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届全国糖酒会在成都顺利举行,期间6517家企业参展,超10万酒商赶往成都,38.6万人次现场观展,1100万人次通过线上方式观展,火爆场景极大地提升了酒业的信心,也充分释放出更多行业信息与趋势。
糖酒快讯看到,在人流量上,头部名酒展厅与非头部名酒展厅差距并不大,但在签单的会客区流量差距却较为明显,头部名酒会客区座无虚席,而非头部会客区则三三两两。一位酒企工作人员透露,今年公司带着一款次高端新品来参展,虽然给出了展会上签约每瓶就能优惠100元左右的优惠,但还是询价的多签单的少。
非头部名酒企业感受到的糖酒会,大多“外热内冷”,与之相对的,头部名酒在糖酒会期间招商却取得了超预期的成绩。例如西凤酒在为期4日的酒店展上,与超千家意向合作客户签约;洋河股份微分子新品发布会当天,便与经销商签约破亿元;茅台保健酒旗下的台源甚至在糖酒会之前便完成了招商工作。
今年糖酒会给酒业人最直观的感觉是“谈感情多,谈生意少”。一位来自宁夏的白酒经销商直言,今年来成都参展并没有签新单的打算,更多是观察行业流行趋势。之所以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名酒大单品不招商,小品牌又不好卖,现在大家库存很多都还没有消耗完,所以今年经销商们下单都很谨慎。
糖酒会被称为食品酒饮行业的晴雨表与风向标,透过糖酒会期间火热的人气与冷静的签单,以及头部名酒与非头部名酒招商境遇上的巨大差异,非头部名酒企业在酒业中连“陪跑者”角色扮演起来也愈发困难了。加之行业集中化不断加剧带来的结构性调整,头部名酒已开始全面下沉,非头部名酒企业的生产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
在此趋势下,“陪跑”或将成为非头部名酒企业的奢望。
最火糖酒会预示着消费的复苏
对2023年春糖,“分外热闹”是大家一致的评价。
“成都糖酒会能有多火爆”“糖酒会成都到底有多挤”“有种挤叫成都的糖酒会”“糖酒会期间地铁出行秘籍”……初步统计,2023年春糖前后,统计30余个关于糖酒会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期间,总人数达38.6万人次,并且展会召开首日即有17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创下历年新纪录,足见普通消费者对这场消费盛会的热情。
今年春糖同时也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517家食品饮料、酒类、调味品、机械包装及技术服务企业参展。其中,传统酒类展区1177家,葡萄酒及国际烈酒展区951家,低度潮酒及啤酒展区258家,均创下近三年来历史新高。
对于疫情后的首个春糖,酒企们对其寄予厚望,纷纷以“创新”待之。除了传统展会布展与发布新品外,在市场营销层面,泸州老窖在春糖期间推出了首届“窖主节”,茅台两日内相继举办了“喜相逢·茅台1935”、台源酒论坛等活动,“五粮液家有老酒”陈年五粮液全国巡展活动首站也亮相成都……
但今年春糖的火爆程度仍大大超出了酒企们的预期。一位参展的酒企工作人员表示:“去年11月的糖酒会十分冷清,公司在设展第二天就撤了。今年忙不过来,准备给经销商品鉴的一次性杯子都提前用完了。”作为行业风向标的春糖超预期的火爆景象,预示着酒业正在经历消费复苏。
华创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欧阳予认为,尽管由于3月CPI/PPI不及预期引发了市场对国内消费的过度担忧,但春江水暖鸭先知,酒企与酒商热烈的市场营销动作表明市场正在复苏,并指出上半年白酒消费市场修复的趋势不会改变,而且将在下半年迎来加速恢复。
糖酒会期间,长城基金量化与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雷俊在春糖专场系列直播中也表示,白酒消费复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底至春节,社交需求强劲复苏,关键词是补偿;第二阶段是春糖会(3-4月)至中秋(9月),经济温和复苏下稳健成长,关键词是信心。尽管当前白酒消费场景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力也没有回升到正常的状态,但向上复苏的趋势是相对确定的。
“外热内冷”的糖酒会
“旱涝不均”的糖酒会
糖酒快讯在糖酒会期间观察到,今年春糖相较于往年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第一,今年春糖是“外热内冷”的。一方面,6517家企业参展,超10万酒商赶往成都,38.6万人次现场观展,1100万人次通过线上方式观展等数据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史上最火爆的春糖;另一方面,不少酒业人士又反馈道,今年春糖的交易属性有明显的弱化,许多经销商都是抱着交流与学习的目的来参加糖酒会的,签单率相较于之前正常年份低了不少,市场的冷静传导至股市使得白酒板块在糖酒会期间“跌跌不休”。
第二,今年春糖是“旱涝不均”的,即:头部名酒不缺商,非头部名酒又招不到商。从各大名酒公布的糖酒会战报可以看到,头部名酒品牌今年招商工作几乎都是超额完成了,甚至不少头部名酒企业在糖酒会开始之前便停止了对核心大单品的招商工作,如西凤酒旗下的经典产品老绿瓶系列便已经停止招新商,并对老绿瓶系列施行严格实行配额制。还有部分头部名酒品牌在糖酒会举办之前便已完成了招商工作,茅台保健酒旗下的百元酱酒台源便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现场一位经销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除了头部名酒之外,代理其它品牌都不赚钱,而且小品牌还不好卖,现在库存还没消化完。”酒业分析师蔡学飞也给出了相似的回答,指出之所以今年春糖呈现出“谈感情多,谈生意少”的外热内冷现象,原因在于当前行业面临库存过高、消费下降与预期转弱等三重危机,市场判断分歧较大,所以经销商观望情绪浓厚。
而头部名酒与非头部名酒在招商上待遇的天壤之别,其原因则是在行业集中度加剧、酒业进入更深度调整期后,头部名酒所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力更能吸引经销商们的目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规上酒企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增长9.6%;实现利润2201.7亿元,增长29.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酒业已进入低速发展阶段。
对于经销商而言,赚钱才是第一要务,而收入与利润显然也正向头部名酒品牌集中。《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费白皮书》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6家上市白酒企业总销售额为2244.83亿元,总利润914.08亿元,销售额和利润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1%、28%,显然进入低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酒业中,头部名酒占比增长日趋显著。行业的集中度趋势,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糖酒会期间经销商代理偏好的背后原因。
“陪跑”或将成为非头部名酒企业的奢望
糖酒会期间,洋河推出洋河大曲(经典版),珍酒发布三款高端光瓶酒系列战略新品,华润系白酒推出的光瓶酒“头号种子”。而在此之前,茅台集团推出百元价格带产品“台源”,五粮液推出单品“尖庄·荣光”,泸州老窖黑盖、玻汾等也通过深耕渠道、创新营销手段等吸引消费者,头部名酒开始通过推出高性价比产品走向下沉市场,这进一步挤压非头部名酒企业的生存空间。
在招商上,前文也提到过,当前酒业收入与利润正在向头部名酒集中,以赚钱为导向的经销商们显然更乐意代理更易获利的头部名酒品牌,尽管头部名酒核心大单品代理并不好拿,但其不断扩充的产品线以及近期推出的性价比产品仍在大力招商。从疫情期间的表现来看,头部名酒相对于非头部名酒而言,价格倒挂相对不严重,并且春节期间也是率先复苏,所以头部名酒不断下沉将挤压非头部名酒的经销体系,而经销商对于品牌力、市场力、产品力相对弱势的非头部酒企是“七寸”。
面对近两年头部名酒不断下沉的挤压式发展,非头部名酒企业也采取了一些应对之策,这点在今年糖酒会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在展厅中,许多酒企都会在明显的地方标注出自己来自如仁怀、茅台镇、汾阳、杏花村等产区信息,非头部名酒开始突出产区品牌,但拥抱产区品牌能否帮助非头部名酒在头部名酒不断下沉中寻找到新出路仍有待观察。
不过从各大优质产区的规划来看,基本上都是以打造一个全国酒业龙头、三四个区域名酒以及十来个特色酒企的规模来规划的。目前全国仅有6个白酒优质大产区,外加4、5个新兴优质白酒产区,能够享受到产区化红利的酒企不超过一百家酒企,而2022年中国规上白酒企业仍有963家,今年春糖来参展的传统酒类企业更是多达1177家。这意味着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未来,非头部名酒企业在挤压下,或将失去“陪跑”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