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刚刚成了《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封面照片上,他还是穿着那件“青鸟T恤”。而前不久,他已经被朋友们称为“青鸟君”。
劳动节小长假前,“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颁出了七项年度图书大奖,同时几位文坛艺坛大咖李敬泽、毕飞宇、熊培云、杨先让还先后在杭州参加了几场钱报读书会活动。其中有一场读书会,虽在周一晚上,意犹未尽的人们还是在下班后匆匆赶来,相聚在悦览树青年路书店,参加“钱报读书会·文化咖”活动,将读书这件美好的事进行下去。
记得那天傍晚时分,在钱报读书会开始前,在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24小时悦览树书房室外,李敬泽独自坐在前庭的一张咖啡桌旁休息,牛仔夹克的里面,也穿着一件“青鸟T恤”。前一天他在广州领奖,第二天一大早就飞来杭州为春风图书势力榜颁奖,次日又要赶回北京上班;短短几天要乘近五千公里飞机。舟车劳顿间,他满脸倦意,有时打个哈欠。
一位悦览树的工作人员拿了一本书想让李敬泽签名,但有点怯场。最后她终于走上来向李老师请求。李敬泽接过书一看,巧了。这本《烽火中条》作者的名字确是李敬泽无误,但此李敬泽,并非面前的座上客。“不过他恰巧也是山西人,是我的老乡。”他笑着对这位女孩子说。
女孩子尴尬得不行:“那这书……还签吗?”
签。李敬泽接过笔,写了近一页字,把“真假李敬泽“的来龙去脉解释得明明白白。签完,他和这本书合了影,送还给那位女生。
手中有笔、有书的这几分钟,他看上去突然没那么疲倦了。
相配还是突兀?文化的当时与如今
为读书会作引,主持人邀李敬泽读一段书中的文字。李敬泽坦言:这些篇章有许多都很陌生了——《青鸟故事集》书中内容写成的跨度有十七年之久。踌躇片刻后,他选了书中开篇五百字来读。读书时他身体前倾,离纸页很近;“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了。”1964年出生的李敬泽说。
这五百字里,李敬泽引用一千多年前作成的日本文学《枕草子》中的段落,来表达古今文化与审美的差异。他读到这样一个长句,尤其提神:“《枕草子》与20世纪末是不相配的,人的心和人的眼都不复有那种微妙的尺度感,现代的美学精神不是和谐、相配,而是不和谐、不相配,只有不和谐、不相配才能使我们精神振作,使我们注视某种”东西’。”
三位嘉宾和主持人座位后面摆着两幅印着“文化咖”二维码的展示架,身前则是“华语之声”网络直播的专业级摄像机。在这样现代科技充盈的环境里聊着审美与文化的历史变迁,别有一番情趣。
李敬泽举出了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到底历史是帝王将相创造的,还是千千万万每一个普通人共同推动的结果呢?”
《青鸟故事集》中《抹香》一章,从抹香鲸的尸体散发出的、无可比拟的“臭”写起。“你不站在鲸鱼的面前无法感受到他的体量,”在读书会上,李敬泽感概,“蓝天下,大海边,他死了。他臭到了灿烂的、炫目的、带金属的感觉。常用词’庞然大物’已经被用烂了。然而,在真正面对大自然的庞然大物时,内心的感动和敬畏会浮现。”于是,文中的两位主人公,面对着“庞然大物”以及那庞大的气味,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了。
《抹香》一文中,李敬泽还引用了《大唐西域记》、《旧约圣经》、《楢山节考》、《源氏物语》等大量文学作品。他将它们“添加”进抹香鲸的气味里,像是在设计香水。而书中另一章《沉水、龙涎与玫瑰》写得正是有关香水、熏香、体香的微观历史。
有关翻译的事,李敬泽说起了段子:“我上大学的时候外语是学渣。有些东西的体会是只有学渣才有的:出席国际活动时,对身旁坐着的翻译,我经常持怀疑的态度——我说了十分钟,他几句话就翻译出来了。还有次在德国,我说了两句话,翻译说了七八分钟。我在想他都说了些什么呀。反而是我自己觉得说得很好玩的东西,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结果台下没有反应了。”
李敬泽说,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太多了;这些“有趣”能够让人了解历史的复杂性。《青鸟故事集》上述这三章,或许可以为他的这句话作注。
读书会上,艾伟笑称“我今天是来负责八卦的。”去年,李敬泽、艾伟与友人出游。李敬泽带着一行人去吃了生马肉——马肉刺身。艾伟爆料:“他是个胃口很好的人,经常开玩笑‘嘲笑’我们南方人。他自称是胡人——我觉得他对自我的想象是野生的、无法规训的、自由的、随心所欲的。这是他精神层面上的东西。”
“吃马很重要,”李敬泽毫不客气地把精神话题接到了饮食上,“哈萨克人到现在,每年都必须要吃一匹马。秋天杀马、冻起来,这一年就吃这一匹马。哈萨克人很厉害,身体里每年都有一匹马在奔跑。”
“像这件事我就不知道——敬泽知识系统的驳杂,是对得起他的胃口的。”艾伟说。
活动结束的时候,李敬泽老师还为文化咖的读者朋友们题写了祝语: