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世界的陆羽《茶经》

摘要:本文扼要阐述传播世界的陆羽《茶经》之主要脉络,然后将陆羽《茶经》传今可知的藏本分国内、国外两个系列分类列表,以便读者检索。

茶圣陆羽用毕生心血撰著的《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学经典,而时人更目为茶坛“圣经”,茶业百科全书。

1、761年前的初稿本;

2、764年之后的修改本;

3、775年之后的增修本;

4、780年的定稿本。

至南宋,就我所知的《茶经》版本而言,应该说,这是使我们非常兴奋的一个时代,因为它传承了陆羽《茶经》。

可不是吗?左氏《百川学海》本的刊行,随着传承了《陆羽茶经》。以后,不仅是直接影响了后世对《百川学海》本的翻刻或影印,最重要的是影响了对明代嘉靖竟陵本《茶经》的刊刻。

据《天门县志》载:嘉靖二十一年,安徽贵池(古称青阳)人柯公(讳乔,字迁之,号双华)牧守荆西道,越明年,百废待兴,乃巡视竟陵,访处士羽故址龙盖寺,公喟然叹曰:“昔桑苧翁(陆羽)名显于唐,足迹遍天下,谁不念其出身于兹土耶。”因慨出身故址犹存,而茶井所在已失,乃于其北复筑一亭,题曰茶亭,即今之井亭也。他日,柯公再次造访,索求陆羽所著《茶经》,寺僧真清奉献抄录本《茶经》,并谋求刊刻行世。公曰,嗟!井已筑亭,而经刻亦不可无也。乃据以复刻,以广流传。是即陆羽故乡的竟陵人士所刊刻之《茶经》也。

据考,真清抄本和柯乔刻本,亦据《百川学海》为底本也(详见鲁彭《茶经》序)。应当骄傲地说,这个刻本是海内现存的最早行世的单行本。这个独立刻本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凡《百川学海》有错误的地方,都经过校勘改正了错漏;二是在重要篇目中增加了注释;三是在《茶经》文后增加了《茶经外集》,并附刻了传记和水辨等文献资料。

在《茶经》出版史上,以陆羽故里而论,皆以嘉靖竟陵本为初刻,即为以后历代翻刻、影印之底本。然嘉靖竟陵本《茶经》作为海外孤本现存日本杏雨书屋。我于1988年10月随团访日出席“日中茶经研究交流会”时,有幸览其全貌(详见拙文《陆羽茶经在日本》),非常完美。

以世界各国而言,《茶经》的流传版本确是丰富多彩的。早先,以流传到日本的《茶经》版本为最多。我在《陆羽<茶经>在日本》一文中作过统计,约有不下二十二种版本。然后是收入英国1928年版《大百科全书》的《茶经》版本;再后是美国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收入汪士贤校刻的《茶经》本;同时,相继又有韩文版《茶经》、法文本《茶经》和德文本《茶经》(2002年刻)的面世,真可谓是琳琅满目。

综上所述,陆羽《茶经》传播世界的藏本很自然的形成了两大体系,即“国内藏本《茶经》”和“国外藏本《茶经》”两大系统。现在,根据茶学泰斗陈椽(《茶业通史》)、万国鼎(《茶书总目提要》)、张宏庸(《陆羽全集》)三位先生所著和沈冬梅博士与笔者再考所补,加以整合,分类列表,得传今可知的国内《茶经》藏本93种;国外《茶经》藏本36种。

附表一:国内藏本《茶经》一览表

附表二:国外藏本《茶经》一览表

(欧阳勋,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国内藏本《茶经》一览表(表一)

序号

版本

类别

备注

1

南宋咸淳九年(1273)左圭刊《百川学海》本

丛书本(初注本)

目前所知此本最早收入陆羽《茶经》

2

明弘治十九年(1501)华珵刊《百川学海》递修本

据沈冬梅著录

3

明嘉靖十五年(1536)郑氏文宗堂《百川学海》本

4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柯双华竟陵本

单行本(增注本)

据竟陵真清依《百川学海》抄录本刻

5

明嘉靖二十一年新安吴旦刊本

单行本

据陈椽著录

6

明嘉靖陈廷尉刊本

据张宏庸著录

7

明嘉靖徐同气刊本

8

明万历十六年(1588)程福生竹素园陈文烛校本

9

明万历十六年孙大授秋水斋刊本

10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胡文焕《百家名书》本

丛书本(增注本)

11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汪士贤《山居杂志》本

据万国鼎著录

12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胡文焕《格致丛书》本

13

明郑煾校刻本(明刻本)

14

明程荣校刻本

15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喻政《茶书》本

16

明郑德徵、陈銮宜和堂本

17

明重订欣赏编本

丛书本(增订本)

18

明乐元声倚云阁刻本

单行本(删节本)

19

明益王涵素《清媚合谱·茶谱》本

刻于崇祯十三年(1640)

国内藏本《茶经》一览表(续)

20

明汤显祖玉茗堂主人别本茶经本

21

明钟人杰、张遂辰辑明刊唐宋丛书本

22

明人重编明末刊《百川学海》辛集本

23

明人重编明末刊《百川学海》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明百川学海四册本

24

中国国家图书馆明百川学海36册本

25

明桃源居士辑《五朝小说大观》本

26

明冯犹龙辑明末刻《唐人百家小说》五朝小说本

程光裕《茶经考略》称辑者为“冯梦龙”。

27

明刻本

与《香谱》合一册

28

明代王圻《稗史彙编》本

丛书本(删节本)

29

委宛山堂《说郛》本,元陶宗仪辑

清顺治三年(1646)两浙督学李际期刊行

30

古今图书集成本,清陈孟雷、蒋廷锡等奉敕编

雍正四年(1726)铜活字排印

31

清雍正七年(1729)仪鸿堂《陆子茶经》本,王淇增释

单行本(增释本)

32

清简庄钞本

33

清雍正十三年(1735)陆廷灿寿椿堂《续茶经》之《原本茶经》本

附刻本(增注本)

34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修成

35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陈世熙辑挹秀轩刊唐人说荟本

36

清张海鹏辑嘉庆十年(1805)虞山张氏照旷阁刊学津讨原本

37

嘉庆十一年马纬云刻《唐代丛书》本(天门渤海家藏原本)

赵大川藏,欧阳勋著录

38

清王文浩辑嘉庆十一年(1806)刻唐代丛书本

39

清嘉庆十一年(1806)上海扫叶山房唐人说荟本

丛书本

40

清嘉庆十一年(1806)弁山堂刊唐代丛书本

41

清嘉庆十三年(1808)纬文堂刊唐人说荟本

42

清嘉庆十三年(1808)王谟刻汉唐地理书钞本

43

清道光元年(1821)《天门县志》附刻《陆子茶经》本

附刻本(增释本)

欧阳勋著录

44

清道光元年(1821)王希琮刻本

45

清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道光间刻本

46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唐人说荟本

47

清同治八年(1869)右文堂刻唐人说荟三集本

48

清光绪十年(1884)上海图书集成局印扁木字古今图书集成本

49

清光绪十六年(1890)同文书局影印古书图书集成原书本

50

清光绪间陈其珏刻唐人说荟三集本

51

清宣统三年(1911)上海天宝书局石印唐人说荟本

52

国学基本丛书本,民国八年(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名实图考长编本

53

民国八年(1919)西塔寺常乐刻《陆子茶经》本(桑苎庐藏版)

单行本(无注本)

54

民国十年(1921)上海博古斋景印明弘治华氏本百川学海本

55

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学津讨原本

56

民国十一年(1922)西塔寺刻《陆子茶经》

壬戌本(桑苎庐藏版)

57

民国十二年(1923)卢靖辑沔阳卢氏慎始斋刊湖北先正遗书子部本

58

五朝小说大观本,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59

民国十六年(1927)陶氏涉园景刊咸淳百川学海本

60

民国十六年(1927)张宗祥校明抄说郛涵芬楼刊本

丛书本(无注本)

61

民国二十二年(1933)西塔寺新明(依常乐本)刻《陆子茶经》本

据欧阳勋著录

62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中华书局影印殿本古今图书集成本

63

万有文库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印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

64

民国上海锦章书局石印《唐代丛书》本

65

民国胡山源《古今茶事》本,世界书局1941年印

欧阳勋著录(此本错讹较多)

66

丛书集成初编本

67

文房奇书本

68

吕氏十种本

69

小史集稚本

70

阮浩耕、沈冬梅、于良子点校《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本

71

清代王复礼《茶说》本

72

香港郑培凯、朱自振主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

73

茶与人生排印本

附刻本

74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集本

75

陆羽全集本

卷首本

76

茶道古典全集本

77

民国林荆南茶经白话浅释本

译注本

78

民国张迅齐茶话与茶经本

79

民国朱小明茶史茶典本

80

民国黄敦岩中国茶道本

81

贵州邓乃朋1980年茶经注释本

注释本

82

云南张芳赐、赵丛礼1981年《茶经》浅释本

83

天门傅树勤、欧阳勋1982年陆羽茶经译注本

84

江西上饶1984年蔡嘉德、吕维新语译本

85

北京吴觉农1987年《茶经述评》本

86

湖南周靖民1992年茶经校注本

校注本

《中国茶酒辞典》附刻同,欧阳勋著录

87

欧阳勋著录、收藏

88

台北林瑞萱《陆羽茶经讲座》本

89

台湾文化大学程光裕撰《茶经考略》本

沈冬梅著录

90

浙江裘纪平2003年《茶经图说》本

91

程启坤、杨招棣、姚国坤2003年《陆羽茶经解读与点校》本

92

北京李勇、李艳华2006年《茶经》注本

93

北京沈冬梅2006年《茶经校注》本

单行本(校注本)

国外藏本《茶经》一览表(表二)

国别

日本

日本“东洋文库”布目潮沨、中村乔编译《中国の茶书》本

《茶经详解》本,布目潮沨撰,日本淡交社,2001年

《中国茶书全集》本,布目潮沨编,日本汲古书院,1987年

《茶道古典全集》本第一卷,千宗室总监修,日本淡交社,1977年

宫内省图书寮《百川学海》本

明郑煾校江户刊本

日本元禄五年(1622)春秋馆校刊嘉靖壬寅竟陵本茶经

日本宝历八年(1758)《茶经》本(附刻审安老人茶具图赞)

日本安永三年(1774)大典禅师详说本(二卷)

日本天保十五年(1784)重刻本

重刻本

日本昭和十年(1935)东京三笠书房刻本

汪士贤刊本

瑯环斋刻茶经本

日本京都书肆竹苞楼文晓堂刊本

青本正儿中华茶书本

林左马卫等茶经注释本

福田宗位中国之茶书本

道光天门县志本附刻《茶经》

藤门丛白茶经本

国外藏本《茶经》一览表(续)

大内白月茶经本

日本盛田嘉德茶经译注本

日本神田嘉一郎茶道古典全集本

日本诸冈存《茶经评释》本

二卷本

韩国

崔凡述韩国之茶道本

韩雄斌茶文化之研究资料本

徐延柱茶经本

金荣学韩国之茶道本

李圭正茶经本

韩国金明培刻茶经本

金明培印韩国之茶书本

崔圭用《中国茶文化纪行》附刻本

英国

英国1928年版大百科全书本

美国

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本

卡本特儿茶经本

法国

法文译本(丁俊之藏法国蓬皮杜图书馆复印本)

德国

德国2002年译刻本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市内)、0728-4812345(市外)】

THE END
1.《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经典,文白对照,限时折扣仅需7.8元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书籍茶道书籍推荐茶艺书籍购买中华古典名著茶书文白对照茶书茶文化经典书籍茶叶知识书籍茶艺书入门茶文化学习书《茶经》陆羽原著,中国茶文化传世经典,集茶道、茶艺、茶文化于一体,是爱茶人士的必备书籍。该书为文白对照版,既保留了原著的经典韵味,又提供了译文解读,助您深入领略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作https://www.qtpool.com/goods/925686/
2.关于普洱茶的书籍:排行榜及推荐书籍大全普洱茶源自中国云南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茶叶品种以其特别的加工工艺和陈化特性而闻名于世。从古至今普洱茶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在世界各地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爱好者。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生活办法。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开始兴盛则是在明清时期。其特别的发酵工艺使得普洱茶在存放进https://www.rzhr.com/baiqi/teayangsheng/156967.html
3.#我的2024年度书单#《中国茶书》畅销十余年,发行中外数个版本#我的2024年度书单#《中国茶书》畅销十余年,发行中外数个版本。此次最新的中文版本在前版反复修整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章节,使本书成为一本体例完整、内容翔实、格调高雅的当代茶经。 《中国茶书》是一部关于中国茶道的基础性著作。此书分卷上和卷下两部分,卷上“茶叶”分门别类讲述中国各大茶类及其中典型;卷下https://weibo.com/2812418303/P3Bsxg4bj
4.茶叶全书(上下)(豆瓣)《茶叶全书(套装上下卷)》包括《茶叶全书(上卷)》和《茶叶全书(下卷)》。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美国人威廉?乌克斯于20世纪初叶撰写了《茶叶全书(套装上下卷)》,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518054/
5.茶叶全书(上下)默认分类茶书籍茶叶全书(上下) 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之物,是一种优雅而又温和的饮料,同时还是一种纯天然的、安全的兴奋剂,在世界范围内饮茶已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享乐方式之一。 美国人威廉·乌克斯7-20世纪初叶撰写了本书,它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日本建久时代的高僧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叶经典http://www.zgchawang.com/book/show-874.html
6.《茶叶全书(上下卷)》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当当宏光阁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叶全书(上、下卷)》。最新《茶叶全书(上、下卷)》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茶叶全书(上、下卷)》,就上当当宏光阁图书专营店。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58643690.html
7.世界茶史三大名著之《茶叶全书》《茶叶全书》是美国威廉·乌克斯编著,1935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世界性的茶叶巨著。全书共分6大部分:历史方面、技术方面、科学方面、商业方面、社会方面、艺术方面。 历史方面,作者第一章叙述传说之中的茶叶起源约在公元前2737年。公元前550年见于孔子之著作,但最早的可信记录为公元前350年,原始之自然茶园位于https://www.360doc.cn/article/13207477_376896634.html
8.“茶叶全书”刘仲华:潜心茶产业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茶叶全书”刘仲华:潜心茶产业 让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湖南是农业大省、鱼米之乡,聚集了一批农业科学领域的院士,他们扎根田野,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水稻、鱼类、茶叶、生猪、油菜等多个领域http://www.cfgw.net.cn/2022-07/11/content_25015242.htm
9.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书64种)飄逸軒古籍數據中心分类:专题文献 中国古代茶叶全书(收书64种)目录 阮浩耕序言1 陆羽 茶经1 裴汶 茶述26 张又新 煎茶水记28 苏廙 十六汤品33 温庭筠 采茶录37 王敷 茶酒论39 毛文锡 茶谱45 陶谷 茗荈录50 丁谓 北苑茶录55 周绛 补茶经57 叶清臣 述煮茶泉品59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30771310102zezb.html
10.世界三大经典茶书了解茶文化、了解茶,不得不看的三大经典茶书——《茶经》、《吃茶养生记》、《茶叶全书》分别代表茶之初、茶之道以及茶之全,三位作者分别来自三个国家,陆羽、荣西、威廉·乌克斯,中国、日本和美国,分别出现在大概公元8世纪的中国唐代、12世纪的日本建久时代、上个世纪1935年的美国。这三部经典可以说是茶书天空http://www.zsbfz.com/index.php/cms/show-45033.html
11.烹荼具武阳买荼美国茶学术权威威廉.乌克斯在其《茶叶全书》中说:“五世纪时,茶叶渐为商品”“六世纪末茶叶由药用转为饮品”。他如果看到王褒的《僮约》提到的“武阳买荼”,恐怕不会说得如此武断了,公元前59年比《茶叶全书》提到的公元五世纪要提前五个世纪。https://www.meipian.cn/3896mdus
12.祁门创制史疑题考析–祁门红茶2.创制于清乾隆年间(或以前)的史料是不足为据的是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原版中“0f Blacks and Greens”(红茶与绿茶),中译本译为“婺绿与祁红”,不是直译,可能是为了作诗之需要,因此不能作为论据。二是据吴觉农《茶经述评》中福建红茶的向外传播主要路线考析,两湖和江西义宁(今宁红产地)始有广商制红茶https://qihong.co/%E7%A5%81%E9%97%A8%E5%88%9B%E5%88%B6%E5%8F%B2%E7%96%91%E9%A2%98%E8%80%83%E6%9E%90/
13.湖州晚报英国茶学家C·R哈佛博士在《茶叶制造》一书中说:“将茶叶冲泡作为饮品是有悠久历史的。第一部权威的茶叶书——《茶经》是中国陆羽的著作。”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中写道:“陆羽著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茶经》,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学家以及世界有关事业者,俱受其惠”,“无人能否认陆羽之崇高地位”http://szb.hz66.com/hzwb/h5/html5/2021-11/05/content_117615_140925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