购买,广州与成都的散装烟与条装烟在杂货店购买的比例也都最高。剔除城市零售业态布局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散装烟购买倾向于选择杂货店,条装烟购买倾向于选择烟草专卖店(见图4)。事实上,购买散装烟与购买条装烟时所选择购买地点的总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以业态分布较均匀、最具有可比性的北京为例,购买散装烟的烟民中有一半在杂货店购买,与之对应的条装烟购买人群比例仅为18.9%;烟草专卖店是购买条装烟的烟民中选择比例最高的,达23.3%,而与之对应的散装烟购买人群比例仅为14.7%。除了烟草专卖店,烟草批发市场也是条装烟购买的重要场所。

不同包装烟的购买地点

杂货店旺人不旺量,批发市场旺量不旺人

杂货店尽管聚集了43.9%的烟民,购买频次也很高,但由于烟民每次购买的数量极少,且以散装为主,因而销售量仅占所有商店类型总销售量的12.3%(见图5),不及其人流量比例的三分之一,销售效率较低,真可谓"旺人不旺量"。与此相映成趣的是,批发市场尽管人流量很少,购买频次也较低,但到批发市场买烟的都是条装烟,并且每次购买的量很大,因而尽管只吸引了6.7%的人群,但销售量所占的比例却高达17.4%。此外,烟草专卖店、超市、商场的销售量所占的比例也教高。

各商店类型的人群比例与卷烟销售量比例

卷烟与品牌

卷烟消费者的忠诚度相当高,是什么使得消费者钟情于某一品牌呢?选择不同品牌的消费者之间有什么特点吗?本文借助市场调查的结果,对几个全国性品牌的消费者进行了研究,试图借助总结他们的差异化特征来描述品牌的形象。

一、卷烟是一种精神消费品对人的基本需求而言,卷烟并非必需的,然而,它确实在今天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卷烟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消费品,它不是食品却和食品一样普及。吸烟除了能够获得集中注意力、释放压力等功能性利益外,本质上还是一种精神消费,吸食者体验的不仅仅是口味的满足,很重要的还有吸烟过程中的感觉,卷烟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这些文化内涵成为了精神消费的真正价值。

吸烟多数在休闲与思考的时候,场景的融合、思维的专注使得卷烟在有意无意之中,已经成了烟民生活方式的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上的文字可以是成熟、粗犷或者思辨。也可以是前卫、时尚甚至是浪漫。初次尝试吸烟者多数是因为这个"标签"的吸引力而非口味的关系。

二、精神的载体是品牌

正是因为卷烟的文化功能性,使得品牌塑造在卷烟营销中的作用显得相当突出,成功的烟草生产商利用各种文化元素,千方百计使卷烟品牌的内涵具有独特的价值,并成为某种文化形态或者生活方式的"标签",并将其商业化。

任何产品都向消费者提供着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产品的性质不同,两种利益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两者的关系在某些时候甚至是相当不均衡的。当卷烟产品的品种众多、质量随技术的提高而同质化,卷烟零售价大多接近的情况下(如在美国),产品的差异性就主要体现在品牌的影响力上。

品牌与消费者

一、卷烟是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日用消费品

是由于卷烟品牌在建立情感性联系时的重要作用,才使得卷烟成为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日用消费品。品牌代表无形的价值,在消费者做出购买选择的时候,这种无形的价值就已经转变为实在的竞争优势了。正因为如此,在保证购买便利性的前提下,始终如一、针对性地塑造品牌形象是维系消费者忠诚度的关键。

各类商品的品牌忠诚度对照

二、不同品牌消费群体的特征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成功品牌的本身具有独特并且明确的内涵,但因之而聚的消费者却是复杂的,其中有一些人与品牌一同成长从而具有相应的内在特点。同时也有大量趋从者,他们希望获得某种体验或者某种社会角色的认同感,而加入到特定品牌的消费群中来。因此他们的特征也许相当的不明显。

对于形象诉求并不明确或者不连续的品牌而言(正如大量的国内卷烟品牌),因历史的因素而自然地沉淀了一定的品牌内涵,消费群的消费动机就更加复杂难循。

正因为国内卷烟品牌的形象不够突出,那么直接研究当前消费群的特征也许是描述述这些品牌的现状,了解品牌特征,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品牌策略的最好途径。

选择不同品牌的消费者之间究竟有何差别呢?

方舟市场研究公司在2002年的5-7月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进行了卷烟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不同品牌的人群特征。本次调研共访问了2000名吸烟者,经归纳,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全国性品牌作为人群特征的分析说明。

1、人口统计特征

中可以看出以下不同品牌人群特征的倾向性。其中,红塔山、红梅、云烟、红河的消费群在年龄和收入水平上有一定差异,但与烟民平均水平比较接近,可以认为年龄和收入不宜作为这些品牌消费群的特征参数,而其余品牌则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与平均水平的差异,具体特点归纳如下:

各品牌消费者人群特征:

品牌

人群特征倾向

中华

收入较高而平均年龄较大

万宝路、白沙、三五

收入较高而平均年龄较轻

中南海

收入中上而平均年龄较轻

椰树

收入较低而平均年龄较大

各品牌消费者年龄与收入特征:

2、职业和学历

各品牌消费者学历和职业特征

三五、白沙

学历较高,私企多、国企少

学历较高、国企最多,管理人员多

万宝路

学历较高、外企私企最多、国企最少、销售人员多

学历较高

红塔山

和总体接近

云烟、红河

国企和其他职业多,外企和私企较少

红梅

学历较低,私企多、外企少、销售人员多

学历最低、国企少、工人多

各品牌消费者学历特征

3、生活和消费态度

方舟公司在消费者的特征时,通过对多个测度生活和消费态度的参数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以下5种具有较明显差异的特征人群:

各品牌消费者生活和消费态度

序号

类型

生活和消费态度特征

代表品牌

距离最远的品牌

1

品牌消费型

年龄集中在25-35岁,侧重品牌消费,看重家庭,作息规律性较差

红河

中华、万宝路、红梅、云烟、椰树

2

大众型

年龄集中在25-35岁,消费相对稳定,不看重外国品牌,不希望标新立异

白沙

3

传统型

4

年轻时尚型

三五

5

主见型

以上品牌的人群特征分析仅为举例说明研究方法,人群特征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的地区性差异和样本容量的限制。但该方式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感性地描绘各品牌消费群的特点,从而折射品牌本身的一些差异性的表现,并为目标市场选择、竞争关系确定、宣传推广策略等营销活动提供很好的帮助。

近六成烟民曾转换过主抽品牌

卷烟是品牌忠诚度最高的日用消费品,品牌忠诚度高达71%(见J.paulpeter与JerryC.Olson的《消费者行为与营销战略》)。与品牌忠诚度对应的是品牌转换,品牌转换率高意味着产品品牌力不强,也即意味着该品牌将流失更多的消费者。因而考察烟草品牌转换的现状并探讨其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烟草品牌转换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折射出烟草的消费趋势。

四大城市烟民主抽品牌转换的

中南海、红双喜品牌转换率最低

从表1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红塔山消费者的主要输出方向是广州(红)双喜(8.1%)与555(7.0%),555消费者的主要输出方向是广州(红)双喜(11.0%)、上海的红双喜(7.3%),万宝路消费者的主要输出方向是广州(红)双喜(19.3%)与红塔山(15.8%),希尔顿消费者的主要输出方向是中南海(23.1%)。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些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关系。

烟民主抽品牌转换表

以前主抽

现在主抽

红梅(云南)

红双喜(上海)

(红)双喜(广州)

555

希尔顿

牡丹(上海)

(N=36)

(N=86)

(N=63)

(N=32)

(N=97)

(N=82)

(N=57)

(N=39)

(N=41)

1.2%

1.8%

7.7%

13.9%

33.7%

3.1%

15.8%

2.3%

84.1%

7.3%

5.3%

68.30%

86.1%

7.0%

23.1%

71.9%

9.3%

3.5%

2.6%

5.6%

8.1%

21.9%

74.2%

11.0%

19.3%

5.1%

4.8%

1.0%

47.6%

10.5%

2.40%

2.4%

14.0%

12.8%

19.50%

其他

22.1%

17.5%

7.9%

8.3%

11.4%

13.4%

17.4%

17.9%

7.4%

合计

100%

改变口味是烟草转换主抽品牌的最大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烟民转换主抽品牌呢?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口味、受他人影响、提高档次是烟民转换主抽品牌的最主要的前三个因素,提及比例分别为36.3%、23.2%与13.8%(见图2),三者比例之和为73.3%,约占所有转换主抽品牌原因中的四分之三。假烟太多或者质量不稳定,也促成了一部分烟民改变原来的主抽品牌。因价格因素而转换主抽品牌的烟民仅占8.0%,可见烟民对卷烟的价格敏感度并不太高。烟民改换品牌的主要影响因素

口味改变的具体影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想尝试新口味"(22.1%)、现在主抽品牌比过去主抽品牌"口味清淡些"(10.2%),或者是"口味浓重些"(4%)等。口味轻重各有偏好,但略多比例的烟民选择"清淡些的口味",此外也有一定比例的选择"有利于健康"的烟、"低焦油"的烟,表明:烟民的健康意识有所加强。

此外,13.7%的烟民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善、社会地位的提高等而自身要求提高抽烟的档次,这部分烟民的年纪较大。

同样香型、口感是选择替代产品的首要标准

如果买不到主抽的卷烟,那么,烟民选择替代品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26.3%的烟民选择相同香型、口感的卷烟,14%的烟民选择相同价格档次低的卷烟,12.5%的烟民选择口味淡的卷烟,另有9.3%的烟民选择价格更便宜的烟。选择相同牌子、相同厂家、相同产地等标准的烟民比例极低。以上数据表明,同样香型、口感是烟民选择替代品的首要标准。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同样香型、口感"与"口味淡一些”作为替代品标准的以年轻烟民居多,选择"价格便宜"的以年纪较大的烟民居多,而不同年龄层的烟民选择"相同价格档次"的比例非常接近。

烟民选择替代产品的最主要标准

基于以上针对四大城市烟民消费需求的调查数据,让我们重温以下的几个重要结论:

l接近六成的烟民都曾转换过主抽品牌,目前国内品牌的忠诚度高于国外品牌

l转变口味、受他人影响是烟草转换主抽品牌的最大原因

l13.7%的烟民因提高档次而转换主抽品牌

l如买不到主抽品牌,则首选相同香型口味的烟,其次是相同价格档次的烟

l已有相当比例的烟民希望选择“口味清淡些的烟”、“有利于健康的烟”、“低焦油的烟”

站在专业研究的角度,方舟公司也希望本次调查数据为烟草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拓展思路:

最关键的是口味:烟民选择卷烟的第一要素是口味,无论在转换品牌还是短暂选择替代品时都充分表明了这一消费特点,因此,厂商应更重视卷烟的口味,例如:

保持卷烟产品稳定的口味是维系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工作。

推出新品种时应有谨慎的口味测试,以确定目标消费群是否真正喜好。

分析竞争对手时,首先从口味方面着手,如瞄准了竞品的消费者,应保证在口味上有足够的替代性,其次再考虑价格的定位,同时保证在品牌推广和铺货方面有足够竞争力。

超过三成烟民半年内曾买烟作为礼品送人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以送礼来传情达意的习俗。卷烟自引入我国之后,一直成为人们联络感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足见卷烟作为礼品的独特性与重要性。那么,烟民送礼的比例有多高呢?送礼的烟民具有哪些特征呢?礼品烟的对象又都是谁,礼品烟在牌子上、在价格档次上与烟民自抽的又有什么区别呢?本次调查针对烟民的送礼行为进行了深入考察,本文将试图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四大城市烟民送礼比

送礼烟民年龄偏小学历收入偏高私营企业单位业务员管理人员比重较大

从职业的角度上来看,私营企业单位的烟民买烟送礼的比例最高,占41.3%。其次是外资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单位的烟民,占38.1%。具体到某个职业,跑业务、做销售的烟民买烟送礼的比最高,占44.6%,其次是企业里中层以上领导职位的烟民,占38.5%。这两类烟民由于交际比较多,买烟送给客户的比例自然也相对比较高,烟草充当交际的"润滑剂"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私营企业单位中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烟民,以及外企/合资企业普通员工的烟民送礼比例也都比较高,分别占47.8%与44.4%。

烟草送礼的消费者特

年龄

18-30岁

31-40岁

41-50岁

51-55岁

送礼

38.6%

31.9%

28.2%

11.5%

不送礼

61.4%

68.1%

71.8%

88.5%

学历

初中或以下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或以上

24.1%

33.1%

38.0%

32.1%

75.9%

66.9%

62.0%

67.9%

个人收入

无收入

1000元以下

1000-2000元

2000-3000元

3000-5000元

5000元以上

18.6%

33.9%

32.9%

46.6%

42.3%

80.7%

81.4%

66.1%

67.1%

53.4%

57.7%

单位性质

国企/机关

外资/合资企业

民营企业/公司

33.2%

38.1%

41.3%

66.8%

61.9%

58.7%

职业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普通员工

业务员

自由职业者

个体户

38.5%

36.5%

31.7%

44.6%

30.8%

25.4%

61.5%

63.5%

68.3%

55.4%

69.2%

74.6%

六成礼品烟送给亲朋/同事

烟草送礼对象

区域性品牌优势凸显中华、555、红塔山是送礼首选

调查结果显示,中华、555、红塔山是烟民拿来送礼比例最高的前三个牌子,这三个品牌都是知名度较高、高档的全国性品牌,因而成为烟民送礼时的首选。具体到不同送礼对象,首选的送礼品牌在次序上有所变化,送给亲朋/同事的前三个品牌依次是555、红塔山与中华;送给领导、上司的前三个品牌依次是中华、555、红塔山;送给客户的前三个品牌依次是中华、555、玉溪。送给领导、上司与送给客户的卷烟品牌集中度较高,前三名品牌的市场集中度(CR=3)约为三分之二,而送给亲朋/同事的品牌的市场集中度则较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卷烟是区域性品牌占优势的消费品,在区域市场上往往都由地方性品牌所把持,因此全国性品牌的比例尽管较高,但这不等价于在每个城市的比例都高,在部分城市某些品牌甚至不得不屈居于地方性品牌。以送给亲朋、同事的礼品烟为例,555、红塔山、中华的购买比例最高,但在广州则是双喜的比例最高(占35.2%),在成都则以娇子的比例最高(占32.6%),后两者都是当地的强势品牌。此外,在区域市场,烟民买当地强势品牌卷烟作为礼品送人,并不完全表示该品牌具有礼品烟的特征,而很可能是习惯性购买,另一种可能是礼品烟的接受对象也习惯于抽该品牌的烟。

针对不同送礼对象所选择的牌

亲朋/同事

领导/上司

客户

16.9%

35.7%

37.0%

14.6%

15.7%

14.2%

14.3%

玉溪

10.8%

10.3%

5.7%

娇子

9.6%

4.3%

熊猫

4.6%

3.3%

云烟

2.9%

23.6%

12.9%

9.1%

100.0%

礼品烟以中高档、高档烟为主

为了便于表述,我们把卷烟依习惯按价格的高低划分为五个档次,依次为每包卷烟价格在3元以下为低档烟、价格在3-5元的为中低档烟、价格在5-8元的为中档烟、价格在8-15元的为中高档烟、价格在15元以上的为高档烟。调查结果表明,礼品烟以中高档烟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1.7%,其次是高档烟,占32.2%,两者之和占总体的73.9%。显然,用来送礼的卷烟价格偏高。与礼品烟相比,自己抽的则以中档烟居多,占32.9%,其次是中高档烟与中低档烟,分别占29.3%与21.0%。

进一步分析礼品烟的价格可以发现,送给客户的礼品烟价格最高,平均每包烟价格为24.67元,其次是送给领导、上司,平均每包烟价格为20.59元,送给朋友、同事与送给家人的卷烟价格基本相同,平均每包价格在16~17元左右。

用于送礼与自己抽的卷烟的价格档次

基于以上针对四大城市关于礼品烟市场的调查数据,让我们重温以下的几个重要结论:

l超过三成烟民半年内曾买烟作为礼品送人,礼品烟市场广阔

l在18~55岁烟民中,年龄越小、学历越高、收入越高的烟民买烟作为礼品送人的比例也越高

l私营企业单位的烟民送礼比例较高

l业务员、管理人员等职业的烟民送礼的比例较高

l私营企业单位中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烟民,以及外企/合资企业普通员工的烟民送礼比例也较高

l礼品烟中60%送给亲朋/同事

l中华、555、红塔山是送礼首选

中国吸烟人口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中国吸烟人口的现状

为了摸清国内卷烟市场的消费结构与吸烟人口的分布状况,中国烟草总公司不久前对183个城市、356个县、2.02万户城市居民家庭和2.9万户农民家庭,共计22万人进行了一次吸烟状况抽样调查。我们根据这次抽样调查及其它有关资料,整理出反映我国吸烟人口现状的如下结果:

(1)基本情况。全国共有29436万人吸烟(未包括港、澳、台三地区的吸烟人口),吸烟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4.53%,15岁以下人口的平均吸烟率为33.88%,其中经常吸烟率为30.83%,偶尔吸烟率为3.05%。

(2)从城乡分布上看,城市现有吸烟人口9643.23万人,占吸烟人口总数的32.76%;农村现有吸烟人口19792.77万人,占67.24%。

(3)从年龄分布上看,30--50岁年龄组的吸烟率最高,为78.16%;20--29岁年龄组为57.49%;51--75岁年龄组为46.25%;15--19岁年龄组为13.52%。

(4)从性别分布上看,男性吸烟者为26492.4万人,约占吸烟人口总数的90%;女性吸烟者为2943.6万人,约占吸烟人口总数的10%。男性吸烟率为61.01%,女性吸烟率为7.04%。男性吸烟率远远超过女性。男性从15--19岁组到25--29岁组的吸烟率猛增,到30岁以后吸烟率达70%以上,45--49岁组的吸烟率最高,达76%。女性吸烟人口的80%集中在40岁以上的诸年龄中,55--60岁年龄组的吸烟率最高,达17%。

(5)从职业分布上看,男性吸烟率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为最高,然后是商业工作人员、办事人员、行政干部、农民,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的吸烟率最低。女性吸烟者中,有职业的妇女吸烟率普遍较低,中老年无职业妇女的吸烟率最高。

(6)从地域分布上看,若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贡山一线为界,将整个国土分成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由于受自然条件、人口基数、宗教信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全国的吸烟人口约有90%分布在东南半壁的各省市;若将整个国土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边远三个区域,则吸烟人口最多的是中部内陆地区,卷烟消费档次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西部边地区,相对而言,吸烟人口较少,卷烟消费档次也最低。全国共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吸烟率高于全国的平均吸烟率。华北、东北地区的城乡吸烟率普遍高于其它各地区,其中城市男性吸烟率全国之最为山西省,其次为辽宁省,再次为云南省,分别为59.89%,59.68%,59.20%;城市女性吸烟率全国之冠为天津市,其次为黑龙江省,再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14.15%,10.09%,8.97%;农村女性吸烟率全国之首为黑龙江省,其次为吉林省,再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29.09%,27.57%,16.40%;而农村男性吸烟率全国之最为贵州省,其次为云南省,再次为山西省,分别为72.85%,69.62%,68.0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农村的吸烟率都显著高于城市的吸烟率。

(7)从受教育程度看,受教育水平愈高的人群吸烟率愈低。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率:文盲为67.83%,小学文化程度的为66.47%,中学文化程度的为53.75%,大学文化程度的为44.47%;女性吸烟率也以文盲半文盲中老年者为最,知识女性吸烟率较低。

(8)开始吸烟年龄。男性在24岁前开始吸烟者占75%左右,而女性约占5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群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了3岁,平均年龄为20岁。

(9)从消费烟草的种类上看,全国近3亿吸烟人口中,吸食卷烟的约占91%,计有26811万人,城市中吸卷烟的约9354万人,占城市吸烟人口的97%;农村吸卷烟的约17457万人,占农村吸烟人口的88%。其余9%的人中,绝大多数吸食旱烟,还有一部分人吸食雪茄、水烟等。

(10)戒烟情况。男性戒烟率为4.17%,女性为9.73%,男女平均戒烟率为4.78%。68.37%的戒烟者戒烟是因本人患病;12.30%的戒烟者是由于受戒烟的宣传教育;6.69%的戒烟者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其余的12.64%的戒烟者戒烟是由于家人的反对所致。

2影响中国吸烟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1)人口总量与人口结构。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吸烟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口总量直接决定着吸烟人口的数量,总量大则吸烟人口相对较多,总量少则吸烟人口相对较少。中国现有总人口12亿多,正是有如此大的人口基数,才使得我国现有3亿之众的烟民队伍。此外,人口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吸烟人口的数量。例如,随着15--50岁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增大,吸烟人口一般会随之增多;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动也会使吸烟人口数发生变化,如随着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的下降,吸烟人口会随之下降。其他诸如人口素质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受教育程度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等等,都会对吸烟人口的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烟民队伍之所以如此庞大,与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例高、文盲半文盲人数较多、青壮年人口比重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4)吸烟的低龄化趋势。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吸烟人群有低龄化趋势。3亿烟民中,有34.9%是青少年。近期卫生部组织医学部门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国大学、高中和初中男生中,吸烟的比例分别达46%、45%和34%;未成年的吸烟者约有500万,成年烟民中,有75%的人是15-24岁这一年龄段开始吸烟的。武汉市乔口区对本地区几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的结果也表明,该地区的中学生开始吸烟年龄多在12岁到16岁之间;吸烟率在一般中学里,男生高达58.16%,女生为22.22%。青少年吸烟者的剧增与吸烟低龄化趋势是近20年以来中国人吸烟现象中两个显著的特征。可以说,中国吸烟人口数量之所以不断增大,大批的青少年参与吸烟是最根本的因素。导致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出于追求时髦而相互诱导;有的是出于好奇,认为吸烟能提神解闷;有的是把吸烟看成是有个性、成熟的标志;有的则是出于逆反心理,越是大人不提倡的,越想尝试一下。此外,父母、教师及医生的吸烟行为也是构成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文明举止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近20年来,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在不断下降,而我国的吸烟率,特别是青少年的吸烟率却一直处于增大趋势,开始吸烟的年龄也逐年提前,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各界和百姓的广泛高度重视。

为了有效地抑制中国吸烟人口的强劲增长势头,控制青少年吸烟,特别是禁止中小学生吸烟,是又一个刻不容缓的急需救助的"希望工程"。

(6)价格因素。为了配合世界性的反烟运动的开展,我国政府除了明令禁止在一些公共场所吸烟,并要求各卷烟厂在烟盒上标出"吸烟有害健康"的警语外,同时还采取了"寓禁于征"的措施,通过不断提高烟价来限制吸烟量和吸烟人数。一些人正是考虑了价格因素才减少了吸食量或将烟戒除掉的。特别是那些没有经济收入的大、中、小学生,不少人就是苦于烟价高无钱买而未去吸烟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特别容易受到烟价的影响,价格增长10%,他们对烟草消费的减少量则大于10%,从而可阻止很多青少年开始吸烟或减少吸食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低,整个社会对烟草的消费基本处于"有钱多吸,无钱少吸或不吸"的状态。居民收入的高低,烟草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吸烟人口的数量。进入80年代,尤其是到了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就整体而言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对烟价提高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加大。有稳定收入的消费者目前己大多处在"钱多吸好烟,钱少吸差烟"的状态,目前的这种调价幅度对烟民数量的增减的影响已不如80年代以前那样强劲有力了。因此,为了加大控烟的力度,必须加大烟草提价的力度。

(7)公款消费。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地方和行业用公款买高档烟招待客人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各种庆典活动中,更是整条整包地分发,致使会场内外到处都是烟雾弥漫。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反正不要自己花钱,如此高档的烟不抽白不抽,从而使一些原本不抽烟的人学会了抽烟,原来是抽烟的就抽得更凶。关于这一点,从事记者职业的或在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要害部门工作的人是有很深的感触的,不少人坦言承认,正是因为抽烟不花自己的钱而学会抽烟的。因此,公款消费也是导致中国吸烟人口近年来不断递增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8)反烟宣传与国民健康意识。反烟运动的宣传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也已成为影响中国吸烟人口变动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在中国"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而且它的影响力正由城市逐渐扩大到农村,不少人正是在声势浩大的全球性反烟运动的大气候下,才未敢吸烟或断然戒烟的;还有些人虽未彻底戒除,但也因此而减少了吸食量。调查资料表明,男性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前者为51.66%,后者为69.06%;认为吸烟是不良习惯的,前者为67.60%,后者为75.20%。女性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中,认为吸烟有害健康的,前者为47.25%,后者为61.66%;认为吸烟是不良习惯的,前者为66.30%,后者为71.77%。此外,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日益增强,对危及人身健康的因素愈来愈敏感。这也是近年来,反烟运动能在我国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戒烟原因构成上,也能看出约有81%的戒烟者是出于个人的健康因素或受戒烟宣传的影响,而最后实现戒烟的。

3中国吸烟人口的发展趋势

(1)预测的方法。从吸烟人口总量预测的需要与方便出发,我们将上述的诸影响因素归并为两大主要因素--人口总数及吸烟人口的比重。吸烟人口的未来总量预测值,即为这两大因素未来预测值之积。吸烟人口比重这个因素,可以涵盖对吸烟人口变动影响较大的许多因素。例如,女性吸烟率的增大与吸烟群体的低龄化趋势。15--50岁人口比例的增大与公款消费现象,是促使吸烟人口比重增大的因素;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反烟宣传力度的加大,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则是抑制吸烟人口比重增大的因素;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有刺激吸烟人口比重上升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减缓吸烟人口比重上升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情况来看,这两种影响力的合力作用,总的来说,还是在起着使吸烟人口比重上升的作用。

(3)吸烟人口比重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吸烟人口比重为24.53%,在今后的若干年里,由于女性吸烟率、青少年吸烟率及居民的购买力均呈上升趋势,加上现有吸烟群体对未来吸烟人口的巨大惯性作用,预计我国的吸烟人口比重在2030年之前均呈渐升趋势,并在2030年左右达到最大值。虽然,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反烟宣传力度的加大,公款消费现象的抑制及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等因素,会对吸烟人口比重的这种上升趋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力在2030年以前只能起到减缓吸烟人口比重增大的作用。2030--2040年期间,由于这种抑制力与反抑制力的大小预计将呈相持态势,这期间我国的吸烟人口比重将呈平稳状态。2040年--2050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预计这种抑制力将超过反抑制力而使我国的吸烟人口比重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周边国家中先富裕起来的国家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吸烟人口比重的历史资料来看,我国吸烟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前后约为25%--25.5%,在2030年--2040年期间约为25.5%--26.5%,而在2050年前后约为25%--26%。

(4)对中国吸烟人口的粗线条预测。按照上述人口总量及吸烟人口比重的发展态势,可得出我国吸烟人口的下列几组预测值:2000年前后为3.2亿--3.3亿;2040年前后为3.83亿--4.24亿;2050年左右为3.75亿--4.16亿。

THE END
1.卷烟品牌形象市场营销(精选十篇)有效的品牌管理及市场价值测量需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偏好进行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基础上需洞察品牌的市场渗透率、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及推荐度、美誉度等。一个卷烟品牌包含有多个不同规格, 对于品牌集中度较高的区域而言, 将品牌的市场表现细化到不同规格的市场表现十分必要, 细分卷烟消费人群能够使卷烟在区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3pgjy5.html
2.卷烟消费者需求论文8篇(全文)目前,针对卷烟消费者的细分方法有基于地理、文化、人口因素,基于消费者心理、生活方式和消费态度因素以及基于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购买习惯因素等方面。通过实施卷烟消费者市场细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消费子市场的市场容量、发展空间和变化趋势等,为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品牌培育规划和实施精准营销工作提供抓手,便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1jeu57y.html
3.it市场调研报告(精选18篇)调研报告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改善了,消费者对卷烟的需求档次也逐渐提高了,所以,呈现出一、二类烟大幅增加,三、四类烟增加10%以上,仅有五类烟销量下降的现象。 2、为了培育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市局对各个品牌卷烟的投放量的差异,同样也造成了上述现象的产生。 https://www.027art.com/fanwen/diaoyan/18678385.html
4.本文以贵阳市卷烟消费为例,首先分析贵阳市卷烟消费者的心理特征a本文以贵阳市卷烟消费为例,首先分析贵阳市卷烟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消费行为;其次对贵阳市历年卷烟销售数据和贵阳市流动人群卷烟消费进行分析;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因子检验;最后综合分析卷烟消费特征的意义。 This article take the Guiyang cigarette expense as an example, first analyzes the Guiyang http://riyu.zaixian-fanyi.com/fan_yi_7784963
5.新型烟草制品市场分析报告20235.4.3 中国电子烟消费人群特征分析 (1)中国电子烟消费人群年龄分布 (2)中国电子烟消费者购买电子烟因素分布 (3)中国电子烟消费人群购买电子烟时的顾虑因素 5.4.4 中国新型烟草制品词条热度 5.5 中国新型烟草制品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5.5.1 中国新型烟草制品行业企业营业收入 5.5.2 中国新型烟草制品行业企业毛利率 5.6https://www.chinairr.org/report/R07/R0701/202309/11-559455.html
6.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精选模板汇编8篇调查报告在此次市场走访调查中,我们还将被调查消费者以收入做了群体分析。在本次调查中,年收入在5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5%;年收入在20万左右占20%;年收入在10万左右占25%;年收入在5万左右的占40%。在这四档消费人群中,对于新实木地板和传统实木地板的选择也呈现了不同的特点。 https://www.anhui365.net/185-12511804.html
7.中国烟民市场状况调查报告分析表明,吸烟率、吸烟量与收入并不相关,目前卷烟市场供应的价格档次可以适应不同消费能力的人群,而教育程度却与吸烟率、吸烟量显著相关,学历越高者,吸烟率和吸食量两个指标都越低,具体为:初中及以下人群的吸烟比例比本科以上的人群的吸烟比例高出近1/3,而从现有烟民的平均吸食量看,初中以下人群为每天平均吸19支https://www.360doc.cn/article/6153377_445693316.html
8.烟草销售如何适用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变化烟草消费卷烟零售户需要密切关注政府对吸烟的限制措施和烟草税等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遵守法规,提升企业形象。 综上所述,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变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也影响着烟草市场的变化。在消费市场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消费品种类和供应链都在不断变化,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xf/6744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