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发展标杆成为其中一大亮点。
——双向奔赴,相互成就,跨境电商为产业带腾飞插上数字化、国际化“双翼”。
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南通的家纺、顺德的家电、深圳的消费电子、川渝的汽摩配、温州的鞋服……产业带,作为一个穿越周期的经济样本,不仅成就了全球领先的规模优势和上下游整合的产业链网络,也一次次向全球市场展示中国经济的底层韧性。
当与跨境电商相遇,插上数字化、国际化翅膀,这些产业带不仅如虎添翼,让积淀的优势产生乘数效应,更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品创新、扩展国际市场、提升履约效率等方面迈出新步伐,这也让“跨境电商+产业带”积蓄了高成长的确定性。
跨境电商促使产业带从订单模式向备货模式发展。传统外贸以订单模式为主,即由国外经销商(或国外采购商)确定生产数量、规格,国内企业根据要求进行采购和生产。在这一模式下,产业带发展较为被动,上下游协同效率也较低。在跨境电商的推动下,产业带逐渐形成备货模式,即提前配备原材料,通过柔性化生产方式,对少量、多次的订单快速响应,众多身处产业带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也由此实现“抱团出海”,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市”广东汕头,为满足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打造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小单快反”生产模式,出口业绩持续攀升,用实绩擦亮了“汕头织造”的产业名片。
跨境电商催生跨境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带履约效率。在传统外贸模式下,产业带部分企业给国外品牌做代加工,走传统海运,效率低下。大批订单在海上漂好几个月,容易出现资金回流周期长甚至严重亏损的现象。当前,在跨境电商推动下,跨境物流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国内中心仓—通关—跨境运输—海外中心仓—海外分拨中心—末端配送”闭环模式。产业带企业能够借助跨境物流体系,制定数字化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改变流通方式,提高履约效率,提升消费者体验,实现智慧供应链建设。在“全球假发之都”河南许昌,5000多家假发工厂及企业不仅创造出超200亿元的年产值,更创造了“全球每卖出10顶假发就有6顶来自许昌”的奇迹。传统的假发B2B贸易需要3~6个月才能对消费者需求作出反馈,而在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助力下,一周就能根据消费者偏好作出产品更新决策。供应链反应速度提升了30倍,物流时效也从30~40天缩短到5~7天。
——增强协同性,避免“拉郎配”,让跨境电商+产业带“双人舞”舞出醉美风采。
近年来,政府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与此同时,众多跨境电商平台也在加力度、出实招加紧布局,与产业带“共舞”:TikTokShop3月宣布启动“产业带100计划”,2024年计划走进超过100个产业带,助力商家打造超1万个全球爆品;速卖通此前推出“万商复苏”计划,旨在激活提振超过100个产业带,为百万中小企业顺利出海开辟新赛道;SHEIN也在2023年推出产业带出海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深入全国500个城市的产业带,帮助产业带与数字化柔性供应链贯通,实现顺利出海;Temu从2023年初就深入全国多个优质产业带招募工厂型卖家,据称已推动中国制造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虽然舞得欢快、跳得起劲,在跨境电商和产业带的“双人舞”中,依旧有绊脚的舞步。一方面,传统产业集群区域产业链生态协同不足问题仍需正视。如女鞋产业带分布在成都、惠州、东莞、温州、重庆等地,家纺产业带分布在南通、绍兴、义乌、天津等地,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跨境电商+产业带”集群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跨境电商产业服务生态却仍不完善。目前部分产业带的物流、金融保险、国际税务、品牌孵化、信息技术、运营推广、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等跨境电商服务商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不足,难以持续赋能产业带工厂。此外,跨境电商平台在匹配和链接产业带时,还需从赋能卖家(贸易商)向赋能工厂转化,探索更有效更持续的模式。
面向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生态协同性,避免“拉郎配”,进一步释放1+1>2的效能,站在风口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消除痛点箭在弦上,也有了遵循。
推进产业带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产业带中小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换代。以适应跨境电商场景为重点,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探索智能设计、生产、管理、服务模式,树立一批“跨境电商+产业带”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标杆。
促进产业带集群整体改造升级。以特色产品制造业集群为引领,推动产业带数字化转型,促进资源在线化、产能柔性化和产业链协同化,提升综合竞争力。探索平台化、网络化等组织形式,发展跨物理边界虚拟园区和集群,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产业链资源共享。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跨境电商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推动产业带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建立“跨境电商+产业带”联盟,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带的全球竞争力。
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生态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支持跨境电商平台探索“跨境电商+产业带”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发展环境,提升跨境电商产业服务能力。
在国际贸易形势风云变幻、结构性扭曲挑战激增的背景下,随着中国跨境电商的业态、内涵、形式不断创新,产业带产业链不断延展,供应链能力大幅提升,跨境自主品牌、自建独立站、直播电商、全托管等分化模式的不断创新涌现,“跨境电商+产业带”1+1>2的增长势能将不断释放,中国企业在全市场、全品类及全渠道发展的高质量出海时代已然拉开帷幕。
喜报!商务厅有关个人和基层党组织荣获表彰
老字号焕新:“和100多年前的人用同款”,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