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年荣光万里茶道第一镇,就在铅山!

它,就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河口镇。

古镇概况

河口镇地处武夷山北麓,信江中上游,因信江河与铅山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信江在这一段水深、河宽、水流平缓,适合航运。明清时期,河口镇为赣东第一商埠,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有“景德瓷器樟树药,河口茶纸吴城木”之赞誉。镇上那条曾经商铺林立、车马喧嚣的明清古街如今幽深安静,却是地地道道的江西第一古街。

河口古镇有九弄十三街,分为一堡、二堡、三堡,街面店铺林立,不少临河而建,便于装船发运。明万历年间,美国商人威廉、马克斯在《茶叶全书》中写道,“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市镇之一”。《中国茶乡行》的作者R、FORTUNE写道“河口是一个繁荣的大市镇,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英国商人也来此采购河红茶。”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河口镇贸易中心和河红茶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福建、江苏、浙江一带的茶商也将毛茶运输到河口镇加工成河红茶。河口拥资百万以上的茶行有饶、吕、葛、庄四家,号称“四大金刚”。真可谓“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

河口古镇·小河沿

河口古镇·河记茶庄|吴人少白摄

吴人少白摄

河口有着得天独厚条件的航运港口。信江流至河口,水面增宽,水流平缓,水深清澈,又有铅山河(桐木江)水南来合流,信江上往来的商货大多都在这里换船,转运别处。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中记述:河口有水自东南分水关发源,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胜重舟也。2015年,中华文化促进会由此认定: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为万里茶道第一镇。王石主席题名“万里茶道第一镇”。

晋商与河口镇

清道光年间,河口有茶行48家,“西客”居多。外地客商兴建的会馆达19家,其中有山西会馆,遗址现仍存在。晋商每家资本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年贸易金额“不下百万金”。山西票号在此还设立了20多家分号,经营借贷汇兑业务,“蔚泰厚”等四家业务做的较大。

河口古镇·商业街|习小远摄

茶船从河口码头出发,顺信江水路向西,经弋阳、贵溪、至鹰潭江水流向西北方向,过黄金埠、杨埠、三塘,从余干县瑞洪镇驶入鄱阳湖北上。

河口古镇·“百年药店”金利合|习小远摄

自唐迄清,中国有三张打响世界的名片——唐之丝绸、宋之瓷器、明清之茶叶。而铅山河红茶乃是明清茶名片上最最耀眼的金斑银线。河红茶自问世后,即赢得世人青睐,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畏关山辽远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河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为中国红茶鼻祖——上品河红茶“正山小种”(英国王室传统茶饮),被西方人誉为“茶中皇后”。

“第一次问世之华茶”

红粉飞飞摄

河红茶|习小远摄

由此可见,河口镇是江西境内最早开始加工生产红茶的地方。明万历年间,河红茶名声远播。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辞万里奔赴河口贩运。《上饶地区志》记载:河红茶成了国内最著名的红茶,并是“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据记载,清乾嘉年(1736-1820年),铅山从事茶业人员达三万之众。明万历年间,英国商人威廉·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茶叶全书》写道:“河口镇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茶市。”英国商人复庆说:“河口是一个繁华的大市镇,茶行林立,全国各地茶商云集于此,英国商人也来此采购河红茶。”英国人诺顿说:“喝正山小种红茶胜过饮人参汤。”17世纪的英国,绿茶每磅售价十六先令,而河红茶则要三十先令。

制作工艺影响全国

清乾隆年间外销茶以红茶为主,河口镇贸易中心和制河红茶技术中心的地位更加突出。河口九弄十三街,茶铺林立,大量贸易推动了河红茶制作工艺的改进,吸引了河口镇及周边3万多人从事红茶加工。兴旺发达四百余年的河口茶业,不仅创有一套精湛的制茶工艺,还培育出一批制茶技术人才。他们随着国内茶市中心的转移而遍布赣、闽、浙、皖、湘、鄂诸省及上海、广州地区,从事茶叶制造,被中国茶界称为“河帮茶师”或“江西帮茶师”。河帮茶师技术高超,他们世代相传,但不将技术外传,每逢茶季,便被各地茶行请去做茶。河帮茶师的制茶技艺本来是秘不外传的,但后来一位叫做关麻子的大老倌(这相当于现在茶厂里的总工程师)打破了传统。民国二十年左右,关麻子应聘去祁门制茶。按照惯例,关麻子应带河帮茶师一同去完成。可是,他只带去极少人一同前往,而在当地招收大批茶工制茶,并将茶艺传给这些茶工,从而打破了技不外传的规矩,开创了推广制茶工艺的先河。

宋代,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即是贡茶。到了元明,铅山的小种河红、玉绿、特贡、玉贡、苦坑茶等10多种极品茶畅销全国各地。辛弃疾寓居瓢泉品小龙凤团茶,口齿生香,回味无穷,在《水龙吟》中情不自禁地赞道:“其外芬芳,团龙凤片,煮云膏些。”

铅山县茶园

明铅山县令大力鼓励种茶制茶,并推出了一批名茶行销市场,其中河红成了全国闻名的红茶。明史《铅书》记载:“铅邑凡石山带土者、两山夹岸者、阳岸者、阴峡者皆种以木(茶树)。”可见当时铅山的茶叶之多了。明代河口河红茶问世之后,立即赢得世人青睐,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订。

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不畏关山辽远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河红成了国内最有名声的红茶和“第一次问世(出口)之华茶。”

宋至清,铅山有西、北、东三条茶路外销茶叶至全国及东南亚各地。清乾隆时期,铅山河口从事茶叶加工的人3万之多,河口镇一地有茶行50多家,武夷山区各地的茶均经河口外销。全国各地很多茶商都因经营铅山茶而成了大商贾。最为典型的是晋商茶路。明代万历前后,晋商把武夷山和上饶及邻近诸省所产之茶,人挑水运车载马驮汇集河口,加工成河红茶装船后外运。一条以河口镇为起点,纵贯我国南北和欧亚大陆的茶叶路逐渐形成。这是一条堪与唐代丝绸之路媲美的国际商路。

游览河口古镇

河口明清古街位于河口镇北部,是明清时期以河兴商、以商兴街的最典型代表。古街原长五华里,是明清时东南地区百货集散地,南来北往的人汇聚在这里,各式各样的商铺、作坊、娱乐场所拔地而起,如今走在街上,还能看到那些建筑,有的依然保留完好,有的已经满身沧桑。

落榜进士摄

昔日喧闹的街市变得静悄悄,许多商铺被民居代替,人们居住、生活其间,坐在街边发呆,或是隔着小巷子聊天,让这条街少了商业气,多了烟火气。如果你厌倦了灯红酒绿、人声喧嚣的古镇古街,一定会喜欢这里恍然隔世的气氛。

行走在青石路上,高墙旧屋中仍有许多老字号旧址,红灯笼已布满灰尘,窗户也早就破损脱落,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习小远摄别被这老旧安静的外表迷惑,你若仔细打量,高低不平的路是曾经车马往来压出的痕迹,狭窄幽深的巷中,一座接着一座都是旧时茶楼酒肆的所在。

红粉飞飞摄车门口破损的石狮、倚墙而立的老式自行车,仿佛都还停留在岁月深处。位于一堡街的邮政局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909年增设电报支店,翌年改为电报局,属武汉交通邮政局和江西省电报局双重管理,解放后也一直在使用。

落榜进士摄邮局建筑外观古香古色,走进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让人不由分说就想起了从前车马慢的日子。

落榜进士摄河口明清古街原本是如今“商业街”的定位,在百年前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老字号药店“吉生祥”建于民国初年,现在已不再营业,但从精美的外观、精雕细琢的石刻中,依然能想象它当年的风光。

习小远摄

世界书局|红粉飞飞摄

红粉飞飞摄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无不散发着底蕴厚重的文化气息,其中不乏中西结合的样式,无论哪一种,都能在细微处得见华丽考究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红粉飞飞摄走入古街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时空,两侧古香古色的建筑让人逛着逛着,眼前就出现了香气氤氲的场面,身边的人都变成了时光中的人,人们喝着茶听着戏,聊着天发着呆,恍惚间又重回明清。

穿上古装,在这充满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中,复古的背景瞬间便勾勒出古典韵味。

红粉飞飞摄街上许多房子墙面都已发霉,陈旧得像坛老酒。漫步于此,仿佛进行着一场古今对话,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红粉飞飞摄斑驳的墙壁,古旧的建筑,一条河水曲曲绕绕将古镇的辉煌叠加上去。历史在这里似乎从不曾走远,一切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多少年过去了,那些车马人声还在岁月里回响。

THE END
1.《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经典,文白对照,限时折扣仅需7.8元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书籍茶道书籍推荐茶艺书籍购买中华古典名著茶书文白对照茶书茶文化经典书籍茶叶知识书籍茶艺书入门茶文化学习书《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传世经典,集茶道、茶艺、茶文化于一体,是爱茶人士的必备书籍。该书为文白对照版,既保留了原著的经典韵味,又提供了译文解读,助您深入领略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作https://www.qtpool.com/goods/925686/
2.关于普洱茶的书籍:排行榜及推荐书籍大全普洱茶源自中国云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叶品种以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和陈化特性而闻名于世。从古至今普洱茶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在世界各地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爱好者。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生活办法。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开始兴盛则是在明清时期。其特别的发酵工艺使得普洱茶在存放进https://www.rzhr.com/baiqi/teayangsheng/156967.html
3.#我的2024年度书单#《中国茶书》畅销十余年,发行中外数个版本#我的2024年度书单#《中国茶书》畅销十余年,发行中外数个版本。此次最新的中文版本在前版反复修整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章节,使本书成为一本体例完整、内容翔实、格调高雅的当代茶经。 《中国茶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茶道的基础性著作。此书分卷上和卷下两部分,卷上“茶叶”分门别类讲述中国各大茶类及其中典型;卷下https://weibo.com/2812418303/P3Bsxg4bj
4.茶叶全书(上下)(豆瓣)《茶叶全书(套装上下卷)》包括《茶叶全书(上卷)》和《茶叶全书(下卷)》。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美国人威廉?乌克斯于20世纪初叶撰写了《茶叶全书(套装上下卷)》,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518054/
5.茶叶全书(上下)默认分类茶书籍茶叶全书(上下) 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7-20世纪初叶撰写了本书,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的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http://www.zgchawang.com/book/show-874.html
6.《茶叶全书(上下卷)》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当当宏光阁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叶全书(上、下卷)》。最新《茶叶全书(上、下卷)》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茶叶全书(上、下卷)》,就上当当宏光阁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58643690.html
7.世界茶史三大名著之《茶叶全书》《茶叶全书》是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1935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世界性的茶叶巨著。全书共分6大部分: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艺术方面。 历史方面,作者第一章叙述传说之中的茶叶起源约在公元前2737年。公元前550年见于孔子之著作,但最早的可信记录为公元前350年,原始之自然茶园位于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207477_376896634.html
8.“茶叶全书”刘仲华:潜心茶产业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茶叶全书”刘仲华:潜心茶产业 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湖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聚集了一批农业科学领域的院士,他们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水稻、鱼类、茶叶、生猪、油菜等多个领域http://www.cfgw.net.cn/2022-07/11/content_25015242.htm
9.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书64种)飄逸軒古籍數據中心分类:专题文献 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书64种)目录 阮浩耕序言1 陆羽 茶经1 裴汶 茶述26 张又新 煎茶水记28 苏廙 十六汤品33 温庭筠 采茶录37 王敷 茶酒论39 毛文锡 茶谱45 陶谷 茗荈录50 丁谓 北苑茶录55 周绛 补茶经57 叶清臣 述煮茶泉品59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30771310102zezb.html
10.世界三大经典茶书了解茶文化、了解茶,不得不看的三大经典茶书——《茶经》、《吃茶养生记》、《茶叶全书》分别代表茶之初、茶之道以及茶之全,三位作者分别来自三个国家,陆羽、荣西、威廉·乌克斯,中国、日本和美国,分别出现在大概公元8世纪的中国唐代、12世纪的日本建久时代、上个世纪1935年的美国。这三部经典可以说是茶书天空http://www.zsbfz.com/index.php/cms/show-45033.html
11.烹荼具武阳买荼美国茶学术权威威廉.乌克斯在其《茶叶全书》中说:“五世纪时,茶叶渐为商品”“六世纪末茶叶由药用转为饮品”。他如果看到王褒的《僮约》提到的“武阳买荼”,恐怕不会说得如此武断了,公元前59年比《茶叶全书》提到的公元五世纪要提前五个世纪。https://www.meipian.cn/3896mdus
12.祁门创制史疑题考析–祁门红茶2.创制于清乾隆年间(或以前)的史料是不足为据的是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原版中“0f Blacks and Greens”(红茶与绿茶),中译本译为“婺绿与祁红”,不是直译,可能是为了作诗之需要,因此不能作为论据。二是据吴觉农《茶经述评》中福建红茶的向外传播主要路线考析,两湖和江西义宁(今宁红产地)始有广商制红茶https://qihong.co/%E7%A5%81%E9%97%A8%E5%88%9B%E5%88%B6%E5%8F%B2%E7%96%91%E9%A2%98%E8%80%83%E6%9E%90/
13.湖州晚报英国茶学家C·R哈佛博士在《茶叶制造》一书中说:“将茶叶冲泡作为饮品是有悠久历史的。第一部权威的茶叶书——《茶经》是中国陆羽的著作。”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写道:“陆羽著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茶经》,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学家以及世界有关事业者,俱受其惠”,“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http://szb.hz66.com/hzwb/h5/html5/2021-11/05/content_117615_14092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