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所以没有什么是清肺最好的中药,但是最常用的清肺热的中药有哪些,主要有鱼腥草、桑叶、枇杷叶、麦冬、百合、生石膏、生大黄,这类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化痰、清肺去火的功效,还有一些中成药比如鲜竹沥口服液、肺力咳胶囊、龙胆泻肝片,这类药物有些直接针对肺热,有些针对肝热,肝热清了以后肺热也得到一定的清理。
又: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神智不遂引起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
《本草纲目》记载,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产后血晕。银耳又叫做是白木耳、雪耳以及银耳子等,其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中医指出,银耳性平,味甘,是名贵的营养滋补的佳品,同时还是扶正强壮的补药。银耳具有补脾开胃、益气清肠以及滋阴润肺的功效。
川贝其性凉,甘平,入肺经、胃经。其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几乎是人尽皆知。而且止咳效果好且药性平和,故配伍在很多用于止咳的中成药中治疗各种类型的咳嗽。
川贝母是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着,川贝母不仅具有良好的止咳化痰功效,而且能养肺阴、宣肺、润肺而清肺热,是一味治疗久咳痰喘的良药。
如秋梨膏、川贝枇杷露等就都含有川贝。杏仁苦、微温、有小毒。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杏仁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着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而杏仁的毒都存在于皮里面,而且仅仅是微毒,但建议食用时最好先去皮。
中医认为西洋参性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肾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本草从新》言其:“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除此之外,西洋参有助于静心凝神、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等。、西洋参对虚烦燥火、咽痛失音、倦怠乏力、咳嗽喘促、胃燥津伤、咽干口渴以及烟酒过多、食欲不振等人群皆有益。
日常生活中西洋参的食法多种多样,无论是煲汤还是泡水,可谓药食相宜。玉竹味甘、性平,入肺、胃二经。具有滋阴润燥、除烦止咳之功效。
用于热病伤阴、肺胃燥热、咳嗽少痰、心烦口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尿频、筋脉失养挛痛、素体阴虚、风湿自汗、劳疟寒热等症。
《本草纲目》介绍该药主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能开宣肺气、祛痰止咳、利咽散结、宽胸排脓,常用以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等病症。
如治风寒咳嗽,痰白清稀,配紫苏、杏仁等,如杏苏散;治风热或温病初起咳嗽痰黄而稠,配桑叶、菊花、杏仁等,如桑菊饮;
治痰阻气滞,肺失宣降,胸膈痞闷,每配枳壳、瓜蒌皮等。黄精归脾、肺、肾经。《本草纲目》: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黄精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
单品蒸后晒干服食能润肌肤,耐饥饿。李时珍说:黄精接受戊己淳气,故为补黄宫佳品。补各种虚损,填精髓,除热寒,杀虫。
《神仙芝草经》记载:黄精能宽中益气,调养五脏,使肌肉充健、骨骼坚硬、气力倍增、面色红润、白发转黑、牙齿复生。
又: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疗痰多咳嗽。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惊散结消肿,治顽固性咳嗽。桔梗有宣肺利咽,祛痰排尿的作用,专治咳嗽痰多。瓜蒌,清肺润燥化痰,利气宽中,胸痹。治疗肺热咳嗽。川贝,肺燥咳嗽,肺虚久咳,阴虚咳嗽。竹茹专治肺热咳嗽,咳痰黄稠,痰火内扰之失眠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